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先把路線搞清楚

本期導讀:每個人能不能認識自己,自己怎麼來認識自己?本期推出“心的世界”系列之《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一講,探討如何引導我們、培養我們,來認識自己的心,把握自己的起心動念,讓我們對內心的狀態非常清楚地去認識,了了分明。

修行,先把路線搞清楚

佛言祖語:如來大智,微妙獨尊。止觀具足,成最正覺。——《佛說長阿含經》卷一

學誠法師法語:你認哪條路,你就朝自己認好的這條路開,不要開一半,再換一條路。......一下換這條路,一下換那條路,最後你最慢,絕對你最慢,這是肯定的,但事先你要把這個路搞清楚。所以這個修行也是一樣啊,先要把這個路途搞清楚,把那個地圖搞清楚,就這個路線搞清楚。


文章:修行,先把路線搞清楚

止也好,觀也好,實際上面都是表達我們的一個心相,止就是我們靜止的一個心相,觀就是我們一個動態的一個心相。它其實也還是談我們的心相,它不僅僅是一種方法。

我們把妄想煩惱止息了我們的心相,我們對外境這四種方便煩惱、妄想止息的時候,提起念力、提起心力,來觀察、觀照萬物,觀照萬法。這樣的一種內心的狀態、這樣一種心相,是跟實際煩惱以前的那種心境不同的。也就是人散亂的時候,人內心世界和人喜慶的時候,人的內心世界是不一樣的。

當然了,我們常常也會去什麼調身啊、調心啊、調息啊,那些都是一些方法,而且都是非常容易訓練的,書裡面都是有的。但是要把我們內心裡面這個心相,講得清清楚楚,可不是很簡單的事情。這個法就是非常多的,人的心境是非常密集、非常複雜的。

所以在佛法裡邊的話,它告訴我們熏習成種,天天做功課,就不斷在熏習呀,天天熏習,它天天聽,天天看,然後它就成了種子。因為天天熏習的關係,所以人很多雜念就去掉,因為天天熏習的關係,這個法義在我們內心當中就會越來越明朗,法義在我們內心當中就越來越顯得它的重要性。

修行,先把路線搞清楚

我們常常講,我們一門深入就可以,學那麼多幹什麼?學一本經就可以,學一本論就可以,我們為什麼要學那麼多?這個就存在著,究竟我們要一門深入,還是要廣學多聞,對不對?一門深入、廣學多聞,表面看起來好象矛盾,實際上不矛盾,一門深入不是得少為足,對不對?廣學多聞,不是說雜亂無章地亂看,對不對?

比如說,我們一門深入,一部經、一部論,佛為什麼要講那麼多呢?為什麼要三藏十二部呢?就是三藏十二部是有它的用意的,對不對?不然為什麼要三藏十二部,不象基督教一個《聖經》就可以,伊斯蘭教《古蘭經》就可以。佛經為什麼那麼多?對不對?但是不等於說三藏十二部全部要研究完,但它要有八萬四千法門呢,八大宗派。

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個門、八萬四千條路,就如我們一個北京城一樣,我們一箇中國一樣。一個國家、一個城市,這個城市裡邊有幾千座樓房,每一個樓房裡面都有門,八萬四千個門,八萬四千條路。你要弄清楚這條路是通哪裡,那條路是通哪裡,這個門是通到哪裡,那個門是通到哪裡。它的門,門跟門是相通的,路跟路也是相通的,對不對?但是你走路的時候,不能這條路走走,那條路走走,你肯定走不到,對吧?

從龍泉寺我們要開車開到北京站,你認哪條路,你就朝自己認好的這條路開,不要開一半,再換一條路。再換一條路,你就越走越遠,是吧?你認準、認穩了它,就開了,就這麼開了。你就不能說,接下來又廣學多聞,你就麻煩。一下換這條路,一下換那條路,最後你最慢,絕對你最慢,這是肯定的。但是事先你要把這個路搞清楚,所以這個修行也是一樣啊,先要把路途搞清楚,把地圖搞清楚,就這個路線搞清楚。(12)(未完待續)

——摘自學誠法師2009年5月北京龍泉寺開示《心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