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有如此强大的火器为何败与大清?

China玄武大陆


问一个问题?后金与明朝在山海关外打仗,谁料想到明朝会灭亡吗?李自成没有进入北京城之前,谁料想到明朝会灭亡?

问一个军事技术问题?明朝的哪一次军事失败,是亡国性质的失败?

明朝皇帝崇祯自杀的那一刻,北京城有十几万军队,为什么李自成军队到达北京的时候,莫名其妙开城投降?

吴三桂凭什么封为平南王?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在清朝入关统一中国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

投降的明军在清朝入关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

大明有如此强大的火器,崇祯末年依然能够坚守长城一线,为什么清军入关之后,不堪一击呢?

试问一下,在中国历史上,军事上没有遭到亡国失败,王朝却被暴力推翻?有几个?

八旗铁骑是厉害,但也只有十几万人,作为精兵,也只是在战场,关键时刻改变战场态势!在战争后,作为组织核心!

好好想一想吧:大明有如此强大的火气,如何败于大清?

所以说要客观看待问题,不要以上帝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以后来者眼光重新塑造问题。明朝的灭亡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决定的,不然现代的政治学、管理学以及基本的公司治理原则,都没有办法说清楚了!


话史烟云


大明有如此强大的火器为何败与大清?

这个问题要分几个阶段来说:明清对抗前期,以萨尔浒之战为典型,火器与冷武器对比,并没有太大优势;明清交战中期,随着火器的进步,尤其是明朝引进大口径火炮后,火炮成为制约清军的有力武器,宁远大捷即是明证;明清交战后期,由于明军叛将携火炮投敌,明朝唯一的优势也不存在,在松山之战中,清军即用红夷大炮轰开城墙。

一、萨尔浒大战

1619年在萨尔浒大战中,明军兵分四路深入和图阿拉,意欲一举荡平敢于起兵反抗明朝的努尔哈赤。由于四路军队难以协同,被后金集中兵力,一一击败。其中以杜松军为例,后金六旗兵力4万5千人进攻萨尔浒的杜松军。杜松军以环车阵,利用大炮、火铳迎战,双方站至中午,后金伤亡众多,仍无法攻破萨尔浒大营。这是,突然天色阴晦,咫尺难辨,杜松军点燃火炬照明以便进行炮击,而后金则利用杜松军点燃的火炬,由暗击明,向火炬处集中射箭,大量杀伤明军。努尔哈赤又乘着大雾,越过明军堑壕,拔掉栅寨,冲破了杜军营垒。

萨尔浒大战的杜林军失败,原因很多,这次战斗,是天气的变化以及黑暗的环境让明军火器优势丧尽,是这场战斗明军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当时,明军虽然队装备了大量火器,交战时首先是以鸟铳打击敌人,然后才是短兵相接的冲杀。由于当时火器技术的落后,在火铳发射后有一个延时的再填装时间,火器虽然能给敌一定的杀伤,但不能决定战斗的胜负,决定胜负的依然是冷兵器的格斗。


二、宁远大捷

明朝与后金的交战中,屡次失地丧师,在野战中已经难以抵挡八旗的铁骑,明朝的优势只剩下大炮的优势。

徐光启认为“可以克敌制胜者,独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1620年,徐光启委托李之藻、张焘、孙学诗等人,以天主教徒为掩护,前往澳门,辗转购得四门火炮,经过测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622年,以优惠的价格出售了22门大炮,并且提供了23名葡萄牙籍炮手和1名翻译,由于大炮来自西夷葡萄牙,葡萄牙人头发多为红褐色,这些大炮被称为“红夷大炮”

1622年,红夷大炮在”宁远大捷“中发挥巨大威力。当时六万后金军气势汹汹,围攻孤城宁远,袁崇焕率领两万的明军凭借一种新式火器的出色发挥,电光石火之间,城下人仰马翻,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火星所及,无不糜烂”。这是努尔哈赤成军以来的首次挫败,传说努尔哈赤就是在这次战斗中受伤,并且因此而死去。这个大炮被天启皇帝封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1627年,在宁锦之战中,红夷大炮再次发挥巨大威力,明军大胜。

三、松锦决战

后袁崇焕矫旨杀了在皮岛的毛文龙,毛文龙被杀后不久,其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发动叛乱,投降了后金。叛军引兵攻陷山东登州,将登州的红夷大炮和葡萄牙人一并掳去。后金掌握了先进的火炮生产和使用技术,明朝失去了战场上唯一的优势,这也预示了明朝的最终结局。

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后金在沈阳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由于夷字犯上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清朝在八旗骑兵之外,开始运用炮兵战术。

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包围锦州,吸引明军来战。明朝调动全国九边精锐部队救援锦州,与清军展开最后的决战。清军拥有六十门自制的红衣大炮,发挥极大战力,连破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成为清军的攻城利器,明清之间的火器优势已经逆转。

此战,明朝督师洪承畴兵败被俘后降清,明朝丢掉了所有的精锐之师,再也无力与清朝进行大规模战争。耗光了老本的明朝,在李自成大顺军的战斗中,竟也抽调不出兵力,眼看着李自成攻破京城。


综上所述,明清交战初期,正处于火器和冷兵器的交接期,火器并不能取得压倒性胜利,之后明朝引进红夷大炮成功扭转了战局,在后期内外交困的明朝失去了火器优势,成为失败的重要因素。


郑说豫见


任尔再有能力的皇帝,他的后代不一定强,三代之后,深宫大院内的王子们与太监后妃一起生活长大,一肚子的勾心斗角却无大气象!一脑门子的君权天授却不知黎民之苦、五谷之分!

明永乐朱棣长于行伍之中,甚至敢于一马当先驰骋疆场,其知先帝创业不易,知百官之贪腐,知统军将军必须有真才实学,知优良兵器乃战争先决条件。朱棣神机营的火绳枪真材实料打就,工匠制作有实名登记,炸膛必重罚,所以这种火枪士兵敢使用敢瞄准,后来的偷工减料,火枪杆都沙眼,放几枪搞不好就炸瞎自己,士兵操枪远离头部乱放一气!火炮亦是如此,明末时只能进口红夷大炮了。

朱棣时火枪三段射击法打得蒙古人望风披靡,而后世的吴三桂之流却带着大炮火枪一起投降!






云灵寻道


《神器谱·恭进神器疏》:中国承平日久,土苴兹器,每每令庸工造之,庸将主之,庸兵习之。造者不尽其制,主者不究其用,习者不臻其妙。因循玩愒,人自为心,彼此推诿,浪造浪用。


就以三眼铳为例,是明朝时期快枪的放大版,属于火门枪的范畴,长期以来是明朝北方边军的制式装备,这种武器就是三根简单的金属短管,后面接着一根木棍做为握柄,施放的时候将明火插入火门来燃放,就其做工和实用性来说简直是令人发指,凡是有经验的将领和火器设计者,都对这玩意吐槽不断。

《练兵实纪·军器解》:北方御虏,惟有快枪一种,但成造本拙,工尤粗恶,身短体薄,腹中斜曲,口面大小全无定制,不堪击贼,而铅子又不知合口之度,什物不具,装放无法,徒为虚器。


做工不行只是其中一方面。而三眼铳本身的短管属性就意味着弹丸做工距离小,射击威力并不大,而且由于没有照门、扳机等部件,其燃放姿势又非常蹩脚,准头也不行,“且执在铳后,低在腋下,眼面不得平视,又无照星可对,终不如鸟铳之对目也,百无一二中贼”。当然,在戚继光眼里三眼铳由于响声尚大,还是可以当信号枪用的。可能有观点说这玩意可以当榔头使,可事实上这玩意当榔头也嫌头重脚轻。

《神器谱·自叙》:北方马上用三眼铳以御虏骑,虏颇畏之。然放毕举以搏击,头重起艰,利害相半。兼之甚难讨准,往往虚发。




三眼铳面对主要由游牧民组成的、缺乏甲胄蒙古骑兵还有点震慑效果,但是如果遇到甲胄普及率极高的后金军,那真是只有烧火棍的作用,面对身披重甲的后金军,明朝火器杀伤力不足的情况就暴露出来了。请看下图,明军大量配备三眼铳。

《满文老档·卷一》:其时明军万人,置大炮一百、小炮一千,虽布列枪炮千百,仅击亡我后方役兵二人。数人仅中皮肉,并未致伤,犹有一人其帽被击穿,未见受伤。


其实,明人也意识到了三眼铳、快枪、夹把枪这一类武器杀伤力严重不足,有识之士如戚继光、赵士祯、徐光启都呼吁尽快为军队换装鸟铳,所谓“马上步下,惟鸟铳为利器”,但是遭到了北方军队的抵制,还特地在教场上比试了一下快枪和鸟铳孰优孰劣,综合性能被鸟铳压倒后,还是各种不服,搞得戚继光大感奇怪。

《纪效新书·十四卷本》:北卒坌而不耐烦,剧亦未见鸟铳之利,尚执迷快枪,虽比于教场,鸟铳中鹄十倍于快枪,五倍于弓矢,而终不肯服,亦可异哉。

为了不普及鸟铳还编出了“鸟铳宜南不宜北”的鬼话,实际上原因很简单,除了守旧思想,还因为鸟铳的普及动了边军的蛋糕,因为明朝边军以首级计功,远远的把人打死了,不得首级,拿什么去报功,所谓“战阵既尚首功,鸟铳从远杀人,不得剿级,遂使战胜攻克,不受上赏,人心不平”。所以,明军之中除了少数建军思想先进的军队,例如戚家军配备了鸟铳这样的火绳枪,各种诸如三眼铳一样的火门枪依然占据了明军火器的大头。


在与后金作战的时候,明军配备的轻型火绳枪对后金军队的重甲士兵加楯车护体的战术,杀伤力仍然不足,徐光启认为为了有效杀伤后金军,部队应该大量配备中型、重型火绳枪,在没有普及之前,尽量让士兵们打击后金军防御相对薄弱的头部和手部,这无疑又是满屏的尴尬,要知道火绳枪不是现代步枪,至少没有膛线,打中小目标简直是强人所难,而那些中型、重型火绳枪在明亡之后,只能做到小规模的普及,无法成体系的对后金造成杀伤,这也突出了明军火器发展的滞后。

《徐光启集·破虏之策甚易疏》:虏多明光重铠,而鸟铳之短小者未能洞贯,故今之练习,宜画敌为的,专击其手与目。


面对后金军,明末的火绳枪不仅杀伤力不足,官营工场的工艺也不尽如人意,赵士祯声称,明代官营工场制造出来的鸟铳质量上还远远不如民间私自制造的,民间私自制造的还能远销东南亚,可见明朝的武器制造部门坑爹到什么程度。我甚至怀疑火铳不能破后金之铠甲,不是因为轻型火绳枪威力不足,而是因为制造工艺过于坑爹。

《神器谱·原铳下》:尝闻东西两洋贸易,诸夷专买广中之铳。百姓卖与夷人者,极其精工,为官府制造者,便是滥恶。

而明军疏于训练,在火器的使用上也极其拙劣,由于内心恐惧再加上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敌人往往在很远的距离,就开始放铳,这样就丝毫造成不了杀伤。所谓“若我兵初见敌尘,便已发铳,无一中者,敌近即委而去”。而反观后金部队,在使用火器上,熟练程度远远高于明军,在缴获明军的虎蹲炮、佛朗机(原文为大铳)后,先放虚铳引诱明军来攻,待明军靠近二三十步,一起开火,给予明军重大杀伤。




明军这样的表现,在战场上做起了后金军的运输大队长,大量的火器落入了后金军的手里,比如在沈阳就缴获了明军火器4万件和大量火药,“大约火器四万,火药不止一二百万,皆拱手而授焉”,后金也开始组建自己的火器部队,尤其是在宁远、宁锦之战后,后金军吃了红衣火炮的大亏,当时的清太宗皇太极痛定思痛,决定建立自己的火炮部队。

在天聪五年正月,后金的第一门红衣火炮研制成功,赐名“天佑助威大将军”,随后又建造了40门红衣大炮。在同年三月,皇太极出阅汉军火器部队,注意此时后金的火器部队的装备已经以火炮、火枪为主。并在大凌河之战首次崭露头角,明军在大凌河城周边的台堡被红衣大炮相继摧毁,至此“凡遇行军,必携红衣大将军炮云”。随着三顺王(明朝叛将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的加盟,清军的红衣炮队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更上一层楼。在松锦会战时,清军就拉出了60余门红衣大炮,火力远远超过明军。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五》:建州造红夷炮六十,招善梯者千人,买哈喇慎马万匹,载炮而来,欲图松、锦。

在入关后,清军对红衣大炮的依赖有增无减,无数城池,如太原、潼关、扬州都在红衣大炮的轰鸣下垮塌,可以说拥有红衣大炮的清军攻城事半功倍,正如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所说红衣大炮给了清军极大的军事优势,加速了胜利进程。

《清太宗实录·卷五十六》:如敌人驻定营寨,我兵四面环列,用红衣炮攻击,彼纵有百万之众,安能当我四十炮位之威也。



所以,明朝虽然一开始相对于后金拥有火器优势,但由于工艺低劣、使用不当等原因,未能压制后金,反而后金后来居上,用缴获的火器和仿制的红衣大炮大量杀伤明军。

引用文献:《清太宗实录》、《满文老档》、《明史纪事本末》、《神器谱》、《纪效新书》十四卷本、《练兵实纪》、《徐光启集》


论史


纵现我国历史你不难发现,奴隶社会到封建王朝他们命运几乎一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呀!一个王朝由盛转哀基本上都是奸臣当道,宦官专权属至,大明也不例外,从朱元璋到朱詹积这爷孙四代还算盛世 ,后来的守成皇帝就开始未落了,一个不如一个,开始窘弱宦官,不问朝政,朝堂朋堂林立,相互排挤,那有不衰败之理,尤其是明朝后期此风更甚,魏忠贤一个宦官竞然敢称九千岁,并勾搭皇帝奶妈客氐欺上瞒下,肆意殊杀朝廷大员,忠勇之士基本被斩杀殆尽,到了崇祯朱由俭手里己经是个空壳的大明王朝了,大明虽然曾经无比强大,但己经严重的内忧外患,摇摇欲坠了,民不了生。然崇祯虽有心重振大明昔日之雄风,也想有一番作为,也算得上是个好皇帝,极力整治朝纲,怎奈命运多舛,生不逢时的祟祯帝的悲哀吧!大明王朝已腐朽不堪,千疮百孔了,再加上人才凋零和其心多疑,把仅有最后不多的王牌袁崇焕给杀了,本来就以是苟延残喘的大明王朝更加雪上加霜,内有李自成造反,外有满清八骑之铁骑虎视眈眈,人心向背的大明军队哪还有抵抗之力,败,是自然的,但大明朝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也实现了帝王死社稷的诺言,极为悲壮,忠烈,可歌可泣,崇祯死后,大明江山已基本四分五裂了,残部只能偏居江南一隅了,李自成进京称帝也只是昙花一现,随着吴三桂开关让清,李自成轰轰烈烈的起义终应实力不挤退出了历史舞台,窥视以久的满清终于拔云见日,皇太极进京称帝,新的大清最终席卷天下。





一览众山小云中见月


首先,大明并没有输给满清铁骑。后来人总以为明朝之后是清,就觉得明朝是被满清铁骑所覆灭,其实不然。


明朝末年,大明内忧外患。内有各地农民起义,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大明虽然两头作战,但是关外的满清,始终不能进山海关。甚至于努尔哈赤都是死在大明火炮之下。明朝覆灭,更多是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致。至于后来满清入主中原,试想如果李自成安抚好吴三桂,也不至于后来满清入关,自己落得个身死道消。

有些时候,历史就是这么偶然中又带点必然!!!


无敌紫荆


大明的火器,很强大但是有问题,

单纯讨论武器,大明的火器大炮,在后坐力与机动性上遇到了门槛,没能及时顺利的跨越。

炮火的后坐力一直是个难题,要想克服后坐力当时的逻辑就是加大炮身重量,但是这样一来机动性就差了,

只能固定炮位,守城。

大明朝不是不知道,但是要想探索出新路需要大量武器科研实验,需要钱和灵感,

但这些在大明朝的官僚机制解决不了,

王恭厂火药实验,失败,发生了大爆炸,研发停顿。

火炮机动性解决不利,

后金八旗棉甲,轻暖,利于长途奔袭,利于运动战,军事上大明被棉甲八旗钻了空子。

当然政治经济外交层面也不行。


星辉650


萨尔浒之战明军的神机营全军覆没,火器全归了后金,这时候两边的火器实力就相近了。明朝产的火铳和三眼铳没有后金从日本进口的鸟铳先进。


站烽


严谨一点好不好?大明是败亡给了李自成。随后清军入关,都是捡的现成便宜。入关后取州县的先头部队,也多是关宁铁骑等明军的投降部队。满清很好地利用了明朝败亡的机会,利用了明朝的资源夺取了天下,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