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運輸機上的廁所是什麼樣子的?

近10


說到運輸機,個人也算有一點小經驗,搭乘過伊爾-76的大廂,艙內動靜非常之大,沒有衛生間。針對此問題,我查了一些運輸機資料,如美國C-5和C-17,他們也沒有。

轟炸機倒是有,像蘇-34這種戰鬥轟炸機,因為滯空時間較長的原因,也開始配上了衛生間。但運輸機還沒有,於是在網絡上就看到不少人感到納悶,怎麼搞得,遠距離飛行,如何不考慮人的三急問題。

▲瞧見們們座位後的桶沒有?這便是臨時應急的一個衛生設備。

這麼說吧,軍事裝備設計,一切為戰爭而準備,機艙雖大,但每一寸空間都感到寶貴,就是沒有難有衛生間的空間。軍用運輸機不同民用飛機,民用大飛機一切環境設計以舒適為標準。明白是點,你就會知道,不會為此浪費寶貴空間。

經過專業訓練的飛行員,已適應了飛行環境,為此沒必要為他們操心。致於運輸士兵前,在乘機之前,也有具體明確的要求,嚴格控制飲水,是基本要求之一。所以軍人做為執行特殊任務的武裝集團,特殊就特殊在此,一切行動均有細化和嚴格標準,這也是沒有身在其中之士,所不能理解的地方。真要理解他們,倒不需在這些無關緊要的生活細節上為其著想,多尊重和理解他們就好。

他們是真漢子,奢侈地為人們和平勞動潑灑著陽光,以他們的青春,乃至生命,理應得到更多的致敬。當然有航空報國志向之士,可以自己的奇思妙想,在不浪費運輸機空間的條件下,為他們打造出一個衛生間來,無疑也會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魂舞大漠


軍用運輸機大多是沒有廁所的,有的也是隻是一些簡易的替代性東西,比如放置一兩個塑料桶啊等等。在特殊的情況下,是可以後續安裝上去的,比如我國運-20在這次戰疫緊急非戰爭任務中,就是臨時加裝了成型的簡易廁所,主要是方便給運送的醫療人員提供一個較為舒適的乘機環境,這只是一個特例。

很多人對於軍用運輸機上是否有廁所的問題甚是糾結,認為沒有廁所的話,大型運輸機執行長距離飛行任務,機載人員是如何解決生理三急問題的呢?其實很簡單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就是上文提到的臨時加裝模塊化簡易廁所或者放置一兩個塑料桶就可以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實際上使用的概率並不是很大,主要是考慮到機內空間的問題,一般的貨物投送、人員運輸任務是很少搭載臨時廁所的,所以就有了上述的運-20抗疫投送中的特例。

第二種方法就是節食,從飛行前一天晚上開始,機組人員開始控制調節飲食,最大限度的降低次日飛行過程中的生理問題。這一點曾在央視走近轟-6K轟炸機部隊的報道中提到,轟-6K在執行遠距離巡航訓練的時候,飛行員從前一天晚上就開始調節飲食,作為飛行訓練的一個必修科目而展開,也是最佳的處理方法之一。

在長距離飛行任務中,解決飲食問題相對要簡單的多,一般機組人員都是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至於飲水都只是保持嘴唇溼潤即可,絕對不會是向我們平時那般暴飲暴食;再講到機載人員的飲食問題,多以比較乾燥的食品為主,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我軍野戰食品的套餐譜系。

其實對於軍用運輸機來說,在搭乘人員的狀態下,長距離飛行誰最難受,機上搭載的人員最難受,機組人員基本上都有相應的訓練,而對於機上搭載的人員就沒有那麼好受了。我個人第一次乘坐伊爾-76就遇到比較尷尬的問題,當時我們是從新疆庫爾勒機場起飛飛往青海格爾木,中途三個多小時航程,其實也不算是很長,但是不爭氣的尿急,讓我是坐立難安,我也曾嘗試找過衛生間,最終硬生生的在機艙內轉悠了兩個多小時,那個場景至今記憶猶新。

所以在這次抗疫投送中,運-20特意為醫護人員加裝了機載模塊化廁所,最大限度的保證整個飛行過程中的舒適性,也是一種比較人性化的考量。據悉我國在研發運-20的同時就推出機載模塊化廁所以及廚房,以供不時之需。


鷹鴿分析


二戰期間比較簡陋,基本上就是用桶,現代運輸機的廁所就相對好一些,類似於客機上廁所的簡化版,畢竟軍用運輸機是執行作戰任務的,不存在什麼舒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