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提四字口號起義,他們只提三個字,揮師百萬,橫掃半壁江山

宋江提四字口號起義,他們只提三個字,揮師百萬,橫掃半壁江山

宋江提四字口號起義,他們只提三個字,揮師百萬,橫掃半壁江山

看水滸的朋友都知道,宋江領導眾好漢在梁山起義,打起“替天行道”的四字大旗,多次打敗朝廷軍隊,聞名四海。不過據歷史學家考證,宋江其實只是小規模的農民暴動,對北宋朝廷影響不大。在北宋歷史上,有一農民起義比宋江起義的影響要大得多。

宋江提四字口號起義,他們只提三個字,揮師百萬,橫掃半壁江山

當年黃巢起義軍逼近長安時,唐僖宗曾率領大批世族官僚逃竄到四川。五代時,唐朝的“衣冠之族多避亂在蜀”,土地兼併問題比中原地區更為突出,世族豪強地主瘋狂地兼併土地,佔有大批“旁戶”。所謂旁戶,實際上是地位低下的依附農民,他們除了要向豪族地主交納地租,還要承擔官府的各種沉重的賦稅徭役。由於旁戶所受的剝削較其他地區更加嚴酷,生活更加窮苦,使得四川已經成為當時國內階級矛盾最尖銳的地區。

宋江提四字口號起義,他們只提三個字,揮師百萬,橫掃半壁江山

北宋政府建立後,對四川農民的處境不但未作任何改善,反而加強了對他們的剝削。川川蜀地區在五代時期建立過前蜀、後蜀兩個政權,長期遠離戰火,尤其後蜀時期的國庫十分豐實。宋滅後蜀以後,曾縱兵大肆擄掠,還把後蜀府庫裡存放的金、銀、珠寶、銅幣之類的“重貨”和絹帛布匹等“輕貨”運往京城開封。為此,強徵了大量民夫,這就更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宋江提四字口號起義,他們只提三個字,揮師百萬,橫掃半壁江山

四川成都一帶,人多地少,農民多兼營紡織、採茶等副業。但官府連這個也不放過,除常規賦稅外,官府在成都還設置了“博買務”,壟斷布帛貿易,禁止個體農民和小商販自由買賣。豪強大地主則趁機“釋賤販貴”,投機倒把,敲剝百姓,從中漁利。這就使得越來越貧困的農民不斷喪失家業田產,許多小商販被迫失業,農民的家庭手工業遭到嚴重破壞。北宋政府還把茶葉劃入專賣,對茶農低價購茶,高價賣米,使廣大茶農紛紛破產,生路斷絕。

宋江提四字口號起義,他們只提三個字,揮師百萬,橫掃半壁江山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四川一帶大旱,造成大饑荒。農民在天災人禍的脅迫下,終於奮起反抗,發動動了武裝起義。青城縣有個農民叫王小波,他和妻弟李順都以販茶為生,官府禁止民間買賣茶葉之後,他們斷絕了生路,於是王小波決心起義。王小波向各地貧民提出:“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之。”“均貧富”的口號得到了廣大貧苦農民的響應,起義軍很快發展到數萬人。王小波領導起義農民攻克青城縣,“旬日之間,歸之者數萬人”。接著又攻克彭山縣,將貪贓虐民的縣令齊元振處死。

宋江提四字口號起義,他們只提三個字,揮師百萬,橫掃半壁江山

這年冬天,王小波率眾攻打江源縣。他在戰鬥中身先士卒,不幸犧牲。起義隊伍沒有動搖,他們們共推李順為統帥,繼續起義。李順號令嚴明,所到之處,把鄉里的富人大姓召集來,命令他們如實申報各自所有的財產和糧食,除按人口給他們留下夠用的數量外,所餘全部發放給貧苦農民,得到大家的擁護。李順領導農民軍連克蜀、邛二州,隊伍已增加到數十萬人。接著,他率領部隊揮戈東下,從西南和西北兩面向成都逼進,“所向州縣,開門延納”。

宋江提四字口號起義,他們只提三個字,揮師百萬,橫掃半壁江山

公元994年正月,起義軍攻克成都,李順在軍民的擁戴下,建立了大蜀農民政權,李順自稱大蜀王,改元應運,並鑄造了“應運元寶”和“應運通寶”貨幣。起義軍戰士還在臉上刺“應運雄軍”四字,以紀念勝利。大蜀政權建立後,依然堅決執行“均貧富”的政策。李順一面整頓人馬,一面繼續派兵攻佔各州縣,這時,北到錦州,南至巫峽,大部分地區都為大蜀政權所控制,宋朝的“敗卒亡官”四散逃命,地主豪紳“人心恐悚”。這時,起義軍已發展到“數逾百萬”了。

宋江提四字口號起義,他們只提三個字,揮師百萬,橫掃半壁江山

消息傳到東京,宋太宗非常驚慌,趕快召集宰相商量對策。隨後派遣宦官王繼恩為劍南西川招安使,統帥中央禁軍前去鎮壓。李順為阻止宋軍入川,也派農民軍數萬人北取劍門,控制棧道,以拒宋軍於險關之外。但農民軍在戰鬥中傷亡太慘重,退回成都。李順又親率起義軍20萬圍攻梓州,因遭宋軍夾擊,戰鬥不利,也相繼撤回。宋軍進圍成都時,正值農民軍大都出去攻取其他州縣,只有10萬人守衛成都。經過拼死抵抗,不久城破,李順在混戰中身亡。

宋江提四字口號起義,他們只提三個字,揮師百萬,橫掃半壁江山

李順起義失敗後,起義軍在眉州戰鬥的將領張餘,仍繼續轉戰於四川各地,直到公元996年五月,各地起義軍才陸續被宋軍鎮壓下去。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使得宋朝改變了對川蜀地區的政策,“旁戶”這一名稱從此很少出現,博買務也取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