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家长又是老师,如何做好家校共育?

宝贝user521


家校共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手段,不能说丢给学校就完了,更不可能不让孩子上学。


更多人是作为家长的身份:首先对学校老师和安排的尊重,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积极配合学校安排的需要家长完成的任务,这是最基本的。

孩子刚上小学时是需要花点心思的,适应有个过程,大概需要半年时间,家长最好检查孩子的作业,有情况及时跟老师沟通。一般是没有太多需要主动找老师的情况。

后面顺了就可以适当放手,不用每天揪孩子的作业和表现,但是至少每周要过问两三次,高中之前这种关心还是需要的。既可以保持关注,又能给孩子一定的紧张感。不建议家长管得太严或者太过放任不管。

作为老师,更能从自己当家长、教育自家孩子、与学校沟通的角度,去反思自己在家校共育过程的工作,及时调整,做出有效的家校共育方案。这样的老师,得之是我们的幸运。

事实上,很多老师为了应付学校的各种要求已经焦头烂额,这个时候只能自我调节了,中国的教育,是普适教育,要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有些工作不得不做。大家都不容易,加油!


酥梨甜橙


家校共育,相互合作

什么样的教育,是我们期待的理想教育?

某种角度说,就是学校与家庭的无缝对接,就是老师与父母的心意相融。

为了抵达这样美好的境界,学校里班主任每周给家长写信,写了15年;所有任课老师给学生写评语,写了15年;每年为学生制作电子档案,做了13年,还有,每年9月开学季,上自校长书记,下至每位老师,全员出动,上门家访,就想爱孩子多一点。

也是为了,重新走一走,孩子每天的上学之路,亲眼看一看,孩子背后的生活状况。

(1)一年级,孩子步入学龄期,要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养成合理作息习惯,培养独立识字能力,把养成良好习惯作为贯穿始终的大事抓好。

安排一年级家长教育培训工作,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了两次家长培训,第一次安排在小学生入校一个月之内,第二次安排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之后。

(2)二年级,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培养阅读和朗读能力,培养观察和提问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习惯培养,为习惯从可塑性向定型性过渡奠定基础。

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家庭教育不是单纯改正孩子,而重在教育好家长,教育孩子要先从改变自己做起,教育孩子要从“我应该教给孩子什么?”转变为“我怎样才能成为孩子的老师?”

让家长通过学习变得更加专业,能够真正读懂每个时期的孩子,做到教育孩子时心中有数,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以此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3)三年级,学生处于儿童中后期,要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作业、会复习、会建错题集、会把控时间、会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选择力、思维力、迁移力、创造力等学习能力。

重视双基,从阅读为主向读写并重过渡,培养观察、积累、书面表达的兴趣与能力。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困挠和问题,初步懂得趋利弊害,促进良好道德观念形成。

三年级是孩子学习出现分化的一个重要节点,然而,不少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茫然无措,为此,学校可以设计《家长怎样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课程。

家长懂得引导使学生感觉到学会学习并不难,想学、愿学、乐学、会学,并且能够学会、考好。

(4)四年级,处于儿童向少年过渡时期,重视传统文化滋养,摸索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方法,避免偏科,学会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这是养成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机。

(5)五年级,学生进入少年期,要重视自我教育,鼓励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引导对学习充满信心,努力拓展课外知识,正确进行小初衔接,教给孩子一些科学适应的办法,激发孩子对初中学习生活的向往,为顺利适应中学生活做好准备。

探索形成适合当地的,满足各年级家长需求的课程体系,家长们基本上从“要我学习”变成了“我要学习”,完成“家校共育”的相互合作。



佐小伊


家校共育主要途径:

一是家长与学校科任教师要经常交流沟通,互通孩子信息,便于有的放矢开展教育。

二是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对学科教师的看法,家长结合平时对教师情况了解,对孩子评价中肯的给予肯定;对孩子偏见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其释怀,解除其心结。任何时候都要维护老师形象,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其老师,这会对孩子成长不利!

要鼓励孩子在适当场合,保证尊重老师前提下与老师交流意见,家长一定要把孩子个性家里表现客观地告知老师!

作为家长老师双重身份的你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自己言行堪称孩子表率,要与学校和老师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文昌雅士


既是老师又是家长,必定需要有所取舍,在直播时间做好直播,照顾学生。让孩子进入他那个班收看直播学习。直播结束后照顾孩子,和孩子回顾刚才他上课的心得与收获。总之,做为老师,时间的付出必定比别人多,这是需要理解的。


陀叔


没办法,只能硬挺!我也是老师,同时也是家长,只能协调处理了。不能因为在家降低在家办公的效率和质量,自己家的孩子也要管理,只能分开协调处理了,反正比较累,相信疫情快点结束。


智慧的家长


首先是家长自己要做好家长与教师之间角色的转换。要从一位家长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的工作,同时在教育岗位上理解家长们内心的想法。


放飞自我的猫


在家做好家长,在学校做好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