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鹤唳华亭》是由罗晋,李一桐主演,杨文军执导的年度大戏,改编自雪满梁园的同名小说,目前正在热播中。

很多人说它是一部权谋剧,但是和许多权谋剧的经典之作对比,再仔细分析,只能说它像,其实并不是。

因为就目前的剧情来看,作为男主角的萧定权,在谋的并不是权,甚至看起来他的追求都有点模糊。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一会儿是父亲面前得不到关爱与认可,那个心中委屈嚎啕大哭的孩子,转身又想尽办法想娶心心念念的女子,求永结百年之好。

逐渐的,他又在求一份公平公正,比如贩卖军马一案,他想告慰亡灵,也不想让生者寒心。

随着事态的发展,他所求的一直在变化。但变中也有不变,这一切,归根到底,是两个字,一个是人,一个是情。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整部剧是对人伦纲常文化的探索

作者在原著的介绍中写过:名物,服饰,艺术,风俗,一律从宋;典章,制度,礼仪,一律从明初。

宋明之际,最被倡导的,也是人们一直在践行的思想纲领是三纲五常。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前后两者之间是主从关系。君为臣刚的核心要求忠,父为子纲要求孝,引伸有悌,即兄弟和睦。夫为妻纲,要求是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鹤唳华亭》的故事也是围绕这样的文化背景展开的,“幼失所恃,兄弟阋墙,君不为君,臣亦非臣”,是贯穿整部剧的一个大线。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皇帝本应是道的坚守者,却站在术的中心搅弄风云。庶子成婚本应离京,却在父亲的默许下违制留了下来,还时不时给作为储君和弟弟的萧定权使绊子。臣子权势滔天,不光能驳圣旨,皇家的家务事也经常插手。

真是,一团乱象。

身为男主的萧定权想做的,自然就是拨乱反正。可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对父亲无条件的遵从,对兄弟宽容,以及和臣子的较量中,换来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身边的人一个个惨死和离去,是命运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剥夺。这样的信念到底对吗,他在探索。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每家人的命运都是一场悲剧

这部剧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仔细理一理,就会发现,故事其实是围绕几个家庭展开的。

萧家:权利的斗争中收回权利,是纲常不在的开始

皇权是斗争的核心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皇帝有一颗帝王心,想在权利的斗争中收回权利,保四海升平,国家不被分裂,这是想要中央集权的高度体现。

我们不去探讨这个做法到底好还是不好,因为历史上分分合合,各有利弊,无法盖棺定论,我们只来看看他做了什么。

为君,陷于甚至导演了这场权力的斗争,不管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说他心中的光明与公允已经覆灭,他权衡的只有利弊。口口声声要保的是天下人,那斗争中无辜枉死的人呢,他们又算什么。其实正是大多数这样的人,才构成了所谓的天下,每一个无辜的生命,都不该成为牺牲品。

为父,所谓父慈,子孝,可是他对齐王过分骄纵,对太子又过于严苛,甚至太子和齐王间的争斗,一部分都是由于他挑起来的,最终导致兄弟失和。他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因为自己也是在和兄弟的斗争之下登上皇位的。

为夫

,顾皇后早逝,从太子的话中得知,他的母亲总也等不来那个人,可见他对皇后一直是冷落的。然而他生病之时,却要求送他到先皇后所居的德懿宫,为此还惹来了赵贵妃吃醋。

由此可见,他对皇后还是有情意的,心中有爱,却为了防止皇后娘家势力过大,而冷落于她。

他的心中,有着关于家国天下的伟大蓝图,为此可以牺牲一切。可这上面,染了太多的鲜血。

他一手造成了太多悲剧,可于他自己,又何尝不是悲剧,心中的所有的情感都只能偷偷藏起来。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萧定权

身为儒生的他,坚守着心中关于人伦纲常的这份信念。可是母亲去世他出宫晚归,让噩梦真正的开始了。

皇后逝世,太子未在身边,是为不孝。而他为了见皇后一面,让顾逢恩假传军情,宫门开了,但是进了刺客,让皇帝陷于危险之中,是为不忠。

这让他可以一辈子为人诟病。

他做错什么了吗,似乎都错了,又似乎一点都没错。

父亲严苛且冷漠,兄弟对他多番陷害,连朝臣李柏舟也时时刻刻与他针锋相对,他所求皆不得。

作为储君,他尽力做好了臣,可少有人把他当君

在这场斗争中,他看过了太多鲜血淋漓的场面,被逼着不断地选择,不断地失去。他所坚守的信念,变成了一个矛盾体,让他一面信奉,一面怀疑。

所谓对父亲毫无保留的孝和顺从,是对的吗?到底什么才是为君之道?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赵贵妃和齐王,以为自己是翻云覆雨手,殊不知命运手里的棋子,期望太多,总会失望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顾家: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剧中借许昌平之口,说出了顾家为什么势力这么强大。不光是系在先皇后的裙带之上,所谓的皇亲国戚不过是虚名。更多的是,是顾逢恩祖父为中书令,父亲在皇帝的帝位之争中出过大力,兄长也是赫赫战功,是一刀一剑挣下来的。

皇帝对顾家一方面要依靠,一方面又忌惮。到了这一代,天子一直想要收回兵权,顾逢恩也打算考取功名,不靠祖上庇荫。

然而,兄长战死沙场,他的功名被皇帝褫夺,他别无选择,还是选了从军,为了太子,也为了顾家,退无可退,只有迎难而上。

顾家不是败在了子弟不争气,而是子弟太争气,让君王嗅到了危险的气息。而这个度,已经无法把握,进退两难,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李家:皇权的挑战者

作为中书令的李柏舟,有驳斥圣旨之权。陛下想调兵去长州时,为了让他满意,都得赐齐王一条太子才配有的玉带了事,而朝堂几乎都快变成李柏舟的一言堂了,可想而知权力有多大。

其实如果他仅仅是个中书令,没有和齐王这一层关系,没有对太子无时无刻的攻击,他是可以保全自身的。但是权力让他膨胀了,他不光以为自己可以保住齐王,甚至可以更换太子,更甚至,有一天齐王为帝,他再上一层。

他没有看透的是,齐王的一切都是皇帝赐予,要夺走也很轻易。更忘记了自己是个臣子,不管他日谁为君王,皇权都不容被他这样蔑视。

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在死亡边缘疯狂试探,以至于皇家留他不得。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张家: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张陆正此人,心思不正,且私心太重。曾受到李柏舟和众臣的讽刺,是无才还是无德,还是缺个好儿子。

因为担任刑部尚书一职,得以把女儿嫁进了东宫,成为了太子妃。教子无方,儿子小错不断,被有心人利用。自己和太子也不是一条心,处处拖后腿。

身为太子岳父,他的才华与德行,与他所处的位置是不匹配的,但是他不知道反思自己,一门心思想攀龙附凤,害的不光是自己,也是自己的儿女。

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道路,他以为为张家找到了依靠,但是所作所为,真正实现的是“无依无靠。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陆家:不畏生死的卫道者

身为卢世瑜的门生,陆英性格和他很像,正直刚烈,心中有自己所坚信的大道。蜀中山河,自由辽阔,他却无畏无惧的带儿女放弃这份自由返京,哪怕明知前路凶险。

揭发安平伯,替太子请命,每一件都足以把自己全家推向风口浪尖。但他不怕,他要做的,是拿着大道的标尺来衡量这世间不公平,不光彩的一切,为朝廷为为百姓做出贡献,举步维艰,又算的了什么?

他所做的,本身就是一件大义凛然却又无比悲怆的事,居庙堂之高者做起来尚且无法保全自己,于他,更是不可能。

虚伪狡诈,坏事做尽的官僚没有好结果,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而在《鹤唳华亭》里,大道的践行着也是如此,最后如同《红楼梦》那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人,活在封建的压迫之下

行善者,作恶者,都为这场斗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天地,君臣,在这些看似正确的东西的压迫之下,可曾给人留得一线生机。

答案是,没有。所以萧定权把这世间称为“锦绣地狱”,花团锦簇下的白骨累累,多么形象且贴切。

连主演罗晋都说拍摄的时候差点抑郁,而看过这部剧的人,一致的把它评价为悲剧。

什么叫悲剧,为虐而虐吗?当然不是。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鹤唳华亭》就是如此,把萧定权所追求,信奉的一切慢慢毁灭,最后君臣相忌,父子相疑,兄弟反目,夫妻失和……却在这一过程中,又帮他重塑了关于人的概念。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前路艰难,也要无惧无畏

萧定权最后所求的,其实是理想中的人伦纲常。是君臣一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万民安泰。这便是他心中的人最美好的样子,也是他为人找到的出路和落脚点。

可是活出了他心目中人的样子的,诸如卢世瑜,陆英之辈,都成逝者。

于是他发出了质问:君为天,臣为地,父为天,子为地,可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此后,关于“人”,成了他心里一场无穷无尽的追求。他是一个小怯有大勇的人,为了这个“人”,从听山水清响的鹤,到成为猛禽,可以搏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那人,到底在哪里?

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去努力。纵使前路艰难,永不言弃。

《鹤唳华亭》萧定权:天地之间,人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