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的農田會被擱荒?

用戶2402886633320


我地處丘陵山區,對農民撂荒的問題還是比較瞭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面積太少,又是山坡地佔了多數,人平4分五釐地,不管你種得再好就連一家人吃都不夠,況且還要一大筆投資,人工成本也很高,只望那點土地人們根本就無法生存,這些年有不少的打工人員在外都能掙到錢,人們看見別人能掙到錢回家,自己確生活都難以維持,所以都往外跑,這樣就導致了農村大量的土地撂荒,有的一個小組就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荒蕪,在家基本上只有老人和小孩,老人擔不起背不動,做點房前屋後的近一點的地算了,不少稻田都給荒廢了,其實他們並不願意,只是形勢的逼迫和無奈。


老兵話多


這個問題我有親身經歷,我們這裡是平原,但是村裡還是老年人和留守兒童居多,年輕的勞動力都去城裡打工了,這裡目前能種的農作物有大麥,小麥,黃豆,花生,玉米,菜籽,小米等,按照目前的糧食價錢,大麥和小麥一畝地順利的話除去開支可以收200元,花生和黃豆可以收700~800元,其他作物收入也只有幾百塊錢一畝地,根本不能養家餬口,而作為老年人居多的群體,他們能力有限種不了其他費時費工的經濟作物,而且還要照顧孩子,所以冬季基本上是荒廢不種的。另一方面很多年輕人在外地工作把老人和小孩都接到城裡了,家裡沒有可種地的人,所以現在農村一般種植黃豆花生等效益還不錯的作物後冬季就荒廢了。





雲姑娘蔬菜


這個問題其實很直觀

第一,農村基本沒有年輕人家在家務農。都是老人,年齡大的,也種不了地,年齡中等的,也就種點點,還是種離家裡近的田地。

第二,如今農村田地好多被徵收了,用來種植別的經濟農做物。

第三,一些田地比較難種,特別供水這方面。

我爸那邊已經沒有多少種地了。這三點都可以說大事我爸那邊的情況。


江西小小燕子


為什麼農村有的地方農田會擱荒呢?本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農村年輕人常年在外地打工,逢節過節,村裡紅白事才回家探親訪友,幫父母親戚乾點臨活,種點疏菜水果等,有的許多年未曾歸家,別說種田了,甚至全家遷戶外地。

二,農村能打工的老人也在村裡或附近打零工,而有的老人需要帶孫輩上學讀書,根本無時間種士地了,剩下的老幼心有力而力不足,望田興嘆!就算能種,肥料,種子,人工,機械費用高昂,稻穀價格在1.5元一斤,計算下來,無利可取。有的兒女經濟富裕,不讓老人種莊稼,所以有田無人種而荒蕪。

還有土地整理,連片種植的業主,因國家補貼的減少,糧價低廉,無利可取而退租,筆者所在的村就是例證,水田流轉了六七年,業主換兩三個,面積年年委縮,租金年年減少,甚至退租打官司,到如今也欠租金!

綜上所述,這就是農村的真實寫照,田擱荒,長漫漫如草原!可悲可嘆!呼籲政府重視三農,重視基本農田的保護與耕種,這關乎每個人的生活保障!




嘉陵飛龍


大家好,我是HH浮生往事。就農村的農田擱荒的現象,我們這裡的農村鄉下也普遍存在這種現象。我認為不外乎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種田收益不高。

就現在市場行情,每畝糧田出產1000斤左右,除取種子、化肥、人工等費用外,每畝收益不到2000元,這還要看每年的天氣情況和市場行情,導致農民種田興趣不大,出現擱荒情況。



二是青壯年勞力短缺。

在農村,如果大學未考上,絕大部分都會直接出門打工,進廠進工地,機遇好能力稍強的可能會進好點的企業,這部分人從十八九歲出門打工,直到年齡大後幹不動為止,基本上都在外面,以致留在家的青壯年較少,種田的就更不多了,所以導致出現擱荒情況。

三是留守老年人增多。

青壯年外出增多,有的在婚後育有子女後還繼續外出,家中只有留守的老人照顧小孩,所以種田的機會也不大。況且有的留守老年人身體狀況也不好,以致於農田擱荒較多。



四是土地流轉增多。

頭腦較好、主意多一部分人看到農田擱荒現象後,就會產生流轉土地的想法,以發展其他產業,比如種植茶葉、開田養魚養鴨、種植中藥材等。長期以往,即使流轉期到後,戶主本人也少有繼續種田的。

五是產業轉移增多。

除部分被外人流轉田地外,自己眼看種田收益不高的情況下,都會想方設法進行產業轉移,以期通過產業轉移,在農田上獲得更好的收益。



總之,除了以大面積種植糧食為生的家戶,有的或多或少會順帶種田收糧,其他都會擱荒。這在某種層面上,也說明了人口城鎮化趨勢加快、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的現象。


HH浮生往事


農村以農為主,農業水利工程很重要,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南方雨水多,水利不過關,農改後也起不了作用,低窪地下場大雨成汪洋,排水不暢通造成內澇,農作物被淹、壞死,影響正常生長週期,影響產量和收益。低窪地只是放棄,成了牛羊的天地。

適合耕種的土地又少,我村每人只有幾分地,農作物上市行情不穩定,運氣好了掙錢,運氣不好賠錢,今年,紅薯六毛多,往年,一塊多元。我村農民大多外出打工解決溫飽生活。





林振溜


看到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後,我想了很多。確實有些農村的農田被擱荒,但那只是個別地方存在的現象,並不代表所有的農村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我的家鄉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中陽鄉,共25個自然村,有邊坡地區有平川,村與村的情況就不一樣。

我所在的村屬於平川,位於滹沱河的東岸,自然條件比較好,農業基礎設施也不錯,土地大多是水耕地,土壤壯況也比較肥沃。全村820人,耕種著的土地共有5800多畝。第二輪承包時集體分配給村民的土地只有3400多畝。

隨著農田水利的基本建設,隨著水利設施的不斷修建,部分村民覺得分配的土地有點少,基礎設施改變後對種植農作物創造了有利條件,於是對原先的荒灘進行了墾荒,全村又增加出了2400多畝未確權的土地。這些土地經過逐年的施肥、除草、種植,目前都已和過去分配的基本農田差不多了,產量也相當高。

只是由於是私自開的荒,當然造成有和沒有,多與少的不平衡。於是有很多沒荒地的村民,就一直提出,要求平分這些私自開墾的荒地,以達到人人有份。所以說,在我們村,就從來沒有發生土地擱荒的現象,倒是經常發生因爭地邊地埂的矛盾。由於是荒地,沒經過集體丈量確定,界線難以確認,村幹部解決起來很困難。

我村東面十華里之外的現峪村、石盆村、上、下神頭等好多個村,屬於那半丘陵地帶,土地偏遠分散,自然條件差,種植農作物全憑靠天吃飯,雨水多少直接會影響到糧食產量。這幾年,很多年輕人不想呆在山莊窩鋪,都想享受一下城市生活,於此就想方設法在城市買樓居住,在城市打工賺錢,還有些農民隨子女看了孩子。這樣就造成村子裡大多是老人留守,而這些老人逐步年邁,地遠土壤不肥,又靠天吃飯,種地的收入不甚樂觀,這就造成原有的農田,有的栽了樹佔有,有的乾脆擱荒不種。

這種現象一時半會很難改變,有人說適當提高糧價就解決了土地擱荒的問題,我認為那解決的是表面現象。在這些半丘陵的農村,農業收入低的問題關鍵是自然條件的不好,糧食產出低勞動力缺失造成的原因。

土地是農民生活依賴的根本,農民熱愛自已耕耘了多年的土地。土地的擱荒,是農村農民不得已而為。我講的可能與你的觀點不同,歡迎各位評論指正。


李增喜3


大家好,我是秦農視野。“為什麼有些農村的農田會被擱荒?”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種田的收益不高。種糧食作物吧,比如玉米和小麥,產量倒是比較穩定,但是單價上不去,除去人工,種子錢,肥料錢,一年下來的收益沒多少。種經濟作物吧,比如花椒,核桃,蘋果,葡萄這類,首先這些樹苗栽種下去以後需要一到兩年的成長期,期間是不掛果的,也就是說這一兩年沒有收益,這屬於時間成本,還要時不時地除草,打藥,鬆土,抗旱等等,兩年後終於掛果了。運氣好的話市場價高一點能賣個好價錢,再苦再累也值了,但是運氣不好的話果子沒人要,就白忙活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豐產不豐收”。因此,有的人寧願把地給親朋好友或者荒著也不願種地,自己外出打工一年至少還掙幾萬元呢。


第二,年輕一代不願回農村種田。農村人供孩子上學讀書不容易,好不容易讀完書,一般都會選擇留在城裡工作,但是如果你要回家種田,不但村裡人認為你是城裡混不下去了才回家種田,就連父母也不同意,花那麼多錢供你讀書就是為了讓你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就是為了不讓你跟父輩一樣那麼辛苦勞作卻還改變不了什麼。因此,年輕一代寧願在外幹著體面但收入並不高的工作,也不願成天髒兮兮地和黃土地打交道。於是,現在的農田大多都是靠父輩們在種,而他們精力有限,有的農田就被擱荒了。


大家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點贊哦,謝謝支持。


秦農視野


有些農村的農田被擱荒根本原因是利益!現如今農資價格上漲,糧食價格偏低,農村種糧收益甚微,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人基本選擇走出去打工掙錢,留在農村的大多是老人小孩無法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只能眼看著土地荒蕪,實屬無奈之舉。

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問題是重中之重!14億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土地擱荒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泰安方圓


我是八零後的農民,在農村生長成人,小時候跟著父親去下田種稻,那時我們這田多荒山也開墾成田,每人可分得一畝五分田,因此,家家都有六七畝以上的田,然後,沒有化肥,用家肥,動物的(牛豬狗雞的貢獻很大)大人們起得比雞還早,回來熒火蟲亮道😀,即便如此勤奮,糧食產量不高,大約三百斤吧,幸好,害蟲不多,沒有撒農藥的!那時品種也不優,秕穀多,肥施得也不全面吧,營養不良,谷瘦😊,到來年,一家子,青黃不接時,貪吃的豬啊,只有吃野菜,蔬葉,南瓜,等,如此的豬雖瘦,卻肉質香那😀😋然後我們這一輩覺著農民太苦累,養家餬口都困難,讀了書,學了技術,上廣打工上班,也比家裡務農強,然而一晃十多年過去,如今的農村發展大大不同了,電,路,網統通,糧食產量高几倍,蔬菜水果,禽畜等都有好價錢了,但是自然災害,土壤危機,一戶種上幾畝,賺得不夠開銷(贍養老人,小孩教育,醫療雖農合,莫生病,一病忒貴!)等等都得承擔那!因此壓力重重之下,農民還是願意離家鄉遠赴外地打工賺錢養家啊,因此而來的留守兒童,婦女,老人在家了,辛酸!如何讓農民們把自個家鄉的山地管理好,種養好,維護好打造美麗家鄉,是國家的重重之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