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鑑講故事之2020.3.10廣納善言、還利於民——蕭道成即位納諫




公元479年4月,宋順帝劉準頒詔禪位於蕭道成,蕭道成在建康登基稱帝,立國號齊,是為齊高帝(死號廟號齊太祖)。此人出身武將世家,自幼習武,驍勇善戰,但又愛好文學,曾從當時大儒雷次宗學習《禮經》、《左氏春秋》等儒家經典。雷次宗,就是宋文帝劉義隆於438年設立“四學”中的“儒學”的帶頭人,在京城建康雞籠山開館授徒,為一時儒家之大宗師,而儒學又是“四學”之首。蕭道成文武兼修,謀略過人,從布衣素族逐漸成長為一位名將重臣。論文治武功,在南北朝諸帝中,唯有梁帝蕭衍可與之相比。



蕭道成稱帝之路並不平坦。在474年平息劉休範叛亂後,晉位為公,始入朝掌政,時年48歲。當時與袁粲、褚淵、劉秉號稱“四貴”。兩年後,他征討劉景素有功,權位漸重於“四貴”其他三人。但此時宋廢帝劉昱對蕭道成猜忌有加。有一日,蕭道成在領軍府赤膊午睡,後廢帝劉昱闖了進來,看見他的肚子很大,就拍了拍說“真是一副好的箭靶”,用弓箭射向蕭道成。衛士急忙勸阻,說一下射死了,下次就沒有這樣好的箭靶了。於是改用骨箭射中他的肚臍。劉昱笑著問蕭道成“我的箭法如何”。蕭道成估計嚇得夠嗆,連聲諾諾。過幾天,劉昱磨著一把刀,口裡喃喃自語,明天要殺蕭道成。因陳太妃勸阻而止。至此,蕭道成不能坐以待斃,就收買皇宮侍從趁機殺死了劉昱,擁立劉準為帝,史稱宋順帝。兩年後,在殺死“四貴”中的袁粲、劉秉,誅滅沈攸之、黃回等人後逼宋順帝禪讓受位。

即位後,蕭道成立即命令大臣上疏言政得失。於是諸多大臣紛紛上表進諫,對當時的弊政提出了改進的舉措。這一段就概括了當時上諫觀點的主要內容。



綜合這段文字,主要有五條建議:

1.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劉善明請求革除劉宋時期苛政細制,實行崇尚簡政;

2.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劉善明建議停止討伐交州;

3.給事黃門郎清河崔祖思上言建立文武學校,重教興化,進賢退佞;

4.會稽太守聞喜公子良建議裁撤派遣到地方的朝廷使臣;

5.員外散騎郎劉思效建議,開放皇族富室的山澤之利,以還百姓之利。

上述5條建議,既有宏觀上的治國方略,又有微觀上的具體舉措。總的指導思想是,革弊興利、崇簡去苛,輕賦薄役、休養生息,不慕虛名、大膽放權。其中第一條比較概括,但很重要,奠定了蕭齊治國的基本方略,就是行明道、興簡政。其他四條也針對當時比較緊急的事務提出了改進意見。



第二條,有利於減輕國防壓力,專心發展內政。交州,即交趾州,範圍大概包括今天的越南中北部、廣東雷州半島和廣西南部,以及海南島。當時此地還沒有得到開發,距離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遙遠,稱為蠻荒之地。劉善明認為,這些地方的人民怨恨劉宋苛政,以至叛亂,現在應該用恩德感化,不宜討伐。而且這些地方物產貧瘠,只有出產不能充飢禦寒的珠寶,用軍事手段征服得不償失。恰好這一條符合蕭道成的性格。他一貫不喜歡珠寶一類的奢侈物品,稱帝后有鑑於劉宋滅亡教訓,以身作則,儉樸寬厚,曾經下令將宮殿、御用儀仗等凡用金、銅製作的器具全部用鐵器替代,衣服上的玉佩、掛飾等統統取消。禁止民間使用各種華麗飾物,不得將金銀製成金箔銀箔,馬鞍等不能使用金銀裝飾,不能用金、銅鑄像,甚至不準織繡花裙,不準穿著錦鞋等。



第三條,有利於培養治國人才。治國的根本在人才,人才的來源是教育。當時戰亂頻繁,武事興盛,文化學風不興,人才凋零,良吏難求。蕭道成聽從建議,興辦學校,培養人才,以禮教化,獎優懲劣。此舉不僅革除了用人的弊端,而且樹立了學習文化的風尚。同時,根據建議,將各部門、地方編外工作人員依方習業,懶惰不成者遣送回籍,品學兼優者提拔重用,對於健全淘汰機制、消除人浮於事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導向。



第四條,有利於提高地方積極性。劉宋派遣朝廷大員到地方督促責成,本來是加強朝廷與地方聯繫的好辦法,但失之於急,加上朝廷使者多疲弊之人,營私納賂之事甚多,敗壞朝廷聲望,干擾地方治事。所以完全有必要裁撤,改之以朝廷明詔督促地方用事,如有延誤依律治罪即可。此舉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朝廷大政方針在地方實施執行的人為因素,將地方官員政績納入依法依律的軌道。



第五條,有利於百姓增利增收。當時,各地大山河流湖泊被皇族重臣封禁圈佔,當地百姓無法取得農業耕種之外的收入,而僅靠農業收入又無法應賦就役,民不聊生,難以生存。所以,必須改變這種不正之風,將山澤之利向百姓開放,使其休養生息。

以上諸條,蕭道成都認為說得很有道理,全部交給有關部門,認真實施。幾天後,又親自下詔,命令皇族諸王不得封禁山澤,全部開放。真是說到做到、令行禁止。不失為一開國明君。



可惜的是,蕭道成只當了3年皇帝,就因病去世。臨終前,他要求太子蕭賾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繼續貫徹他的治國方略。而蕭賾確實也遵守了他父親的遺囑,繼續統治國家,內修清政、外結北魏,偃武修文、勵精圖治,使南朝出現了一段相對穩定的時期,江南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齊紀一](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

帝(齊太祖蕭道成)命群臣各言得失。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劉善明,請除宋氏大明、泰始以來諸苛政細制,以崇簡易。又以為:“交州險遠,宋末政苛,遂至怨叛。今大化創始,宜懷以恩德。且彼土所出,唯有珠寶,實非聖朝所須之急。討伐之事,謂宜且停。”給事黃門郎清河崔祖思亦上言,以為:“人不學則不知道,此悖逆禍亂所由生也。今無員之官,空受祿秩,凋耗民財。宜開文武二學,課臺、府、州、國限外之人各從所樂,依方習業,若有廢惰者,遣還故郡;經藝優殊者,待以不次。又,今陛下雖履節儉,而群下猶安習侈靡。宜褒進朝士之約素清修者,貶退其驕奢荒淫者,則風俗可移矣。”宋元嘉之世,凡事皆責成郡縣。世祖徵求急速,以郡縣遲緩,始遣臺使督之。自是使者所在旁午,競作威福,營私納賂,公私勞擾。會稽太守聞喜公子良上表極陳其弊,以為:“臺有求須,但明下詔敕,為之期會,則人思自竭;若有稽遲,自依糾坐之科。今雖臺使盈湊,會取正屬所辦,徒相疑憤,反更淹懈,宜悉停臺使。”員外散騎郎劉思效上言:“宋自大明以來,漸見凋弊,徵賦有加而天府尤貧。小民嗷嗷,殆無生意;而貴族富室,以侈麗相高,乃至山澤之民,不敢採食其水草。陛下宜一新王度,革正其失。”上皆加褒賞,或以表付外,使有司詳擇所宜,奏行之。己亥,詔:“二宮諸王,悉不得營立屯邸,封略山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