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如煙往事成笑談,

神州億萬盡歡顏。

盡歡顏:爆竹聲起,又是一年。


過年的意義是什麼?

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眼中,“春節”二字只是意味著能放下平日沉重的包袱,在一段短暫的假期裡和許久未見的父母相聚。舊日過年的趣味,在異常快速的生活節奏中慢慢溜走。

從前的春節何來年味?讓我們回到舊時光,看看從前的福州人是怎麼過年的。


月中旬


從臘月中旬開始,福州城的家家戶戶就開始了籌備春節的第一件大事——洗厝。

平日裡難以打掃的地方,高處的房梁、窗戶、燈具,低處的灶臺、水管、房屋邊角,全都要掃洗一新,平日裡不甚在意的毀壞之處,也要修葺妥當。如此浩大的工程,不是全家熱熱鬧鬧齊上陣,就是請清潔阿姨到家中進行,幾個人一起幹上一天,才能去除一年的塵埃。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從房屋收拾完畢開始,每日都要保持好各處的清潔,一直到春節來臨。


月廿四


臘月廿四,是福州的祭灶日。福州有“官三、民四、曲蹄五”之說,指當官者廿三祭灶,老百姓廿四祭灶,被叫做“曲蹄囝”的疍民(連家船民)在廿五祭灶。

從前的福州,幾乎家家都供奉灶神,灶神觀察著每戶人家的善惡倫常,掌管著所有家庭的吉凶運命。灶公稱“定福灶君”,灶嬤稱“增壽夫人”。福州民間傳說中,臘月廿四的晚上是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人間諸事的時刻,祭灶就是為灶神踐行。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福州官家和商市在廿三晚祭葷灶,用雞、魚、肉和美酒祭祀,希望灶神酒足飯飽之後,能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祭祀後,商家會宴請自己的夥計,然後發放賞銀。

一般百姓家中廿四晚的素灶,用祭灶糖、祭灶餅以及尾梨(荸薺)、甘蔗、福橘等作為供品。灶糖灶餅都用麥芽糖製作,祭祀完畢還要用糖塗一遍灶門,希望能糊住灶神的嘴,避免他上天后醉酒胡言、調嘴學舌,說自己的壞話。

或許你小時候也唱過這首祭灶歌:“尾梨(荸薺)尖尖,灶公上天,灶公上天講好話,灶嬤落地保護奴(儂),保佑奴(儂)爹有錢賺,保佑奴(儂)奶福壽長。”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福州的灶糖灶餅不同於北方,花樣繁多:灶公餅、灶嬤餅、老鼠囝、金錢餅、花生糖、麻芝、萬字糕、紅紙包、炒米、花生軋、麻生、馬耳片……一定聽過這些名字的你,是不是沒有意識到福州人的祭灶是多麼精緻呢?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灶糖灶餅

甘蔗頭也是福州祭灶中非常特別的一個供品。相傳,宋朝時,福州有個落魄書生鄭性之,因經濟拮据,撿了別人砍掉的甘蔗頭作為供品祭灶,並賦詩一首:“一隻烏騅一條鞭,送你灶王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就道文章不值錢。”

灶君同情鄭性之的遭遇,奏稟玉皇大帝,鄭性之因此高中狀元,平步青雲。福州人用帶頭的甘蔗祭灶,取“節節高”和“金榜題名”之意。

“吉庇巷”之名和巷間的“狀元府”都與鄭性之有關,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查一查。


月廿五


臘月廿五,便到了分年的時刻,要開始籌備祭祖的食物了。福州的特色年糕——糖粿,是必不可少的。

福州人多做紅糖粿,先將大塊的紅糖下鍋,加水大火熬成紅糖漿,加入糯米粉後攪拌成紅糖糊。接著,在竹屜裡鋪上糖粿葉,將攪好的紅糖糊倒入,上鍋大火蒸,蒸熟了就會散發出一股獨特的清香。

紅糖粿,寓意著年年高,年年紅。後續吃的時候,蒸、炸、煎皆可。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紅糖粿(紅年糕)


除了紅糖粿、白糖粿,還有菜頭粿(蘿蔔糕)和肉丸。


肉丸以地瓜粉、芋頭絲和肥膘肉為原料,調入紅糖,放在鋪上荷葉的蒸籠裡炊熟,也有人喜歡用花生代替肥膘肉。用刀切成方形或菱形,油煎而食,香甜可口,油而不膩。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左為菜頭粿,右為肉丸


[米齊]也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米齊],福州話發音近似zie,是糯米包糯米。老人們把浸泡好的糯米裝入白色米袋,用石磨或重物將水分壓出,讓裡面的糯米成團。

揪一塊搓扁,包入紅糖糯米餡,收口搓成小圓餅,按在正方形的豔山姜葉墊上。入蒸籠蒸熟,出籠後再用筷子逐個點上紅點,有”見喜太平“的寓意。平時可以炸著吃,也可以煮著吃。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米齊]


但在我家附近,[米齊]是無內餡兒的糯米小圓餅,同樣點著一顆小紅點,扁扁的看著十分可愛。媽媽一般會像煮粉幹一樣,將[米齊]和青菜、小塊豬肉等一起煮著吃。


年三十


接著就是年前最重要的日子——除夕。福州有句古話:“好囝不賺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賺大年三十晚上的錢。為了團聚,無論是忙碌的商人還是遠行的遊子,都要歸家吃頓團圓飯。

除夕是全年最繁忙的一個傳統節日。年夜飯時吃的米飯,蒸好後要將一部分裝入甑中,放入紅棗、花生、桂圓、瓜子等,再插上柏枝、榕枝、竹板和十雙紅筷子,寓意十全十美的圓滿。這一甑米和酒果,要供在祖宗香位前,繼而焚紙錢,拜天地,鳴鞭炮,此為“供歲飯”。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福州的年夜飯,11道菜為宜。“11”是個位數的終結,又是十位數的起始,含“出頭”之意。從前的團圓飯,怎麼吃也有講究。盛飯須滿,每個人都要吃,吃後需要剩一點飯在碗中,意味著新的一年又有吃又有餘。

菜餚中,第一口要吃皇帝菜,也即菠菜,表示“青嘴平安”;第二口要喝豆腐湯,豆腐與“陡富”諧音,表示“越吃越有”,新的一年收入越來越多;第三口要吃魚,表示“年年有餘”。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吃罷年夜飯,父母們要用衛生紙替小孩抹嘴,意味著童言無忌,如果小孩不懂事說錯什麼話,希望神明不會怪罪。同時,小朋友們要給長輩賀歲拜年,長輩分發紅包和福橘。


福州民間諺語云:“拜年拜年,掏橘掏錢。“福橘”與“福”、“吉”諧音,象徵來年紅紅火火、吉祥如意。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除夕夜,福州有徹夜點燈的習俗,長明燈中,閃爍的是長生吉祥的美好願望。零點過後,每戶人家都會點燭鳴炮,在火樹銀花中迎接新歲。記得每一年守歲到凌晨時,父母親總會出門,從市區回到市郊村裡的宗祠,祭拜祖先後再回家休息。


月初一


除夕夜一過,農曆新年就真正到來了,似乎處處都洋溢著迎禧接福的歡悅。

正月初一這天,早晨要先祭天地,然後在爆竹聲中納福迎祥。之後便要吃太平面了:在熬製的雞湯或豬腳湯中,泡入煮熟的福州線面,加入雞(鴨)肉和兩個鴨蛋。“鴨蛋”諧音“壓浪”,希冀新年生活風平浪靜,太平面便是健康長壽、家宅平安的寓意。

如果到別人家做客,主人送上一碗太平面,要吃掉一個鴨蛋,留下一個,意味著“大家都太平”。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太平面


食畢太平面出門,要先給家中長輩拜年。舊俗中,拜年講究“由內及外”、“由近及遠”,初一拜自己的本家,初二拜親家,初三後拜其他親戚,走親訪友會持續到正月初四。

清人吳繼筠的《福州歲時竹枝詞》寫:“簇新衣服趨人前,禮數謙謙喜連連。路上相逢共作揖,發財恭喜賀新年。” 路遇友人時,要互道“恭喜發財”等祝福語,一方祝賀“發財”時,另一方往往回答:“齊發,齊發。”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老福州人比較忌諱初一出門,在給家裡的長輩拜年後,一般會在家中休息,一家人話話家常。

初一這一日,大家會暫停所有勞作,吃的也是除夕夜的隔年飯,連掃地洗碗等日常家務都要停下,否則就象徵著一年都要忙忙碌碌。洗澡、用刀具、講晦氣話也是十分忌諱的。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晚上,要“鬥夜燈”。


民國蔡人奇《藤山志》中記載:“除夕人家守歲,商家結賬徹夜不眠,因而元旦之夜,宜鬥(比)早登床也。”福州亦有諺雲:“初一暝與麻雀鬥早去困(初一晚上要和麻雀比誰早睡)。”因為籌備春節的辛勞以及除夕夜的疲憊,初一晚要早早歇下。


月初二


正月初二,是女兒回門的日子,女婿要給岳父母拜年。


傳統觀念中,女兒出嫁後便不是本家,初一的時候供奉祖宗,外人是不可參加的。歸寧時,女兒女婿要攜帶雙數的禮品,孝敬父母,贈與兒童。舊時還講究女兒一家要在孃家吃午飯,並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初二也是連家船上的船婦上岸賀年的日子。她們會頭戴紅花,著藍衫青褲,穿布底青鞋,結伴同行挨家串門,唱吉祥話賀年。岸上的人家一般以糖粿和[米齊]作為回禮。

雖然隨著疍民的減少,這樣的風俗已不可見了,但賀年小調中的旋律,被福州的一些曲藝廣泛借鑑,也算是留下了一絲記憶的片段。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船民上岸賀年


月初四


正月初四早上,要焚香、點燭、鳴炮,擺上貢品,迎接“述職”後返回人間的灶君。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這一天也是從前店家開門營業的日子,店主也需要點燭鳴炮,在喜慶的爆竹聲中祈願一年生意興隆。


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傳說中,正月初一至初七分別為雞日、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和人日。薛道衡《人日思歸》詩云:“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離家的遊子,都有著這樣的悵惘吧。

福州人將這日稱為“人補命”,用來補命的食物一般是太平面和年糕,表示平安長壽;或是以七種蔬菜作羹,名為“七寶羹”,後來演變為紅棗、桂元乾等七種乾果煮成的甜湯。


這天,不能吵架,大人也不能打罵小孩子。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麼接著呢?


人日不“人”,你得上班啦!只能在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的燈會中,再感受一下即將散去的年味啦。


從前的舊時光,在回憶和想象中總是氤氳著暖烘烘的光芒,似乎很久以前的日子,都充盈著快樂和希望,滿溢著平實和溫暖。


每年一度的春節,是一場歡騰的盛典,買年貨、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拿紅包……加之福州尤為發達的民間信仰,各種看似繁瑣卻意味深遠的風俗中,節日的儀式感撲面而來。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曾經看到一句話:“如果把生活比作平淡的河流,那麼節日就是浪花。節日給了我們調整精神,再次出發的機會。”


無論你在過去的一年間經歷了什麼,置身於春節這一特定的時空,你將回到你生命的起點——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如煙往事成笑談,神州億萬盡歡顏。盡歡顏:爆竹聲起,又是一年。”

過了年,春天就來啦~


*文中部分資料來自《福州習俗》、《閩海夜譚》,圖片源於網絡,特此致謝。


-END-


老福州人如何“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