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德行,人的修行


水的德行,人的修行

水往低處流 高人最低調

蘇東坡說,水“避高趨下”。

水總是流到低處,在低處自然匯聚成海納百川的大海。

人也一樣,不要走在高處。

木秀於林,風必吹之;出頭的椽子先爛。

人越是把自己的位置擺的越高,就越容易招致嫉恨,不滿,所謂樹大招風。所以,跌下來就越痛苦。

咸豐九年(1859年),曾國荃在老家建新房,先畫了個圖樣給曾國藩看,曾國藩一看,覺得規模太大。

曾國藩就寫家信說:“亂世而居華屋廣廈,尤非所宜”,甚至是取禍之道,一旦名聲在外,“則亂世恐難倖免”!若房屋建造得宏大豪華,會惹人非議,最終招致災禍。

真正的高人卻最低調。

守得住低處的人,溫厚、寧靜,就像大地,永遠把自己置於低處,但沒有人否認它的博大;

守得住低處的人,收斂、含蓄,就像大海,永遠把自己放在低處,但沒有人否認它的深邃。

《周易》上說,潛龍,勿用;亢龍,有悔。可見不管是處在事業開端,還是有所成就的人,都該低調。

水的德行,人的修行

水善利萬物 人要利人而不爭

老子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唯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聰明人能在最恰當的時候示弱隱強,做出暫時的退讓,甚至讓出利益,幫助他人達成目標。

所以,真正的高人的成就不是爭來的,而是利他精神的結果。

一個成熟的人,一定懂得利他、合作,懂得分利給別人。

這不僅是老子的主張,儒家也如此。

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所謂仁者無敵,仁者就是通過幫助別人而達成自己的目標,仁者成人之美,不仁者凡事。

在這世界上,學會利他,你的道路會越來越寬;而凡事錙銖必較,就會四面樹敵。

曾國藩說,利不可獨。

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

劉邦攻破咸陽,卻不敢佔據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面對利益,一定要權衡取捨之道,懂得分利。

楚漢之爭中,劉邦與項羽對峙,當時韓信剛剛攻破齊國。

韓信要當齊王,劉邦聽了大怒。

而張良、陳平比較沉穩,對他說:

“現在形勢對我們非常不利,我們哪能不讓韓信自立為王呢?不如藉此機會成全了他,立他為王,好好地對待他,讓他守住齊國。不然的話,恐怕要發生變故,對我們就更加不利了。”

水的德行,人的修行

《周易》上說,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易傳》也說,神無方而易無體。

萬物的變化無常,沒有固定的規律。

這裡推究到人事上、修身做事情都要講究一個“變”字。

只有懂得變化,隨時隨地適應變化,才能真正做到無形勝有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