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电影为何演什么像什么?看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导演如何要求

1959年,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映,立刻风靡全国。这部影片通过一群农村青年劈山引水、建造水电站从而改变家乡面貌的壮举,歌颂了年轻人投身家乡建设、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当年的电影为何演什么像什么?看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导演如何要求

影片塑造出一个个各具特色、令人喜爱的年轻人形象,如勤于思考、性格沉稳的复员军人高占武,热情聪慧、勤劳干练的孔淑贞、朴实能干的曹茂林等等,使人难以忘怀。同时,影片在轻松热烈的基调中,探讨了对农村存在的先进与落后、革新与保守之间的矛盾的认识,提升了影片内涵,使其成为建国后反映农村生活影片的代表之作。那么,这样一部优秀作品是怎样拍出来的呢?


当年的电影为何演什么像什么?看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导演如何要求

孔淑贞与高占武

1958年,长影厂开始筹拍这部影片,导演苏里带着摄制组的全体人马住进了汾阳的一座破庙,无论是导演、摄影、美术,还是主角、配角统统住在这里,别无例外。苏里有言在先:“咱拍的是农村戏,表现的是乡亲们,所以谁也不准穿洋制服,更不许穿得花里胡哨,一律往农民的打扮上靠。”


当年的电影为何演什么像什么?看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导演如何要求

苏里

饰演孔淑贞的金迪,原本是上海姑娘,平日喜欢打扮。苏里要她脱下“布拉吉”,穿上角色孔淑贞穿的那件带红花的小褂,吃饭干活、采访开会、进进出出,都不许脱下。苏里希望她融入乡间的生活氛围中,去体味角色应有的质朴和纯情。


当年的电影为何演什么像什么?看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导演如何要求

金迪


当年的电影为何演什么像什么?看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导演如何要求

金迪剧照

苏里不仅希望大家能融入农村生活,而且还要求戏里的主要演员学会干农活,什么凿石头、挑担子、劈柴耕田等等,样样都得体验,甚至还得做到精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镜头前做到一边轻松地劳动,一边心情愉悦地谈笑风生。


当年的电影为何演什么像什么?看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导演如何要求

电影剧照

可是,演员们即使每天练习如何开山凿洞,但他们毕竟不是农民出身,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迅速练成开山引水的能手。别看大伙儿都面带笑容地劳动,轻松愉快地聊天,其实拍戏的过程可是相当艰辛的。更让演员和导演捏一把汗的,是开山凿洞的过程中,还随时有生命危险。

开山凿洞的戏都在悬崖峭壁上,拍的时候,先把演员腰里系上绳子,然后从山顶往下放,一直放到峭壁中间,然后开始拍摄。为了追求影片的真实效果,苏里要求演员亲自上。虽然平时大家都训练了攀岩项目,但真的拍起来还是够呛。当时拍摄条件简陋,没办法固定绳索,演员吊在绳索上荡来荡去,就像挂在悬崖峭壁上。稍微一阵晃动,或者一阵大风吹来,人就晃来荡去,很容易撞到石壁上。但即便如此,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大家都咬紧牙关,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戏份。


当年的电影为何演什么像什么?看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导演如何要求

电影剧照

1959年,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映,反响非常热烈,它将社会主义农村沸腾的生活,与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相结合,真切、充分地展示了农村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以至于当时的都市年轻人,都无限向往的电影里那种青春火热的生活。不久,主演李亚林和金迪也被评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


当年的电影为何演什么像什么?看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导演如何要求

金迪(左二)与周总理

正当剧组人员带着这份荣耀,奋斗在各自的新岗位的时候。导演苏里接到了上级的指示,希望他们再拍一部电影的续集。那么,在拍摄续集的过程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明天继续为您解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