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提四字口号起义,他们只提三个字,挥师百万,横扫半壁江山

宋江提四字口号起义,他们只提三个字,挥师百万,横扫半壁江山

宋江提四字口号起义,他们只提三个字,挥师百万,横扫半壁江山

看水浒的朋友都知道,宋江领导众好汉在梁山起义,打起“替天行道”的四字大旗,多次打败朝廷军队,闻名四海。不过据历史学家考证,宋江其实只是小规模的农民暴动,对北宋朝廷影响不大。在北宋历史上,有一农民起义比宋江起义的影响要大得多。

宋江提四字口号起义,他们只提三个字,挥师百万,横扫半壁江山

当年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时,唐僖宗曾率领大批世族官僚逃窜到四川。五代时,唐朝的“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土地兼并问题比中原地区更为突出,世族豪强地主疯狂地兼并土地,占有大批“旁户”。所谓旁户,实际上是地位低下的依附农民,他们除了要向豪族地主交纳地租,还要承担官府的各种沉重的赋税徭役。由于旁户所受的剥削较其他地区更加严酷,生活更加穷苦,使得四川已经成为当时国内阶级矛盾最尖锐的地区。

宋江提四字口号起义,他们只提三个字,挥师百万,横扫半壁江山

北宋政府建立后,对四川农民的处境不但未作任何改善,反而加强了对他们的剥削。川川蜀地区在五代时期建立过前蜀、后蜀两个政权,长期远离战火,尤其后蜀时期的国库十分丰实。宋灭后蜀以后,曾纵兵大肆掳掠,还把后蜀府库里存放的金、银、珠宝、铜币之类的“重货”和绢帛布匹等“轻货”运往京城开封。为此,强征了大量民夫,这就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宋江提四字口号起义,他们只提三个字,挥师百万,横扫半壁江山

四川成都一带,人多地少,农民多兼营纺织、采茶等副业。但官府连这个也不放过,除常规赋税外,官府在成都还设置了“博买务”,垄断布帛贸易,禁止个体农民和小商贩自由买卖。豪强大地主则趁机“释贱贩贵”,投机倒把,敲剥百姓,从中渔利。这就使得越来越贫困的农民不断丧失家业田产,许多小商贩被迫失业,农民的家庭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北宋政府还把茶叶划入专卖,对茶农低价购茶,高价卖米,使广大茶农纷纷破产,生路断绝。

宋江提四字口号起义,他们只提三个字,挥师百万,横扫半壁江山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四川一带大旱,造成大饥荒。农民在天灾人祸的胁迫下,终于奋起反抗,发动动了武装起义。青城县有个农民叫王小波,他和妻弟李顺都以贩茶为生,官府禁止民间买卖茶叶之后,他们断绝了生路,于是王小波决心起义。王小波向各地贫民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之。”“均贫富”的口号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数万人。王小波领导起义农民攻克青城县,“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接着又攻克彭山县,将贪赃虐民的县令齐元振处死。

宋江提四字口号起义,他们只提三个字,挥师百万,横扫半壁江山

这年冬天,王小波率众攻打江源县。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不幸牺牲。起义队伍没有动摇,他们们共推李顺为统帅,继续起义。李顺号令严明,所到之处,把乡里的富人大姓召集来,命令他们如实申报各自所有的财产和粮食,除按人口给他们留下够用的数量外,所余全部发放给贫苦农民,得到大家的拥护。李顺领导农民军连克蜀、邛二州,队伍已增加到数十万人。接着,他率领部队挥戈东下,从西南和西北两面向成都逼进,“所向州县,开门延纳”。

宋江提四字口号起义,他们只提三个字,挥师百万,横扫半壁江山

公元994年正月,起义军攻克成都,李顺在军民的拥戴下,建立了大蜀农民政权,李顺自称大蜀王,改元应运,并铸造了“应运元宝”和“应运通宝”货币。起义军战士还在脸上刺“应运雄军”四字,以纪念胜利。大蜀政权建立后,依然坚决执行“均贫富”的政策。李顺一面整顿人马,一面继续派兵攻占各州县,这时,北到锦州,南至巫峡,大部分地区都为大蜀政权所控制,宋朝的“败卒亡官”四散逃命,地主豪绅“人心恐悚”。这时,起义军已发展到“数逾百万”了。

宋江提四字口号起义,他们只提三个字,挥师百万,横扫半壁江山

消息传到东京,宋太宗非常惊慌,赶快召集宰相商量对策。随后派遣宦官王继恩为剑南西川招安使,统帅中央禁军前去镇压。李顺为阻止宋军入川,也派农民军数万人北取剑门,控制栈道,以拒宋军于险关之外。但农民军在战斗中伤亡太惨重,退回成都。李顺又亲率起义军20万围攻梓州,因遭宋军夹击,战斗不利,也相继撤回。宋军进围成都时,正值农民军大都出去攻取其他州县,只有10万人守卫成都。经过拼死抵抗,不久城破,李顺在混战中身亡。

宋江提四字口号起义,他们只提三个字,挥师百万,横扫半壁江山

李顺起义失败后,起义军在眉州战斗的将领张余,仍继续转战于四川各地,直到公元996年五月,各地起义军才陆续被宋军镇压下去。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使得宋朝改变了对川蜀地区的政策,“旁户”这一名称从此很少出现,博买务也取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