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草书的笔法、笔势、笔意关系?

如石书艺


笔法、笔势、笔意是沈尹默在谈书法文章中总结的关于书法分析研究的三个层次即三个方面。不仅是草书,书法的其他各体也都适用,但是草书的法、势、意更明显也更难。

笔法就是书写笔画的用笔方法,笔势是书写笔画及组字的运笔趋势,笔意就是由笔法和笔势完成文字书写后所产生的艺术意韵。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连一体的,由法生势,法势出意。无法无势则徒具字形,字形无意亦非书法,古称俗书,亦即实用书写。

笔者在长期书法实践、研究、鉴定和教学中对沈氏“三笔理论”的笔法论述作了形象化、具体化的总结,提出新三笔理论,即一、合笔法,二、出笔锋,三、极笔性。

新三笔理论认为草书首先要写出中锋圆润劲健的笔画,即合笔法。孙过庭《书谱》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其次是在草书笔画使转中笔势挥洒龙跳虎卧,写出笔锋,即出笔锋。当高手充分利用毛笔性能写出异常精彩的杀尽中山兔的笔锋,自然笔意出神入化,瑰丽高雅,充分展示了毛笔字的艺术性,即极笔性。








王乃栋说书画


草书书法的笔法、笔势、笔意如何理解?

纯粹从技术从形式角度(非艺术非情感思想),总体来说,笔法是微观技法,笔势是中观行气,笔意是宏观编排把控基调。

一般来说,首字一落,基调大局已定,剩下的就是条条大道通罗马,中间的各种变化在框架之下,无所不有其极。

笔法决定线条品质质量,笔势决定线条吐纳沉浮、坐卧行飞,笔意决定线条风格品格,或厚重或灵动,或粗砺或文雅。

写字的终点是(他人)技法,技法的终点是(自我)风格,风格的终点是艺术(情感思想)。

张旭喜涨,王铎喜缩,米芾喜方,怀素喜圆。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带来不同的笔势,进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urna风之度0


理解草书的笔法、笔势、笔意关系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大,我真的不指望这篇回答或者其他回答能帮助你去完全理解,但也别太失望,先了解一下也未尝不可。以后慢慢理解。

最简单的解释:

  • 笔法对应点画,指的是用笔方法;
  • 笔势对应结构,指的是字的姿态,意即行笔的方向;
  • 笔意对应章法,指的是整体风貌。

然而他们关系却很复杂:

古人讲究的笔法是贯穿于整个书写过程,人在书写的时候需要同时把握笔法、笔势、笔意的技巧方法,特别是在写草书的时候,在快速书写的过程完美展现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

  1. 笔法是根基,没有好的笔法,其他再好都等于零,如同高楼大厦的地基必须要打牢,是我们的基本功。

  2. 笔势是关键,是我们出彩的法宝,当地基打牢了,笔法到位了,只能说明基本功问题,有很好的笔势才能打动欣赏者,穿上华丽的外衣才能展现自己的风采
  3. 笔意是目标,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笔法与笔势最终形成自己的笔意,这种笔意一般是个人风格的展现,王羲之灵动飘逸,颜真卿大气雄浑,曹全碑灵动多姿,等等,都是他们展现的风格面貌。同时笔意也指个人思想人格在笔尖的反映,你对书法的理解全在毫厘间。

草书当中重在笔法的锤炼,因为笔势是你很容易看出来的,什么开合、收放、疏密、大小等都是可以通过刻意的练习能快速见效的,但是笔法不同,由于书写较快,草书容易出轻、滑、薄的毛病,因此草书贵在“使转”,即笔法。孙过庭说:“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说的就是草书容易变现个人的情绪变化,即笔势变化,但书写的质量高低蕴含在笔法当中!

一流高手的草书展现的不仅仅是变化多姿的草书风貌,更多是佩服其在自然书写中能够很好的把控用笔的质量。

当然草书的整体风貌是非常要的,这包含了整体的节奏和书写的层次感,是情绪和状态的反应。不好理解,也不容易懂,没关系,慢慢来,这才是书法最迷人的地方,要是那么容易懂,书法便没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这种高屋建瓴的概括性语言并不好理解,因为这都是抽象的概括,没具体的象形解释,就一个笔法的解释我可以写下几万字的文章,如果你像了解,敬请关注《书法魅影》,很多文章都会涉及到这些知识。


书法魅影


每次说到“草书”我都会情不由衷的想到了有“草圣”美誉之称的唐代书法家张旭,因为张旭在笔法上将王献之创造的“新研”之势推向了极端,运用狂草这一视觉艺术形式中最抒情的语言,全凭自身意气,将开元、天宝年间的文化氛围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之所以在开篇就提起张旭,那是因为张旭把草书的笔法、笔势、笔意很有节奏秩序的运用在一起,可以这么去理解草书中的笔法、笔势、笔意,笔法就是书写草书时的动作,其实草书的笔法和其它字体的笔法含义并无区别,只是技巧不一样而已,有些如走、有些如跑、有些如飞……


既然笔法如同动作,那么笔势就是“力度”了,比如张旭的草书笔势就“柔中见刚”,怀素的草书笔势就显的“骤雨旋风”,草书的笔势和笔法息息相关,只有熟练的笔法才能有张力的笔势,毕竟草书是简化字体的偏旁部首和连笔,运笔时只有一气呵成,才能婉转流畅,

可以这样认为熟练的笔法、有张力的笔势两者结合才能产生有生命灵动性的笔意,笔意就是“书风、书骨”,书法的整体效果,比如,怀素的草书就好比“龙蛇竞走、激电奔雷、神采流动”,张旭的草书是“动中有静,满纸如云烟缭绕”,



还有苏轼曾形象地形容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草书像“树梢挂蛇”,笔意纵横,章法错落流贯,气势雄伟苍浑。所以总而言之,草书的笔法、笔势、笔意的关系是必须“一步到位”,完全考验书法家的自身意气、书法创作是“十年磨一剑”的过程,草书之美是“潦草”之美,笔法、笔势、笔意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诗夜城主


草书的笔法、笔势和笔意是草书艺术中三个重要元素,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草书的创作的确非常重要。我认为在这三者关系中,笔法是基础,笔势是表现书者思想感情的运笔手段,笔意则是灵魂。这三者的关系和歌唱艺术中的音准、节奏、情绪表达三者关系很类似。一名优秀的歌唱家在歌唱中首先要做到音要准,如果音都不准,声音再好听也是白搭;其次节奏感要好,情感表达恰到好处,这样组织成优美的旋律,歌曲才能打动人。

书家在创造草书作品时也一样,首先笔法要到位,那么书家在创作草书作品时就得考虑用笔是方折的成份多,还是圆转的成份多,提按的幅度是大还是小。在笔法到位的基础上,拿捏好笔势,这笔势太重要了,笔势是在运笔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动态形式,笔在静止时是无笔势可言的。笔势是通过运笔时节奏的快与慢,行与留的书写过程,使整篇作品产生一种旋律的气韵美。在这过程中书家的情绪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感情是激情四射,还是温文而雅,这一系列的组合所书写出来作品就自然形成了不同书家各自的草书艺术风格。

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山谷和当代林散之等书家就因为他们草书的笔法、笔势、笔意有各自不同的体系而形成鲜明个性风格。王羲之的草书提按幅度大,方折笔多些;张旭的草书绞转笔法多些,笔势开合大些;怀素的草书有篆意,以圆转为主;黄山谷的草书开张摇逸多姿;林散之的草书由于是使用的长锋羊毫笔,所以他的草书是拖笔推笔中兼绞转,总之是各显其能,百花齐放。


线情并茂瀚墨书画


书法各体的点画线总是由起笔,收笔,中途笔这三部分组成。但草书的这三个部分却不同于正书,它表现的变化多端,很多地方并不能像正书一样可以确切地说明是方,是圆,每一种起收也没有固定的路线图。藏露,方圆,正侧的范围较大,形式和具体表现也是多样的。草书的起笔比正书简省得多,即使藏锋也是在一个快速的小幅度动作中完成,是在笔和纸相交瞬间和中途笔交融在一起进行。起笔以圆为主。今草的收笔因受楷行笔画影响,带上一些行楷笔画的收笔笔意。反捺反钩挑,以及所谓悬针,垂露等。

在草书中笔形最复杂,最富变化,同时也最见草书精神,意味的是中途笔。有时中途笔一连几个字,这样必须使用中锋,所以中锋用笔是草书的基本笔法。

笔势,‘草以使转为形质’‘使’就是笔的上下左右的运动,‘转’是曲线的转换方法。草书主要特征是由使转来完成的以及它的线形线质。草书书写在使转中最关键的是笔形和控制笔的能力。有行无列、无行无列是草书章法的两种行为。

草书是一次连续的过程,在用墨用笔的过程中是气韵不断的。有时一笔书写几个字,写一个字也要上下‘笔断意连’,节奏段落也要承上启下,几个节奏段落来完成整篇的大组合。大草、狂草比小草不好写,但它的艺术性最强,‘意在笔先’很重要。

在改造好字形、安排好整体的构图效果以后,就要注意节奏运用了,在轻重点上,要通盘考虑,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去书写。在书写时,下笔以后就不用再去考虑具体的细节,而应义无反顾的精神果断的一气写成。经过长期临帖养成书写能力,自己的创作水平会逐渐成熟起来。


舍得书屋王永江


什么是笔法、笔势和笔意?

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线条有没有变化,有沒有骨力,全在于用笔。所以笔法决定线条的质量。

笔势,是线条的形态和笔的走向。线条按照笔的走向就围成了字形。字形的形态不同字体也不同。所以笔势决定结体。

笔意,就是通过线条、结体和章法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情趣,即神韵。.

从以上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没有线条的质量就没有神韵;没有神韵字的形态再好也是有形无神;而神韵是寄托在形即线条和结体中的。所以笔法、笔势和笔意是互相寄托、共同依存的关系。其中,笔法是基础,笔势是手段,笔意是灵魂。

草书的基本笔法就是中锋运笔。要提高线条质量.在坚持中锋运笔的同时还要通过转、折、顺、逆、留、纵、提、按等增加笔法的变化。有骨力变化的线条才能增强笔意。

草书的结体虽然变化多端,但是它决不是乱写,而是有自身的规律。因此笔势上既强调变化,又强调古意。往往笔势的形态寄托笔意的神态和趣味。

从这个意义上讲,笔法、笔势和笔意是一幅书法作品成败的关键。质量好坏、品位高低全在于此。


76651703812笑抒心语


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笔法:包括执笔,用笔。笔势:笔峰往来运动的态势。笔意则是由笔势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精神风韵.笔法,笔势是形。笔意是神。

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