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好好說話,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說話,一件張嘴即成的事情,卻很少有人會考慮到說話其實是表達與溝通的藝術。說不出好聽的話無可厚非,可一旦說錯了話麻煩就大了。

中國著名天使投資人兼作家李笑來早年間就遭遇過“說錯話”的尷尬。當年李笑來還在新東方做老師的時候,校長約見他聊一聊做語料庫的事情。兩人一路都聊得順暢開心,可敗筆就出在了結尾。校長問李笑來做語料庫需要哪些支持,結果李笑來一句“我希望這不是換了個校長就不見了的事兒”就讓語料庫的事情徹底黃了。不好好說話所帶來的後果,顯而易見。

語言學界中有一個著名的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該假說認為語言作為一種表達手段有著影響人的思維與世界觀的作用。例如,世界上各民族的語言背後都映射著不同的文化意識形態,也同時塑造著不同語言使用者的思維觀念。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沃爾夫假說

好好說話,就意味著你在使用高質量的語言進行交際,而使用高質量的語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使用者塑造正向的價值觀念。因此好好說話的意義不僅僅是幫助你減少人際交往中的暗傷,也是在幫助說話者打造一個正向的觀念世界。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好好說話》

今天我們就一起從一本叫做《好好說話:新鮮有趣的話術精進技巧》來學習“好好說話”的藝術。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讓“最會說話的人”來教你好好說話

《奇葩說》是中國首檔“說話達人”選秀節目,這個節目的宗旨就是要選出華語圈內“最會說話的人”

。從2014年開播以來《奇葩說》就湧現出了一大批新鮮有趣、套路清奇的語言表達者,這本《好好說話》就是由其中的佼佼者們撰寫的。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奇葩說》

馬薇薇、黃執中、邱晨均為歷屆“奇葩之王”,絕對屬於“最會說話的人”之列。跟“最會說話的人”學習好好說話無疑是一件方向與路徑都極為正確的事情。《好好說話:新鮮有趣的話術精進技巧》給出了大量新鮮有料的說話實例並深入淺出地剖析了典型說話錯誤,

期待能從源頭上解決普通人的人際溝通之痛。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什麼才叫真正的“好好說話”?

好好說話絕對不僅僅指說好聽的話,按第二季“奇葩之王”邱晨的標準來說,好好說話要兼具“耐思”、“耐撕”、“nice”這三個特點。接下來我們就來一一剖析這三個標準並探討到底什麼才能叫做真正的“好好說話”。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好好說話”標準一,耐思,即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智慧。

例如,當你想要用自己的觀點說服他人時,能夠事先進行邏輯清晰的思考並蒐羅支撐論據的人往往會有更大的勝算。否則,我們很容易陷入“聲音大就佔理”“長篇累牘的遊說就能成”之類的說話陷阱中。

“好好說話”標準二,耐撕,即處理觀點交鋒和利益衝突的能力。

很典型的案例就是辯論賽。辯論雙方一定會持有相反的觀點,這時就是考驗雙方辯手說話能否穩住陣腳的時候了。好的辯手往往能在維護自身觀點的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對方辯友的漏洞。

“好好說話”標準三,nice,即與人為善,追求達成共識的能力。

生活中的溝通、談判並不是要爭個你死我活,而是要達到互利共贏的局面。通過和和氣氣、溫柔堅定的幾句話就能解決問題是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了,既能節省時間也極大地保存了精力。

通過以上三個標準的分析,你會發現“好好說話”遠沒有你想象中那麼簡單,它再也不單指“溫良恭儉讓”那一套規則,而上升為一門多標準的談話藝術。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好好說話的人,都是“權利遊戲”的贏家

仔細回顧一下你生活中的交際場景,你是否也曾陷入過下面的說話陷阱中呢?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說話陷阱》

以上五種陷阱,在《好好說話》一書中被總結為說話典型錯誤

。究其根源,是沒有把握好話語權力遊戲。這裡所說的話語權利關係,並不是指說話時一方要壓倒另一方。而是指在任何話語交際中,你需要影響到誰的觀念,那麼誰在交際中就掌握著話語權利。

當我們理解話語權利的存在時,有很多生活溝通問題便能一目瞭然了。

我的大學同學A一直因為找對象的事情和家人矛盾深重,經過多次的當面“溝通”不僅一點效果沒有,反而將矛盾升級為爭吵。最後的結果是矛盾雙方誰也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一談及此事便吵得不可開交。

其實,大學同學A與其父母之間就是犯了溝通的大忌。溝通其實是一個權利流動的過程。溝通雙方嘗試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互相瞭解對方才得以讓這種話語權利在心平氣和的氛圍中流動。

大學同學A與父母在溝通時都拼命想要用自己的觀點壓倒對方的氣焰,結果誰都不服氣。他們之間的交流根本不能被稱作溝通,而只能被叫做“強勢說服”。

由此可以看出,說話時明晰話語權利歸屬實在太重要了。一旦我們明白觀點影響的對象是誰,往往就能冷靜下來採取明智的對策,解決生活中很多因說話不當而引起的矛盾。

為了明晰解決步驟,《好好說話》這本書中還給出了好好說話策略流程:傾聽—判斷—思考—表達。其中“判斷”這一步就需要你去判斷場景中的話語權利,搞定這一關鍵步驟,正確的語言輸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策略流程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把握衝突中的溝通之道,助你化解溝通難題

《好好說話》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之一就是:說話,其實是一項綜合能力。我們可以根據權力關係的不同將這種綜合能力分為五個維度:溝通(權利的流動)、說服(權利在對方)、談判(權利在雙方)、演講(權利的形成)、辯論(權利在他方)

說話的高手往往能將這五項能力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普通人一時半會兒也許無法達到如此高的水平,但是我們可以從最急需的溝通領域著手修煉自己。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說話能力的五個維度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裡有這樣一個觀點,我們大部分的不快樂其實都是因為人際關係出了問題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總會擁有完美無瑕的人際交往。在與同事、朋友甚至家人的交流中也難免會出現各種大小衝突。因而下面我們就來重點談談如何解決溝通中的衝突問題。

01——人際衝突要以預防為主

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會產生摩擦,而這種摩擦不一定要上升到衝突層面。不好好處理這些生活小摩擦,那麼它們就會日積月累,日後極有可能演變為雙方關係的定時炸彈。因而,我們要採取預防為主的策略去避免嚴重衝突的發生。

大學宿舍就是一個很容易發生生活摩擦的地方。同寢室室友來自天南地北,往往有很不一樣的生活習慣。例如A習慣早睡早起而B喜歡晚睡晚起,A早睡經常被B晚間活動的聲音弄得睡不著覺,B清晨也時常會被A的鬧鐘吵醒。如果雙方不能意識到一件事情存在“兩個版本“的話很可能就會產生矛盾。

若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A會認為B打擾自己晚間休息,同樣B也會覺得A不尊重自己的睡眠時間。長期矛盾積累起來,A、B雙方很可能就把矛頭指向對方的人格上,進而升級矛盾。

因而,預防衝突我們首先要意識到所有故事都存在“兩個版本”,雙方當事人其實未必做錯了什麼,我們需要換位思考才能體會到他人的所思所想。即使真的到了需要雙方坐下來談一談的地步,我們也可以嘗試用下面的句型來打個“感受的預防針”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例如室友A在跟B聊到其晚睡習慣時,不妨這麼說:你知道我這個人其實有點敏感,不過我確實感覺到你這麼晚睡可能是因為白天貪玩。我的生活習慣和你不一樣,所以會對此比較敏感,我相信你也有同樣的困惑。

以上句式的特點是不直接批判對方,而是預先承認這只是自己的主觀感受,從而照顧到了對方的情緒。甚至你還可以事先拿出自己的一些小缺點進行“陪綁”,讓對方感覺到自己不是在挑起衝突,而是嘗試心平氣和地談話。

02——用不得罪人的方式來溝通

相信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微信上收到別人問你“在嗎?”就感覺渾身不舒服、連回都不想回;聽到別人指責:“你怎麼是這樣的人啊!”“你的屋子怎麼一團糟啊!”往往心頭髮麻,再也沒有和此人做朋友的慾望了;當你有小情緒時,對方突然一句“我又沒說啥,你幹嗎生氣?”能讓你瞬間火冒三丈……。

你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受,都是因為對方說的話給了你很不好的心理暗示。這三種心理暗示分別為: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要避免這三種得罪人的心理暗示,我們需要把焦點放在“人”上。當我們想要評價甚至批判時,可以嘗試以自己的感受為出發點說話。

例如我們不妨把“你這人怎麼這樣啊!”改為“你這樣做讓我很難受。”;當我們在微信上請教一個人問題時不妨把“你什麼時候有空?”改為“你好,我有件事情想找你幫忙,事情是這樣的……打擾了!”。

03——面對摩擦,妥善處理自己和對方情緒

人人都有情緒,一味隱忍壓抑是不可取的。當你面對讓自己極為不舒服的談話,而且感覺對方再不停止自己就會馬上爆發時,一定要及時“喊停”。這個喊停不是讓對方閉嘴,而是提前預告自己的情緒變化。

例如你可以這樣說:“這個笑話一點也不好笑,再這樣我可要生氣啦!”這樣對方就知道他已經觸碰到了你的底線,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會終止之前的談話方式。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那如果有情緒的人是對方呢?當我們已經收到了對方的情緒預告甚至是對方已經情緒爆炸時,又需要用什麼樣的話術來緩和氣氛呢?

首先我們要做心理隔離,提醒自己對方現在在氣頭上,我不能也陷進去,這樣問題就解決不了了。接著你可以使用同理心句型讓對方感覺到你理解他,例如你可以說“我很理解你,換做是我也會很生氣”等等。

但如果這兩步都做到以後,對方的怒氣值還未下降,這時我們就需要“攔截人身攻擊”,不要乾等著對方的傷害。攔截攻擊意味著你要不卑不亢表明自己的態度。

例如當對方用語言攻擊你時,你首先可以用一個眼神表達出對他剛才言論的不認可,接著說:“我覺得你剛才不應該這麼說,不過這不是重點,我們還是想想問題該怎麼解決吧。”這樣就能巧妙地將衝突轉化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上了。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04——採用“螞蟻搬大象式“的道歉方式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試想一下,如果一隻小螞蟻因為搬不動大象而被人責怪,它該如何道歉才能取得原諒呢?

螞蟻可以實話實說:“我本來就搬不動大象,要我做這個是強人所難,你們不該責怪我。”

螞蟻也可以更聰明地說:“搬不動大象錯全在我,都怪我力氣太小、精力不足,我一定會再努力的。”

第一種道歉方式會讓人覺得螞蟻是在找藉口,第二種道歉方式雖然誇張可是能很快消除別人的怒氣。

人生在世,我們總有犯錯誤的時候。犯錯之後逃避責任是最不可取的,我們有時需要真心實意甚至略帶誇張的道歉方式。

面對生活中的小錯誤我們也許只需要真誠地表達歉意即可,可是如果這個錯誤很嚴重那麼就有必要在道歉時儘可能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甚至包攬到誇張的地步,後者即被稱作“螞蟻搬大象”式道歉。

當你遇到類似狀況,可以用下面的句式來化解對方怒氣: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當我們學會了預防衝突、妥善處理情緒、合理溝通、螞蟻搬大象式道歉這些溝通技巧後,相信一定能化解很多生活中的溝通難題。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溝通難題》

人際交往的痛處,在於你從不把好好說話當回事

結語:

生活中有太多人際溝通之痛,都源於人們不好好說話。

《好好說話》這本書恰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如何正確說話、說高質量的話的機會。就如同“金句女王”馬薇薇提到的:好好說話這件事,大學不教,人生必修。

你期待用好好說話來解決溝通的難題嗎?

你希望用高質量的話語來為自己打造一個更加積極正能量的思維世界嗎?

那就讓我們從學會好好說話修煉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