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張作霖為何勃然大怒?

rosedameiniu


北洋軍閥混戰時期,溥儀雖然宣佈遜位,結束了清朝的統治,但在滿清遺老乃至普通百姓心中溥儀依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袁世凱為了順利出任大總統,在逼迫溥儀退位時還簽訂了《清室優待條件》,允許溥儀繼續居住在紫禁城裡,並承諾每年都會撥款保證其生活品質。

張作霖也明白溥儀的影響力,尤其是在滿清發祥地的東北,得到溥儀的支持,自己才能真正坐穩東北王的位置。

因而,張作霖對遜帝溥儀是十分巴結,即使溥儀已經宣佈退位蝸居紫禁城,張作霖已是手握重兵的軍閥之主,在見到溥儀後,張作霖毫不猶豫的按照大清的禮儀向溥儀跪拜說了一句:“皇上好”。

把溥儀感動得熱淚盈眶,說了一句上將軍免禮,對張作霖的好感油然而生。

可以說,張作霖作為一箇舊式軍閥,自身有封建皇權的思想影響,另一方面對溥儀的政治價值還是看得比較清楚的。

張作霖費盡心思與溥儀建立的友好關係,全都毀在了馮玉祥的手上,大帥怎麼能不生氣呢?

事情要從第二次直奉大戰說起,雖然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吃虧後一直厲兵秣馬,但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當時直系的老大曹錕搜刮大量錢財,但都裝進了自己的腰包,不肯充作軍餉,吳佩孚遲遲發不出軍餉,直系部隊消極應戰,尤其是與吳佩孚有過節的馮玉祥,更是揚言不發軍餉就不出兵。

張作霖看準時機,帶著三百萬銀元約見了馮玉祥,想要馮玉祥在大戰打響時倒戈,與奉軍一起滅了吳佩孚。馮玉祥是位倒戈專家,素與吳佩孚不和,又有心做直系老大,二人見面心照不宣,一拍即合。

1924年10月23日,張作霖與吳佩孚作戰進入了膠著狀態,馮玉祥如約倒戈,為奉軍打開了入關的隘口。隨後馮玉祥連夜殺回北京,囚禁了自己的老上級大總統曹錕,要取而代之。

吳佩孚是曹錕的鐵桿兒,聽到這個消息立馬回援曹錕,而與奉軍對峙的直系部隊不知就裡,聽說吳佩孚跑了,軍心渙散,被奉軍打的節節敗退。

這次大戰,以吳佩孚在華北的十萬主力全部被消滅,吳佩孚逃亡湖北而宣告結束,奉軍取得了北京的控制權。

然而張作霖還沒來得及慶功,就聽聞馮玉祥搶先帶兵進了北京城,還把溥儀給轟出了紫禁城。

馮玉祥此舉目的很明顯,他深知自己雖然早張作霖一步進京,但實力懸殊並不是張作霖的對手,必須儘快壯大自己的力量,然而他資歷淺,又不是北洋嫡系出身,這次還把直系給出賣了,根本得不到北洋力量的支持,於是劍走偏鋒打起了拉攏革命派的主意。

怎樣才能平地驚雷般引起革命派的注意,證明自己的革命熱情呢?答案呼之欲出,肅清滿清封建餘孽,將末代皇帝趕出紫禁城。

既能得到革命派的支持,又能趁此機會搜刮皇宮裡的錢財,壯大自己的軍隊。

這面馮玉祥掙得盆滿缽滿,那邊張作霖氣的血壓都高了。前面就已經講到東北的形勢複雜,滿清殘餘勢力經常搞一些復辟活動,尤其是日本人還想要通過扶植復辟力量對東北進行殖民,溥儀成了張作霖與日本博弈的重要棋子。

為了贏得溥儀的青睞,張作霖是又揮重金收買,又裝孫子巴結,好不容易贏得了滿蒙貴族的認同,馮玉祥來這麼一下,溥儀把賬都記在了他老張頭上,轉身進了日本人的大營,老張都恨不得把馮玉祥生吞活剝了。

此處可有一比,溥儀就好比那東漢末年的漢獻帝,張作霖一心想做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萬萬沒想到馮玉祥這小子背後捅他一刀,生生把天子逼到了敵營,張作霖眼看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怎麼能不勃然大怒呢?


史論縱橫


宣統皇帝被馮玉祥驅逐出皇宮後,張作霖確實非常生氣。不過張作霖並不是因為溥儀受欺負了而生氣。要搞清楚張作霖為何要為馮玉祥驅逐溥儀而勃然大怒,就要先搞清楚當時的歷史時代背景。




民國十三年九月(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這場大戰的交戰雙方,分別是張作霖統領的十五萬奉軍和由吳佩孚統領的二十萬直軍。

當時直軍的實力要強一點,奉軍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於是張作霖在出兵前,就提前拉攏了直系的重要將領馮玉祥,讓馮玉祥在關鍵時候倒戈一擊,與自己夾擊吳佩孚。

那麼,馮玉祥身為直系將領,為什麼會被對方的張作霖策反呢?這是因為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戰後,直系大哥曹錕因為當總統的問題跟直系的二當家吳佩孚起了矛盾。馮玉祥因為支持曹錕,被吳佩孚所嫉恨,把他整得很慘。

當時吳佩孚堅決反對大哥曹錕當總統,因為他認為與其把錢浪費在選總統上面,還不如利用這筆錢去買軍火,擴充武裝,為日後統一全國打基礎。但是曹錕堅決要當總統,於是吳佩孚和曹錕就鬧掰了。

後來吳佩孚一怒之下就回了洛陽大本營,讓曹錕很沒有面子。就在這個時候,原本只是直系邊緣人物的馮玉祥站了出來,他對曹錕大獻殷勤,為了能讓曹錕當選總統,他忙前忙後,大肆張羅,最終贏得了大哥曹錕對他的信任。

曹錕當選總統後,馮玉祥一飛登天,吳佩孚反倒很沒有面子了。為了這件事,吳佩孚和馮玉祥結了仇,身為直系二當家的吳佩孚沒少擠兌馮玉祥。

然而,馮玉祥也不是吃素的,他見吳佩孚容不下自己,便在暗中策劃搞倒吳佩孚,然後連曹錕也一併搞倒,然後他當老大。

於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夕,馮玉祥就主動派人去聯絡張作霖,然後雙方一拍即合,為達成了聯合攻擊吳佩孚的計劃。



時間來到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瞅準了吳佩孚和張作霖在長城一線激戰時,臨陣倒戈,打開古北口關隘,放奉軍入關。然後馮玉祥為了搶奪勝利果實,連夜帶兵殺回了北京城,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了當年被他捧上了總統寶座的曹錕。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軟禁總統曹錕的消息傳到前線後,吳佩孚大驚失色。他為了化被動為主動,就讓直軍主力繼續死守長城,他自己帶一支精銳殺回北京,想趁馮玉祥立足未穩,一舉擊敗他,穩住後方。

結果吳佩孚失算了,他部署在長城防線的直軍聽說吳佩孚“跑了”,瞬間軍心渙散,被奉軍打的丟盔棄甲。而吳佩孚在回援北京的路上也被馮玉祥所阻擋,未能回援北京。

最終,從山海關殺到的奉軍聯合北京的馮玉祥部隊南北夾擊,將吳佩孚在華北的十多萬主力全部消滅。此戰後,吳佩孚變成了光桿司令,只得隻身逃亡湖北。

吳佩孚敗亡後,看見死對頭覆滅的張作霖原本很高興,但是很快他就高興不起來了。



當時的情況一片混亂,直軍紛紛潰逃,北京和天津變成了三不管地帶。馮玉祥派兵趕在張作霖之前,大搶地盤,把河北和平津三地全部攬入了自己的手中。搶到地盤後,馮玉祥決心幹一件大事情。

到了11月5日,也就是吳佩孚兵敗逃亡後的第三天。馮玉祥讓部將鹿鍾麟帶兵,進宮把溥儀給趕出了紫禁城。

關於馮玉祥為什麼要驅逐溥儀,按照官方的說法:馮玉祥一向追求革命,驅逐溥儀是為了完成辛亥革命沒有趕走皇帝的遺憾,剷除了封建帝制復辟的禍根。

然而實際上,馮玉祥的動機沒有那麼簡單。

因為雖然馮玉祥近水樓臺先得月,搶先霸佔了北京。但是他的實力弱於張作霖,北京的實力派都不支持他,都在等張作霖進了北京後,向張作霖獻殷勤。這對於馮玉祥來說就尷尬了。

他如果不想在日後被張作霖欺負,就要趕在張作霖沒來之前,搶先發展自己的實力,讓北京人都支持他。然而,他本身不是北洋元老,也不是從天津小站出來的北洋嫡系。別人不可能支持他。

於是馮玉祥就走了一個偏門,他進城之後給樹立了一個新形象:進城之前是軍閥馮玉祥,進城之後是革命者馮玉祥。然後用革命者的形象拉攏革命志士支持他。

既然自稱是革命者,那自然要幹一些激進的事情。否則那些真正的革命者憑什麼相信他是革命者?

那麼當時在北京城,幹什麼事情是最激進的事情呢?自然是以掃滅封建殘餘的名義,將溥儀從紫禁城裡趕出去了咯。於是,溥儀小朋友就成了馮玉祥改頭換臉的犧牲品。

另外,馮玉祥當時缺軍費,他趕溥儀出宮的目的,也存在進宮收刮財寶,用紫禁城裡的財寶補貼軍費的嫌疑。(這一點並非空穴來風,後來馮玉祥的心腹鹿鍾麟也說過,如果不是靠變賣紫禁城財寶,國民軍也撐不到後來的北伐戰爭)

總之就是,馮玉祥靠驅逐溥儀,積攢了巨大的聲望,同時還弄到了軍費。



聽說馮玉祥驅逐了溥儀之後,張作霖當時就怒了。他之所以會勃然大怒,倒不是因為馮玉祥藉著剷除封建餘孽的名義,揹著他搶寶貝,吃獨食(張作霖不缺那點零花錢)。他真正動怒的原因,是他一直想利用溥儀,想把溥拉到自己一方。

那麼,張作霖為什麼要拉攏溥儀的呢?這說來可就話長了。

袁世凱死後,張作霖一直想當東北王。但是東北的滿蒙復辟勢力很大,經常在東北搞一些復辟運動,這些人的背後還有日本人的支持,讓張作霖很是苦惱。

於是張作霖便想到拉攏溥儀,希望藉助溥儀在滿蒙貴族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為自己奪取整個東北造勢。

為了討溥儀的歡心,張作霖平時沒少在他身上砸錢。比如民國八年,張作霖給溥儀的爸爸載灃匯了一筆鉅款,以資助溥儀的日常開銷。那時候正是紫禁城比較苦難的時期,開支全靠民國政府的施捨,或偷偷盜賣文物國寶度日。張作霖在這個時候資助溥儀,讓溥儀對他頓時起了好感。

之後張作霖又派自己的拜把兄弟張景惠進京巴結溥儀,又讓溥儀對他非常感激。當時民間甚至有傳聞,認為張作霖會支持溥儀在東北登基繼位,這讓張作霖在東北的滿蒙貴族眼裡,博得了很深的好感。

後來張作霖好不容易佔領東四省,但是東北的形勢依然很嚴峻。滿清復辟勢力繼續在東北策劃獨立,日本人對此蠢蠢欲動,而這兩派人共同要拉攏的目標就是溥儀。(因為滿清復辟勢力得到溥儀,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搞復辟;日本人得到溥儀,也可以順理成章的扶持他,在東北扶持傀儡政權)

當時在張作霖的眼裡,溥儀就好比是東漢末年的漢獻帝。雖然只是個傀儡,但是不管誰得到了他,立馬在東北就有正統性。

因此,溥儀對於張作霖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棋子。張作霖需要穩住溥儀,向溥儀不斷的示好。最起碼的,不能讓溥儀跑到日本人那邊去。因為溥儀一旦被日本控制,那麼張作霖在東北的統治就有被顛覆威脅。

結果溥儀這麼重要的一顆棋子,卻被馮玉祥一腳給踢跑了。張作霖豈能不惱火?




事後,張作霖害怕溥儀被日本人控制,便派人跟馮玉祥交涉,讓他撤走駐紮在醇親王府外的軍隊。然後找人去跟溥儀疏通,表示這事是馮玉祥乾的,跟他沒關係,讓溥儀不要擔心。然而溥儀並不信任他,還是派人去日本使館,秘密接觸了日方代表。

當張作霖聽說溥儀溥儀潛往日本使館後,立馬慌了。他趕緊找人跟溥儀搭線,但前兩次都被拒絕,然而張作霖並沒有放棄(這種事情不能放棄),仍然要求面見。最後溥儀答應了,兩人約在天津曹園見了一面。這才讓張作霖大舒了一口氣。

到了見面的那一天,張作霖也不含糊,他走到溥儀面前,毫不猶豫的趴在地上就磕了一個響頭,然後畢恭畢敬的給溥儀行了一個大禮,就像前清官員給皇帝行的大禮一樣,很給溥儀面子。

隨後張作霖大罵馮玉祥,說馮玉祥是為了拿宮中的寶貝才趕溥儀出宮,而他張作霖是個十分留意維護國寶文物的人,他不光把奉天的宮廷維護得極好,並且把北京的一套四庫全書也要弄去,贏得了溥儀對他誇讚。

然後,張作霖話題一轉,對溥儀直言說:皇上你不該在我帶兵到了北京之後,還往日本使館裡跑,我是有滿足力氣維護你的(張作霖要搞清楚溥儀為什麼要派人潛入日本大使館,他最擔心溥儀被日本人利用)。

溥儀聽後,連忙解釋說:說當時馮玉祥的軍隊還在,他是不得已才進日本使館的。

聽溥儀這麼一說,張作霖立刻接道:皇上要是願意,到咱奉天去。就住在宮廷裡,只要有我在,怎樣都行。(主要還是為了控制住溥儀)

溥儀平時最愛聽這種奉承話,因此在張作霖這次表態後,他也就不再跟日本人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接觸。一直到孫殿英盜掘東陵之後,溥儀才又開始與日本接觸。




綜上所述,馮玉祥驅逐溥儀後,張作霖很是惱火。但他惱火的原因,並不是他關心溥儀的死活,他只是害怕溥儀會被日本利用,成為日本的棋子,影響他在東北的統治。對於張作霖來說,他為了穩住溥儀,不僅砸了巨資,還每次都表現的很卑微,堂堂的東北王每次都要在遜位皇帝面前三拜九叩,他圖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能用最小的成本圈住溥儀,不讓溥儀跑到日本那邊去。

結果,革命者馮玉祥沽名釣譽,瞞著他把溥儀趕走了,讓他在溥儀面前很沒有面子。並且更關鍵的是,溥儀不知道去哪了,他也不知道溥儀在想什麼。想到這些,張作霖勃然大怒是輕的,沒有發兵跟馮玉祥火拼,就算好的了。

所以說,馮玉祥驅逐溥儀這件事,其實幹的很不理智。驅逐就驅逐嘛,不讓住皇宮,可以請他去住大牢,為什麼要放他走呢?


Mer86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北京警備司令鹿鍾麟率領部隊荷槍實彈,包圍了紫禁城。遵照馮玉祥命令,鹿鍾麟要將溥儀從紫禁城中驅趕出去。此時的馮玉祥非常痛恨封建帝制,革命態度堅定不移,他親自進入紫禁城督促驅逐工作。儘管有多人前來奉勸馮玉祥暫停將溥儀驅逐出宮,但是,馮玉祥決心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要把象徵封建帝制的溥儀從紫禁城中驅趕出去。溥儀向馮玉祥央求,按照條約、降低俸祿,准許他繼續在紫禁城中生活。馮玉祥果斷拒絕,並且說:如果賴著不走,就用大炮轟炸紫禁城。


馮玉祥命令部下迅速將470多名太監、100多名宮女遣散;然後用6輛卡車,把溥儀及其妃嬪裝運到什剎海的醇王府。醇王府中住著溥儀父親一家人。本來把溥儀驅逐出宮,也不算什麼大事,畢竟滿清貴族參與了“張勳復辟”,早已違背了《舊皇室優待條件》在先,馮玉祥把他們趕出皇宮因此並不算違約,這是對妄想復辟的滿清舊貴族的懲戒,可是有一個人聽到這個消息後,頓時勃然大怒,他就是當時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


第一個原因就是馮玉祥搶佔先機、妄想獨大,很可能會使張作霖統治全國的企圖化為烏有。很長時間以來,馮玉祥都受到吳佩孚的排擠、打壓,也得不到曹錕的幫助和扶持。所以,第二次直奉大戰前夕,馮玉祥才會主動與張作霖約定,雙方聯合夾擊吳佩孚。正當吳佩孚與張作霖在長城一線激烈戰鬥時,馮玉祥卻放棄了對關隘的把守,拱手讓奉軍進入關內。

馮玉祥自己率領軍隊快速進佔北京,囚禁了曹錕、進駐了紫禁城。馮玉祥這一招大獲全勝,既徹底摧毀了政敵吳佩孚;又使自己搶佔了先機、為自己發展奠定了政治基礎。馮玉祥趁張作霖沒到之前,命令軍隊快速把河北、北平、天津統統佔為己有,大大擴充了自己的地盤。


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展示自己堅定革命決心,樹立革命馮玉祥的形象,目的之一是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贏得北洋元老的支持、贏得真正革命志士的支持。馮玉祥的偉大志向,張作霖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張作霖當然非常惱火。於是,張作霖不顧與馮玉祥曾經簽訂的“奉軍不得入關”的協定,把奉軍主力部隊直接開進關內,目標正是控制北京。為了能將馮玉祥趕出北京城,張作霖與段祺瑞勾結起來,聯合對付馮玉祥。當時部下給馮玉祥獻上一計:把張作霖父子請到北京,趁著只有少量警衛人員時,把他們兩人槍殺了。後來,這一計策沒有機會實施。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馮玉祥將溥儀趕出北京城既能得到革命派的支持,又能趁此機會搜刮皇宮裡的錢財,壯大自己的軍隊。這面馮玉祥掙得盆滿缽滿,那邊張作霖氣的血壓都高了。前面就已經講到東北的形勢複雜,滿清殘餘勢力經常搞一些復辟活動,尤其是日本人還想要通過扶植復辟力量對東北進行殖民,溥儀成了張作霖與日本博弈的重要棋子。為了贏得溥儀的青睞,張作霖是又揮重金收買,又裝孫子巴結,好不容易贏得了滿蒙貴族的認同,馮玉祥來這麼一下,溥儀把賬都記在了他老張頭上,轉身進了日本人的大營,老張都恨不得把馮玉祥生吞活剝了。此處可有一比,溥儀就好比那東漢末年的漢獻帝,張作霖一心想做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萬萬沒想到馮玉祥這小子背後捅他一刀,生生把天子逼到了敵營,張作霖眼看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怎麼能不勃然大怒。


大老二爺


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的消息傳出去後,全國人民有拍手叫好的,也有破口大罵的。但作為奉系軍閥的張作霖卻勃然大怒,這是為什麼呢?

(李雪健版張作霖)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馮玉祥和吳佩孚都為了能夠控制北京城,在山海關開戰。張作霖派張學良花重金賄賂馮玉祥,想趁其不備搗毀奉系軍閥的老巢,從而取得直奉戰爭的勝利,這樣就可以進駐北京城了。張作霖的目的就是要利用馮玉祥剷除對手,然後自己上位。

誰知在與吳佩孚最後的殘餘兵力作戰時,卻聽說溥儀被馮玉祥趕出了紫禁城!因為馮玉祥的目的也跟張作霖一樣,也想從中獲取最大利益,以便壯大自己的實力。這兒一聽說馮玉祥把溥儀給趕走了,瞬覺得自己被利用了。

(溥儀)

其實張作霖在對待溥儀的態度上,只是想扶植溥儀為己所用。能夠利用溥儀的身份得到東北三省滿蒙貴族的支持,這樣作為“東北王”的張作霖在東北的發展就會更好了。誰承想馮玉祥居然來這一手?把自己原本的計劃都給打亂了,這怎麼讓人不急?(李雪健版張作霖)

原本跟自己合作的馮玉祥居然都沒有跟自己商量就把溥儀給趕出紫禁城了,還私吞了很多財物,馮玉祥白白撿了個現成,而自己什麼都沒有撈到。這不是自己幹活為他人做嫁衣嗎?

還有就是害怕溥儀被日本人利用,當時日本侵略者已經在暗中物色虧了傀儡人選了。如果溥儀搶先自己被日本人利用了,絕對不利於自己在東北的統治,所以張作霖最不願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

以上所述,就是為什麼張作霖知道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勃然大怒的原因。而且後來張作霖所擔心的事也還是發生了,溥儀最終還是被日本人利用了,建立了偽滿洲國,成為日本人侵略中國的工具。

我是搞史人,歡迎閱讀關注。


搞史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就是張作霖勃然大怒的原因。

張作霖是東北王,但是他沒有在他那一畝三分地上獨立,而溥儀作為宣統皇帝,後來被馮玉祥趕出皇宮,張作霖勃然大怒,破口大罵,這是為什麼呢?小雪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關於民國時期,溥儀和張作霖之間的微妙關係。

張作霖是東北王,但是他從始至終沒有獨立,也就是說,溥儀是他的皇帝和領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舊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還很落後,張作霖也不例外。雖然他在東北稱霸一方,擁有20多萬軍隊,但是,他還是歸屬於清朝的統治。

我們在這裡要說說關於張作霖的一個理念,就是他把國家看得很重,東北雖然是奉系軍閥的範圍,但還是滿清統治下的中國,如果這個政權有一天不在了,自己就成了孤魂野鬼。

據歷史記載,張作霖曾經給在紫禁城的溥儀給了一筆錢,他已經成了東北王,為什麼還要給溥儀上稅呢?其實,這是一種巴結溥儀的做法,雖然冠冕堂皇,但是也在清理之中。溥儀在東北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巴結上皇帝,以後的事就好辦多了。

張作霖心中就和明鏡一樣,這不是逆赴歷史潮流,而是一種政治策略

據歷史記載,1922年,張作霖給了正在準備大婚的溥儀一萬大洋,這筆錢數目可不小,他送這筆錢,不是為了禮尚往來,而是一種戰略戰術。

1924年10月23日,第二次北伐戰爭中,討逆軍總司令馮玉祥攻入北京紫禁城,下令將溥儀從紫禁城趕出去,而另一方面,他的待遇還是和在皇帝時期不變。

張作霖的勃然大怒,既是一種政治姿態,也是對其他軍閥勢力的一種關切,大家都知道,第二次北伐戰爭,就是為了討逆三大軍閥。

更深層的說,張作霖討好溥儀,既是為了他這個“宣統名號”,又是因為溥儀的政治關係。張作霖不是傻子,他是比吳佩孚等軍閥更加聰明狡猾的老狐狸。

文/小小雪說歷史,本文原創,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吳三桂作為大明朝的臣子,被明崇禎帝寄以厚望,高官顯爵厚賜,卻背主棄義,勾結滿清,獻關投降,引狼入室,甘受驅使,成為歷史上的反面人物和寡廉鮮恥的典型人物,為後人所不恥!如果說他還有什麼歷史作用,那就是加速明朝的滅亡。以己賣身求榮、謀取榮華富貴的切身經歷,來招降那些同樣意志不堅定、寡廉鮮恥、不顧民族大義的敗類,成為大清朝的鷹犬,為清朝的建立充當馬前卒,出謀劃策、流血流汗。成為出賣靈魂的二臣,最後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為後人樹立了反面的典型!





譙郡太守


作為大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的身份很特殊,因為他雖然有皇帝的稱號,可是已經沒有任何權利,在大清沒有滅亡之前,溥儀所處的皇宮早已經年不復往日的風光了,而溥儀也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後來清朝宣佈終結,但是民國政府還是比較善待溥儀的,讓他繼續留在皇宮中生活。溥儀也認為自己可以在這個皇宮中活到老,但是在1924年,馮玉祥居然發動了北京政變,還將溥儀從皇宮中趕了出來。

溥儀被趕出皇宮,要說為此事感到生氣的人應該是滿清的遺老遺少們,可是有一個人卻比他們還生氣,這個人就是張作霖。其實在溥儀已經退位之後,張作霖曾經給過溥儀一筆錢,而張作霖這麼做自然是有原因的,他當時在東北稱霸,所以需要有人給他撐腰,而東北的滿蒙舊族就可以給張作霖提供這些支持。所以張作霖給溥儀錢,就是在收買這些人,這樣在溥儀的授意下,張作霖在東北做事更加順利。

當時張作霖給溥儀錢財的這件事也弄得滿城皆知,而且很多報刊都紛紛報道了這個大新聞,有的報刊甚至形容張作霖是為了給溥儀復辟做鋪墊。溥儀在看到這篇報道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開心,他當時還是希望可以復辟繼續當皇帝。但是張作霖是不是這麼想呢?其實張作霖並沒有溥儀這樣的想法,這些猜測都是報刊記者的揣測,張作霖給溥儀錢財只是為了得到他的支持,但是他沒有想過要逆著歷史潮流走,畢竟他當時所走的路和封建社會是截然不同的。

張作霖其實還變著法的收買溥儀,他曾經在溥儀結婚的時候給了他一萬大洋的紅包,而且像東北人參這類東西沒少往皇宮送。張作霖確實通過這些小恩小惠將溥儀收買了,張作霖也認為只要有溥儀這棵大樹在,自己一定好乘涼。所以在馮玉祥把溥儀感出皇宮之後,張作霖非常生氣,畢竟溥儀一離開皇宮就什麼都不是了,而自己曾經在溥儀身上做的那麼多投資也就都打了水漂,他怎麼能不生氣呢。所以張作霖和溥儀之間沒有什麼私情,只是互相利用的關係,而且張作霖也沒有想過要幫溥儀走復辟這條路,溥儀離開皇宮,意味著清朝徹底結束,他以往的努力都白費了,也無法再得到東北滿蒙舊族的支持。


歷史課課代表


1912年2月,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被袁世凱逼迫退位,自此歷時276年的大清朝結束了輝煌的一生。

退位後的溥儀仍被袁世凱給予優厚待遇,不僅繼續居住紫禁城,更有成群奴僕伺候他的飲食起居,而且還有高額俸祿。相比稱帝的那段痛苦歲月,溥儀現在的生活簡直輕鬆得不要不要的。

誰知,好景不長,馮玉祥後來攻進北京,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而張作霖知曉此事後勃然大怒,大罵馮玉祥,為什麼馮玉祥趕溥儀出紫禁城,張作霖會大發雷霆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馮玉祥破壞了張作霖想拉攏溥儀,穩固自己軍事地位的計劃。

眾所周知,東北是滿清的入關所在地,因此東北的人民對大清的忠誠度和擁護度是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也因此,在東北人眼裡,溥儀這個皇帝依舊合法有效。

出生海城的張作霖也是不折不扣的東北人,主管奉系軍閥一派。他是溥儀的“忠實粉絲”,而這不是因為溥儀有多能耐,而是張作霖想通過拉攏溥儀得到東北民心,從而鞏固自己的軍事地位和“東北王”的美名。

與張作霖不同的是,馮玉祥是直系一派,雖然二者同屬北洋軍閥,但並非利益共同體的存在。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馮玉祥和張作霖都是將帥之才,所以都想飛得更高,這樣一來,二人之間心有嫌隙也不足為奇了。

1924年9月,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直奉大戰,不過不是奉系張作霖和直系馮玉祥之間的對壘,而是奉系張作霖和直系吳佩孚之間的開戰。

吳佩孚和馮玉祥同是直系,二人若強強聯手,攻打張作霖,那麼張作霖是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的。

可豐滿外表下是骨感的現實,馮玉祥和吳佩孚也是老死不相往來的兩個人。

由於吳佩孚和馮玉祥二人性格特點的差異,導致二人矛盾重重,加之馮玉祥是吳佩孚的部下,吳佩孚更是對他處處排擠。因為這樣,二人的關係一直水火不容。

二人的不和給了張作霖可乘之機。他使了一招反間計,在馮玉祥面前挑撥離間,詆譭吳佩孚,使得本來與吳佩孚關係緊張的馮玉祥直接窩裡反,和張作霖聯合對抗吳佩孚,張作霖將一對二的局面直接扭轉成了二對一,並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而就是張作霖這個扭轉乾坤的決定,加速了溥儀的離開。

取得勝仗的馮玉祥先一步踏入紫禁城,並立即趕走了安享天年的溥儀。

溥儀離開了紫禁城,東北人瞬間沒有了擁護的對象,肯定會方寸大亂。

他們連溥儀都顧不得了,哪還有心思去擁護什麼東北王。如此一來,張作霖“東北王”的位子也岌岌可危。

草莽出身的張作霖本來想依靠溥儀的勢力來維繫自己的軍事地位,從而做大做強,卻硬是被馮玉祥給攪黃了,前程盡毀,不生氣才怪!

張作霖的軍事地位因溥儀被馮玉祥趕出宮而一落千丈,所以他很生氣,對馮玉祥恨得咬牙切齒,並破口大罵。

二、馮玉祥奪取了故宮內的財寶,讓張作霖很生氣。

馮玉祥趕走溥儀當然不止是要惹惱他的死對頭張作霖,他還有另一層目的,那就是將紫禁城中的金銀財寶據為己有,留作軍用。

金碧輝煌的故宮誒,裡面的錢財不說堆積如山,也少不到哪裡去。馮玉祥正好囊中羞澀,連發軍餉的費用都令他焦頭爛額,如今這筆鉅額財寶正如天降財神一般,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而且,馮玉祥有了這筆鉅款,正好可以為軍隊添加裝備,也有與張作霖抗衡的硬性資本了。軍隊的戰鬥值也可因為這筆經費蹭蹭蹭往上漲,甩他還在原地踏步的張作霖幾條街。

而張作霖之前必然想過只要跟著溥儀,肯定有好日子過,紫禁城的金銀財寶以後也能分得一杯羹,而他正好利用這筆錢財壯大自己的部隊實力,到時還不把馮玉祥打趴。

可誰知,張作霖的黃粱美夢還沒醒,就被馮玉祥狠狠打了一巴掌。一整個紫禁城的財寶被馮玉祥捷足先登,張作霖半個子兒都沒分到。

煮熟的鴨子飛了,有書君想,此時換作任何人都會火冒三丈的吧!何況這隻“煮熟的鴨子”還是飛到了敵人的窩裡去了,簡直要氣得嘔出幾兩血了。

所以說,張作霖面對紫禁城的財寶流失,不生氣才怪呢!

紫禁城的財寶被死對頭馮玉祥洗劫一空,讓張作霖少了與之抗衡的資本,因此非常生氣,大罵馮玉祥。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之後,瞬間被日本人利用,從此國人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張作霖和馮玉祥同是不可多得的軍事領袖人物,卻各自為政,鬧得國內雞犬不寧。若他們能夠化干戈為玉帛,為國家利益著想,有書君想也不會輕易被日本人鑽了空子!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有人說張作霖勃然大怒,因為老張對大清國那是死忠粉,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奉軍後來打了馮玉祥,把老馮打得屁滾尿流。還曾有人云,張作霖打算搞個二次復辟,把大清國再招搖一回,名目可以叫“大清第三帝國”(之前張勳復辟了一回,就算是大清第二帝國)。事實究竟如何呢?首先咱們來看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五年前,皇室曾收到一筆數額不小的款子,匯款人就是奉天那方面,也就是張作霖。

老張為什麼要給末代皇帝寄錢呢?因為他是東北王,而宣統雖然已退位,在東北的滿蒙人群中還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老張搞定了皇室,對他稱霸東北,自然是大大的好處。

當然這件事很快被媒體所捕捉,天津的《華北每日郵電》報,立馬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另一場復辟是不是近在眼前?》

看了這種新聞標題,溥儀立馬就打了雞血,他曾說:“我從心底感到了歡喜,也理解了為何奉軍領袖對紫禁城那樣熱忱”。次年,老張又託人給溥儀進呈了兩棵東北人參。1920年,老張甚至還通告溥儀,說俺要“鞏衛皇室”。京中甚至傳聞張作霖要入紫禁城內給“聖上存候”,溥儀那幫人簡直要樂顛了,要在“通常品目以外,加上一口寶刀”,作為給老張的賞賜。

哈哈!但老張並沒有來見溥儀,人忙著呢!事實上,深諳政治的張作霖也不會逆歷史潮流,為無權無勢的落魄皇帝而丟了大好出路。

1922年,溥儀大婚之際,張作霖打了一萬大洋的紅包給溥儀。而兩年之後,便發生了馮玉祥把溥儀攆出紫禁城的事件。這個時候,老張確實擺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派頭,就在這一年年底,他還曾約約小皇帝身邊的紅人莊士敦見面,而這一次溥儀送給老張兩樣禮物:一張溥儀簽名相片,一隻鑲滿鑽石的黃玉戒指。張作霖只收了相片,退回戒指,同時許諾將設法“協助皇上並拯救殘局”。

然無論如何,張作霖都不會真的幫溥儀復國,玩什麼第二次復辟,他曾公開發表聲明:“作霖以愛國為天職,凡有破壞我共和政體者,將挺身而擊之”。只要你不復闢,其實都是小問題。張作霖此後曾與溥儀見面,甚至磕了一個頭,喊一句“皇上好”。但縱然如此,老張還是不會支持搞復辟。所以最終溥儀還是潛往日本使館,最終走上了叛國之路。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答:現在談論馮玉祥驅逐末代皇帝溥儀,很多人都覺得充滿正能量,認為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封建反帝制的革命行為,其實,這是多種勢力交織的結果,裡面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而且,扒開這件事件的外衣,我們會看到,馮玉祥的為人似乎不那麼高光正。

原先,曹錕和吳佩孚是一對黃金搭檔,曹錕一口一聲“子玉、子玉”叫得很甜,吳佩孚也一口一聲“三爺、三爺”應得歡。

老實說,吳佩孚能叱吒風雲,成為亂世中的赫赫中州王,跟曹錕的賞識和提攜是分不開的。

而曹錕能成為直系首領,呼風喚雨、坐鎮一方,也與能征慣戰的吳佩孚對其死心塌地的效忠有關。

但是,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戰結束後,愛好沽名釣譽的曹錕準備不惜一切代價競選總統,過一把總統癮。

吳佩孚是個務實主義者,認為有那個閒功夫和那個閒錢去幹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還不如大量購買軍火、抓緊練兵,為日後統一全國打基礎。

兩人談不到一塊去,一下子就鬧掰了。

這個時候,原本寂寂無聞的馮玉祥乘虛而入,在曹錕鞍前馬後奔走,獲得了曹錕的好感。

這麼一來,吳佩孚就和馮玉祥結下了樑子——當然,也為吳佩孚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

奉系首領張作霖是出了名的滑頭,他敏銳地偵知了吳佩孚就和馮玉祥之間的矛盾,很好地收買了馮玉祥,讓馮玉祥在吳佩孚和自己在幹仗的時候從背後捅刀子。

馮玉祥做事精準,他看到吳佩孚和張作霖在長城一線打得難解難分,突然發難,反戈一擊,並打開古北口關隘,放奉軍入關。

馮玉祥還先奉軍一步殺回了北京城,囚禁了當年的大哥曹錕,準備據有河北和平津三地。

大佬落難,老巢失守,吳佩孚不淡定了,他讓直軍主力繼續死守長城,他自己帶偏師殺回北京,準備出其不意,擊潰馮玉祥,穩住後方。

哪料,吳佩孚一走,守在長城防線的直軍軍心渙散,一下子就崩盤了。

吳佩孚進退失據,只好倉皇遁往湖北。

打敗了吳佩孚,張作霖很是樂了一陣子,但他知道了馮玉祥搶在自己前面霸佔地盤,就怒火漸熾。

偏偏,那邊的馮玉祥佔領了北京後,覺察到北京的實力派都擁護張作霖而不鳥他,就有些悻悻然,有些擱不下面子。

前思後想,決定重構自己的個人形象,以革命者自居,用“革命手段”將溥儀從紫禁城裡趕出去了。

當然,馮玉祥這麼做,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即進宮收刮財寶,補充自己的軍費。

這麼一來,張作霖就更怒了。

因為,馮玉祥破壞了他正在精心下的一盤大棋。

張作霖的目標是當東北王。而東北的滿蒙復辟勢力很大,另外,日本人也正想利用溥儀做文章。馮玉祥驅逐溥儀,這等於是把溥儀往日本人的懷抱裡送,張作霖平焉能不怒?!

事實也是如此,溥儀從紫禁城搬出來後,就潛往了日本使館。

所以,張作霖恨死馮玉祥了,後來不惜與段其瑞合作,共同對付馮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