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鶴唳華亭》是由羅晉,李一桐主演,楊文軍執導的年度大戲,改編自雪滿梁園的同名小說,目前正在熱播中。

很多人說它是一部權謀劇,但是和許多權謀劇的經典之作對比,再仔細分析,只能說它像,其實並不是。

因為就目前的劇情來看,作為男主角的蕭定權,在謀的並不是權,甚至看起來他的追求都有點模糊。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一會兒是父親面前得不到關愛與認可,那個心中委屈嚎啕大哭的孩子,轉身又想盡辦法想娶心心念唸的女子,求永結百年之好。

逐漸的,他又在求一份公平公正,比如販賣軍馬一案,他想告慰亡靈,也不想讓生者寒心。

隨著事態的發展,他所求的一直在變化。但變中也有不變,這一切,歸根到底,是兩個字,一個是人,一個是情。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整部劇是對人倫綱常文化的探索

作者在原著的介紹中寫過:名物,服飾,藝術,風俗,一律從宋;典章,制度,禮儀,一律從明初。

宋明之際,最被倡導的,也是人們一直在踐行的思想綱領是三綱五常。

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前後兩者之間是主從關係。君為臣剛的核心要求忠,父為子綱要求孝,引伸有悌,即兄弟和睦。夫為妻綱,要求是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鶴唳華亭》的故事也是圍繞這樣的文化背景展開的,“幼失所恃,兄弟鬩牆,君不為君,臣亦非臣”,是貫穿整部劇的一個大線。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皇帝本應是道的堅守者,卻站在術的中心攪弄風雲。庶子成婚本應離京,卻在父親的默許下違制留了下來,還時不時給作為儲君和弟弟的蕭定權使絆子。臣子權勢滔天,不光能駁聖旨,皇家的家務事也經常插手。

真是,一團亂象。

身為男主的蕭定權想做的,自然就是撥亂反正。可是在這一過程中,他對父親無條件的遵從,對兄弟寬容,以及和臣子的較量中,換來的究竟是什麼呢?

是身邊的人一個個慘死和離去,是命運對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剝奪。這樣的信念到底對嗎,他在探索。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每家人的命運都是一場悲劇

這部劇的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仔細理一理,就會發現,故事其實是圍繞幾個家庭展開的。

蕭家:權利的鬥爭中收回權利,是綱常不在的開始

皇權是鬥爭的核心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皇帝有一顆帝王心,想在權利的鬥爭中收回權利,保四海昇平,國家不被分裂,這是想要中央集權的高度體現。

我們不去探討這個做法到底好還是不好,因為歷史上分分合合,各有利弊,無法蓋棺定論,我們只來看看他做了什麼。

為君,陷於甚至導演了這場權力的鬥爭,不管最後結果是什麼,可以說他心中的光明與公允已經覆滅,他權衡的只有利弊。口口聲聲要保的是天下人,那鬥爭中無辜枉死的人呢,他們又算什麼。其實正是大多數這樣的人,才構成了所謂的天下,每一個無辜的生命,都不該成為犧牲品。

為父,所謂父慈,子孝,可是他對齊王過分驕縱,對太子又過於嚴苛,甚至太子和齊王間的爭鬥,一部分都是由於他挑起來的,最終導致兄弟失和。他沒有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妥,因為自己也是在和兄弟的鬥爭之下登上皇位的。

為夫

,顧皇后早逝,從太子的話中得知,他的母親總也等不來那個人,可見他對皇后一直是冷落的。然而他生病之時,卻要求送他到先皇后所居的德懿宮,為此還惹來了趙貴妃吃醋。

由此可見,他對皇后還是有情意的,心中有愛,卻為了防止皇后孃家勢力過大,而冷落於她。

他的心中,有著關於家國天下的偉大藍圖,為此可以犧牲一切。可這上面,染了太多的鮮血。

他一手造成了太多悲劇,可於他自己,又何嘗不是悲劇,心中的所有的情感都只能偷偷藏起來。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蕭定權

身為儒生的他,堅守著心中關於人倫綱常的這份信念。可是母親去世他出宮晚歸,讓噩夢真正的開始了。

皇后逝世,太子未在身邊,是為不孝。而他為了見皇后一面,讓顧逢恩假傳軍情,宮門開了,但是進了刺客,讓皇帝陷於危險之中,是為不忠。

這讓他可以一輩子為人詬病。

他做錯什麼了嗎,似乎都錯了,又似乎一點都沒錯。

父親嚴苛且冷漠,兄弟對他多番陷害,連朝臣李柏舟也時時刻刻與他針鋒相對,他所求皆不得。

作為儲君,他盡力做好了臣,可少有人把他當君

在這場鬥爭中,他看過了太多鮮血淋漓的場面,被逼著不斷地選擇,不斷地失去。他所堅守的信念,變成了一個矛盾體,讓他一面信奉,一面懷疑。

所謂對父親毫無保留的孝和順從,是對的嗎?到底什麼才是為君之道?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趙貴妃和齊王,以為自己是翻雲覆雨手,殊不知命運手裡的棋子,期望太多,總會失望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顧家:君子之澤,三世而斬

劇中借許昌平之口,說出了顧家為什麼勢力這麼強大。不光是系在先皇后的裙帶之上,所謂的皇親國戚不過是虛名。更多的是,是顧逢恩祖父為中書令,父親在皇帝的帝位之爭中出過大力,兄長也是赫赫戰功,是一刀一劍掙下來的。

皇帝對顧家一方面要依靠,一方面又忌憚。到了這一代,天子一直想要收回兵權,顧逢恩也打算考取功名,不靠祖上庇廕。

然而,兄長戰死沙場,他的功名被皇帝褫奪,他別無選擇,還是選了從軍,為了太子,也為了顧家,退無可退,只有迎難而上。

顧家不是敗在了子弟不爭氣,而是子弟太爭氣,讓君王嗅到了危險的氣息。而這個度,已經無法把握,進退兩難,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李家:皇權的挑戰者

作為中書令的李柏舟,有駁斥聖旨之權。陛下想調兵去長州時,為了讓他滿意,都得賜齊王一條太子才配有的玉帶了事,而朝堂幾乎都快變成李柏舟的一言堂了,可想而知權力有多大。

其實如果他僅僅是個中書令,沒有和齊王這一層關係,沒有對太子無時無刻的攻擊,他是可以保全自身的。但是權力讓他膨脹了,他不光以為自己可以保住齊王,甚至可以更換太子,更甚至,有一天齊王為帝,他再上一層。

他沒有看透的是,齊王的一切都是皇帝賜予,要奪走也很輕易。更忘記了自己是個臣子,不管他日誰為君王,皇權都不容被他這樣蔑視。

所以他的所作所為,其實就是在死亡邊緣瘋狂試探,以至於皇家留他不得。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張家: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張陸正此人,心思不正,且私心太重。曾受到李柏舟和眾臣的諷刺,是無才還是無德,還是缺個好兒子。

因為擔任刑部尚書一職,得以把女兒嫁進了東宮,成為了太子妃。教子無方,兒子小錯不斷,被有心人利用。自己和太子也不是一條心,處處拖後腿。

身為太子岳父,他的才華與德行,與他所處的位置是不匹配的,但是他不知道反思自己,一門心思想攀龍附鳳,害的不光是自己,也是自己的兒女。

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道路,他以為為張家找到了依靠,但是所作所為,真正實現的是“無依無靠。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陸家:不畏生死的衛道者

身為盧世瑜的門生,陸英性格和他很像,正直剛烈,心中有自己所堅信的大道。蜀中山河,自由遼闊,他卻無畏無懼的帶兒女放棄這份自由返京,哪怕明知前路兇險。

揭發安平伯,替太子請命,每一件都足以把自己全家推向風口浪尖。但他不怕,他要做的,是拿著大道的標尺來衡量這世間不公平,不光彩的一切,為朝廷為為百姓做出貢獻,舉步維艱,又算的了什麼?

他所做的,本身就是一件大義凜然卻又無比悲愴的事,居廟堂之高者做起來尚且無法保全自己,於他,更是不可能。

虛偽狡詐,壞事做盡的官僚沒有好結果,是人們所喜聞樂見的。而在《鶴唳華亭》裡,大道的踐行著也是如此,最後如同《紅樓夢》那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人,活在封建的壓迫之下

行善者,作惡者,都為這場鬥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天地,君臣,在這些看似正確的東西的壓迫之下,可曾給人留得一線生機。

答案是,沒有。所以蕭定權把這世間稱為“錦繡地獄”,花團錦簇下的白骨累累,多麼形象且貼切。

連主演羅晉都說拍攝的時候差點抑鬱,而看過這部劇的人,一致的把它評價為悲劇。

什麼叫悲劇,為虐而虐嗎?當然不是。

魯迅先生說: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鶴唳華亭》就是如此,把蕭定權所追求,信奉的一切慢慢毀滅,最後君臣相忌,父子相疑,兄弟反目,夫妻失和……卻在這一過程中,又幫他重塑了關於人的概念。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前路艱難,也要無懼無畏

蕭定權最後所求的,其實是理想中的人倫綱常。是君臣一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順,萬民安泰。這便是他心中的人最美好的樣子,也是他為人找到的出路和落腳點。

可是活出了他心目中人的樣子的,諸如盧世瑜,陸英之輩,都成逝者。

於是他發出了質問:君為天,臣為地,父為天,子為地,可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此後,關於“人”,成了他心裡一場無窮無盡的追求。他是一個小怯有大勇的人,為了這個“人”,從聽山水清響的鶴,到成為猛禽,可以搏鷹,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那人,到底在哪裡?

其實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需要我們共同去維護,去努力。縱使前路艱難,永不言棄。

《鶴唳華亭》蕭定權:天地之間,人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