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屈原《离骚》:上下求索却不忍离去,只因对故土爱得深沉。

前言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史记》

根据《史记》的说法,《离骚》作于屈原第一次流放期间,当时他只有二十七岁。

很多人怀疑这个时间的准确性,认为《离骚》是屈原晚年被楚襄王流放时所作。并且,屈原在写完《离骚》之后不久,就投水自尽了。

虽然没有定论,但我认为司马迁的记载还是可信的。读《离骚》,能够明显感觉到屈原的血气方刚和不屈不挠。他忽而把自己比作美人,忽而又上天入地,寻找佳偶。充满失望和愤怒,却又不失坚定和希望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够写出这样的句子。

读屈原《离骚》:上下求索却不忍离去,只因对故土爱得深沉。


然而,在《离骚》的结尾,屈原却写道: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彭咸,是商代因劝谏君王不成而投水自尽的贤人。屈原在抒发了自己丰富的情感之后,还是决定效法彭咸。这是怎样的决绝和预见?令他在二十多岁的年龄,就已经认定了自己的结局。

这一切,都在《离骚》的心路之旅中给出了答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楚怀王便将屈原流放。这一切,只是因为他的清高、孤傲,不容于权贵。

他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发现任何做错的地方。可是,为什么还会陷入这样的境地?为什么那些小人蝇营狗苟、成群结队,却能够得到恩宠?

屈原既委屈又愤怒,同时亦产生了迷茫:难道自己错了吗?难道就应该与他们同流合污吗?借女嬃之口,他劝诫自己: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但最终,他还是不愿意妥协。

他回顾历史:骄奢淫逸的后羿、太康和桀纣,都没有得到好下场;而恪守道义的夏禹、商汤、周武,则成就了帝业。可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忠奸善恶的标准,是亘古不变的。而我屈原只不过没有生在好时代而已,错的不是我呀!

读屈原《离骚》:上下求索却不忍离去,只因对故土爱得深沉。


坚定了这个信念之后,屈原决定继续前行。在想象中,他驾驶龙辇凤车,来到了九天仙境,追求答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便是《离骚》的前半部分,司马迁评价这一段,说道: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见毕。

可见,自古英雄惜英雄。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求索之路漫长而遥远,屈原来到了第一个目的地:帝阍,也就是天宫之门。

进入天门,里面就是仙人的居所,想必在那里,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吧?屈原呼唤着天门守卫,可守卫却对他不理不睬,仿佛没有看见他。

屈原非常失望:原来所谓的天宫,也只不过是嫉贤妒能、浑浊不分的地方啊!可见,哪怕是仙人,也无法摆脱世俗的观念。

后世的王勃读到这里,想必也是感同身受。不然,怎么能写出“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这样的句子呢?


屈原离开天宫,四处游荡。一路上,他遇见了许多美人:

洛水的宓妃,虽然美丽却放荡不羁,这样的女人不能接近;

有娀氏的简狄,令屈原动心,他正犹豫让鸩鸠去提亲,帝喾却早已派了凤凰,抢在了他前面;

还有娥皇、女英,正好,她们还未出嫁。可是,屈原却没有合适的媒人,能够表达心意。

原来,那些美丽的女子,也只看重外在的东西,分不清善恶美丑啊!

读屈原《离骚》:上下求索却不忍离去,只因对故土爱得深沉。


渴望得到美女的芳心,实际上是渴望君王的赏识。没有聘礼、没有媒人,喻指无钱无势。这里又何尝不是屈原对自己遭遇的悲叹呢?


他再次失望而归:难道这世上就没有与我相配的人吗?

屈原请求巫师为自己占卜,巫师则告诉他:何必拘泥于你的故乡呢?这个世界非常广大,总有赏识你的人。到远方去寻找,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没有媒人引荐,也能得到重用。

屈原恍然大悟:是啊,趁我还没有被世俗玷污,我要离开这里。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选一个好日子,驾驶着飞龙,继续远游吧。

写到这里,屈原似乎已经下定决心,离开楚国。因为这个国家已经污浊不堪,没有希望了。

可是,他真的忍心离去吗?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事实证明,他放不下自己的故乡。

《离骚》的最后一段,写屈原驾驶着各种神兽,在九州之内游荡。

从东方出发,仅仅一天,他就到达了极西之地。忽而遇见流沙阻路,赤水千里,他指挥着蛟龙缓缓渡过。

路途遥远,行走艰难。屈原唱起《九歌》,跳着《韶》舞,以缓解旅途的寂寞。他走遍了神州的每一个角落,可是,却仍然没有找到理想之所。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日,忽然有一天,他在云端看见了熟悉的城垣,熟悉的宫殿。

读屈原《离骚》:上下求索却不忍离去,只因对故土爱得深沉。


那是楚国,是他的故乡。

唉!既然楚国已经抛弃了我,我又何必再想它!屈原不断埋怨自己。

然而,看见故乡,他再也无法继续前进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装着楚国。即使那个国家再腐朽,也不能改变他的爱。

算了吧!哪儿也不去了,我将为这个国家而死!屈原下定了决心。


一年之后,屈原重新被楚怀王启用。他一生为楚国尽心竭力,屡遭贬黜,其犹未悔。终于在最后一次流放途中,投汨罗江而死。

读屈原《离骚》:上下求索却不忍离去,只因对故土爱得深沉。


读《离骚》,初时为屈原的遭遇扼腕叹息,继而为屈原的坚定击节赞叹,读到最后,又为他的一腔爱国忠诚泪如雨下。这是经历了无数委屈和愤恨之后,依旧念念不忘的爱。

不在乎自身的荣辱境遇,不在乎国家的兴盛衰败,而始终爱它,始终不抛弃它,甚至于为它而死。爱得深沉,爱得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