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怎麼看出乾旱了?

手機用戶71386393304


首先乾旱對玉米生長有著嚴重的影響,如果持續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產量也是會有影響的,現在我先對玉米的影響有哪方面,不同時期乾旱,造成的後果分析一下。比如:

1、乾旱對生育期的影響:在玉米苗期乾旱會抑制玉米的生長速率,使發育期顯著延遲,而在拔節期會促進玉米早熟,導致發育期明顯縮短。

2、乾旱對株高的影響:乾旱對玉米株高產生明顯抑制。

3、乾旱對玉米葉片的影響:乾旱會使葉片幹卷萎蔫,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葉面積減少。

4.乾旱對果穗性狀的影響:乾旱會使玉米果穗穗長變短,果粒數減少,最終導致玉米減產。如果看到玉米幼株的上部葉片捲起,並呈暗色。成株在氮肥充足情況下也表現為矮化、細弱,葉叢變為黃綠色,嚴重時葉片邊緣或葉尖變黃,隨後下部葉片的葉尖端或葉緣乾枯,說明我們的玉米乾旱了,要及時澆水,最好是連續幾天早上澆水效果會明顯好轉,希望我的回答能啟到幫助!!



66的鄉村生活


如何判斷玉米乾旱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給大家提供四個方面的內容或建議:

首先,玉米乾旱的外部特徵為:葉片內卷,泛白失綠。

正常玉米植株的葉片是伸展的,葉片呈現綠色或深綠色,外部給人翠綠與活力;乾旱植株葉片內卷失綠,給人蒼白與失活之感。如下圖,左為非乾旱植株外部形態,右為乾旱植株外部形態。

其次,到玉米地頭看一看。

眼見為實。玉米生長的季節光溫充足,尤其中午時分,陽光燦爛,溫度較高,若田間缺水,玉米很容易表現乾旱症狀。所以,建議中午到地頭看一看。

玉米乾旱在整個生育期內均可發生,不同生育時期的乾旱及程度對玉米生長及產量的影響不同。

  1. 苗期可以輕度乾旱,有助根系下扎,對後期抗旱有一定作用。但苗期重度乾旱會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導致緩苗期變長,對產量有一定影響。輕度乾旱是指乾旱只在晴朗的中午表現,其它時間不表現乾旱症狀;重度乾旱則整天均有一定的乾旱表現。

  2. 拔節以後至抽雄前,乾旱對玉米的株高、結實性均有一定的影響,會導致株高變矮、空杆率提高,結實性差、籽粒飽滿度差等問題。所以,從拔節開始,田間應保證水分供應,避免較長時間的乾旱,尤其防止“卡脖旱”。

  3. 抽雄吐絲至籽粒蠟熟期,是籽粒營養物質積累的時期,水分對籽粒的千粒重影響很大,要保證田間充足的水分,防止乾旱。

及時、適時澆水。

乾旱發生後,根據天氣預報情況及時適時澆水,澆水時最好避開中午高溫。玉米澆水建議用漫灌方式,澆水量大,撐的時間長!


未來農業工作者


乾旱也分為不同的階段。

在萌發階段,玉米最怕胎裡早一旦遭遇幹早種子基本上就沒有再雨發的可能了,如果遇到乾旱持續的情況,連種子都沒有發芽破土就有可能是遭遇乾旱。

在黃期階段, 乾旱的時候會出現植株生長緩慢,葉片發黃、莖杆細小、 株高很低、葉子發舊、顏色發灰的症狀。即使後期雨水調和,也不能形成粗壯莖杆孕育大穗。

在穗株形成期,幹早會使得雌穗發育緩慢,形成半截穗,穗上部退化。嚴重時,雌博發育受阻,敗育,形成空穗植株,雄穗抽出推遲,造成授粉不良,形成花籽粒。這種情況通常是穗株形成期的乾旱特徵。

在授粉期,如果遇到乾熱天氣,特別是連續35^ C以上的幹早天氣,造成花粉生命力下降,花絲老化加快影響授粉,形成稀粒棒或空棒。外觀上花絲不斷滲出苞葉,形成長長的鬍鬚。幹早嚴重時,植株矮化並形成不規則褐色至黃色斑點。

在花穗部膨大時期,此時是生殖生長的階段,對於乾旱也是比較敏感的,也是對於水分敏感時期,因此在出現耷拉葉子的時候是可以澆灌的,如果晚上依舊比較難以恢復葉子舒展狀況,這些症狀也是較常見的,那麼必須大水灌溉。


特產優


玉米地乾旱最直決的辦法就是看當地的久沒有下雨了,玉米葉是否乾枯,地是否開裂嚴重,如果看玉米葉發黃,那不一定是乾旱,因為有時候病蟲害、施肥過少也會影起玉米葉發黃的,乾旱時玉米是發乾,火都能燒燃的那種黃。

我們貴州山區種玉米,容易發生乾旱,因為我們山區土地地質較溥,幾天不下雨玉米缺水,葉發黃乾枯,玉米成熟後玉米粒不包滿,減產嚴重。


農村欣賞


如果玉米苗期乾旱,植株生長緩慢,葉片發黃,莖杆細小,即使 後期雨水調和,也不能形成粗壯莖杆孕育大穗。喇叭口期乾旱,雌穗發育緩慢,形成半截穗,穗上部退 化。嚴重時,雌穗發育受阻,敗育,形成空穗植株。抽雄前期乾旱,雄穗抽出推遲,造成授粉不良,形成花 籽粒。授粉期如果遇到乾熱天氣,特別是連續35°C以上的幹 旱天氣,造成花粉生命力下降,花絲老化加快影響授粉,形 成稀粒棒或空棒。外觀上花絲不斷滲出苞葉,形成長長的 鬍鬚。


自然醒君子蘭


苗期乾旱,植株生長緩慢,葉片發黃,莖杆細小,即使 後期雨水調和,也不能形成粗壯莖杆孕育大穗。喇叭口期乾旱,雌穗發育緩慢,形成半截穗,穗上部退 化。嚴重時,雌穗發育受阻,敗育,形成空穗植株。抽雄前期乾旱,雄穗抽出推遲,造成授粉不良,形成花 籽粒。授粉期如果遇到乾熱天氣,特別是連續35°C以上的幹 旱天氣,造成花粉生命力下降,花絲老化加快影響授粉,形 成稀粒棒或空棒。外觀上花絲不斷滲出苞葉,形成長長的 鬍鬚。


數聚長安


十里村前期的玉米就遇到了乾旱。那麼玉米乾旱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第一自己判斷。
上一次澆水是什麼時候?中間有沒有下過雨?如果中間沒有下過雨,相隔了多長時間?種了多年玉米的農民是很容易能分辨出多長時間沒有澆水,玉米到了乾旱的時候了。

第二。看土地。

土地不再溼潤。上面的土的顏色會發白。嚴重的還會有裂縫。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說明已經很乾旱了。

第三。看玉米葉子。

在我們這邊收了麥子,種上玉米以後。已經是夏季。水分特別容易蒸發掉。如果缺少水分。可以看玉米的葉子。

如果幹旱,到了澆水的時候。就容易出現“擰繩”的現象,所謂的“擰繩,”就是指的玉米的葉子裹在一起。像一條繩一樣。玉米的植株也特別的蔫。這就是玉米出現乾旱需要澆水。

還有一個症狀。也是看玉米的葉子。玉米的葉子變得不再濃綠,變得發黃。這也是玉米乾旱的症狀之一。

第四。看玉米的植株。

玉米的植株。不能充分的吸收水分。因為水肥水肥。沒有水分就不能更好的吸收養分。玉米缺少水分和養分。就會造成生長受阻。生長緩慢。這個時候也是玉米需要澆水了。

第五。根據玉米的植株生長狀況看是不是乾旱。

玉米到了哪個階段需要澆水,這個我們農民都一清二楚。玉米初期。我們一定要澆透水,然後才能播種。或者說。先播種,立刻澆透水。

第二個階段。是大喇叭口期如果缺水也要是澆足水。

第三個階段玉米長粒兒的時候。這個時候玉米也需要水分。

以上幾點就是我們種植玉米怎麼能看出乾旱的一些建議。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參考。

大家好,我是農人十里。歡迎大家關注評論留言。


農人十里


記得2015年,南北氣候截然相反,南方內澇成災,北方則是高溫乾旱,這對玉米的生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那一年我們家的玉米收成簡直到了最低點。靠天吃飯,是對農民兄弟無奈的寫照。夏天,最容易出現乾旱天氣了,但如何判斷玉米是否乾旱呢?作為玉米種植戶,我來談談我的實際判斷經驗。

玉米乾旱的表現

其實從很多方面可以一直看出玉米是否處於乾旱,我們可以從客觀與主觀因素來判斷,客觀因素包括氣候,河水來判斷,主觀因素是否定期澆水,再加上玉米生長的狀態(如生長速度,株高,葉片等因素)

氣候因素

持續的高溫乾旱,必須會造成田地水分的不足,因此玉米根系就無法吸收充足的水分來維持生長,必然會造成乾旱。高溫乾旱,河水水量減少,家家戶戶農田都需要水,就會出現搶著灌溉田地,但水量有限,必然無法滿足各個農田。這種是最簡單最容易識別乾旱的現象。

定期澆水

玉長的生長是需要很多水分來補充的,但如果沒有掌握好玉米生長週期需要的水分,在炎熱的夏天裡一定會造成乾旱。不同階段澆水的水量也完全不一致,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澆水,包括澆水的頻率,澆水的量,澆水的時間等都要了解清楚。

玉米生長狀態

  • 苗期的莖

從播種後到玉米出苗時,如果發現玉米的莖不是淺綠色,而是出現紫紅色,那麼可以判斷它缺水,因為土壤肥料中的磷由於乾旱無法讓根系吸收而出現的病態現象。

  • 穗期的葉

通過葉子的狀態也可以判斷是否乾旱。處於穗期的玉米需水量是非常大的,水分是否充足,田地是否乾旱一下就通過葉片形態表現出來,如果玉米的葉片處於耷拉,萎蔫,呈捲起的狀態,或者葉片邊緣已開始出現黃綠色的時候,那麼可以就可以判斷乾旱了。

  • 玉米株矮

在同等時間,玉米株對比其他種植的情況,如果出現偏矮的情況,而在確保肥料充足的情況下,那麼可以判斷由於缺水,導致無法正常去吸收肥料,生長較為緩慢,營養跟不上生長的速度而出現矮的症狀。

綜合所述,玉米的生長是離不開水分,我們要及時觀察玉長的長勢,及時補充水分。前期在出苗時保持適當的水量,而到了根系相對來說比較發達,從拔節期後的階段需水量就會增加,葉片蒸騰作用也變大,這些都是直接影響到玉米收成的。我們在澆水應該選擇早上或者傍晚的時候,切不可在中午進行澆水,避免葉片灼傷。


老趙談三農


個人意見,玉米幼株的上部葉片捲起,並呈暗色。成株在氮肥充足情況下也表現為矮化、細弱,葉叢變為黃綠色,嚴重時葉片邊緣或葉尖變黃,隨後下部葉片的葉尖端或葉緣乾枯。


農業磊哥


水分是任何農作物生長必要條件,在合適的時期補充水分有利於作物的生長髮育。對於玉米生長周在夏季,更多加需要水分的補充。

1、澆水方式

澆水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常見的估計就是漫灌了,把水管放在地頭,一壟一壟的進行澆水,優點是省事,缺點浪費嚴重,並且水分不均勻,地頭水分過多,另外一邊,越靠近地頭,水分越少,所以,不建議此方式進行澆水,而噴灌和滴灌這兩種相對就好一些,噴灌目前普及程度也不小,有效節約水分,並且利用率相對也好,而滴灌就更先進一步,直接把水分作用到玉米根系,不過成本略高。綜上來看,大家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澆水方式,有條件的選擇滴灌,噴灌已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可,漫灌建議大家可以捨棄了。

2、澆水時間

澆水時間的選擇也是一個技巧,30多度的高溫天氣,如果選擇中午時候去澆水,和選擇傍晚時候去澆水,大家想象一下,哪個效果好?如果選擇10點-16點之間,太陽正當午,溫度特別高,這時候如果去給玉米澆水,冷熱反差較大,導致玉米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會打折扣,另外,澆水過後,水分蒸發過快,一方面玉米還沒有吸收到足夠的水分,另一方面,土壤很容易形成板結,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同時,正午時分,人也很容易中暑,所以各方面來看,中午不能進行澆水。而選擇傍晚澆水,就很好了,首先,溫度相比不太高,水分蒸發不會那麼快,而又經過了一個夜晚,玉米已吸收到了足夠的水分來供應其生長,同時,土壤板結情況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晚飯後一點,這時候人在地裡面幹農活,還不易中暑,所以,澆水時間選擇的技巧,大家也應注意。

3、水源選擇

水源選擇也是有技巧的,水質的好與壞,對於澆水的效果影響是很大的,目前,常見的大部分都是用井水灌溉,有部分朋友會選擇用河水,這都是可以的,舉個例子,以我們這邊種地來說,每隔小几百米,地邊會有一個水井,能保證周圍幾家鄰居土地的灌溉,如果到了灌溉的高峰期,大家會輪流使用。如果是挨著河邊的土地,就簡單多了,直接用河水灌溉就行。

而水源選擇的先後,有河水資源的,儘量先用河水,其次是井水,而那些生活垃圾水(比如地邊小溝裡面的“死”水),或者是一些工業排放的汙水(有些工業區,會存在亂排汙水的情況,導致水質受汙染),這2種情況的水源,是不建議澆水的,有時澆了還不如不澆,玉米給“燒”死了,就得不償失了。

4、澆水深度

澆水深度也是一個技巧,千萬不要澆“半截水”,什麼是半截水?土壤上面溼、下面幹,看著是澆水了,但玉米根系吸收不到水分或者說吸收到的水分很少,沒有起到澆水的作用,本來想著是想省點錢(因為玉米澆一次水,也得幾十塊),少澆一會,結果錢是稍微省了一些,但等於白費,還是虧。

澆水深度,其實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因為沒辦法測量),有些朋友根據多年的經驗,按照時間,比如2小時,3小時;有些朋友用肉眼直接觀看,比如土壤表面有積水出現,並且不繼續往下沉時,說明就澆透了,這個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