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群众期盼 瞄准热难点发力 交通工具 食品 家居用品 房屋 服装和鞋帽等商品投诉较多

产品质量不过关,食品伪造生产日期,汽车销售商扣留车辆合格证,房屋销售人员误导购房人……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在我市消费者投诉案件中,交通工具、食品、家居用品、房屋、服装和鞋帽等商品的投诉较多。

“化解消费者投诉举报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将是我们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重心。”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强化监管力度,探索监管新举措、新模式,下大力气破解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成效明显。

推进“明厨亮灶”

抹布、案板是否干净?厨师有没有戴帽子、口罩?餐馆的卫生条件怎么样?食材是不是新鲜?外出用餐,不少消费者都非常关心这些问题,可一道墙壁将餐馆分隔成了前厅和后堂,一张“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提示也将众多的消费者挡在了后堂门外。

打通前厅与后堂的隔墙,建半开放式的厨房,把后堂呈现在消费者眼前,既可以打消顾客的疑虑,也可以有效地提醒监督餐饮业工作人员操作行为,让每一位消费者都做监督者。

城市经济时时会有新变化,如何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管好管活各行各业,不是一个小话题。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我市进一步推进“明厨亮灶”、“食品追溯平台”推广应用等管理新模式,全市已实施“明厨亮灶”工程的企业达2.63万户,食品生产企业、婴幼儿配方乳粉专营门店等重点区域已100%加入电子追溯平台,食品经营企业加入追溯平台5.6万户、加入率80.3%,监管手段更加多元有效。

宣传也是监管力

“康帅傅”方便面、“粤利粤”饼干、“特仓苏”牛奶、“治治”香瓜子……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角落不时露脸,尤其在农村地区多见。如何才能让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再侵害消费者权益。

管好食品安全,管好食品行业,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当好“守门员”,更需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携手共治。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有这样的共识,宣传也是监管力。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借助‘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月’‘药品安全宣传月’‘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等活动,开展了多种方式、多角度、多渠道的科普宣传,涉及到消费维权、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安全、计量等方方面面,就是希望全社会能共同行动起来,发挥各自力量,维护好我们共有的市场环境、消费环境。”

全社会携手共治,契合了今年“3·15”的主题——“凝聚你我力量”,这包含了对社会各界凝聚共识的呼唤,也有着对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的期盼。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发力,更需要凝聚消费者共识,发挥消费者监督力量,推进消费者参与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更需要凝聚经营者共识,发挥行业自律力量,推进落实经营者第一主体责任。通过强化信用建设,促使企业主动承担法定责任、自觉做到诚信经营,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形成企业守规、行业自律、百姓放心、消费舒心的消费环境。

严打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坚持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效果明显。去年,我们仅在食品安全领域,就启动了多次专项整治行动,从生产、销售等环节全面出击,对安全风险较高的多种食品加大监管。”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该部门聚焦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等大宗食品,开展乳制品、豆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冷库及冷藏、食品配送等专项整治,推进“清源”“净流”“昆仑”行动,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此外,对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问题,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食品检验检测力度,抽检结果理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陈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