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招“123”,楊浦集中醫學觀察點的“硬核網”

人民網上海3月5日電(董志雯)2020年的春節,有些不一樣。面對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1月25日楊浦區集中醫學觀察點(簡稱集中點)建立以來,全體醫療、安保、後勤等人員能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區委和區衛生健康工作黨委的部署,把疫情防控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他們凝心聚力、通力合作、忠誠擔當、恪盡職守,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貢獻力量。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制兩責三心”是築牢楊浦集中醫學觀察點“硬核網”的關鍵詞。

用建章立制築起集中點的“安全網”

妙招“123”,杨浦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硬核网”

為了保障集中點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集中點第一時間成立臨時黨支部,建立黨員突擊隊,支部書記、支委與每位黨員開展談心活動,增強凝聚力、戰鬥力,同時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流程,確保所有工作人員在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的情況下開展工作。在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細分成6個小組,明確職責任務,確保各項防控工作的落實到位。建立每週組長例會制度,集中溝通運行中發現的問題,商榷解決應對方案,相互協調配合、即知即改;各小組每日召開例會,溝通任務完成情況、遇到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不斷變化,各項工作通過不斷調整、及時分析、迅速行動,堅定有力、毫不懈怠做好各項工作。

守崗有責、擔當盡責撐起集中點的“保障網”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集中點的醫護人員是戰勝疫情的中堅力量。觀察對象一旦被接收,身份信息核准、流行病學調查、生命體徵測量、健康知識宣教、心理和情緒疏導等一系列工作便開始運行。一通電話下來,醫護人員往往是口乾舌燥,更何況集中點最高峰時有近八十名觀察對象,經常是半天都喝不上一口水。部分觀察對象出現體溫異常時,他們立即採取應對措施,送對口醫院進一步檢查,直到妥善處理好一切事務才安心返回。每當遇到全市突發情況,需要連夜接收密切接觸者,忙到凌晨更是習以為常。

雖然集中點的重點工作是觀察隔離人員的身體狀況,讓潛在的發病者與健康人群有效隔離,但為完成這項任務,需要一系列的工作來支持保障,安全保衛就是其中一項。特殊時期,安保的工作尤為重要,需將值守持之以恆落到實處。保安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夜班巡邏時,發現緩衝區到清潔區有一道上了鎖的門,但方向不妥,影響有效隔離,隨後酒店方立即做了調整,使佈局更加合理。因為門口的值班點是臨時點位,沒有崗亭,無論颳風下雨、日曬嚴寒,保安都需露天值守,不僅要做好進出車輛的管理,同時還要核實進出人員身份,遇到非接受渠道來的人員還要及時勸阻並做好解釋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好集中點的“大門”。

妙招“123”,杨浦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硬核网”

此外還有消毒、警衛、後勤保障等工作,每一位工作人員都盡心盡職、勇於擔當,用自己的點滴付出為集中點的平穩運行貢獻力量。送餐的同志一日三餐準時準點送達,牛奶、水果、酸奶每天不重樣;消毒的同志每天準時按照清潔區、緩衝區的順序仔細地進行消毒,門把手和開關也不漏掉;警察全天候守護,遇到情況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正是有了全體工作人員的兢兢業業、辛勤付出,才換來全區百姓的安心,保障了一方平安。

疫情無情人有情,即使在疫情當前,人人自危的今天,溫暖和愛也不會缺席,相信這份愛可以驅散寒冷,春天就在不遠處。

用細心、熱心、暖心編織集中點的“防疫網”

“請把身份證拍張照片用微信發給我,我們需要登記您的信息。”醫護人員正通過電話聯繫剛剛入住的觀察對象。每次路過醫務室總能聽到此起彼伏的電話鈴、對話聲,或是核對信息、或是答疑解悶。

妙招“123”,杨浦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硬核网”

“前不久我們剛核查出一位信息不匹配的留觀者。”醫護人員說起這段經歷至今歷歷在目。該留觀者的基本信息從外區的疾控中心到街道,始終存在不匹配的狀況,可能是由於留觀者自身的不配合或者口音重等問題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醫護人員堅持用細而又細、實而又實的方式,核實每一位留觀者的基本信息,作為源頭的“信息員”,做好“一人一檔”,為集中點編織一張“防疫網”。

集中點的送餐由大橋街道的兩位工作人員負責,其中一名隊員突然接到通知要求外地返滬人員延長隔離時間,面對突發情況,組織部下派的年輕黨員主動提出為隔離觀察對象送餐。在詳細瞭解送餐流程和各樓層需求後,他們與大橋街道的工作人員一起將熱騰騰的餐食送到每一層樓。

“救命藥”快吃完了是集中點遇到的新問題。2月17日早上,當醫護人員給徐大爺做例行檢查時,瞭解到他曾做過胰腺手術需要長期服藥,然而藥已所剩不多,徐大爺非常焦急。瞭解到這一情況後,集中點臨時黨支部的兩位老黨員立即響應,主動請纓,他們說:“最後這段‘取藥路’我們來走”,說完直奔醫院這個“高危區域”。經與長海醫院溝通協調,以最快的速度將藥送到徐大爺手上,看著手上的藥盒,徐大爺安下心來,激動地說:“幸好有你們的及時幫助,不然我一個人都不知道怎麼辦”。

2月5日是宸宸的7歲生日,也是他在集中點的最後一天。大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在這個特殊的日子給小朋友創造一場“疫”外的驚喜。中午時分,醫務室的電腦屏幕上出現了一個戴

著藍色生日帽、洋溢著羞澀笑臉的男孩兒,他手捧七色“彩虹蛋糕”,難掩興奮地與屏幕對面的哥哥姐姐們一起唱起了生日歌。這場特殊的生日不僅將愛與溫暖傳遞給了這個小男子漢,更讓他對明天充滿信心與希望。

對觀察對象的心理疏導也是醫護人員的工作日常,大部分觀察對象本就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又被安排到集中點隔離觀察,焦慮、不滿、擔憂的情緒充盈了他們的內心。“剛進來的觀察對象很擔心在集中點被交叉感染,會給我們打電話詢問很多細節問題。”此時的醫護人員化身為一名“傾聽者”,通過一次次耐心的電話解答、微信安撫、心理疏導,曉知以禮、動之以情,盡力穩定觀察對象的情緒,讓他們更瞭解集中點的狀況。

面對突發疫情的這場“大考”,楊浦區集中醫學觀察點的全體工作人員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用“一制兩責三心”構建了一張“硬核網”,為早日取得疫情防控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