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20元玩具就沒晚飯吃,經常“哭窮”的媽媽,對孩子有多可怕?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一對夫妻帶著女兒逛商場,小女孩看見一個特別漂亮的玩具小屋,便鬧著父母要買玩具。玩具估計很貴,這對夫妻一直哄女兒,不願意買。後來,爸爸失去了耐心,直接走了,媽媽繼續給女兒說:“你看媽媽兜裡都沒錢了,這個玩具要20塊錢呢,買了這個玩具,晚上咱們沒飯吃,怎麼辦?”小女孩聽完委屈的和媽媽離開了。

買了20元玩具就沒晚飯吃,經常“哭窮”的媽媽,對孩子有多可怕?

原來,這玩具也不是很貴,小夫妻看起來也屬於小資家庭,就算不買勸一下孩子直接離開也可以,沒必要嚇唬孩子晚上沒飯吃。

其實很多家庭雖不算大富大貴,但也是生活優渥的。但現在許多父母都習慣用窮養的方式來教育和鍛鍊孩子,希望孩子能夠懂事和節約一點。於是孩子在提出要求時,父母的方法,就變成了對著孩子哭窮了。

其實,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對什麼都新奇,什麼都想佔有的習慣,父母窮養確實有一定好處。但是,父母如果一直用哭窮來解決事情,久而久之,會帶來不少的負面影響。很多父母覺得,我並不是在哭窮啊,我只是節約而已。那麼,家長在生活上的哪些節儉誤區,其實是哭窮?它們又有哪些負面影響?

買了20元玩具就沒晚飯吃,經常“哭窮”的媽媽,對孩子有多可怕?

節儉誤區,其實是在哭窮:

第一,什麼都要節約一點

雖然我們都倡導要勤儉節約,但很多父母的行為還是過於節約了。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希望他們不浪費,於是在很多方面,只會給予他們父母決定的數量,而不會由孩子自己決定。一旦孩子得到了,父母就會讓他們珍惜,並且要節約。以前我還聽過一個笑話,媽媽節約紙張,連讓孩子上廁所,都要把紙提前確定好數量與大小,才讓孩子進廁所。這種節約的方式,其實已經有點嚴重了。

買了20元玩具就沒晚飯吃,經常“哭窮”的媽媽,對孩子有多可怕?

第二,我沒有錢

很多孩子在向父母要東西時,為了能夠快速而有效的拒絕孩子,即使父母有錢可以給他們購買,也會告訴他們,我沒有錢。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夠打消購買慾望的同時,又希望獲得孩子的理解,並且能夠懂事,學會節約。其實在孩子眼裡,這種方法並不能讓他們學會節儉,而是會走入一種誤區,那就是但凡需要消費,父母就沒有錢,這樣一久,會對他們的心理和行為造成影響。

買了20元玩具就沒晚飯吃,經常“哭窮”的媽媽,對孩子有多可怕?

第三,壓抑慾望

雖然我們提倡要控制自己的慾望,才能做到理性做事,生活上也是如此。不少父母習慣存儲,因此告訴孩子也是,你們要控制自己的慾望,要節約。其實這樣並不是說不好,可過度的壓抑慾望,也是父母在教導孩子節約上的一個誤區,給孩子造成一種貧窮的錯覺。

買了20元玩具就沒晚飯吃,經常“哭窮”的媽媽,對孩子有多可怕?

哭窮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一,不安全感

很多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們以為用哭窮的方式能後讓孩子學會成長,學會擔當。可如果孩子一直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們很容易患得患失,特別是父母總是告訴他們,我們其實並不富裕,他們會產生不安全感,因此而產生遇事逃避的心理,與父母所想要的結果背道而馳。

買了20元玩具就沒晚飯吃,經常“哭窮”的媽媽,對孩子有多可怕?

第二,自卑與敏感

孩子想要得到一樣東西,父母一直以哭窮的方式拒絕,會讓孩子在心裡產生貧窮的觀念。他們會因為與金錢掛鉤的事物與話語產生過度敏感的心態,當他們接受貧窮的事實後,他們會對自己與別人的不同的敏感與自卑,甚至害怕與人交際,會變得幻想別人的目光帶有歧視,而漸漸把自己困在自己的世界裡,變得內向、懦弱,甚至自閉。

買了20元玩具就沒晚飯吃,經常“哭窮”的媽媽,對孩子有多可怕?

第三,內心的扭曲

有不少關於青少年犯罪的案件,都是與錢相關的。比如偷竊、劫財,或是受歧視後,產生報復的念頭而走上不歸路。父母覺得窮養孩子能讓他們內心強大,可如果引導或注視不夠,他們往往可能走向相反的道路,在極度自卑的心態下,變得扭曲和極端。

買了20元玩具就沒晚飯吃,經常“哭窮”的媽媽,對孩子有多可怕?

各位父母們,你們平時有不經意間向孩子哭過窮嗎?你們是否認為哭窮是會給孩子帶了負面影響的?如果你們有什麼看法,也可以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