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術。蕭定權:我真是太難了

古裝權謀劇《鶴唳華亭》開播以來,除了其跌宕反轉的劇情引發網友熱議之外,劇中所講述的為人、為君的道理也引發一眾網友深思。


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術。蕭定權:我真是太難了


劇中太子的老師盧尚書,是真正的大儒。該角扮演者王勁松老師以其張弛有度的演技,將這個角色正派清流的君子氣節詮釋得恰到好處。

劇中第七集,太子為了保護老師及表哥不受中書令、齊王等人的迫害,在春闈前便提前設好計謀,準備在中書令等人誣陷老師時反栽贓給齊王。然而,這一切都被盧尚書所識破,他為了保護太子,不惜以身頂罪。

他責問太子道:“恫之以權勢,誘之以名利,這是儲君應該做的事情嗎?”,並且告誡他,作為太子,需要品行端正,不然國祚將會傾斜。他用“君子行路,和小人對抗時不僅要提防小人對自己的傷害,更要提防的是和小人對抗時,自己對自己的傷害。”來向太子說明為何道比術難行。

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術。蕭定權:我真是太難了


盧尚書是一介大儒,恪守君臣之禮,行君子之道,提倡仁政,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向太子傳授的是以儒家思想為主的課業

自西漢武帝以來,儒家思想就取代了道、法思想,成為主流思想,也為後來的統治者們所喜愛。但是縱觀歷史,在評判歷代帝王生平與功過時,我還從未見過他們中的哪一位被史學家們稱為“君子”。所以歷代帝王真正從內心尊崇儒家思想嗎?真的恪守君子之道嗎?這裡需要打一個問號。

但是如果要說十分擅長帝王之術的皇帝,不用細想就有很多。漢武帝劉徹洞察人心,將王太后和竇太皇太后兩股勢力制衡為自己所用。唐太宗李世民也猜忌臣子,但是他恩威並施,將李靖和尉遲恭安撫得溫順如綿羊。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設置專門制衡六部的六科。

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術。蕭定權:我真是太難了


所謂“下者勞力,中者勞智,上者勞人”。我認為帝王之術的精髓在於如何用人,如何使所用之人相互制衡。《鶴唳華亭》中的皇帝蕭睿鑑就將此術運用得爐火純青。

用冠禮換主帥:派太子舅舅去打仗,為安撫太子背後的外戚勢力,給早已成年遲遲未加冠的的太子行冠禮。

以玉帶換兵權:收回中書令的兵權,為補償齊王一派的勢力,將太子才能佩戴的玉帶賜給齊王。

此外他還扶持趙貴妃孃家的勢力與顧皇后孃家勢力相抗衡,防止外戚顧家一家獨大;並且用李刺史來節制武德侯,用同是盧尚書門生的張陸正來牽制陸英等等。

隨著劇情的展開,至少在目前播出的劇集中,你會發現皇帝和中書令才是這盤棋背後的大boss。皇帝的每一步棋都走得很精彩,不管是太子還是齊王,都只是他的棋子。

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術。蕭定權:我真是太難了


仔細想來,皇帝所行的帝王之術其實有與盧尚書所推崇的君子之道相矛盾的地方。

盧尚書告訴太子:“陰險詭詐之主只能招來陰險詭詐之臣,陰險詭詐之主也只會被陰險詭詐之臣所利用。你許他那些榮華富貴,因為這些背叛了道義的東西,你可以貴他,可以賤他,反過來也一樣,他可以敬你,也可以叛你。”意在表示,君王要保持正直,君王所選用的人也應該是品行端正的正派之人。並且不能用權勢、金錢去誘導人,驅使他們為自己效力,否則很容易被這些貪財貪錢之人背叛。

然而,君王之術講求知人善用。用君子也好,用小人也罷,只要運用得當,一切在自己掌握之中,有助於自己成大業即可。

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術。蕭定權:我真是太難了


比如皇帝將朝廷茶馬相關事宜交給安平伯。安平伯是市井出身,嗜錢如命,最愛假公濟私。這個人的品行皇帝是知道的,但是茶馬鬻買之事確實需要一個善於商賈經營的人來管理,而且用他可以擴大趙貴妃孃家勢力與顧皇后的孃家勢力抗衡。於是,皇帝就將此事交給他來管。

他縱容下屬作威作福,魚肉鄉里,將朝廷及百姓銀兩中飽私囊其實是在皇帝意料之中的。皇帝處罰他,一方面是殺雞儆猴,告誡中書令齊王一派的勢力,另一方面也是想充盈一下國庫。

劇中的太子從小受盧尚書儒家思想的教育薰陶。盧尚書要他做到“仁、知、勇”,要他恪守君子之道,保留自己的氣節與骨氣。然而,母后早逝,父親不喜,周圍又滿是小人環繞,作為儲君,太子不得不首先學會自保,並且保護唯一幾個自己的至親。

既要恪守君子之道,又要善用帝王之術。蕭定權:我真是太難了


就像蕭定權在劇中向老師哭訴的一樣,他也想做一個純潔無瑕的赤子,臣行君義,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但是現實不允許。為求生存,他不得不使些手段,並且作為一個儲君,將來登上帝王之位,難免需要陷入權謀的漩渦,做太子確實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