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拼盤”出不了“大菜”,我國的科研體系需改進

專家:“拼盤”出不了“大菜”,我國的科研體系需改進

本期提要: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指出,我們創新的軟實力上存在不足,有幾個問題需要考慮。第一,我們“小作坊式”的知識生產方式制約了創新的發展;第二,服務體系嚴重缺失;另外,我們的技術經紀人和技術價值評估師人才體系亟須建立。

我們在軟實力上哪些不足,有幾個問題需要考慮。

第一個需要考慮的,我們的一些研究體系還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小農經濟的研究方式。有很多地方,有很多研究課題,研究課題項目可以很大,資金可以很多,從大課題分解成子課題,子課題又分成子子課題,到最基本的單元,大致是以一個老師、一個領軍的研究人員帶了一些學生,在他的實驗室裡搞研究,研究完了之後,把論文或者研究的成果拼在一起,變成了最後的一個成果。也就是說,最後通過“拼盤”來解決的這些研究成果,各個學科之間交叉不充分,學科之內的交流和交互也不夠,對國際的情況瞭解也不是完全清楚,這樣產生的結果,不容易產生大成果。

第二個要解決的瓶頸問題就是服務體系缺失。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成立了高新區,我們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起技術市場,把好多有效的技術通過市場的機制來轉化。中國技術市場的交易額已經從非常少,到了2018年的1.76萬億元。有了這麼多的技術交易額,應該說是很好了,但是我們在分析技術市場的時候也發現了一類問題,中國沒有技術的價值評估體系。一個技術值多少錢?它的價值增值是什麼樣子?技術屬於什麼階段?應該向誰來轉化?今後投入還有多少?我們沒有這個技術價值評估體系,這樣的話,我們就沒有這種人才。既然我們沒有,那就只能借鑑國外的一些技術價值評估的體系來參考,或者請外國的一些中介機構來給我們定價,這就出現問題了。就是我們中國的技術賣出去,賣多少錢,我們說了不算,得按人家的標準、規則去做。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所有的創新者或者是研究人員,他雖然懂得研究,但他並不懂得這個技術下邊怎麼走。這就需要技術經紀人制度,技術經紀人他了解技術,同時他對下游的一系列體系是暢通的,所以技術經紀人要和技術發明人結合,幫助他往下推或者是轉接,或者是出讓等等。但是這個經紀人沒有,所以讓技術發明人和市場去直接對接是很困難的,會出現很多很多的矛盾。我們都說要把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問題解決,為什麼沒解決好?因為中間斷路了。

所以技術經紀人和技術價值評估師,這個人才體系要必須建立起來。過去的管理是政府來管理,政府來支持,今後創新活動走向全社會,走向全經濟領域,那麼這種管理由誰來管呢?在新的形勢下,要形成一種社會的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政府要轉變功能,打造服務體系,打造創新環境,讓所有參與創新的人能夠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下進行創新活動。社會力量參與指的是第三方服務體系應該儘快建立起來,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服務,哪裡有服務哪裡就有就業,哪裡有就業哪裡就有價值的產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