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本質是什麼?

金融的本質是什麼?恐怕很多從事金融行業的白領精英都未必能理解,無論是北京的金融街、上海的陸家嘴、香港的中環,金融圈的白領都享受著豐厚的金融行業溢價高收入。幹金融的精英人士往往會有一種高大上的幻覺,坐著頭等艙住著全球一線城市的五星級酒店,彈指間以億級別的項目交易洽談。金融行業的精英階層拿著數十倍甚至數百倍年薪於其他服務行業的收入,往往會覺著高薪資,是因為自己賺到了比別人更多的近期的所致。

以二級市場的股票投資為例,優秀的投資經理往往能拿到上百萬的年薪收入。普通的研究員至少也有二十萬以上的收入,高收入的背後,大家都會認為他們一定創造了上千萬元的投資收益。可是你翻開部分行業指數基金的收益率,有些基金自成立以來虧了40%多,甚至有些虧了90%多。在不少年份,能做到較好正收益的都比較少。其實二級市場股票型基金賺錢的收入多源自於管理費和手續費等,如果沒有這些費用收入,基金行業就會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那麼我們可以看到,金融行業中大部分機構其實都是賺取手續費和管理費的,這些基本都是穩穩的賺錢。但很少看到有金融行業在股票投資中賺到錢的,金融機構在金融投資中賺到錢,除非是投向了高科技、新興商業模式領域。這些確實可以賺錢,但這部分領域和案例極少。前些年,金融行業的錢流向地產,收益也非常豐厚,幾乎整個鏈條通道的每個人都能受益匪淺。但當房地產行業繁榮高增長熱潮退卻,投向地產的金融產品終端收益率下行,整個鏈條中的金融服務行業人員都受到嚴重影響。

金融圈無時無刻在渲染一夜暴富的神話,但金融的本質是服務於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利潤率上不來,金融行業的利潤從何而來?現實生活中要創造10%-30%間的利潤都是非常困難的,而金融原本是要去分享實體經濟中的收益,最後卻演變成了金融行業中的錢在金融機構中來回打轉,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嚴重脫節。普通民眾想到金融行業賺錢的方法:無非就是存貸款利差,或者有些機構拿到低成本的資金再借給願意承受更高成本的金融機構。但所有的資金最終仍然需要流向實體經濟後才能分享收益,可是當前很少有人去關心金融投資終端收益如何。當終端收益是虧損的,那麼整個鏈條都要付出慘痛的投資代價。

比如有些散戶朋友融資或者配資炒股票,資金成本大約在6%-10%,但是沒有技術的散戶在股市中可能會虧40%-60%。散戶預期投資收益在20%,大約賺融資的10%。但結果往往是虧了融資本金的40%-50%,憑空多出了一筆債務。儘管為散戶服務的銀行或者券商可以賺到散戶的融資利息,但散戶虧損的鉅額成本只能自行承擔,如果散戶尚不能承擔該損失甚至因投資而破產,那麼相關金融機構的本金和利息都要受到損失。90%的散戶是尋找不到10%以上的投資收益的,因此融資越多的散戶面臨的金融風險越大。

金融的本質就是你將錢投資到能讓你賺更多錢的地方!如果你找不到能賺到更多錢的地方,那麼拿錢就不要做任何金融投資,老老實實消費,至少你不會虧。

金融的本質是什麼?

金融行業之母-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