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在川东革命老区华蓥山下渠江东畔的省级贫困村明月镇竹河村, 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半岛上有一所目前仅有10个学生的村级小学,小学校内有一位坚守30多年的老教师,这位老教师叫唐协明。

1966年1月出生在竹河村的唐协明,1984年高中毕业后应聘到本村任民办教师。当时本地外出务工、进城经商的人员逐渐增多。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嗓子讲破、粉笔灰满身,每月只有几十元工资的唐协明,也很想“下海”一搏。但想到家乡想到家乡孩子和乡亲们那双双渴望读书、渴求知识的眼睛,他打消了外出捞金的念头。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2020年1月9日, 唐协民在给二年级的7名学生上课。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当时竹河村小有150多名学生,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唐协明只好担任几门课的教学。随着课程增多,所教的班级逐年增高,他越南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1996年秋期,他自费考入邻水师范学校“充电”。两年后,学成归来。有了文凭,又有了正式编制,改变工作环境的机会增多,但一看到孩子那一张张苍白又略显菜色的脸,一看到那一座座在风雨中摇曳的由土坯筑成的茅草房,唐协明的心快碎了,“这些都是贫穷落后的象征呀!”缕缕乡愁,更坚定了他立志家乡教育事业的初心。

▲2020年1月9日, 唐协民在给一年级的3名学生辅导寒假作业。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在乡村小学工作、生活的日子苦乐相伴。上世纪90年代以前,竹河村不仅没有公路,去一趟场镇爬坡过涧要花1个多小时,而且不通电,教室全靠房顶的“亮瓦”透一点光,一到晚上,只能借助煤油灯或蜡烛昏暗的光线备课、批改作业。居住在渠江边的学生也较多,一到每年的雨季,渠江时常暴发洪水,每当这个季节,便是唐协明最担心的时候,生怕学生们在上学和放学途中遭遇安全事故。为防万一,他和同事只好分别接送学生。唐协明更有快乐和自豪的时候,那便是几十年来他所教出的400多名半岛上的学生,有近100人大学或中专毕业后,有的考取了博士或硕士,有的成为公务员、教师或医生,还有的当上了企业家。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像他一样不忘乡愁,回报家乡,为家乡摆脱贫穷捐资捐物,修桥筑路。

▲学生在勾划唐协明老师提示的寒假作业重难点。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而今,通过精准扶贫已摆脱贫困的省级贫困村竹河村,由于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近些年进城居住的农户增多,半岛上的竹河村小,生源也随之减少,目前仅留守唐协明和另一名教师及一、二年级两个班共10个学生。唐协明说:“即是剩下一个学生,我也要行使好教师职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几十年来,唐协明像一束烛光,默默的照耀着千里渠江上的这座半岛,用智慧的雨露滋润着半岛上孩子们的心田。

▲1月9日,唐协民与一二年级的10名学生玩“老鹰捉小鸡”游戏,让度寒假的孩子把快乐带回家。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1月9日, 四川省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小教师唐协民在给一二年级的10名学生合上本学期最后一节音乐课,祝福孩子们新年快乐。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唐协民在练习陪伴他几十年的业余生活用具“手风琴”。▲学生们开心地跟着唐协明老师唱歌。▲1月9日, 村小教师唐协民与即将回家度寒假的学生共进本学期最后一顿营养午餐。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1月9日, 唐协民在学生代愉涵、代悦涵家中, 给她俩刚返乡过年的农民工父母介绍学习情况。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1月9日,唐协民在平坦的乡道上护送回家度寒假的学生。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1月9日,教师唐协民在渠江边护送回家度寒假的学生。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在四川省华蓥市明月镇航拍的竹河村小所在的渠江半岛(2018年7月29日摄)。

人物故事——四川华蓥:半岛烛光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华蓥在线整理发布,不代表编辑观点,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