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最黑暗:奪走2500萬生命的黑死病到底給歐洲帶來了什麼?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宣告滅亡,歐洲隨即進入到長達近千年的中世紀(Middle Ages)時期。

而提到歐洲的中世紀,隨之浮現於腦海的即是饑荒、戰亂、瘟疫、犯罪……一連串令人毛骨悚然的元素拼湊成了這個黑暗時代(Dark Ages)的主畫面。

黎明前的最黑暗:奪走2500萬生命的黑死病到底給歐洲帶來了什麼?

(歐洲中世紀)

在這諸多恐怖的元素中,爆發於14世紀的“黑死病”無疑是最黑、最暗的。這場席捲了整個歐洲的疾病奪去了至少2500萬的生命,佔當時歐洲人口的1/3,可以說是歐洲歷史上最深、最大的一塊傷疤。

黎明前的最黑暗:奪走2500萬生命的黑死病到底給歐洲帶來了什麼?

(中世紀的“死亡”雕塑)

“黑死病”過後,歐洲隨之迎來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大航海時代,進入了近代的繁榮期。因此,夾在中世紀和近代之間這場世紀大災難,可以說是歐洲歷史上黎明前的最黑暗。

禍兮福之所倚,“黑死病”作為歐洲歷史中承上啟下的一部分,固然給歐洲帶來了無邊的痛苦,但是這場顛覆性的災難給歐洲近代文明帶來的積極作用卻也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這場瘟疫間接催生出了文藝復興、宗教革命以及工業革命等一系列改變歐洲的大事件。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場災難究竟是如何將歐洲從黑暗推向黎明的。

何為“黑死病”

在分析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黑死病”以及當時煉獄式的歐洲。

歐洲“黑死病”具體存在的時間是1347至1353年,是一種由“鼠疫桿菌”引發的疾病,屬於鼠疫的一種。瘟疫爆發後,迅速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這種疾病傳染性極強、死亡率接近100%,且死亡過程極其痛苦,使當時的歐洲瞬間成為了恐怖的人間地獄。

黎明前的最黑暗:奪走2500萬生命的黑死病到底給歐洲帶來了什麼?

(黑死病)

親歷者薄伽丘在其所寫的《十日談》中,對“黑死病”下的歐洲有過這樣的描述:

佛羅倫薩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間地獄: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在屍臭被人聞到前,無人知曉;每天、每小時大批屍體被運到城外;奶牛在城裡的大街上亂逛,卻見不到人的蹤影……

在這種慘狀前,薄伽丘直呼:“天主對人類殘酷到了極點!”

最終,在黑死病的肆虐下,整個歐洲大陸的死亡人數超過2500萬,佔當時歐洲人口總數的1/3,要知道,即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樣的災難性戰爭,作為主戰場的歐洲,死亡人數比例也只有5%。

黑死病過後,歐洲的思想、政治、經濟逐漸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思想的解放

首先,這場災難帶來的巨大痛苦和恐懼,極大地衝擊了當時歐洲人的精神生活。

在歐洲中世紀的早中期,天主教會從根本上壟斷了人們的全部思想,神學高於一切,哲學也要為其讓步,充當其“婢女”。

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講,教會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教義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準則,教會這種對人們的極端支配,也同樣導致了人們對理性的極端排斥,人們不會懷疑、不會批判,每個人活得像個傀儡。

黎明前的最黑暗:奪走2500萬生命的黑死病到底給歐洲帶來了什麼?

(天主教對人們的支配)

當災難來臨時,人們把它歸結於上帝的“譴責”,於是他們不斷地祈求、不斷地禱告,結果卻發現,這場災難帶來的痛苦依然沒有減輕,他們開始不理解上帝為何會如此發怒,更不懂這所謂的“懲罰”為何會如此殘酷。

更可悲的在於災難過後,存活下來的人們原本以為經歷過“譴責”的他們能夠得到靈魂的昇華,結果他們卻發現,他們既沒有被毀滅,同樣也沒有得到改變,這場慘絕人寰的災難竟然毫無意義。

黎明前的最黑暗:奪走2500萬生命的黑死病到底給歐洲帶來了什麼?

(教徒)

於是,“一個原本以為絕對不可動搖的秩序,從精神信仰處鬆動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開始崩潰,崩潰之餘他們意識到,絕對的順從甚至連最基本的“存活”都給不了他們,他們不應該只是那所謂的“神聖秩序”中的一部分,而應該是獨立的、自由的個體。

在逐漸意識到人生而自由這一真理時,人們開始懷疑、開始批判,開始和正統神教進行對抗。懷疑主義帶來了科學的萌芽,批判主義帶來了理性的思考,天主教開始失去其在思想上的壟斷地位,人文主義逐漸興起,這一切的一切促使著中世紀開始向近代社會發展。

政治的變革

“黑死病”不僅使教會失去了對思想上的壟斷,同時,也使教會的政治專制地位一落千丈。

在中世紀前中期,伴隨著天主教會對歐洲人思想上的支配,教會的政治權力也得到了空前的放大。在當時的歐洲,國王、公爵、臣子們都是天主教的信徒,因此,教會的政治權力凌駕於政府之上,教皇的政治權力凌駕於君主之上。

特別是在中世紀末期,隨著基督教在歐洲的“大一統”,教皇的權力到達了頂峰,不僅凌駕於任何其他權力至上,甚至衍生出了最終裁判權,一切世俗事務,教皇都擁有最高決定權,教皇領導下的教會徹底支配了中世紀的歐洲。

黎明前的最黑暗:奪走2500萬生命的黑死病到底給歐洲帶來了什麼?

(中世紀教皇的專制)

“黑死病”改變了這一切。

由於神職人員需要照顧病人、操辦法事等,教士的死亡率遠高於平民,所以“黑死病”結束後,教會勢力元氣大傷,作為其對立面的王權勢力隨之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同時,在瘟疫期間,不少教會人員趁著混亂,抑制不住自己的貪慾,迅速腐敗,欺詐與掠奪橫行,這些不義之舉讓災難中的歐洲更加雪上加霜,於是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將這場災難的緣由直指教會。

黎明前的最黑暗:奪走2500萬生命的黑死病到底給歐洲帶來了什麼?

(宗教改革的領軍人物)

內部的元氣大傷再加上外部支持的瓦解,教會勢力每況愈下,各國的君主開始趁機加強中央集權,極力渲染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在這種態勢下,基督教“大一統”的態勢也隨之一去不復返,宗教改革蓄勢待發。

經濟的復甦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除了思想、政治上的顛覆,我們再來看看“黑死病”過後,歐洲經濟的改變。

“黑死病”給歐洲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是人口的大削減,在科技尚不發達的時代,人口是第一生產力,因此,人口銳減下的歐洲經濟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瘟疫爆發前,歐洲的經濟狀態艱難得像一潭死水,由於人口暴漲、環境惡化,資源愈發匱竭,糧食產量一年不如一年,饑荒頻發,餓殍遍地。

黎明前的最黑暗:奪走2500萬生命的黑死病到底給歐洲帶來了什麼?

(中世紀的饑荒)

“黑死病”一如滅霸的響指,帶走千千萬萬的生命之餘,卻也讓現有的有限資源得到了被重新分配的機會,歐洲舉步維艱的經濟狀態瞬間得到了解放。

首先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更多的人得到了土地和工作,他們開始可以更加自由地分配屬於自己的資源,新興資產階級開始出現,資本主義在這種自由的環境中開始萌芽。

其次,由於人口的減少,勞動力變得更加珍貴,員工報酬也自然水漲船高,於是,人們開始把提升生產力的方式從人口的提升轉向了科學技術的提升,科技開始逐漸代替人口成為了新的生產力形式。

另外,借用一句中國的老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財富的增加自然而然地帶來了文化的發展,人們開始欣賞美並創造美,並開始享受這種美給人生帶來的各種樂趣,文藝復興就這樣被醞釀著……

總結

綜上,歐洲的“黑死病”就像是一個病入膏肓的人喝下的一碗毒藥,雖然入腹後經脈俱損、肝膽俱裂,但是卻出乎意料地起到了以毒攻毒的效果,在經歷了巨大的痛苦之後隨即迎來了重生。

黎明前的最黑暗:奪走2500萬生命的黑死病到底給歐洲帶來了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

“黑死病”過後,歐洲得到了思想上的解放,政治上的變革以及經濟上的復甦,這三個方面的巨大改變很快帶來了文藝復興、大航海、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一系列歐洲近代史上的大運動,繼而又催生出工業革命和殖民擴張,使歐洲逐漸成為了近代文明的中心。

就這樣,這場世紀大災難成了歐洲文明史上黎明前的“最”黑暗。

黎明前的最黑暗:奪走2500萬生命的黑死病到底給歐洲帶來了什麼?

沐茗,為你解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