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亞的應時作品:女人如花——憶外婆

今天是第110個國際勞動婦女節,這個源於女權運動,為爭取更多婦女權益而設立的節日,而今已經演變為給女性送祝福、行注目禮的好日子。

說起女性,我總能想起我的外婆。

周穎亞的應時作品:女人如花——憶外婆

外婆的樣子

外婆離開我們已經有很多年,可是就在那好多次,我還是能在夢裡頭又見到她。

我的外婆是從揚州嫁過來的,旁人都說外婆年輕時很漂亮。

是的,在我的記憶裡,她是氣質端莊,溫良恭儉,很有大家閨秀的樣子。

周穎亞的應時作品:女人如花——憶外婆

外婆一年四季都穿著帶盤扣的中式衣服,哪怕是炎炎夏日,半高領的扣子也是扣的好好的,領角處都是齊齊的。雖然布衣,卻是裁剪得體,看上去清爽典雅,乾淨利索;外婆的頭髮總是梳的服服貼貼,有點像“毛針肉子”(地方土語)的樣子,齊齊的,亮亮的,像是抹過油,其實並沒有,再用鋼絲夾子夾起,一絲不苟的樣子;外婆常穿布鞋,因為沒有裹成小腳,走起路做起事來煞是風風火火;外婆從不罵人,不會繃著臉,總是溫和的,就是有點絮絮叨叨;因為只讀過幾天私塾,對於認字的事兒,每每說起都有三分遺憾;外婆記憶力好,家裡所有幾十號人的生日,她都能脫口而出,還經常唸叨她知曉的“五大洲”、“七大洋“,如果那時候的女子也能多讀幾年書,外婆一定是個好學生。

外婆的味道

因為外婆的家距離我上的小學比較近,我放了學就愛往外婆那裡跑。進了外婆的屋子,永遠有好吃的等著我。

現在想起來,其實都是最簡單的食品。一碗金黃的燉蛋從飯鍋裡熱騰騰的端出來,就著都能上扒一碗飯,有時候只是鍋巴燙飯,一碟醃製的苜蓿菜,也能吃的特別香。當然,我最愛的還是外婆做的鹹菜燒肉和黃豆米燜雞,不過,這些只能偶爾才能吃到。

周穎亞的應時作品:女人如花——憶外婆

因為在我輩中是老小,外婆最是寵我,有好吃的都留給我。好多次,我就想賴在外婆家,希望媽媽晚點、再晚點來接我,能讓我跟外婆膩歪在一起,輕鬆快樂,我童年的“哈喇子”都流在了外婆家。外婆的粽子也是包得特別好,又精緻,又軟糯,全家都愛吃。

直到有一天,外婆的最後一顆門牙掉了,記憶裡的味道再也找不到了。

外婆的為人

外婆最讓我欽佩的是她的為人處世。在我才出生幾個月的時候,外公就去世了,外婆一個人默默堅守,平和樂觀地面對生活。到晚年的時候,外婆獨住,媽媽經常帶我去看她,外婆總是說:“你們工作忙,就不要來了,也不要給帶東西,我什麼都不缺!”

可是,我知道外婆是沒有固定收入的,幾個子女給點小錢,她都捨不得用,積攢起來,過年過節還要給我們這些小輩的發點“守歲錢。鄰居有好東西都願意送給她,可是,外婆總是要回禮的,她總說,禮節還是要有的,要有來有往。

周穎亞的應時作品:女人如花——憶外婆

我也知道外婆其實是孤獨的,不可能不盼子女們常相伴左右,只是因為她一味地體諒忍讓,寧可委屈自己,也不想影響子女的小家庭。外婆總是念叨牽掛家人,卻很少提及自己。她以為生活夠用就好,不求身外之物,一生溫婉、寬厚、謙讓;一直在給予、付出,從不爭搶,卻把日子過得得體,力求把子女教育的成才,把家守護的周全。

外婆名“寶蓮”,人如其名,在我心目中,她正如蓮花般身形端莊,純潔高尚,外婆樸素的人生觀、處世哲學一直影響著我,也許這也是我心之所往······

今讀“中庸”,曰:“君子而時中”,一切恰到好處就好;不管做什麼,都得用心做到極致,平衡好處理好事業與生活的關係,個人與子女的關係,家庭與鄰里的關係,我想,這也應該是新時代職業女性,共勉之之之之。

周穎亞的應時作品:女人如花——憶外婆

都說女人如花,不管是帶刺的玫瑰,還是清幽的蘭花,不若是貴比牡丹,還是人淡如菊,抑或是孤傲似紅梅,純潔如百合······

周穎亞的應時作品:女人如花——憶外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