「汾陽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裡的蔬菜

收聽語音配合閱讀:

在過去汾陽城的大街小巷裡,經常能聽到菜販的叫賣聲。常常是一長串的蔬菜名字,三個三個一組從他們洪亮的嗓子裡喊出來,迴盪在汾陽老城那幽靜的尋常巷陌:

白菜青椒洋柿子,黃瓜圪蘆兒茴子白,山藥蛋茄子胡蘿蔔兒,角角辣角角,蔥兒芫荽蒜薹,胡芹玉蔓菁……

汾陽話裡有一些蔬菜名字很有特點,與普通話迥異。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幾個特別的蔬菜名字。(注:本文所使用的注音採用本公眾號制定的「汾陽話拼音方案」,具體的拼音方案使用規則詳見【汾陽方言語音教程】汾陽話拼音方案 <1> 聲母 以及 【汾陽方言語音教程】第五課 - 汾陽話拼音方案 <2> 韻母。)

芫荽 yy2 syy1

「汾陽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裡的蔬菜

芫荽,普通話發音 yán suī,通用名香菜。儘管需求量小,但卻是每個賣菜攤攤必有的一種。因為有特殊的氣味,所以有的人喜愛非常,有的人則完全無法接受。汾陽話直到今天依然保持使用「芫荽」這個古名,而不是隨大流稱之為「香菜」,實在是難能可貴。

《本草綱目》:「芫荽性味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

(豆)角角 (dou4) jiaq5 jiaq0

「汾陽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裡的蔬菜

豆角,汾陽話叫 dou jiaq jiaq,或者直接就叫 jiaq jiaq,很多人認為寫出來是「豆莢莢」,其實不然。雖然意思說得通,然而「莢」字按照音韻變化,和「夾」並不同音,「莢」汾陽話當讀「jieq」,和「吉、傑、接」等字同音。所以「豆角角」才是正字寫法。

辣角角laq6 jiaq5 jiaq0

「汾陽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裡的蔬菜

同理。辣椒在汾陽話裡寫出來是「辣角角」。辣椒在明清時期才傳入中國,我們汾陽人覺得它的整體構造和「豆角角」類似,只不過是辣的,順其自然地就稱之為「辣角角」了。

洋柿子 yo2 si4 zeq0

「汾陽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裡的蔬菜

同樣是外來物種。無論是「番茄」,還是「西紅柿」,都離不開「番、西」這些表示外來物種的詞綴。而汾陽人則把它叫做「洋柿子」,也是異曲同工。晉中盆地一帶廣泛種植洋柿子的歷史也很短,由清末傳教士引進種植,漸漸百姓們也開始栽培,還學會了西方傳教士製作瓶裝西紅柿的方法,逐漸成了家家戶戶每年都會製作的「瓶瓶洋柿子」,對於愛吃麵的山西人來說簡直是絕好的醬料。每次吃麵的時候打開一瓶,

燣一下,一拌,人間美味。

蔓菁 mu2 zi1、玉蔓菁 reu4 mu2 zi0

「汾陽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裡的蔬菜

「汾陽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裡的蔬菜

這兩個蔬菜的名字可能大家很少有人知道怎麼寫。蔓菁,普通話音 mán jīng,俗稱大頭菜。是一種常常用來醃漬鹹菜用的一種塊莖蔬菜,現在市場上似乎不多見了。而玉蔓菁,我們也叫「苤藍」,這個大家比較常見。因為長相和蔓菁很有類似之處,顏色青翠如玉,故名「玉蔓菁」。蔓菁和玉蔓菁的名字在舊《汾陽縣誌》、《山西通志》都有多處記載。

「汾陽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裡的蔬菜

大家一定好奇為何「玉蔓菁」有著如此怪異的發音 reu mu zi。首先,「玉」字在汾陽城話和東村話都讀作 yy4,音同「遇」。

然而在汾陽西村,尤其石莊楊家莊一代,「玉」就讀 reu。和「玉蔓菁」的讀法相同。這可能是因為最早種植和廣泛售賣玉蔓菁的是汾陽西村人,也有可能是因為過去汾陽城內方言和西村方言接近,後來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舊的發音在「玉蔓菁」一詞中得到了保留和存古。

再來說「蔓」字。這個字的音變規律和「滿」相似。「蔓、滿」這兩個字的古音都是一個類似 muan 的發音,普通話在演變過程中丟棄了 u 介音,而汾陽話保留了 u 介音,而丟掉了 -an 的主元音和韻尾。「盤」在汾陽話中讀 pu 也是同理。

最後說「菁」字。有很多普通話讀 -ing 韻母的字,汾陽話都讀 ii 韻母,丟掉了鼻韻尾。比如「第明mii」「冬凌lii」「聽tii見」「太平pii村」等等。「菁」也是同理。實際上更直白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常常罵人的 beq zi mii,其實寫出來就是「不精明」。


甜苣芽兒ti2 zyy4 niar2

苦苣芽兒 keu3 zyy4 niar2

「汾陽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裡的蔬菜

「汾陽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裡的蔬菜

最後,說兩個野菜吧。甜苣芽和苦苣芽是過去饑荒時期人們常吃的野菜,新時代人們溫飽不成問題了,偶爾也會有人懷舊嚐鮮,去野地裡挖一些來吃。甜苣芽的葉子圓潤,苦苣芽的葉子是鋸齒狀的,這是他們二者形態上的關鍵不同。人們經常選擇嫩芽時期的甜苣芽來吃,用水焯一下,調上調和,就是一道頗具懷舊氣息的涼菜了。

如今各種新的蔬菜層出不窮,超市裡賣的蔬菜目不暇接。雖然時代在發展,但是希望這些汾陽話裡獨特的蔬菜名稱能夠一代代傳下去,不要被外來的詞彙所代替。


「汾陽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裡的蔬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