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五场梦境细看红楼,写尽如梦似幻的悲喜人生

红楼梦:五场梦境细看红楼,写尽如梦似幻的悲喜人生

《红楼梦》的书名其实有很多,诸如《石头记》,而“红楼梦”这三个字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其中“红楼”是富家闺阁,“梦”则是人生感受。曹雪芹将他前半辈子的繁华经历当作是一场梦,当他从繁华旧梦中醒来,就开始思考人生。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梦既是人生的写照,人生亦如梦一般虚幻,而小说所呈现的恰恰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繁华梦以后的一切都是空,曹雪芹以自己的悲剧铸就了这部作品,乍现成空,而梦又是小说的点睛之笔。

就如苏轼曾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事实也确乎如此,人生就是一场大梦,梦亦如无常的人生。箸超在《古今小说评林》中说“中国小说,无一书不说梦”,而《红楼梦》恰恰就是这样的。曹雪芹用他那神来之笔和惊人的才华描述了不同人的不同梦,这些梦有的引起下文的作用、有的埋下伏笔的作用、有的推动情节,如此一来,使得小说妙趣横生。

一、甄士隐的“通灵梦”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的题目就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一开篇就说明此书“根由近荒唐”,而对“荒唐”之缘起,又有了下文的描述。《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纠葛,其中穿插着家族由盛转衰的经历,记录了青埂峰下顽石,幻化人形,游历人间的一段故事。

但是,将如此奇幻迷离、似梦如幻的场景自然而然的转接到滚滚红尘、繁华人间时,却是一件难事。所以,作者开文就说,作者经历过一番梦幻,所以隐去真事,用 “通灵”的说法写此书,所以说是“甄士隐”。就这样,甄士隐就在炎炎夏日中出场了。这个梦对后文情节和人物的交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梦也传递了很多信息,如前世身为绛珠仙草的黛玉和身为顽石的宝玉的联系等等。

红楼梦:五场梦境细看红楼,写尽如梦似幻的悲喜人生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最先进入幻境的人,并且,他听到了一僧一道对整本红楼梦女子命运的设定和木石前盟的缘由。由此可见,甄士隐这个梦,勾连着现实和虚幻,它勾连着梦境世界和繁华人间,说明了红楼故事的虚幻性,就如甄士隐的名字也相当于“真事隐”。

二、贾宝玉的“幻境梦”

在《红楼梦》第五章“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讲述了贾宝玉的“幻境梦”,这个梦让读者通过宝玉的所见所闻,看到了贾府的命运以及贾府中女儿们跌宕起伏的人生。

贾宝玉在做这个梦的时候,精神并不是处于振奋状态,他是在赏花的时候感到疲惫,在休息的时候做的这个梦,这是一个充满虚幻的梦。贾宝玉在梦里到达了《红楼梦》中的仙境,他在浏览仙境的过程中,见识了很多东西、很多事物,乐得不可开支。

所以,宝玉愿意在仙境中过完他那一生,因为那时的他很快乐

。但是,仙境毕竟是仙境,虚幻终究是虚幻,宝玉被夜叉海鬼拉回到现实世界中。这时,李煜的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梦中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来形容贾宝玉最为妥帖。贾宝玉在幻境中乐不思蜀,可却还是要回到现实中,也说明了这红尘的世事都需要他去经历。

红楼梦:五场梦境细看红楼,写尽如梦似幻的悲喜人生

贾宝玉的“幻境之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和隋唐传奇中才子进入幻境遇到仙子的情景非常相似。而《红楼梦》在故事中增加了

梦幻旖旎的美丽之感,在行文上还蕴含着伏笔暗示的作用,红楼梦中众裙钗的命运、境遇、结局尽在其中。

而后,贾宝玉还做了两个重要的梦,分别是三十六回的梦,在这个梦中,他梦中的呓语表明了他对黛玉的真心。还有就是五十六回的梦,在这个梦中,贾宝玉梦到了甄宝玉,真真假假,假作真时真亦假,在这个梦中,无法区分是前者梦见后者,还是后者梦见前者。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到“梦不是没有价值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大部分意识昏睡……是一种愿望的实现。”

三、王熙凤的“警示梦”

梦并不都是愿望的实现,还有某种预示警告的功能,荣格在谈论梦的作用时提到“梦有时能预示将发生的意外事故。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尤为形象的一个角色,她也是书中一个疾言厉色、泼辣凶悍的角色,她与秦可卿关系很好,所以后者在弥留之际,给王熙凤托了一个“预警之梦”。

《红楼梦》第十三回,凤姐梦见秦可卿。秦可卿之所以给凤姐托梦,有两个原因,首先她们两个人早就熟识,关系也还不错,秦可卿信赖她。其次,王熙凤凤妹子的本领大观园的人都是见识过的,所以秦可卿是知晓王熙凤能力的,她也信任王熙凤,认为凤姐与一般儿女情长的女人不同。

红楼梦:五场梦境细看红楼,写尽如梦似幻的悲喜人生

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表达了三个意思。首先提醒王熙凤有危险出现,其次就是危险出现时应该采取一些行动,最后就是预告王熙凤接下来会发生的一件喜事——那就是元妃省亲,大观园的兴盛局面,但是她也预告了贾府最后可能会经历的结果,那就是辉煌不再,盛极必衰。

秦可卿临终之际给王熙凤托的“预警之梦”,表达个她对贾家未来的担忧,也体现了红楼梦的悲剧色彩。这个梦不仅预示了家族的没落,也提出了两种延保之法,但王熙凤一介女流,且专营私立,并不是良人之选择。所以,这个梦预示了贾府由盛而衰,“盛筵必散”的败落结局。

四、尤二姐的“可怜梦”

尤二姐这个人并不聪明,相反,她还有点天真和愚蠢,她模样美丽,性格温柔和顺。尤二姐虽然已经跟人定了亲,但是到达贾府以后,就跟贾珍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她的名声也就没有很大。

当她和贾琏勾搭上以后,贾琏因为害怕王熙凤,只能将尤二姐设为二房,但即使如此,二姐也一心一意恪守妇道。最后他和贾琏的事情被王熙凤发现了,王熙凤将她骗到了荣国府以后,其实已经进入了王熙凤设置的圈套陷阱中,而尤二姐最后在王熙凤的折磨之下,日渐消瘦,精神越来越差。

红楼梦:五场梦境细看红楼,写尽如梦似幻的悲喜人生

在她精神不济的时候,她梦到了自己死去的妹妹尤三姐,三姐其实明白凤姐的手腕,希望尤二姐能够勇敢一点,用鸳鸯剑杀了王熙凤。但是,性格温柔的尤二姐不愿意杀王熙凤,心里也对贾琏抱有期待。即使尤三姐再次提醒她,她也不愿意杀王熙凤。所以,最后尤二姐就在王熙凤的折磨中去世了。而她的梦其实也道出了她的可怜。

五、香菱的“诗词梦”

香菱其实本来叫甄英莲,而她的名字也预示了她可怜的一生——“真应怜。她其实是甄士隐的女儿,模样可爱美丽,按理来说她应该拥有顺遂的一生。但是,在她四岁那年元宵节看花灯的时候,由于家中奴仆看护不当,使得小小的孩子被拐走。

而后她的日子也不好过,本来是打算被卖给金陵公子的,但是中途被薛蟠抢去,薛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这才有了她的名字。而后由于薛蟠外出,所以香菱才进入了大观园。薛宝钗把她带入大观园住的时候,到达大观园的香菱没有惊讶于大观园的繁华,在大观园里,她结识了众姑娘。

为了揭示香菱书香人家的气质,作者安排了她学诗的故事,她拜黛玉为师,虽然过程不顺,但最终还是成功了,做梦都还在写诗。她学诗非常认真,才开始是什么事都不管不顾,只知道读诗,而后香菱干脆连房间都不进去,就在池边树下、坐在山石上出神、发呆,即使在诗词聚会之后,香菱满心满眼也全是诗。

红楼梦:五场梦境细看红楼,写尽如梦似幻的悲喜人生

总得来说,香菱是个可怜的姑娘,她的悲剧就在于她一开始的被拐卖,如果没有元宵节的劫难,她会拥有平安顺遂的一生,但是天不遂人愿,香菱的一生注定是凄苦可怜的。而她自己对于文学的热爱,也是她自身所独特的气质,她对文学的追求,也是她自我精神的一种释放,因为文学使她快乐。

六、结语

《红楼梦》中大大小小的梦有很多,不同的梦有着不同的意义,这都是“幻境”之中所蕴含的“现实”之事。而《红楼梦》也做到了“书中”之梦与“作者”之梦相统一,使得《红楼梦》更具有悲剧色彩,和《好了歌》意蕴相通。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春秋。在四十八回中,脂砚斋曾就《红楼梦》的涵义做过解释,而红楼梦中的一切都如梦初醒般,似真似假,如梦似幻。作者借由梦境的方法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从而道出“古今一梦尽荒唐”的红楼一梦,使得全书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