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為我們揭露的4個殘酷真相,只要一件事就能解決了

漫漫人生,還是有點難走的,但你我一起努力,會不會稍微好點?

今日分享:《寄生蟲》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

文 | 令九一


最近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這個電影講了生活在地下室的貧困四口之家—金家,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小兒子基宇進入了富豪樸家當家教老師,他們走入上層社會的慾望之門被打開,隨後,全家人通過各種欺騙手段,全部都進入了豪宅。


但他們並沒有從此打開幸福生活的大門,反而更快的走向了毀滅……


當住地下室的貧困戶遇見了住大豪宅的富人,兩個不同階級的遇見,讓我看到了無比殘酷的生活真相。

《寄生蟲》為我們揭露的4個殘酷真相,只要一件事就能解決了


01 一念天堂的幸福幾乎從未見過,一念地獄的災難倒是時常發生


金家住在半地下室裡,日常偷盜鄰居家WiFi信號,流浪漢會在他們的門前撒尿,全家四口,只有一份摺疊紙盒的工作。


就這樣貧困至極的家庭,突然有一天,天降良機,小兒子基宇受朋友委託介紹,去富豪樸家當家教。於是,他們偽造了假名牌大學學歷,成功混入豪宅,成為英文家教老師。


這份工作,成為了金家擺脫貧困、進入富足階層的入口。全家人通過這個入口,靠欺騙的方式陸續進入豪宅,姐姐當了美術家教老師,父親當樸家司機,母親當樸家保姆。


當樸家外出野營的時候,金家一家四口坐在樸家寬大的沙發上,吃著美食喝著威士忌,暢想著基宇日後再娶了樸家大女兒,他們就能真正告別貧困生活,步入上層階級。


但這美好的幻想被一陣門鈴聲打破了,他們這天堂般的幸福生活只過了半天,從此跌入更深的地獄。


按門鈴的是樸家前保姆。原來,前保姆欠債的老公一直藏在樸家的地下室裡,靠深夜出來偷點東西吃。她這次來是幫老公弄吃的。


她的無意闖入,撞見了金家的驚天謊言。金家能否繼續在樸家幸福生活下去,就看前保姆能否保守秘密。


金家人認為他們唯一的通往幸福的路被前保姆兩口堵住了,開始了各種瘋狂的走向滅亡的行為:


  • 金父將前保姆夫妻倆僅僅的捆紮在地下室;
  • 金母一腳將試圖爬出地下室的前保姆,踹下樓梯,很快就摔死了。
  • 前保姆死後,她的老公開始報復性的殺害,砸暈金家小兒子基宇;衝進party,直接捅死金家大女兒基婷;
  • 而一旁的金父,一天之內經歷家被沖毀,女兒被捅死;精神崩潰絕望之際,樸先生對底層人嫌棄的捂鼻子的動作,成為讓他瘋狂的最後一根稻草。一念之間,他拔刀捅向了樸先生,從此藏進永不見天日的地下室。


原來,當你幸運的通過某些手段,抓住某次機會一步天堂之後,等待你的不會是風淡雲輕的美好,只有是牛鬼蛇神的各種阻礙,和本就生在天堂人,對你的各種嫌棄排斥。


一旦你承受不住這一切,將直接墜入更深的地獄。

《寄生蟲》為我們揭露的4個殘酷真相,只要一件事就能解決了


02 在經濟下行時,底層人想要躍遷成為上層人,難上加難


《寄生蟲》這個電影發生在韓國經濟下行時期。金家人之所以一家四口沒有正經工作,並不是真的懶惰至極,自暴自棄。


金父曾投資韓國流行的古早蛋糕店,結果賠光了家當。


而當時經濟又蕭條,出現了500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職位的現況。


在這種情況下,基宇之所以在家復讀四年,是因為如若考上普通大學,對家庭階層生活變化幾乎起不到任何幫助,所以才堅持復讀,只考名牌大學。


在電影的結尾,金父藏身在豪宅的地下室無法出來,基宇發誓努力賺錢,將來買下那座豪宅,從而讓自己的父親光明正大的走出來。


可是,他真的能夠夢想成真嗎?


《寄生蟲》為我們揭露的4個殘酷真相,只要一件事就能解決了


首先,他幾乎失去了所有人脈機會。


曾經的他,有朋友相助,能幫忙介紹豪宅的不錯家教機會;有p圖技術高超又聰明伶俐的姐姐幫忙,可以p出逼真的畢業證書;


現在的他,失去了姐姐,父親是殺人犯在逃,這樣的他會有什麼好機會來賺錢,去買回大房子呢?


其次,窮人的抗災難能力幾乎為零。在電影中,一場暴風雨對富裕人家來說只是一場雨,但對於住在地下室的基宇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大雨淹沒和沖毀了他們家的所有。


對於窮人來說,任何一場小災小病,都足以壓垮他們,而在無常的現實社會,又怎麼可能一切平穩順利,等到賺大錢?


最後,且不說擁有上層人的其他東西。劇中的那個豪宅,導演演奉俊昊說,以韓國人人均3萬多美元的年收入,不吃不喝買那樣一棟豪宅房子需要547年,換算一下,是1億多人民幣。


《寄生蟲》為我們揭露的4個殘酷真相,只要一件事就能解決了


所以,基宇在影片結尾時做夢,會買下豪宅,救出父親,一家人過上幸福生活,真的只能是做夢。


03 你的許多無意識行為,很可能就會對別人造成強烈傷害


這個電影有一個奇妙之處是,從富人角度來看,樸先生一家似乎什麼都沒做錯,但從窮人金家來看,一切都變了樣。


《寄生蟲》這部電影在豆瓣上遭到了一個最多的質疑是:“難道韓國富人就這麼單純善良嗎?任由窮人耍的團團轉?”


我想,大概是很多豆瓣網友的社會地位,從來沒有底層到住地下室的程度,他們習慣了中上層階級對下等人的處事方式,並不認為那種行為是虛偽和高傲,所以才錯過了劇中的很多小細節,才認為富人單純又善良。


首先,上層階級和下層階級的巨大生活差異,僅僅是看到,對金家來說就是一種刺痛。


比如,一場暴風雨,對於樸家來說,幾乎就是禮物:有堅固的美國帳篷可以雨夜露宿,體驗不一樣的感覺,第二天空氣清新陽光明媚,正好適合開party。


而同樣的暴風雨對金家來說,卻是毀滅性的災難:雨水淹沒了他們所住的地下室,他們蹚過滿是糞水的街道回家,家裡的破東西被衝的七零八落,馬桶裡的惡臭水向外噴湧,蓋都蓋不住。


《寄生蟲》為我們揭露的4個殘酷真相,只要一件事就能解決了


讓剛經歷雨後災難,痛不欲生金家,去參加樸家的雨後party,他們會有怎樣的心理刺痛感?


另外,樸家在劇中有很多正當的、無意識的行為都在提醒金家,不要越界,你們是下等人。


金父第一次試駕,樸先生嘴上說著「這不是試駕」,手上卻拿著半杯咖啡,來測試行車平穩度。


他們一邊開車一邊閒聊,無意中,金父問了一句話:“你是不是很愛樸太太?”樸先生立刻投以了質疑的警惕眼光,下等人是無權過問上等人隱私的,這種平等的交流方式,金父不配有。


樸先生沒有正面回答這個隱私的問題。而是回家後,跟太太說:“金父的語言遊走在越界的邊緣。”


樸先生還說:“雖然他的語言是遊走在越界邊緣的,但他身上的氣味已經越界了,坐在汽車後排可以明顯聞到,前排司機金父身上散發的蘿蔔乾發黴的味道。”


生活在大落地窗陽光房裡的樸先生,出入做私家豪車的樸先生,他們拒絕、嫌棄乘坐地鐵住地下室人群散發的窮酸味道。


當然他們知道說別人身上有味道不禮貌,從來沒有正面說過,但他們控制不住的通過皺鼻子,捂鼻子,開車窗,來表示他們的厭惡。


這一次次的對窮人氣味的嫌棄,一次次戳痛金父卑微的心。


《寄生蟲》為我們揭露的4個殘酷真相,只要一件事就能解決了


直到最後,金家大女兒死亡,金家走向更好生活的希望完全抹滅,金父怒而拿起刀,捅死朴父。既然活著的此生都無法平等,那麼就只有死去。


只有死去,才能一切平等。


身處富人階層的樸先生和富人們相比自然什麼都沒做錯,但相對於窮人來說,就是錯了。


他錯在,同樣生而為人,為何你們卻要劃分一條界限,讓自己高高在上,不許窮人越界?


他錯在,同樣生而為人,為何你們卻是我們一生都到達不了的終點?


生而為人,我們不一樣,你永遠不能懂我的敏感和悲傷,痛苦和掙扎。


04 善良人人都有,但涉及根本利益時,善良不值得一提


這個劇也展示了善良。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人人都是有善良。


金家一家四口通過卑劣的方式,使得樸先生開除司機,然後金父取而代之。看行動,他卑劣至極,但他也有善良。因為事後,他擔心的說:“不知道那個被開除的司機怎麼樣了?有沒有找到好的下家?”


金父的太太忠淑也有善良,雨夜,前保姆深夜求助,她本可以置之不理;但因為內心的不忍和善良,開了門。


但前保姆從地下室爬出來,要威脅到金家在樸家的生存時,忠淑也是毫不猶豫的狠狠的將她踢下樓梯。


劇中,金家聚在一起閒聊的時候,說:“樸夫人真的是又有錢又單純善良哦~”


媽媽忠淑一語道破真相:“富人不是有錢卻很善良,而是有錢所以善良。”


確實是這樣,因為樸家足夠有錢,才不介意多給傭人一點薪資;


因為有錢,才容忍前保姆每天吃兩人份的飯,而不知道地下室裡還藏著一個寄生蟲一樣的人;因為多吃一份飯這樣的事,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太無關緊要了。


他們之所以這樣善良,是因為這些事情太小,根本就觸碰不到他們的根本利益,太無關緊要了。


如此無關緊要,何不善良的包容這一切呢?


善良人人都有,人人都想當個優雅的好人。


但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代,在一份工作機會不能靠努力所得,而要靠陰謀擠掉另一個人才能獲得的時代。


這時的善良毫無用處,善良不能讓一家老小走出滿是蟑螂的地下室,善良不能讓老闆給一份工作。


《寄生蟲》為我們揭露的4個殘酷真相,只要一件事就能解決了


如果沒有生存利益相爭,我相信所有人都能和藹可親的互相點頭微笑,給予善意,給予美好。


05 要是有錢,就好了


以上四種殘酷真相,展示了金家人身上的各種人性之惡:


他們貪婪;僅僅小兒子進入豪宅還不罷休,還通過各種手段讓全家進入豪宅;


他們怨恨和嫉妒;怨恨界限永遠存在,嫉妒階層永難跨越;


他們卑劣和欺詐;靠陰謀手段獲取工作機會;


但這些惡劣至極的人性之惡,其實只要一件事就可以解決了:錢。


正如金父所說:“錢就是熨斗,可以把一切都燙平了。”


《寄生蟲》為我們揭露的4個殘酷真相,只要一件事就能解決了


借用《我不是藥神》裡的一句話,就是——“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 END•

歡迎關注@明天的小駱駝 最好的學習是分享,分享每日最新的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