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亚的应时作品:女人如花——忆外婆

今天是第110个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个源于女权运动,为争取更多妇女权益而设立的节日,而今已经演变为给女性送祝福、行注目礼的好日子。

说起女性,我总能想起我的外婆。

周颖亚的应时作品:女人如花——忆外婆

外婆的样子

外婆离开我们已经有很多年,可是就在那好多次,我还是能在梦里头又见到她。

我的外婆是从扬州嫁过来的,旁人都说外婆年轻时很漂亮。

是的,在我的记忆里,她是气质端庄,温良恭俭,很有大家闺秀的样子。

周颖亚的应时作品:女人如花——忆外婆

外婆一年四季都穿着带盘扣的中式衣服,哪怕是炎炎夏日,半高领的扣子也是扣的好好的,领角处都是齐齐的。虽然布衣,却是裁剪得体,看上去清爽典雅,干净利索;外婆的头发总是梳的服服贴贴,有点像“毛针肉子”(地方土语)的样子,齐齐的,亮亮的,像是抹过油,其实并没有,再用钢丝夹子夹起,一丝不苟的样子;外婆常穿布鞋,因为没有裹成小脚,走起路做起事来煞是风风火火;外婆从不骂人,不会绷着脸,总是温和的,就是有点絮絮叨叨;因为只读过几天私塾,对于认字的事儿,每每说起都有三分遗憾;外婆记忆力好,家里所有几十号人的生日,她都能脱口而出,还经常念叨她知晓的“五大洲”、“七大洋“,如果那时候的女子也能多读几年书,外婆一定是个好学生。

外婆的味道

因为外婆的家距离我上的小学比较近,我放了学就爱往外婆那里跑。进了外婆的屋子,永远有好吃的等着我。

现在想起来,其实都是最简单的食品。一碗金黄的炖蛋从饭锅里热腾腾的端出来,就着都能上扒一碗饭,有时候只是锅巴烫饭,一碟腌制的苜蓿菜,也能吃的特别香。当然,我最爱的还是外婆做的咸菜烧肉和黄豆米焖鸡,不过,这些只能偶尔才能吃到。

周颖亚的应时作品:女人如花——忆外婆

因为在我辈中是老小,外婆最是宠我,有好吃的都留给我。好多次,我就想赖在外婆家,希望妈妈晚点、再晚点来接我,能让我跟外婆腻歪在一起,轻松快乐,我童年的“哈喇子”都流在了外婆家。外婆的粽子也是包得特别好,又精致,又软糯,全家都爱吃。

直到有一天,外婆的最后一颗门牙掉了,记忆里的味道再也找不到了。

外婆的为人

外婆最让我钦佩的是她的为人处世。在我才出生几个月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外婆一个人默默坚守,平和乐观地面对生活。到晚年的时候,外婆独住,妈妈经常带我去看她,外婆总是说:“你们工作忙,就不要来了,也不要给带东西,我什么都不缺!”

可是,我知道外婆是没有固定收入的,几个子女给点小钱,她都舍不得用,积攒起来,过年过节还要给我们这些小辈的发点“守岁钱。邻居有好东西都愿意送给她,可是,外婆总是要回礼的,她总说,礼节还是要有的,要有来有往。

周颖亚的应时作品:女人如花——忆外婆

我也知道外婆其实是孤独的,不可能不盼子女们常相伴左右,只是因为她一味地体谅忍让,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想影响子女的小家庭。外婆总是念叨牵挂家人,却很少提及自己。她以为生活够用就好,不求身外之物,一生温婉、宽厚、谦让;一直在给予、付出,从不争抢,却把日子过得得体,力求把子女教育的成才,把家守护的周全。

外婆名“宝莲”,人如其名,在我心目中,她正如莲花般身形端庄,纯洁高尚,外婆朴素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一直影响着我,也许这也是我心之所往······

今读“中庸”,曰:“君子而时中”,一切恰到好处就好;不管做什么,都得用心做到极致,平衡好处理好事业与生活的关系,个人与子女的关系,家庭与邻里的关系,我想,这也应该是新时代职业女性,共勉之之之之。

周颖亚的应时作品:女人如花——忆外婆

都说女人如花,不管是带刺的玫瑰,还是清幽的兰花,不若是贵比牡丹,还是人淡如菊,抑或是孤傲似红梅,纯洁如百合······

周颖亚的应时作品:女人如花——忆外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