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一款“未出世”產品打江山,永泰生物再闖港交所

自打港交所推出上市新規之後,這兩年未盈利生物製藥公司紛紛投入港股上市大軍之中。藥研企業尤其是創新藥企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但是在產品上市之前基本沒有收入,主要依靠融資“續命”。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新規之後已經有10餘家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成功上市,這讓其他類似企業看到了希望。3月6日,港股又迎來一家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永泰生物製藥申請上市,而在此之前2019年9月,該公司就曾申請上市,近日因資料已過有效期,故二次遞表申請上市,建銀國際及國信證券(香港)為公司聯席保薦人。

之所以永泰生物製藥如此執著於上市,原因不外乎其負債越來越重的賬單,面對翻倍的研發開支而產品研發進度卻不甚理想,若無新的融資入賬,現金流恐難以為繼。

研發進度不及預期,賬面持續虧損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永泰生物製藥是國內一家細胞免疫治療生物醫藥公司,13年來專注於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研發和商業化。實際上,公司的產品鏈覆蓋非基因改造細胞、基因改造細胞、腫瘤多靶點治療細胞、腫瘤單靶點治療細胞等主要腫瘤細胞免疫治療產品。除EAL®產品外,主要在研產品包括CAR-T細胞系列,TCR-T細胞系列等。

其中核心在研產品EAL®是中國唯一獲准進入實體瘤治療II期臨床試驗的免疫細胞產品,為預防早期肝癌復發及延長早期肝癌患者無復發生存期及總生存期。2018年9月公司獲批入組第一例EAL的II期臨床試驗患者。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EAL®II期臨床試驗已入組患者152例。

雖然公司有多個產品管線,但是從研發進度看,目前也只有EAL®進入了臨床二期,其他約70%還處於臨床前研究,這意味著即便是EAL®距離研發成功到上市還有不短的距離。而且智通財經APP注意到,目前的進度相比半年前上市遞表資料而言並無任何進展。

這也不難理解,創新藥的研發進展本來就難以把握,尤其是前期,而且最終結果如何也不好預測,從目前的研發進展來看,永泰生物距離第一款產品上市尚需時日,而距離實現營收甚至盈利則更是難以預測。

新股前瞻│一款“未出世”產品打江山,永泰生物再闖港交所

數據顯示,2019年度永泰生物錄得虧損總額約為1.09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2018年則約為3489萬元,2019年虧損超過2018年度的3倍,這主要是因為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大幅增長導致。2019年,公司行政開支約2778萬元,研發開支約6198萬元,分別為2018年的2.38倍和2倍。

由於公司後續還將有大批產品要投入臨床研究,因此研發費用和行政費用也將持續高速增加,智通財經APP注意到,不論是行政開支還是研發開支,員工成本的比例都在顯著提升。2018年員工成本佔行政開支比例約為24.3%,2019年升至42.2%躍居第一,研發費用中員工成本由2018年的20.1%提升至2019年的30.3%,僅次於合約成本的32.3%。

新股前瞻│一款“未出世”產品打江山,永泰生物再闖港交所

在激烈的橫向競爭中,能否留住核心人員及高科技人才至關重要,員工成本也會越來越高。當然,這是許多藥研企業初期都會碰到的問題,而這個公司未來能否持續並做大做強,一要看目前的現金流能否跟上,二要看研發產品的預期空間。

研發風險偏高,負債率升37個百分點

國內細胞免疫療法市場規模目前還比較小,但是未來幾年可能會進入高速發展期,預計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13億元增至2023年的102億元,年複合增長181.5%。

但這仍然掩蓋不了市場規模小的現狀。智通財經APP注意到,目前中國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11款細胞免疫治療產品中,10款為CAR-T細胞產品,另外一款為AAL產品,也即EAL®所屬類別。這兩種產品針對不同類型的癌症有療效,EAL®也是目前國內走在前列的相關產品。

一般情況下AAL在研產品需要進行五年的臨床研究和試驗方可進入III期臨床試驗,但是,由於前些年國內對於細胞免疫療法研究的限制,導致近幾年永泰生物在相關研究方面的臨床數據十分有限,這一方面增加了未來研發是否成功的風險,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市場接受度的問題。

另外永泰生物的資金風險也在提高,智通財經APP觀察到,公司的現金來源仍然是依靠融資,2018年和2019年分別融資2.14億元和2.17億元,截至2019年末在手現金約為2.82億元。

表面看現金仍然充足,但是資產負債表顯示,公司的負債總額已經從6292億元猛增至2.47億元,同比增長292%,而資產總額同比增加只有49.5%,股東權益則下降21.3%,主要原因便是流動負債從1900萬增加至2.06億元,負債率從22.5%增至59.1%,增加約37個百分點,流動比率更是從9.76降至1.49。

考慮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其負債水平也將會猛增。單從2019年虧損1.09億元,且行政和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10%來看,期末現金2.82億或許還能維持一年,在這一年中能否成功上市融資或者取得其他融資渠道,都還難說。

新股前瞻│一款“未出世”產品打江山,永泰生物再闖港交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