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因為柳永的《望海潮》而意欲進攻南宋?

wind tree p


什麼事情都怪柳永是不對的!不過柳永真的可以做好多城市的代言人!

柳永是宋朝最著名的婉約派詞人,他開創的婉約派、慢詞的先河,他的俗中見雅雅中見俗的風格,深受當時各地的流行歌手的喜愛,可以說,柳永是宋朝流行音樂教父,類似於現在的羅大佑、李宗盛在樂壇的地位。在北宋,只要是柳永寫的詞,一旦交給哪個歌女去演唱,那這個歌女必定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想不紅都難。

所以,柳永在宋詞的發展史上是一個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人,雖然他的官職不高,雖然他的聲名不好(在主流價值觀上來看),但是他對宋詞的流行和普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柳永不僅擴大了宋詞的傳播範圍,以至於出現了有井水處皆歌柳詞的盛況。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柳永開啟了描寫城市生活、描寫羈旅生活的新時代。柳永一生在江湖漂泊,在紅粉堆裡生活,去過好多城市,他熱情地描寫這些城市的自然和人文分光,為這些城市的對外形象宣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柳永是宋代好多城市形象的代言人,這一點,柳永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不要以為柳永只會呆在青樓,只寫卿卿我我的閨閣之樂,出些《混在青樓的日子》那樣劇情狗血的暢銷書,事實上,柳永是個偉大的旅行家。漂泊江湖幾十年,除了很少回老家武夷山,其足跡遍佈北宋各地。每到一地,必去考察當地的風土名勝,光顧當地的風月場所,對當地的文化娛樂業的繁榮發展作出指導。杭州、揚州、蘇州等大城市,就留下了他的足跡和墨寶。如他傳頌至今的《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這首詞是至今為止杭州最好的廣告文宣之一,足以把蘇東坡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比下去。看這首詞的風格,不像婉約派,倒像是豪放派了。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的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詞的上闋主要寫杭州城市的繁華。特別是“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與蘇東坡的“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有異曲同工之妙。

下闋寫西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讓人有馬上去西湖一遊的衝動,金主完顏亮也是這樣想的。相傳金主完顏亮聽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後,便羨慕錢塘的繁華,從而更加強化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我估計這個故事,是在南宋的哪個皇帝授意之下編出來的,主要是推卸打不過金國人的責任。故事雖不可信,但也說明了柳永詞的殺傷力。

其實,這個故事還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一,江南的杭州確實美麗。這杏花春雨江南的景色,確實可以引起覬覦江南大好河山很久的完顏亮的興趣。可以說,沒有柳永的這首詞,完顏亮也會進攻南宋,這首詞不過是勾起了、加速了完顏亮的侵略慾望而已。

第二,完顏亮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雖然是少數民族,但是他聰明好學天資聰穎,從小仰慕漢族文化。完顏亮還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大文學家,被人讚頌為,:"一吟一詠,冠絕當時"。換句話說,這是一個豪放派的有作為的文學青年。既然文藝,那就肯定對充滿文藝氣息的文學青年的聖地杭州感興趣。

這首詞的最後一段主要是禮節性拍馬。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暄赫聲勢。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意思是說,祝您早日升官發財。柳永是個多情種子,他的詞不會專美杭州。他還歌詠過蘇州、揚州、成都、洛陽等,為宋代都市繁榮留下了形象的畫面。他對宋代城市文化的描寫,對後世的影響,不比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小。


好玩的國學


讀罷柳永的《望海潮》,讓人情不自禁便對富庶廣大、花柳繁華的美好江南生出無限嚮往之情!正是覬覦詞中所現“天堂杭州”風物之嘉美,居心叵測的金主完顏亮頓生進攻中原的豪強之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品一品柳詞中的杭城之美,聊一聊這段湮滅史冊的陳年往事。

據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三載:

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雲“東南形勝”云云。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南宋詩人謝處厚為之也寫了一首廣為流傳的詩作記錄了這段因一首詞作引發的公案:“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嗚呼,柳詞到底描繪了一番怎樣華美的江南盛況,引得家國為之遭遇劫難!這不由更勾起萬千讀者更欲酣暢淋漓地一賞為快。

下面我們從柳永原作中盡情感受富庶華麗的江南之美: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詞作創作背景淺析及結構內容賞析

根據南宋羅大經小說《鶴林玉露》記載,這首《望海潮》是柳永呈獻給舊友孫何的作品。孫何當時任兩浙轉運使,駐節杭州。由於是呈獻杭州官長之作,詞中不免對當時的杭州有刻意誇張的描寫,但愚以為寫作者在創作文學作品時,用寫意手法予以美化完全可以理解,畢竟藝術源自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詞的上闕,詞人首先以“囊天地於形內”的大手筆,依次羅列了杭州城繁華富庶、樓宇參差、煙柳繞堤、江潮卷雪的壯闊之美。詞的下闋先是直接呈現了西子湖畔的旖旎風光,接著以側寫手筆借對遊人泛舟湖上的描畫,間接突出夙夜皆美、老少咸宜的湖光山色。畢竟是贈送長官之作,所以末尾兩句明顯是為博長官稱譽而為其歌功頌德,但以全篇結構而言也不失為昇華主題的收篇之筆,所以並不突兀。

接下來,我們可以據詞作描寫,想象一番彼時地處東南的杭州城,作為自古繁華的三吳都會,到底有多麼富麗非凡、美不勝收:

晴光灩灩,氤氳的薄霧如絛似紗嫋嫋在樓間湖上;楊柳堆煙,絢爛的霞光裝點得城樓廊橋曼妙如畫。清風捲起如簾翠幕,似隱若現十萬人家。樹木冠蓋如雲環繞著塘堤江沙,江濤怒卷似雪襯托得江面一望無涯。街市如珍珠美玉排排羅列,門戶有綾羅綢緞家家奢華!

重湖疊映,群山萬壑顯得格外清新秀麗!這裡還有夏季荷風十里送爽,秋日桂子滿城飄香。白日裡可持簫弄笛吹皺一池碧水,夜晚間能泛舟採菱盡賞湖上夜光。釣魚的老叟笑顏灼灼,採蓮的姑娘秀色可饗……

如此美妙的景象實在冠絕中原、馳譽神州!相傳正是此詞的精彩描繪助長了金主完顏亮進攻中原的狼子野心。

同樣據《鶴林玉露》描述,當時遠在金地的完顏亮,也是個精通作詞賞詞的多才君主。他本有問鼎中原之心,又從柳詞中充分領略到南宋都城的富麗繁華,尤其對詞中所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典型杭城風光頗為垂涎,遂起了攻打南宋、侵吞杭州的野心。為此他還專門暗派間諜深入南宋都城杭州(當時名臨安),使畫工把杭州湖光山色之美、城池樓宇之盛畫下來帶回金地。待他親覽錢塘盛狀後,便愈發助長了要渡江南下揚鞭杭越的非分之想。為此他豪情萬丈地賦詩一首以立志:

萬里車書盍混同,

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

立馬吳山第一峰。

然而當他親率軍師大舉南下一路打到長江邊上時,因軍隊內部發生了叛亂,他不僅未得提兵西湖、立馬吳山,反而在帳中被亂兵所刺而亡,這才讓美麗的杭城就此躲過一劫。

結筆

小說畢竟摻加有不少演義成分,其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因時代久遠早已難以追溯,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年美麗的杭城風光卻是隨柳永的這首傳世名作一起,永遠旖旎在萬千讀者一遍又一遍的精品細酌裡,得以永世遺香。

(本問答參閱資料:《鶴林玉露》,《金主海陵王完顏亮的詞情》)

#我是風西夜昨,一個力求務實的純文學愛好者,喜愛閱讀喜愛寫作,所發作品皆為自主原創,願與頭條同好共結筆友!#


風西夜昨


問題:誰因為柳永的《望海潮》而意欲進攻南宋?


前言

這位傳說因為讀過柳永《望海潮》而興兵南下的金國皇帝叫做完顏亮, 完顏亮弒君篡位,殺人無數。但是漢文化功底深厚,能詩善文。

可惜這位舉兵南下的狂妄之人結局很悲慘。

一、柳永與完顏亮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與(1122年 ―1161年 )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人,柳永是北宋初期的詩人,而完顏亮則是南宋時期的人物。

柳永去世了73三年,才發生靖康之變時(公元1126~1127年),那一年完顏亮才4歲。而柳永的這首詞早就風靡大江南北了。

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記載:

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雲:“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柳永帶自己《觀海潮》去拜見杭州地方長官孫何 (961-1004),事沒有辦成,但這首詞被廣為傳唱。100多年後,這首《望海潮》被完顏亮看到,於是起了南下之意。

二、和南宋打仗結局最慘的金國皇帝

《鶴林玉露》中還說道:

近時謝處厚詩云:“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餘謂此詞雖牽動長江之愁,然卒為金主送死之媒,未足恨也。”

羅大經說謝處厚的這首絕句不錯,雖然說柳永《望海潮》牽動長江之愁,搞得國家危急 ,但是引得完顏亮前來送死,也不算遺憾呀。

完顏亮提兵南下途中還寫了一首詩:《南征至維揚望江左》

萬里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萬里車書盡混同,這是把自己當作平六國的秦始皇了;江南豈有別疆封,這說明自己是北方的大人物,哪能容得了南方還有一個政權呢,“提兵百萬”肯定是個能文能武的人。西湖、吳山這是指的杭州。

靖康以後,金國一直把懦弱的宋朝當做盤中魚肉,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從詩中可以看出,完顏亮有勢在必得之意,只是沒想到這一回卻碰上了硬骨頭。

採石磯一戰,完顏亮身死兵敗,成就了南宋一場大勝。

三、虞允文與採石磯之戰

虞允文是一個文人,戰爭發生之前他是代表朝廷來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犒師的。因軍無主帥情勢危急,便主動站出來指揮了採石磯之戰。

宋軍在採石磯宋軍水陸配合,大敗金軍,殲敵4000餘人,首戰告捷。隨後又在京口擋住了金兵渡江,造成了金兵內訌。

完顏亮的皇位就被後方的從弟完顏雍篡奪,結果不但沒能“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反而兵變中在自己的帳中被殺。

四、完顏亮,一個殘酷的詩人皇帝

金朝皇帝都崇尚漢文化,其中成就最高的恰是這位文武全才的完顏亮,他做藩王時,曾經給人題寫扇面,赫然寫到:

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

除了”提兵百萬西湖上“的狂妄,完顏亮也能做婉約小詞,《昭君怨 雪》:

昨日樵村漁浦,今日瓊川銀渚。山色捲簾看,老峰巒。 錦帳美人貪睡,不覺天孫剪水。驚問是楊花,是蘆花。

另有一首《念奴嬌詠雪》 傳到江南,也被讀書人人稱:北地之堅強,絕勝江南之柔弱。

南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真珠索。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 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佔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與談兵略。須拚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結束語

完顏亮是一個有故事的皇帝,他是第1個把北京作為首都的皇帝 ,還是一個少見的被南宋打敗的金國皇帝,也是一個篡位登基後又被人篡位的皇帝,是一個荒淫無道的皇帝,也是一個改革進取的皇帝。

《金史》評價:

“海陵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欲為君則弒其君,欲伐國則弒其母,欲奪人之妻則使之殺其夫。三綱絕矣,何暇他論。至於屠滅宗族,剪刈忠良,婦姑姊妹盡入嬪御……

如果不南下侵宋,後院也不會起火,如果沒看到柳永《望海潮》,可能也不會南下,如果不喜漢文化,可能也不會欣賞什麼《望海潮》。

一個無道的皇帝,卻是一個可惜的詩人、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傳說柳永這首《望海潮》一詞譜曲後廣泛傳唱,傳到金主完顏亮耳中,他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頓生羨慕之情,於是揮鞭南指、興兵南侵。

攻打南宋,準備侵佔南宋國都臨安(杭州)。海陵王完顏亮,曾是金朝 皇帝,後被廢。他是大名鼎鼎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孫子,自幼聰慧勇武,儀表英俊偉岸,崇尚漢文化,交往漢人名士。他為人殘暴、荒淫無度,但胸有大志,篡位奪權登大寶後,大力革新,整飭積弊,鼓勵農耕,推廣漢化,正隆六年(1161年),親領大軍攻打南宋,在長江採石磯,為南宋軍隊所敗,移駐瓜州,後因其弟篡位,金人內訌,完顏亮在前線軍中被叛將所殺,帝號被廢。

從金主完顏亮的經歷來看,可以認為他是一個頗有韜略的國主,不可能僅僅是因為一首詞便窮兵黷武、發動戰爭,衝冠一怒為荷花?確實有點牽強,但是說完顏亮對“市列珠璣,戶盈羅綺”感興趣,嚮往江南的富庶繁華,倒是更能說服人。其實金人南侵是歷史的必然,因為金人畢竟是遊牧民族,在惡劣氣候和地域環境下,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再靠逐水草而居,很難保持整個族群的生存和繁衍發展,所以他們嚮往“杏花春雨江南”的溫潤富庶,金戈鐵馬慣了的金人估計也特別羨慕漢族農耕文明的穩定和安逸。

“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

我很喜歡南宋謝驛的這首詩,從表面看,好像是說完顏亮是豔羨“荷花十里桂三秋”的美景才投鞭渡江的,實際上暗含譏諷,不過想說花草無心、卉木無情,怎能引起萬里刀兵禍呢?我覺得,說一首詩詞能引來“胡馬窺江”、外族侵略,就好比說貂蟬、西施、楊玉環等美人是紅顏禍水,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難道柳永的詞是“一唱傾人城,再唱傾人國”?一個文弱書生還能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

完顏亮不是一個糙人莽漢,還頗有文學造詣,是一位小有成就的文學青年,時人多贊其詩詞雄渾恢弘,頗有帝王氣象,這樣一個漢文學的愛好者喜歡柳詞也很正常。他曾針對這次南征寫過一首詩:

“萬里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針對完顏亮這首詩,本人不揣淺陋,寫了一首詩做為本文結尾:

夢縈西湖十里花,立馬吳山足可誇。

瓜州猶懷窺江志①,中都已是弟當家②。

①瓜州:完顏亮被宋軍擊敗後,移駐瓜州但仍不撤軍。

②中都:當時金的國都。





曉行凌波


柳永是北宋影響力最大的詞人之一,"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就是對他影響力最生動的描繪。所作《望海潮》一詞,更是流播異域。關於柳永《望海潮》一詞引發金完顏亮對宋侵略戰爭的說法,最早見於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其卷一雲:"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雲:'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這種說法也見於《大金國志》,"(正隆六年,即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七月)時國主與梁大使及妃嬪數人在宮遊觀,聞人唱曲子,其詞乃柳耆卿作《望海潮》也,只詠錢唐之景,帝喜,隨聲而入。其唱者李貴兒出迎,主問曰:'適唱何詞?'貴兒曰:'《望海潮》。'梁大(司)[使]曰:'此神仙詞也。'既而後亦到,遂飲酒。時汴守孔彥舟進木樨一株,主喜,梁大使曰:'此花乃江南植,以為薪。'於是主問:'朝中誰曾往江南?'梁大使曰:'有兵部尚書胡鄰曾到。'遂召之,首問錢唐之景。鄰曰:'江南揚州瓊花,潤州金山,平江姑蘇,錢塘西湖,尤為天下美觀,其他更有多多美景,但臣跡不得到,只此數景,天下已罕,況於他乎?'主聞之大喜,遂決意南征。"此後這種說法便流傳開來,後世史書及筆記多承襲此說,對此並無疑義,看來《望海潮》與完顏亮發動宋金戰爭或許有某種關係,並非小說家言。

但是我們不能說《望海潮》直接導致了完顏亮發動宋金戰爭,完顏亮想發動宋金戰爭,進而統一南北是早有打算的。他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建設開封,僅這項工程便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第二,在全國範圍內徵兵;第三,建造戰船和兵器;第四,蒐集天下馬匹,預收全國五年賦稅。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完顏亮正式發動南侵戰爭,兵分三路南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望海潮》契合了他南侵的慾望,於是"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但是,我們不能說柳永《望海潮》一詞導致了金對宋的侵略戰爭,它只是導火線;我們也不能說沒有這首詞就沒有宋金戰爭。

參考文獻:

彭國忠《柳永的異域接受與本土反響》

遊彪《宋史》


一往文學


完顏亮。

完顏亮(1122年―1161年),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庶長孫,太師完顏宗幹次子。1149年,年僅二十七歲的完顏亮弒君而篡位稱帝,改元天德。成為金朝第四位皇帝。正隆六年(1161年),完顏亮意圖統一華夏,興國百業,發大軍南征宋朝,然而卻在瓜洲渡江作戰時死於完顏元宜等女真保守份子手中,時年四十。死後先被追廢為海陵煬王,不久又被廢為庶人。



《望海潮》描繪的是一個太平盛世下的繁華大都市,富庶、美麗。人民的生活安定、富足、祥和。這首詩歌通過兩個方面表現杭州的富庶、美麗、祥和的。上片著重刻畫了杭州的自然風光之美,城市經濟的繁榮。下片著重寫的是百姓生活的安定、祥和。



宋真宗鹹平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

並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所以這是一首投贈詞,目的是得到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

據說完顏亮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稱讚杭州之美:“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