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丨交通工具上遇疑似病例乘客咋办?中央空调能否用?专家这样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月2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以及不同风险人群的健康防护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解答大家的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主持会议。


谈返程高峰期的防控

回应中央空调造成疫情扩散问题

谈售货员、快递员、记者等人群的防护

谈乘坐交通工具时如何消毒

回应返程务工人员集中居住问题

谈交通工具上遇疑似病例乘客的应急办法

回应“电梯按钮”“门把手”存在病毒问题

回应“粪便中发现病毒”


热点丨交通工具上遇疑似病例乘客咋办?中央空调能否用?专家这样说


谈返程高峰期的防控:

针对不同场所、不同行业各自的特点以及不同人群,分类制定了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以及不同人群的防护规范和指南。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表示,针对这样一个防控形势,我们针对不同场所、不同行业各自的特点以及不同人群,分类制定了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以及不同人群的防护规范和指南。比如,正常运行的汽车、火车、飞机、轮船这样一些公共交通工具,

一是要加强消毒,增加对候车室、卫生间,包括其他公用设施的消毒频次。

二是要加强通风。高铁、地铁、飞机这些公共交通工具上环境相对比较封闭,要适当增加空调的换风功率,增加换气次数。乘坐火车、飞机,要尽可能隔位而坐,或分散而坐。公交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在北方开空调的公交车要增加清洗消毒频次。对于长途客车,建议隔位而坐,分散去坐,长途汽车隔两个小时到休息区开窗通风。对出租车来说,在每日出车载客之前要做好消毒,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提倡利用电子显示屏、广播不断把健康提示、卫生防护的指南信息传达给乘客人员。

三是要求公共场所做好室内的清洁和消毒,如宾馆、商场、超市、办公楼等,加强通风换气和垃圾处理。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按照规范戴好口罩,同时要加强手的清洁,注意手的卫生,工作人员不要带病上岗。去这些公共场所的人,要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减少和他人的接触。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办公楼这样的公共场所要加强对来访人员的管理,要做好登记,还要做好体温等健康监测。


回应中央空调造成疫情扩散问题:

疫情出现时,应该停止使用,并对中央空调系统和整个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表示,关于中央空调,我们有严格的设计规范,如果是按照规范做的,应该是安全的。我们国内绝大部分的公共场所所用的中央空调基本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房间相对来说是一个正压的环境,对房间本身来说,和平常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新风量来减少室内空气的无序外溢,因为室内是正压的环境,风往走道里面跑,往其他地方跑,这是我们控制不住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加一些排风来保证室内空气有序的排放。万一有疫情出现,我们应该停止使用,按照相关的要求,不只是对中央空调系统,还要对整个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经过评价合格以后,再看中央空调是不是可以打开。


谈售货员、快递员、记者等人群的防护:

工作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在岗期间要规范佩戴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弄脏之后会导致防护性能下降,要及时更换。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对于广大环卫工人、公交车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地铁、机场,包括海关的安检检疫人员、售货员、餐厅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当然也包括在座的媒体记者和快递人员等等,这些都是日常接触人员比较多,感染风险要比普通人群更大一些,所以要更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要准备好口罩这些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并且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在岗期间要规范佩戴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弄脏之后会导致防护性能下降,要及时更换。同时要注意手卫生,平常用洗手液或者流水洗手,每天至少两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或者防护面罩这些防护用品,当然如果出现了可以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呕吐、肌肉酸痛等等,应该立即停止工作,不能带病上岗,及时就医。


谈乘坐交通工具时如何消毒:

可用手消毒剂来进行手卫生,要把手掌、手背、指缝、手指、手指尖、大拇指都擦拭到,或用消毒湿巾擦。

乘坐公交难免手会碰到车门、座椅或者拉环,甚至和周围的乘客发生身体的碰触,在外无法及时洗手怎么防护?张流波表示,如果是出门在外,可以用手消毒剂来进行手卫生。要把手掌、手背、指缝、手指、手指尖、大拇指都擦拭到。常用的手消毒剂是含醇的,如果对酒精过敏,也可以用无醇的手消毒剂。或者用消毒湿巾擦一擦也是可以的,消毒湿巾擦的时候,用起来没有涂抹手消毒剂方便。


回应返程务工人员集中居住问题:

用工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去观察工友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工友发现可疑症状的话,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

冯录召表示,务工人员返程前应先做好体温测量,有可疑症状的先不要返程;同时,返程过程中也要做好个人防护;用工单位要在进行上岗前进行体检。他同时建议,用工单位应加强通风,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如果在密闭环境上班,建议戴口罩;建议各单位错峰吃饭等。要加强人员的管理,每个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去观察工友的健康状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这些人要进行培训和考核,如果有工友发现可疑症状的话,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同时,用工单位要加强工地和宿舍卫生管理,倡导工友讲究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对宿舍、工地都要加强通风清洁,定期消毒,使用过的口罩都要集中收集并且丢弃。


谈交通工具上遇疑似病例乘客的应急办法:

在飞机、火车上专门设一个应急区域,比如把后面三排空出来做应急用。

张流波表示,在飞机、火车上,因为人员比较密集,乘客面临的风险更大一些。针对公共交通工具面临的感染风险,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专门下发《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要求车辆做好物体表面消毒,加强通风换气,设立应急区域,要求工作人员注意个人安全,随时进行手卫生,加强健康宣教来保证乘客的安全。在飞机、火车上专门设一个应急区域,比如把后面三排空出来做应急用。如果发现可疑病人,我们应听从安排,到隔离区接受隔离排查。


回应“电梯按钮”“门把手”存在病毒问题:

可以用一个面巾纸或者是用消毒纸巾把它隔开,手不直接去碰它。

张流波表示,针对电梯的按钮、门把手风险比较高问题,并不是因为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这些地方是高频接触的地方,你碰我也碰,因为相互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就大,所以我们的对应策略就是三条:一是适当的增加消毒频次,原来一天一次,现在可以一天多次。二是可以用一个面巾纸或者是用消毒纸巾把它隔开,手不直接去碰它。三是也可以在碰了它以后用手消毒剂来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


回应“粪便中发现病毒”:

这个现象说明了病毒可以在消化道复制并且存在,但是不是通过粪口传播,需要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个现象。

冯录召表示,这个问题这两天在武汉、深圳甚至在美国的首例病例中都发现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现象说明了病毒可以在消化道复制并且存在,但是不是通过粪口传播,或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形成气溶胶的方式再传播,需要我们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个现象。当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现在的主要途径还是以近距离飞沫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为主,但是这些现象也提示我们勤洗手的重要性,尤其是接触了容易污染的物体表面,在饭前、便后要勤洗手,是防护这个病毒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来源丨最高人民检察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