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孩子為什麼還粘人?

邱思民


孩子粘人依賴父母怎麼辦?

孩子非常依賴父母,一般是由兩種原因導致的。

一、父母做的過多,替孩子做了孩子應該做的事情,讓孩子形成了依賴的習慣。

這種情況需要父母逐步放手,把孩子的自主選擇權、決定權還給孩子,讓孩子去承擔、面對他本來應該做的事情,相信孩子遇到的每一次困難和挫折都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二、孩子心理營養不足、缺乏安全感。

這一種情況,大多是因為在孩子早期的時候(三歲前),父母給予的高質量陪伴不夠,導致孩子內心心理營養不足,缺乏安全感;還有一小部分情況,是因為孩子內在的心理創傷,導致的缺乏安全感。對於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形成的粘人和依賴父母,有三種解決方法:

1、增加高質量陪伴,提升孩子的心理營養。高質量的陪伴並不是單指陪伴孩子的時間,而是指全身心的陪伴,陪孩子的時候,把所有的焦點和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手機、電視或者其他事務上。所以對於因為上班沒時間陪孩子的父母來說,下班後更應該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2、催眠、灌輸心理營養。父母在哄孩子睡覺的時候,是提升孩子心理營養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每天晚上在孩子似睡非睡,眼皮沉重忍不住瞌睡的時候,柔聲細語的告訴孩子“寶貝,爸爸媽媽愛你,爸爸媽媽會一直守護著你、支持你……”

3、加強孩子的運動鍛鍊,提升孩子內在安全感。通過運動鍛鍊,讓孩子的身體更加健康、強壯,身體的強壯會讓孩子越來越有安全感,在這過程中,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運動鍛鍊,不僅可以高質量的陪伴孩子,還可以提升親子溝通質量,從而提升親子關係。





王懷遠2020


孩子為什麼這麼粘人呢?

❶沒有把握好第一個分離焦慮期

在孩子6~9個月時,會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分離焦慮期,這時的孩子會對父母形成明顯的依戀,以及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在這個時間段,孩子如果沒有明確的第一依戀人陪伴在自己的身邊,例如媽媽經常出差或不在身邊,經常更換照顧孩子的人,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身體接觸等,都有可能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❷錯過孩子的第二個分離焦慮期

第二個分離焦慮出現在孩子1.5歲左右。此時,孩子的心智也成長了,最主要的一個標誌是他自我意識的產生。此時孩子可能會通過各種語言和行為反覆地確認一個問題:媽媽到底愛不愛我。得到的答案肯定與否,都將對他們將來粘人的“表現”起著關鍵的作用。

❸沒有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的質量會影響孩子粘人的程度。可能有很多媽媽會說:我是全職太太,一天24小時都在帶著孩子,可孩子為什麼還會粘人?其實呢,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父母陪伴的質量不高。高質量的陪伴從時間上來講,最好是一天1~2個小時的全身心投入。當然,如果家長陪伴的質量特別高的話,只有半個小時也勝過一天24小時的無效陪伴。

❹缺乏社交的機會和示範

一些媽媽可能會發現:當很多孩子都在參與遊戲時,卻只有你的孩子不參加,黏在你身邊。但實際上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這樣情況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也不是很主動。從孩子1歲起,家長就應該有計劃地多帶他外出,多接觸其他人,並且鼓勵孩子主動與其他人交往,這樣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對爸爸媽媽的依賴感。

孩子為什麼總愛粘人?背後真相令人心酸!6歲前寶寶的2個粘人高峰

6歲前寶寶的兩個粘人高峰階段

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粘人的原因可能不同,在保證及時予以回應的前提下,我們還要有所區別的對待。

粘人?對一兩歲的孩子來說正常不過啦

其實,對1、2小寶寶來說,愛黏爸爸媽媽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小寶寶對爸爸媽媽的依戀感強,這是他們心理的安全需要。

他們不斷地用呼喚爸爸媽媽的方式來測試一個問題:就是當我要爸爸媽媽的時候,他們會及時回應我嗎?他們會馬上出現在我的面前嗎?

如果他每次呼喚你,你都能給予回應,都能及時出現在他的面前,那麼他就會放心一些,接下來他還會不斷的測試你,如果你都能予以回應,那麼,他就逐漸確定了一件事:爸爸媽媽是愛我的,我需要他們時他們就會出現,而不是不管我。對他們而言,這種確定性能給孩子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媽媽的愛,才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是可愛的,是有價值的,由此獲得充分的心理能量,併成長為一個有自信的、獨立的“人”。

大了還粘人?可能他有心理壓力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三四歲了,同齡的孩子都能自己獨自玩一會兒了,可是你的孩子還是對你寸步不離,時時刻刻要做你的跟屁蟲,實際上是有原因的,可能是他這段時間遇到一些困難,這個困難會讓他產生一些不安全感,因此他需要在爸爸媽媽身邊需求一些安撫或者力量。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不高興的事情了,或者老師對某些事情處理的方式讓他對自我產生了一些懷疑,這些都會給他造成心理上的壓力,這個時候他們一定會對家裡的主要依戀人如媽媽產生依戀,這個時候媽媽的及時回應對孩子來說會起到一個安全堡壘的作用,他們會覺得無論在外面遇到了什麼困難,媽媽都是可以避風雨的港灣。

過於粘人的孩子若沒培養好安全感,成年後也容易缺乏安全感。

家有粘人的孩子,以下幾點父母需注意

一定不要冷處理。

有的孩子有粘人的表現時,很多爸爸媽媽的處理方式就是你來黏我我也不理你,不管你怎麼跟著我,我照樣做我自己該做的事情。

實際上,這樣做法是會傷害孩子的。遭遇“冷處理”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感受是:爸爸媽媽可能不愛我了,他們把我推開好遠。為了找回爸爸媽媽的愛,孩子可能會更表現得更為粘人,生怕被爸爸媽媽拋棄。

如果孩子來黏著你,而你恰好手頭有事要做,你可以告訴他,讓他耐心等幾分鐘,等你做完事一定會過來陪他。

比如,你告訴他:我先去洗個手,等洗完手一定會回來,如果你不放心你隨時來看我,我就在洗手間洗手。等你洗完手要記的一定回到孩子身邊,這樣你的言語的保證及行為的保證,實際上是完成了孩子對“媽媽到底愛不愛我”這個測試,這樣的測試結果會讓孩子更安心一點。

經過這個測試孩子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媽媽一定是愛我的”,那麼孩子就會自我修復,他會恢復對外部世界的好新奇心,又會能量滿滿的去探索外在的世界。

另外一方面,除了用愛的語言和行為回應他,你還可以試著去尋求讓他不開心或是有心理壓力的原因。

比如,你可以和他說“媽媽發現這幾天媽媽對你特別的重要,走到哪你都要跟著媽媽,媽媽有點好奇你這幾天為什麼和以前有點不一樣。”

當然,孩子不見得會告訴你原因,但是你可以逐漸讓他明白,你知道這個時候他很需要你,而且你也想知道發生了什麼。可能經過試探,孩子告訴了你原因,比如說在學校排練節目,他表現不太好,小朋友都不願意和他合作,他很不開心。知道了原因之後,你可以幫他梳理一下內心的感受,同時給他一些安撫並給他一些解決這個問題的建議。這樣的回應他會覺得是有效果的,那麼他下次遇到困難可能就會直接來求助你,會告訴你有件事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問問你應該如何做,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用“黏住你”的方式來測試你,測試你們之間關係的穩固度。

如果以後他有問題能直接求助你,而不是採取黏著你也不告訴你原因的方式,那說明他內心的安全感已經足夠,你應該高興才對。

最後,再次提醒父母,幾乎所有粘人的孩子,都不是莫名其妙、故意和大人做對。

真正得到過愛的回應的孩子,孩子才能夠有足夠的安全感去獨自應對外界的世界,獨立於爸爸媽媽自己生活。

所以,請對每一個粘人的孩子溫柔以待吧。


關心寶寶每一天


要多和孩子互動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dd0000aa52be0d4f5c\

小林的日記


這個是正常現象,小孩子本來就需要安全感,不必太擔心,但要有意識地讓他獨立,變得不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