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四川軍閥混戰,為什麼最終是劉湘勝出了?

司馬長史


俗話說得好,“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民國時期的四川,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的準確性。從辛亥革命開始,沃野千里的四川就陷入了軍閥混戰和割據的局面。

一直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四川從未有一個軍閥能夠真正統一全川。因此,四川這個面積廣闊、土地肥沃、人口全國第一、軍隊戰鬥力也頗為強勁的地方,川系勢力範圍卻幾乎沒有走出省界。

軍閥割據的四川

在民國的38年間,四川先後湧現了熊克武、劉存厚、劉湘、楊森、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賴心輝等人為首的川系軍閥,這些軍閥坐擁數萬乃至數十萬軍隊,在對統治區域內橫徵暴斂的同時,對外也不斷進行軍閥混戰。

不過,在諸多的川系軍閥中,有一個軍閥實力最強,佔據地盤最廣,也在四川軍閥混戰的後期取得了巨大的優勢。如果沒有蔣介石勢力進入四川,他甚至有相當大的希望真正統一全川,成為四川王。這個人就是四川軍閥劉湘。

劉湘

陷入軍閥混戰和割據局面的四川,大大小小的軍閥難以數計,沒有哪個人是省油的燈,為什麼劉湘最有可能勝出呢?

其實,劉湘起家的時間並不晚,早在辛亥革命之時,劉湘就擔任了四川新軍第十七鎮第68標一營前隊排長。進入民國之後,劉湘的職位迅速竄升,1913年成為團長,1916年就已經成為少將旅長。1918年,擔任第一師代理師長職位之後,劉湘正式進入四川軍界上層,成為舉足輕重的一方大佬。

成為手握兵權的一方小諸侯之後,劉湘開始了自己輾轉騰挪的軍閥混戰生涯。他先是聯合軍閥劉存厚發動了川軍驅逐四川境內滇軍、黔軍的戰爭。取得勝利之後,聲望大增的劉湘,又馬不停蹄的與熊克武一起發動了四川自治運動。

軍閥割據的民國

很快,為了自己的利益,劉湘又與前盟友劉存厚倒戈相向,發動對劉存厚的戰爭。擊敗劉存厚以後,實力威望大增劉湘被推為了川軍總司令兼四川省省長。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劉湘就一躍成為了四川勢力最大的軍閥。

然而,此時四川境內其他軍閥的勢力依然十分強勁,再加上劉湘成為省長之後過於膨脹。因此,川軍總司令每當多久,劉湘就被眾多川系軍閥逼迫辭職。不過,雖然失去了名義上老大的位置,但這無損於劉湘的實力。下臺之後,劉湘又聯合四川諸多軍閥,擊敗了試圖成為四川王的楊森。

四川軍閥楊森

1926年,北伐戰爭爆發,面對勢如破竹的北伐軍,頗有眼光的劉湘迅速改旗易幟,宣佈進入了國民革命軍行列。劉湘所部則被編為了國民革命軍第21軍,劉湘擔任軍長。由於兵力雄厚,劉湘的這個軍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的轄有三個師的軍,第21軍下轄高達了7個師的部隊。

與此同時,劉湘在輩分上應喊叔叔、但實際年齡其實比他小的劉文輝也開始崛起,並被國民政府任命為省政府主席,劉湘本人則擔任了川康裁編軍隊委員會委員長兼省政府委員一職。四川進入了二劉主宰的局面。

劉文輝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無數歷史事實告訴我們,面對權力,父子相殘的情況都比比皆是,跟何況二劉只是叔侄的關係。因此,劉湘與劉文輝之間,毫不意外的爆發了戰爭,而這場二劉之戰,最終以劉湘的全面勝利告終。劉湘因此掌握了四川軍政大權,面對他垂涎已久的四川王之位,只差一步。

然而,此時已經坐穩了南京國民政府最高領袖一職的蔣介石,開始將勢力深入了四川境內。劉湘為首的川系軍閥與蔣介石的中央軍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劉湘和川軍抗戰紀念碑

而這場中央與地方的衝突,最終以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之後,劉湘電呈蔣介石請纓抗戰,率領川軍出征抗日而告終。然而不幸的是,1938年1月1日,帶領川軍走川界,開赴抗日前線的劉湘,卻因病在武漢去世,年僅48歲。


鳶飛九天2018


劉湘成為四川王,“神仙兵”功不可沒,不過後來卻敗在開國元帥手下。

民國時期,劉湘是四川最為強悍的軍閥,被稱為“四川王”,手下還有一支“神仙兵”,一度稱霸四川。可是後來劉湘卻敗給了紅軍。

劉湘原來是蔡鍔的手下,憑藉著軍功,一路做到旅長,後來進入四川。四川當時整天軍閥混戰,動盪不安。但是劉湘憑著高明的軍事領導能力和左右逢源的關係,硬是把四川各路軍閥統一起來,成了“四川王”,總督四川軍務。

說起劉湘的發跡史,不得不說一個叫劉從雲的人。劉湘本人文化程度不高,雖然念過私塾,但是一直很迷信。而劉從雲也是把自己打扮成道士,似乎掐指一算便能算出未來。劉湘見到劉從雲的時候竟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將其奉為座上賓,還給劉從雲修建了豪華府邸,贈送轎子。

事有湊巧,劉湘自從結識劉從雲之後,可謂是步步高昇。每次打仗,劉從雲都要給劉湘軍隊算卦,卜算出師時間、敵軍方向等。而劉湘的軍隊也經常打勝仗。就這樣,劉湘逐漸掌控四川全局,成為四川實際的統治者,劉湘對劉從雲也更為倚重。

劉湘還專門給劉從雲一支部隊,劉從雲用慣用的神棍伎倆包裝這支軍隊,把這支軍隊打造成“神仙軍隊”。實際上,這支部隊是吸食鴉片,對士兵確實有精神上的刺激作用。而且當時中國較為落後,封建迷信思想嚴重,劉從雲的對手聽聞“神仙軍”的大名,思想上先有了膽怯。所以劉從雲的部隊經常打勝仗也就不足為奇了。

劉湘、劉從雲的“神仙兵”對付舊軍閥可以,但是他們碰到紅軍就不靈了,尤其這支紅軍隊伍的領導者還是日後成了開國元帥的徐向前。徐向前當時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直接威脅到了劉湘的統治地位,這位軍閥頭領自然不會容忍紅軍在自己的地盤上活動,於是便出動了“神仙軍”進攻徐向前部。

面對紅軍隊伍中對“神仙軍”的擔憂問題,徐向前首先開會解決士兵的思想問題。徐向前問大家有沒有見過神仙、有沒有見過刀槍不入的人,士兵都回答說沒有。既然沒有,那就是神棍騙人的把戲,於是紅軍戰士解除思想負擔,積極備戰,連續三次擊敗“神仙軍”,樹立了紅軍的威望。此後在一系列戰役中,徐向前多次打敗劉湘,在川陝站穩了腳跟。而劉從雲從此再也不敢胡亂吹噓,甚至閉門不出,老實了很多。

劉湘和劉從雲開始的時候能夠成功,原因一方面在於當時中國生產力不發達,思想落後,所以能夠佔得優勢。另一方面也與劉湘個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強有關,與劉從雲的把戲其實關係並不是太大。但是劉湘後來的對手是徐向前,徐向前可是黃埔軍校畢業的高材生,而且信仰堅定者,軍事能力強。劉湘與這樣對手過招,不敗才怪呢。不過在後來的抗戰中,川軍團為抵禦日寇幾乎全軍覆沒,在民族大義面前劉湘和川軍團是好樣的。

參考資料:《劉氏家族:稱霸四川二十年,堪稱一部軍閥史》


冰哥聊史論古今


劉湘之所以能打敗楊森、劉文輝等一票川中軍閥,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總能在關鍵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選擇正確的站隊。即便偶爾也有錯誤判斷,也能及時調整,讓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而反觀他的對手們,大局觀要差遠了。

四川軍閥混戰起源於護國戰爭,當時川系軍閥的兩個大佬是熊克武和劉存厚。他倆其實都是同盟會成員,但熊克武親滇黔軍閥,劉存厚親北洋政府。所以這個時期的混戰,實際上是北洋政府和滇黔軍閥主導的混戰。而四川軍閥被迫要選邊站,要麼支持北洋政府的代理人劉存厚,要麼滇黔軍閥的代理人熊克武。不能搞牆頭草。

其實從這就可以看出,川軍內戰看似是四川軍閥混戰,但各個軍閥背後都是有川外大軍閥的支持。哪個川系軍閥傍的大腿粗,往往就會在混戰當中佔有主動權。

在這一時期,劉湘還只是小弟,沒有成為頭牌軍閥。他當時的大哥是熊克武,並且還是熊克武的頭號小弟。

民國十年,熊克武在劉湘、但懋辛、劉成勳等人的支持下,擊敗了劉存厚。成為四川軍閥的唯一老大。劉湘由於在打敗劉存厚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被熊克武推舉為川軍總司令兼四川省長。

此時的劉湘可謂是風光一時,旗下統轄八萬大軍,實力與熊克武不相上下,堪稱是川軍新生代軍閥中的槓把子。


但是劉湘畢竟還是太嫩了一點,由於他的勢力急速膨脹,因而被熊克武所忌憚。為了麻痺劉湘,熊克武主動讓賢給劉湘,推舉劉湘為川中老大。

然而這只是熊克武以退為進的策略,目的就是讓劉湘掉進他設計好的陷阱裡。果然,當時還太嫩的劉湘不出意外的中了計,被熊克武暗中拆臺,被迫下野。

劉湘辭職後,也暗中部署人馬,準備把熊克武打垮。但是劉湘的部署還沒有完成,他手下的楊森就率先對熊克武開戰了。這一次戰爭在歷史上被稱為川軍第一、二軍內戰。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在熊克武軍中擔任旅長的劉伯承在戰爭中大發神威,以一個旅的兵力擊垮了楊森兩個師,配合主力部隊,打得楊森直接投靠了北洋大佬吳佩孚。

事後,劉湘被迫解除所有職務,回到了鄉下老家避嫌。此時的劉湘,可謂是他一生當中最低谷的時候。而這一切,就是被楊森那個豬頭給拖累的。



不過劉湘的這個低谷期也沒有持續太久。由於熊克武一派在戰後因為賞罰不均,導致熊派內部內訌不斷。直系大佬吳佩孚見有機可乘,就出錢出槍,支持當時依附在自己門下的楊森和早已經下野的劉存厚殺回四川,起兵討伐熊克武。

至劉存厚兵敗後,吳佩孚一直就想再次殺回四川,只不過沒有機會。但是這次熊克武集團的內訌,給了他一個天賜良機。

為了徹底打垮熊克武,吳佩孚親率大軍趕到湖北宜昌前線督戰,並且還電請劉湘出山協助自己。劉湘也不是給臉不要的人,便隨即宣佈出山,起兵協助吳佩孚。

由於強敵壓境,再加上直係軍閥的干涉,熊克武便只好宣佈下野,偷偷去到廣東尋求孫中山的支持,並在孫中山的支持下,又率部殺回四川。不過由於沒打贏,只得灰溜溜的退出了四川。他的這次退出,是永久性退出。此後的四川軍閥混戰,與他這個老牌軍閥再也沒有任何關係了。

熊克武被擠出四川后,被直係軍閥控制的北洋政府任命楊森為四川省軍務督理,劉湘為川滇邊防督辦,鄧錫侯為四川省長,劉存厚為川陝邊防督辦。原本只是師長級別的楊森和鄧錫侯等人也開始成為了獨霸一方的大軍閥,與劉湘平起平坐。


不過,由於楊森是吳佩孚的代理人,有直系給他撐腰。因此楊森此時的地位是比劉湘要高一點點的。


劉湘畢竟是做過大哥的人,楊森這個曾經是他小弟,現在抱上吳佩孚粗腿就敢爬到了他的頭上撒歡的人,他豈能忍?

於是從民國十四年開始,劉湘就如同當初的熊克武一樣,推居幕後,在暗中發展倒楊森的勢力。

劉湘在倒楊聯盟形成規模後,便致電北京北洋政府,要求將楊森調到北京任職。當時北京政府已經是奉系執政了,楊森知道自己去北京肯定是被軟禁的下場。因此便故意賴著不走,主動挑起戰爭,決定以武力打敗劉湘集團,統一四川。

這一戰,楊森先是大勝。但是劉湘也是早有準備,他一方面聯絡黔系軍閥袁祖銘,讓他出兵攻擊楊森的後方,另一方面暗中收買了楊森手下的王纘緒反正,導致楊森大軍全面崩潰,再次逃到湖北投靠吳佩孚。

然而歷史再再一次重演,由於倒楊聯盟分贓不均,劉湘和貴州軍閥袁祖銘鬧掰。為了驅逐黔軍,川軍二流軍閥鄧錫侯、田頌堯等人電邀楊森回重慶主持大局。劉湘見自己勢單力薄,便和楊森宣佈和解,共同驅逐賴在四川不走的黔軍。

劉、楊二人合力驅趕黔軍出川后,劃分勢力範圍。楊森控制川東,劉湘控制川南,勢力不相上下,兩人彼此都想吃掉對方,但也都吃不掉對方。

然而正當兩人都在積蓄力量,企圖吃掉對方的時候,卻爆發了一件大事件,打斷了兩人的夢想——廣東革命政府宣佈誓師北伐。


前面說過了,川軍內戰雖然看似是四川軍閥內戰,但其實各個軍閥想要立足,必須要有川外大軍閥的支持才行。國民黨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兵鋒直指武漢,打得北洋軍節節敗退,四川軍閥都是看在眼裡的——誰的大腿粗,一目瞭然。

因此就在北伐軍進逼南京的前夕,四川軍閥紛紛投機革命,派代表與北伐軍聯繫。國民政府為了拉攏川軍,便派代表入川,晉封楊森、劉湘、賴心輝、劉成勳、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七人為國民革命軍軍長。四川軍閥見大勢所趨,遂集體表示服從國民政府的領導,全部加入了國民黨。

不過,歸附國民政府並沒有改變四川軍閥混戰的局面。因為北伐戰爭結束後不久,國民黨自己就開始內戰了。川軍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也是積極的選邊站,繼續混戰。

第一次混戰是楊森、劉湘、鄧錫侯、劉文輝四人大戰。起因是武漢國民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分裂,南京的蔣介石忽悠楊森和劉湘去打武漢國民政府。劉湘長了心眼,他就沒出兵。楊森是記吃不記打,一而再,再而三的中招,傻乎乎派兵出川。結果被葉挺率部一個反擊,損失了大半人馬。

就在楊森率殘部回川時,劉湘乘機派兵擋住了他的歸路,不讓他回川。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劉湘還沒有得意多久,他的老巢也被鄧錫侯和劉文輝給圍了。於是劉湘和楊森和解,兩人回師攻打鄧錫侯。經過兩人的合擊,才算是化解了這一次危機。

第二次混戰是楊森和劉湘的混戰。這一次大戰也是蔣介石造成的。當時楊森剛剛聯合劉湘打退鄧錫侯,回到四川屁股還沒坐熱,被北伐軍打敗的下野閒人吳佩孚來投奔他。由於此前楊森兩次下野都是投靠吳佩孚,吳對他也都都很好,所以此次吳佩孚來投,楊森對吳也是投桃報李,很是照顧。結果由於事情洩露,被蔣介石知道了。隨即蔣介石下令免去楊森的一切職務,讓楊森下野。楊森手握兵權,當然是不答應了,所以蔣介石又讓劉湘打楊森。

劉湘得到蔣介石的電令,沒有親自出馬,而是收買楊森手下的四個師長倒戈,導致楊森軍中爆發了內戰。

雖然最後倒楊聯軍被楊森擊潰,劉湘借四部倒楊的目的未能達到。但劉湘坐收漁利,得到了楊森手下範紹曾的一個師,以及楊森在長江北一線的所有防地。(範紹增就是著名的傻兒師長)

楊森勢力大挫後,劉湘成了唯一的老大。他與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協議,搞了一個川康裁編軍隊委員會,由他擔任委員長,劉文輝為四川省政府主席,鄧錫侯、田頌堯為委員,負責全川的裁軍工作。(其實這個裁軍也是在響應國民政府的號召,當時全國都在裁軍)

但是,由於劉湘等人故意把川軍其他各部屏之於外,想借裁軍之名打壓其他軍閥。因此當裁軍的協議簽署後,被排除在外的將領紛紛表示不服,這些人在楊森的主導下,成立了一個國民革命軍同盟各軍軍事委員會,簡稱為“八部同盟”。由楊森擔任主席,李家鈺和陳書農擔任副主席,共同對付劉湘。

這八個軍閥開了一次大會後,決定組成聯軍向劉湘進攻,發動“下川東之戰”。

這一戰,劉湘和劉文輝大敗楊森聯軍。楊森率餘部逃入李家鈺的防區。劉湘則連克梁山、忠州、萬縣等二十三縣,盡收楊森下川東防區,收編了楊森近三萬人,勢力大振。

八部同盟在反劉湘失敗後,決心報復,共推李家鈺為總指揮,決定不惹劉湘,兵分三路進攻劉文輝在資中、內江的防區,發動“上川東之戰”。這一戰又是劉文輝部大勝,勢力大增。此後四川便進入了“二劉”時代。

這個時期的劉湘和劉文輝各自擁兵十萬,相互都吃不掉對方,於是雙方都把目光盯到了四川省外,在外面找靠山。當時正是中原大戰,川外有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四大軍閥。

劉文輝眼拙,先是傍李宗仁的大腿,後來又傍馮玉祥和閻錫山大腿。總之就是所有大佬全抱一遍,就是不抱蔣介石的大腿。

而劉湘則是老謀深算,他堅定的抱的蔣介石大腿,只擁護蔣介石一人。結果當中原大戰蔣介石獲勝後,劉湘因為兩度擁蔣,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和支持,而劉文輝兩度失算,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雖然劉文輝因為手握手握大軍,還能保住四川省政府主席一職,但他已經被蔣介石視為要消滅的異己了。

民國二十一年,劉湘在得到了蔣介石的武裝支持後,決心與劉文輝開戰。在開戰前,劉湘盡力拉攏和收買川軍將領,壯大自己的陣營。並且還利用劉文輝與田頌堯、鄧錫侯的矛盾,拉攏二人反對劉文輝。當一切都準備好以後,雙方正式開戰。

民國二十一年十月,二劉大戰正式爆發。這是民國四川軍閥規模最大的大混戰。戰線綿亙千餘里,川北、川西、川南都是戰場。戰火紛飛達一年多,四川大小軍閥,楊森、田頌堯、劉存厚、李家鈺、羅澤洲、鄧錫侯等部均捲入其中。雙方總計投入兵力約三十萬人,死傷約六萬餘人,耗資五千萬元,四川人民的慘狀可想而知。


戰爭的具體過程省略,反正結果就是劉湘取得大勝,但顧念叔侄之情分,不忍置劉文輝於絕路,將川西南的雅安、滎經、天全、蘆山、寶興、名山和洪雅等縣劃給劉文輝,讓他在西康一隅有個立足之地。

而劉湘則佔有川東、川南、川西地區的八十餘縣,軍隊擴展至二十餘萬人,登上了四川霸主的寶座,從而結束了長達十七年的四川軍閥混戰歷史。

總的來說,劉湘能最終取勝,靠得就是他的大局觀和眼力勁。川中軍閥普遍“短視”,經常抱錯大腿。但劉湘不同,他總是能在川外大軍閥中找到真正的大腿,並緊緊抱住,是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

比如西安事變時,很多軍閥都以為蔣介石必死無疑,公開的宣稱應該處死蔣介石(比如韓復渠),其實這是很短視的行為。而劉湘就很聰明,他一直都堅持擁護蔣介石。即便蔣介石逼他裁軍,要剝奪他的四川王,他表面上也是舉手表示支持,不會跟蔣介石直接硬鋼。

不過湊巧的是,就在川軍裁軍會議的第二天,盧溝橋事變爆發了。既然日本鬼子打進來了,也就不可能再裁軍了。於是劉湘便號召川軍出川打小日本,他本人帶頭出川,病死在武漢,沒有死在四川老家。也算是用實際行動完成了自己的承諾。


Mer86


劉湘何許人也,先看看他的簡歷吧。

最簡單的,他是民國時期四川的軍閥,國民革命軍的一級上將,四川省主席,這還不算,他還是重慶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劉湘的豐功偉績

劉湘在民國時期也可以說是一個頗有聲望的人物,尤其在四川地區,在抗日戰爭中,他也是建功頗豐,比起一些投降派,他也是適時的表現了自己的骨氣。即使是身體條件不允許了,他還在努力的抗戰。

在早年時間,他們曾經響應孫中山,和袁世凱進行對抗。後來到了民國四年的時候,他又在護國戰爭中表現非凡。

艱難的四川鬥爭

劉湘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說,為人也是多有正面評價,但是四川的局勢真的並不是靠他的正氣就可以維持的,於是在四川之地,也有著長時間的軍閥割據。

在此期間甚至有不少人對於劉湘的地位產生了威脅,而劉湘的命也是被不少人惦記著。而且四川的局勢也著實是十分的混亂,身在其中,往往一步不慎,滿盤皆輸。而劉湘呢?其實說真的,他的實力在四川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問鼎四川的地步。





在此期間,他運籌帷幄,在四川的眾多強者之間採取了各種手段,後來也是因為劉湘的正確指導,還有著些許運氣成分,再加上劉存厚拉攏,劉湘開始在四川站穩了。後來他們逐漸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強大,在四川劉湘也就不可動搖了。


眾森淼


劉湘這個人,有點像《上海灘》中的丁力,見風使舵,城府極深,這也是劉湘能最終在軍閥混戰中取勝的原因。

說起川軍,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川軍在抗戰鬥爭中顯示出的強大斗志,而在軍閥混戰時期,四川像極了一碗大鍋飯,魚龍混雜,各方勢力犬牙交錯。而川軍,就像香餑餑一樣,北洋政府、軍閥勢力各方都想拉攏,而劉湘,就是在這個大環境夾縫中一步步勝出的,今天,小雪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軍閥戰爭時期的四川歷史。

正確站隊,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做牆頭草,有獨到的戰略眼光,這就是劉湘,一個從小弟長成的軍閥頭子

據歷史記載,從護國戰爭起,川軍有存在著兩股軍事勢力,一個是親北洋政府的劉存厚,一個是親滇黔勢力的熊克武,而劉湘,此時還是熊克武手下的一名小將。

民國十年,也就是1911年,熊克武擊敗了他的對手劉存厚,而作為他手下的得力干將劉湘推舉為川軍總司令。

在軍閥混戰的年代,川軍總司令,統領8萬軍隊,可謂風光一時。而此時的劉湘,心智並不成熟,政治是無情的,很快,他就被熊克武用計下野了。

在下野以後,劉湘並沒有因此沉淪,他想暗中把失去的東西奪回來,可他手下的楊森,卻是個急性子,首先挑起了對熊作戰,戰爭的結果是,楊森被劉伯承的一個旅給打敗了,自己投靠了北洋政府。

而後,劉湘為了避嫌,回到了農村老家。

一個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野心這個東西對於一個戰士而言,可謂魔力無窮,協助吳佩孚主力,把熊克武趕出了四川,之後,劉湘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有所成長,後來,逐漸成為稱霸一方的軍閥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楊森和熊克武的手下,因為賞罰問題出現矛盾,於是,想重新反熊,這個時候,吳佩孚借有機可乘,就幫助了楊森討伐熊克武。

劉湘被吳佩孚邀請出山,再一次走向了軍事領導崗位,後來,熊克武兵敗,引咎辭職。

而此時,楊森已經從劉湘的部下變成了他的長官,這怎麼能忍?城府很深的劉湘又想幹掉楊森。可是經驗老辣的楊森又怎麼會坐以待斃,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個時候爆發了第二次北伐戰爭。

而楊森是怎麼被劉湘幹掉的,這還要歸功於蔣介石,這是蔣介石授意的。後來,楊森也兵敗垂成,劉湘就成為了四川霸主。

文/小小雪說歷史,本文原創,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在北洋軍政府時期,中國進入到了一個軍閥混戰的時代,三天一小打,兩天一大打,亂成了一鍋粥。


而在這其中,全國的軍閥混戰現象,以四川地區最為嚴重,特別混亂。

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資源豐富,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豐富的物質人力基礎使其自然而然就成了戰亂最頻繁的地方,成為眾多軍閥爭奪的焦點。據再加上四處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南北政府誰都想插上一腳,結果導致四川長時間無法像其他省區得到統一,雖然四川的軍閥對外宣稱是川軍,看起來好像是一系。但實際上,各自為政,互相攻伐,群龍無首。



有關資料顯示,1912年到1933年,共發生大小軍閥混戰四百七十多次,平均下來基本每個月就兩次的混戰,今天你打了我,明天我打回去,基本上每天都在發生的戰役,四川沒有一個安寧的地方。

而在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成立後,四川軍閥名義上服從南京政府的管轄,實質上依然是獨立為政,並在長時間的混戰中,逐漸形成了楊森、劉湘、賴心輝、劉成勳、劉文輝、鄧錫侯等幾大集團。

他們合縱連橫,互相攻伐,歷經數次鬥法之後,最終只剩下了劉湘和劉文輝兩大勢力。



說來有趣,這兩人乃是叔侄關係,劉文輝的父親和劉湘的爺爺是兄弟,這兩叔侄在軍閥混戰過程中,互相配合,打敗了各路敵人,直到最後在四川境內再也沒有人能夠對他們兩個造成危險。他們兩叔侄的合作可謂是十分成功,實現了雙贏,北伐結束後,劉湘被南京國民政府任命為四川善後督辦,劉文輝為四川省主席。二人一人主軍、一人主政,被人們稱為四川兩座無人可及的“雙峰”。但是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他們兩叔侄也避免不了這個道理。最開始只有利益衝突最後反目成仇,於是便有了民國時期最出名的“二劉大戰”。



當時劉湘的二十一軍防區為重慶、萬縣、奉節等20餘縣,總兵力約10萬人。劉文輝的二十四軍防區有70餘縣,佔四川大部份地區,總兵力約20萬人。從兵力和地盤上來看,劉文輝佔據優勢!

可是劉湘得到了川內其他舊軍閥的支持,又得到蔣介石的幫助,最終取得了這場叔侄大戰的勝利,成為了四川王!

因為之前我們說到,他們兩個數字都已經基本上吧,四川經歷的時候的力量都給清除,沒有任何能夠威脅到他們了。所以,此次戰役中劉文輝的失敗,也決定了劉湘在此此軍閥混戰中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劉湘和劉仁輝最開始合作,實現雙贏局面。最後劉輝湘憑藉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人際關係成功打敗了劉文輝,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白話歷史君


在民國軍閥混戰時期,四川地區的軍閥數量最多,軍閥混戰的次數也最多。


從清朝滅亡,一直到劉湘名義上統一四川,短短20多年的時間裡面,川軍內部爆發的混戰次數多達470多次。


川軍混戰的次數之所以這麼多,主要是因為川軍內部軍閥派系眾多,這些派系之間互不統屬,即使是劉湘名義上統一四川之後,劉湘的嫡系部隊也沒能超過川軍總軍隊人數的一半。因為四川地區的軍閥形勢複雜,劉湘能夠在如此眾多的軍閥中脫穎而出,同他的個人能力肯定是分不開的。

劉湘出生於四川的地主家庭,從小便受到過良好的私塾教育。在劉湘16歲的時候,清朝廢除了科舉制度,劉湘只能放棄了考取功名的想法,棄筆從戎考上了四川武備學堂。


1910年劉湘被保送到了四川講武堂學習,畢業後的劉湘成為了川軍中文化水平較高的一名軍官。在辛亥革命結束後,大部分軍校出身的將領都獲得了快速升遷的機會,劉湘依靠著敢打敢拼的作戰風格,從川軍中逐漸脫穎而出。

到了1915年護國戰爭時期,劉湘已經成為了川軍中的主力團長。蔡鍔率領護國軍入湘的時候,劉湘帶領軍隊充當鎮壓護國軍的急先鋒,因此受到了袁世凱的嘉獎,獲得了陸軍少將的軍銜,並且被升任為旅長。


劉存厚和熊克武爭奪四川地區控制權的時候,劉湘先支持劉存厚,後來又轉投到熊克武的帳下,被熊克武委任為第一師師長。


劉存厚失敗後,劉湘分到了七個縣的地盤,成為了川地比較有實力的軍閥。

唐繼堯北上失敗後,劉湘被熊克武委任為第二軍軍長,此時的劉湘已經擁有數萬大軍,成為了四川地區舉足輕重的大軍閥。熊克武率部退出四川后,劉湘被眾人推舉為四川省長,正式成為了川軍首領。


到了1929年,劉湘通過下川東之戰擊敗了楊森,為統一四川掃清了一個大障礙。


楊森戰敗之後,劉文輝和劉湘之間的矛盾激化,在1932年劉湘和劉文輝大打出手,第2年劉文輝的勢力退到西康,劉湘形式上統一了四川,成為了真正的四川王。

抗日戰爭爆發後,劉湘堅持擁護團結抗戰,主動率領川軍主力開赴抗日戰場。1938年年僅50歲的劉湘因病去世,在臨死的時候劉湘留下了:“敵人一日不退中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的遺言。


劉湘去世之後,四川地區的軍閥勢力分裂更加嚴重,川軍的主力部隊大多都被蔣介石兼併。

從劉湘統一四川的歷程來看,劉湘能夠在20多年的軍閥混戰中脫穎而出,主要有兩個關鍵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劉湘的資歷比較老,劉湘在辛亥革命時期就已經是營長,護法戰爭時期就已經是旅長,因為劉湘的起點比較高,一些後期之秀根本沒有能力和劉湘競爭。


第二個原因是劉湘的眼光獨到,劉湘在每一次混戰爆發後,都能夠找到合適的盟友,戰爭結束後都能夠擴大自己的勢力,從這一點來看,劉湘的政治眼光可謂是非常的獨到。


歷史總探長


劉湘能夠在四川軍閥混戰中笑到最後,關鍵一點就是每次站對了隊伍。換句話說,都能抱住最粗的大腿。


民國時期的四川軍閥混戰起源於蔡鍔的護國戰爭。當時的四川只有兩個大佬:一個是熊克武,另一個是劉存厚。雖然他們兩個同盟會成員,算是同志,但是實際上,兩個人是水火不容。護國戰爭爆發後,四川成了主戰場,作為四川的兩大軍閥,他們是不能置身事外的,必須要選邊站。

熊克武是跟著滇黔軍閥,也就是蔡鍔這邊的;而劉存厚是跟著北洋軍閥袁世凱混的。


其實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四川看似是軍閥混戰,其實各個軍閥背後都有一個川外大軍閥的支持,就看誰抱的大腿粗了。

而當時的劉湘,在哪裡?

當時的劉湘,還是熊克武下面的一個小弟,並且還是頭號小弟。

護國戰爭,最終蔡鍔獲勝,袁世凱被迫取消帝號,不久之後袁世凱就歸西了。他旗下的北洋軍閥也就是變成一盤散沙,各自分道揚鑣了。這時熊克武抓住了機會,在劉湘、劉成勳等人的支持下,擊敗了劉存厚,成為了四川省唯一的老大。在這當中,劉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為了報答劉湘,熊克武推舉他為四川省長兼川軍總司令(有名無實的)。

自此,劉湘走上了四川歷史的舞臺。

依靠著川軍總司令和省長這個牌子,在短短時間內就有了八萬大軍,成為了川軍新興軍閥,儼然有一副和熊克武不分上下的態勢。

不過劉湘還是太年輕,中了熊克武的麻痺之計,以為熊克武想退位讓賢,最後被迫下野。

在熊克武打敗楊森的這幾年裡,熊克武逐漸成為了四川的霸主。可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因為熊克武內部分賬不均,逐漸產生了矛盾。這讓直係軍閥吳佩孚有機可乘,他出錢出槍,支持被趕出四川的劉存厚和楊森起兵討伐熊克武。

不過這還不夠,吳佩孚還親率大軍前往湖北宜昌督戰,這態勢是想一舉吞併四川。這時下野的劉湘呢?當然也被吳佩孚請出山了。

在內憂外患之下,熊克武只好宣佈下野,跑到了孫中山那邊尋求支持,再一次殺回四川,可是又敗了,也罷,我退出了!

屬於四川熊克武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熊克武被打倒了,四川又恢復了當初的軍閥混戰:吳佩孚支持的楊森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北洋政府任命他為四川省軍務督理(四川最大的軍閥),劉湘為川滇邊防督辦,劉存厚為川陝邊防督辦,而鄧錫侯為四川省長。



曾經的小弟楊森和鄧錫侯,現在爬到了劉湘頭上,是個人都不舒服。雖然四個人各自有各自的地盤,但誰都吃掉另外三方,獨霸四川。


機會來了!直係軍閥吳佩孚被奉系軍閥張作霖給趕出了北京,現在北洋政府由奉系做主。作為吳佩孚的小弟楊森,自然不讓奉系喜歡的。劉湘就是抓住了這一點,致電北洋政府,讓楊森去北京任職。楊森當然知道如果去了,即使不死,也會被軟禁,於是他一做二不休,主動挑起了戰爭。

不過劉湘早有準備,一方面,他聯合了黔系軍閥袁祖銘,讓他攻打楊森後方,另一方面,他買通了楊森手下王瓚緒,楊森焉能不敗?最後只能灰溜溜地跑到大哥吳佩孚身邊。

不過這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袁祖銘的黔軍來了,豈能會走?於是為了驅趕袁祖銘,劉湘與楊森達成和解,共同維持四川局面。

此後,楊森控制川東,劉湘控制川西,雙方誰也吃不掉誰。

到了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率師北伐,短短几個月內,就先後打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佔據了大半個中國。四川軍閥們看到國民黨的大腿粗,於是紛紛投靠國民黨,並且加入國民黨,搖身一變,成為了國民革命軍。

不過意外又發生了:北伐尚未結束,國民黨內部就發生了矛盾,左派和右派發生了爭執。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與汪精衛等人的武漢國民政府對立了起來。

在如此的時代背景下,四川軍閥又開始選邊站,繼續他們的混戰。

第一次混戰,楊森頭腦發熱,聽了蔣介石的話,主動攻打武漢國民政府,結果就被葉挺打得個人仰馬翻,最後在回四川的途中,被劉湘給截擊了。不過俗話說得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劉湘一時沒注意,在四川的大本營就被鄧錫侯和劉文輝給圍了。不得已,劉湘再次和老對手楊森和解,兩人回師攻打鄧錫侯和劉文輝。危機解除。

可是不久之後,被打得慘敗的吳佩孚來到了楊森身邊,尋求庇護。因為是自己的老大哥,楊森收留了吳佩孚,可是這件事就被蔣介石給知道,在蔣介石再三勒令他下野不成後,蔣介石於是讓劉湘討伐他。

在劉湘收買楊森手下四個師長後,楊森勢力大挫。劉湘就此成為了四川唯一的老大。

楊森當然是不死心了,他抓住了劉湘想裁軍的機會,聯合其他七個四川軍閥,組成了“八部同盟”,共同對付劉湘。

這一戰,劉湘與劉文輝聯合了起來,一舉擊敗了“八部同盟”,從此,四川進入了“二劉”時代。[這裡注意一下,劉湘和劉文輝是叔侄關係,只不過劉湘這個侄子被小堂叔劉文輝年紀大。]

四川內部雖然是“二劉”時代,但外部已經是中原大戰,川外共有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和閻錫山四大軍閥。

和以前一樣,二劉也必須選邊站。而這一次的站隊,可以說是決定四川以後誰是老大。

劉文輝誰的粗腿都抱,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就是沒抱蔣介石的大腿,是不是他們兩人曾經有過矛盾?

而劉湘呢?他選對了,他始終站在蔣介石這一邊。後來中原大戰蔣介石獲得勝利,為了投桃報李,決定讓劉湘成為四川唯一的老大,至於劉文輝自然是要被剷除的。

民國二十一年,劉湘有了蔣介石的武裝支持後,於是決定和劉文輝決一勝負。“二劉”大戰正式開始。

這場“二劉”大戰可以說是民國四川軍閥規模最大的一場混戰了。雙方投入兵力共達三十萬,持續了一年,四川大大小小的軍閥都被捲入進去。最後得勝的人,自然就是劉湘了。不過劉湘因為叔侄關係,並沒有為難自己的小叔劉文輝,將川西南,也就是西康地區給了他,讓他有了安身之地。

而劉湘呢?從此成為了四川真正的老大。他佔據了川東、川西和川南八十餘縣,所擁兵力達二十餘萬。至此,四川二十多年的軍閥混戰從此結束了。

其實劉湘最終能夠獲勝,在於他總是能夠站對了隊。無論是熊克武和劉存厚之爭,還是和楊森的戰爭,甚至是和劉文輝的一戰,他都能夠在川外諸多軍閥中找到最粗的大腿。

所以啊,跟對人是最重要的!


青史回聲


劉湘能夠最終成為四川軍閥混戰最大的贏家,其實是後面有蔣介石國民政府的支持!

在辛亥革命後,四川形成了好幾股勢力,除了四川本土軍閥,還有客場作戰的好幾股軍閥,直到20世紀20年代後,川軍各勢力才將非川軍軍閥逐出四川,國民政府取得北伐勝利後,川軍也接收改編,於是當時形成了楊森二十軍軍長,劉湘二十一軍軍長、賴心輝二十二軍軍長,劉存勳二十三軍軍長,劉文輝二十四軍軍長,鄧錫侯二十八軍軍長,田頌堯為二十九軍軍長的局面。

(四川軍閥混戰下的民生百態)

最後基本形成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等幾股勢力,到30年代的時候,劉湘和劉文輝形成四川最大的兩股軍閥勢力,而1932-1933年的二劉大戰成為劉湘最後勝出的最後一戰。

本文就從二劉大戰詳細講一講劉湘最後為何能夠勝出,然後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川王”。

劉湘與劉文輝是堂叔侄關係,劉文輝是劉湘的叔叔輩,但是年齡卻比劉湘小六歲,劉湘從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後一直在川軍混,等劉文輝從保定軍校畢業回到四川時,劉湘已經是少將旅長。

這就好比,你讀完大學後發現,你的高中同學已經混的很出息了,劉文輝在後來的發展中,借了不少劉湘的光,畢竟一筆寫不出倆劉,當時都稱兩個人為川軍二劉。

到二劉大戰前期,劉文輝後來者居上佔據川西,兵力達12萬,兼任四川政府主席,而劉湘佔據川東,兵力達11萬,地盤雖然沒有劉文輝大,但是控制著四川對外出口,兩個人因此形成了旗鼓相當之勢。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一川不容二流(劉),劉湘想要統一四川做四川王,而劉文輝不止想圖霸四川,還想打出四川稱霸西南,一個比一個野心大,蛋糕就這麼大,壓根不夠分啊!所以,兩個人的矛盾逐漸加大,有一次劉文輝購買的軍隊途徑劉湘防區時,劉湘就給劫了,劉文輝還曾派殺手想要做了劉湘。

二劉大戰一觸即發,但是各位看官,當時四川並非只有二劉,他倆之外,鄧錫侯還有四萬多人駐紮在成都,田頌堯還有五萬多人駐紮在三臺,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軍閥,也是一股不可小窺的勢力。

(劉湘)

可以說,想要一統四川,必須把四川內部的這幾個人擺平,劉文輝與鄧錫侯、田頌堯都屬於保定軍校畢業的,在當時拉幫結派,但是隨著劉文輝逐漸變強,明顯和鄧、田不再一個檔次了,因此劉文輝一直想吞併兩人。

這兩個人看劉文輝來勢洶洶,乾脆就倒向劉湘,形成共同反對劉文輝的聯盟,可以說,從當時四川內部的環境來說,劉湘出道早、威望高、拉攏的人也比較多。

單從內部情況來說,劉湘已是必勝無疑,但是劉湘還從外部拉攏了蔣介石,劉湘深知以其實力雖然在川內數一數二,然而出川之後跟那些大軍閥相比就差得遠了。因此,劉湘提出了“擁蔣統川”的口號。

(蔣介石)

這一口號可以說是搓到老蔣的心窩子裡去了,舒服的很!1932年初淞滬抗戰爆發後,老蔣就在物色抗戰的大後方,當時將行都選到了洛陽,當劉湘提出這個口號時,很明顯四川比任何地方都適合當戰略大後方。為此,1935年老蔣曾兩次入川考察,意在全面抗戰爆發後,將國民政府搬遷到四川。

1932年在二劉大戰拉開之前,劉湘還把對劉文輝的作戰計劃轉交給正在江西剿共的蔣介石,並且得到蔣介石的親筆答覆。

劉湘在內有鄧、田同盟,外有老蔣的強力支援怎麼可能不勝。

(劉文輝)

在對戰劉文輝的過程中,劉湘的策略也很高明,一方面跟劉文輝請和,另一方面要鄧錫侯和田頌堯抄劉文輝後路,並且對劉文輝的部將進行收買,三管齊下,最終導致劉文輝失去優勢。

在打敗劉文輝後,依靠老蔣在背後的支撐,劉湘才最終達到了獨霸四川的目的,但是這個時候的四川已經不單獨是劉湘的四川,隨後蔣介石以剿匪為由將中央軍開入四川,四川軍閥徹底結束了,但是卻也成為中央政府控制下的四川。


史論縱橫


不太明白劉湘的勝出是在什麼層面,是政治層面還是軍事層面。

在軍事上,劉湘好像到最後都沒有徹底的擊敗對手統一全川,四川任然是防區制被各大軍閥割據佔領。

劉湘1932年後被稱為四川王,更多的是因為國民政府借剿滅四川的紅軍準備消滅四川割據勢力的時候,四川軍閥們為保自身利益,才開始聯合起來推出四川軍閥中實力最強的劉湘作為盟主集合全川力量來抗衡當時的中央——國民政府。

如果從這個層面來說,劉湘的勝出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勝出,通過合縱連橫所取得的。

在軍事上,即使在最後的“二劉大戰”也是通過聯合其他軍閥和挖劉文輝牆角所取得的勝利。

如果沒有國民政府的染指四川,可能緩過勁來的劉文輝,或者其他幾個軍閥因劉湘而利益受損可能四川的軍閥混戰還會繼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