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要學生家長給自己上小學的孩子改作業,你是被迫接受的還是樂意接受的?

光著腳丫做人


老師要學生價值給自己上小學的孩子改作業,如果是改作業的話我是被迫接受的。

1、本來就不是自己的工作範圍

給孩子作業簽字我覺得這個是家長的責任,就是監督孩子把作業完成,可是給孩子改作業,這個本來就不是自己的工作範圍。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要做的是監督的工作,不是主導的作用。

2、自己都改好了老師都不知道孩子那裡不會啦

如果把孩子的作業都修改好了,孩子上交的作業都是整整齊齊的,正正確確的,那麼老師就無法掌握孩子學習的實際情況,反饋給老師的是一個標準的答案,老師一看孩子寫的作業都對了,以為學生都會做了,那麼在以後講解的過程中就不會重點的強調了,可是實際是因為很多的時候家長們把這些本來是老師的工作給做了,家長才會焦慮。

3、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現在很多時候把家長拖入太深了

現在很多的家長很焦慮,尤其是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改作業是老師的事情,可是現在輔導孩子寫作業,代替老師的改作業的情況,這些都把家長拖進去了,所以家長也很煩躁。因為很多的家長不一定會教孩子,所以面對孩子不會的問題,自己焦慮,然後把這種問題傳遞給孩子,然後就會讓孩子也很焦慮。



親子成長手冊


老師要求家長給給上小學的孩子批改作業。我認為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樂意接受。

1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我有的是足夠的時間。再說,通過深入的接觸孩子作業,能看到孩子不足,給他輔導作業,達到了一定基礎。

我兒子上小學四年級,性格比較內向,他一般不讓我看他的作業,他認為那是他的隱私。

如果老師把這個任務交給家長的話,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家長看起來理所當然。

我們可以從中找到老人孩子的不足,孩子有什麼沒接受的地方,這樣輔導起來比較方便。

2 至於老師,雖然它有教學的專業性,但是孩子太多,他實在管不過來,並不可能給你孩子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檢查。再說孩子的學習就有一個假象,如果你不深入到孩子的作業中去,很難發現的。

老師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作業都給家長的。老師也可以根據課堂表現來發現學生的不足。

3 再說我們自己的孩子肯定是自己更上心一些。自己有能力的事,不要指望別人。老師只是個學習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孩子完全交給老師,那是錯誤的。

我還真希望老師把批改作業的機會留給家長,這樣的話,家長和孩子增加了更多的互動,家長能猜到孩子學習中去,發現孩子的不足,更好的去提高孩子。


芙蓉屋教育


誠邀,我和妻子都是老師,我們也批改孩子的作業,尤其我們孩子才二年級,一個班那麼多孩子,你想讓老師全照顧到不可能,改作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他的問題,比如哪裡不懂,字寫的不好,態度是否端正,這些小的細節即使老師評也不會挨個注意到的,但自己家孩子自己就得負責任。再有,我們孩子是低年齡段,作業都是口算,說實話,二三十道口算題,要老師一道一道改一個班的確實不現實,再往上念,說實話,我自己都不確定我能改的了,尤其是非專業。不過像背誦這樣的,我肯定會持續提問的,這有助於督促孩子和幫助孩子記憶。總之,我個人覺得操心孩子作業是家長應該乾的,即使不改也要看,看孩子的態度,這和老師要不要求沒什麼關係。


飛雪流雲112


我會樂意接受。

為何會如此說呢?我說幾點原因。

第一,我的時間相對寬裕,我的智識能力尚可,這使得我相對可以遊刃有餘實現對學校老師的輔助性角色。

第二,我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較關注。學校老師面對的是40-50個孩子,不可能對自己孩子做到細緻入微的觀察與照顧,不容易發現到孩子的階段性學習漏洞和薄弱點並進行相應的“因材施教”。我檢查孩子作業,使得我可以對孩子的學習和知識掌握情況做到了然於胸,並據此形成更為明確的階段性學習計劃和目標。



第三,我們傾向於抽離語境,把老師讓家長代勞批改作業定性為“不負責任”。可是你也要了解老師的真實處境。一方面,望子成龍心切的中國家長要成績,要教學成效,而好成績來自哪裡,來自大量的練習鞏固。這無形中附加給了老師很多額外的“不能承受之重”。以我孩子班上為例,一個班50名左右學生,每天數學三張卷子,其中還要涉及到很多計算證明過程的規範性問題,老師要完完整整批改完需要多大的工作量?

更何況,中國老師的日常工作內容可不僅僅是由教學和批改作業構成,還有備課,應付各種教學檢查、會議等各種行政瑣事,另外還有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要照顧。老師不是神,沒有三頭六臂,可以面面俱到的神力。


第四,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老師和學校的事,家長的角色和家庭的影響是教育鏈條上不可或缺甚至更重要的一環。家長面對老師和學校,不能只講權利不講責任,權利和責任應該是對等共生的關係。現在提倡教育減負,老師完全可以樂得輕鬆少佈置甚至不佈置作業。但家長會樂於見到這種情形嗎?當家長和社會附加與老師種種附加責任的時候,老師也有提出額外要求的權利。



第五,很多事情都不適合劍走偏鋒,鑽到牛角尖裡掙脫不出來。我們更需要換位思考的智慧和理解,需要有退後一步海闊天空的豁達與寬容。凡事都不適合自我中心主義的出發點。“多想想自己的錯,就會忘記別人的過”,適合於很多社會關係模式,老師和家長之間,醫生和患者之間,領導和下屬之間,皆如此。

第六,我們在強調家長教管責任不可或缺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部分家長可能由於時間,能力(學歷太低)在批改作業環節的確力有不逮。所以,老師在作業批改環節的設計與管理過程中,也需要防止一刀切,要考慮到部分家庭的特殊性,然後採取相應的傾斜政策,如此,家校之間的和諧才能夠最終達成。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我覺得要看是什麼作業吧,如果是聽寫 、口算這類的作業讓家長批改沒什麼問題,假如是配套練習 、作文的話我想老師應該不會讓家長批改的,因為學校會檢查老師的工作是否完成,批改作業也是學校考核老師的一個方面。

個人來看,給孩子批改作業我非常樂意接受的。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學習習慣尚未養成,家長應該積極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

一方面,在陪讀的過程中,你可以瞭解到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他喜歡哪個科目,哪個老師,好朋友是誰

另一方面,你還能瞭解孩子對於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她在哪方面擅長,哪方面薄弱,這樣我們才好針對性地及時查缺補漏

再一個,家長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孩子改進學習習慣。

孩子握筆姿勢不正確,作業拖拉時間太長,書寫不規範不工整,這些問題都需要家長在陪讀過程中幫孩子慢慢矯正。

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學校,難得晚上有機會給他批改作業,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順便聊聊學校的事情,及時掌握他的學習動態,為什麼不樂意呢?


盧夕作文


作為一名老師和家長,我個人認為老師讓家長批改學生的作業並沒有什麼被迫接受或樂意接受的說法。

第一,老師讓家長批改學生的作業,並不代表全部作業都拿給家長批改,我相信老師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決定哪些作業讓學生家長批改的。在批改的過程中,父母順當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孩子學習方面的情況,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足和弱項,進而採取有效的辦法解決。

第二,把孩子教育好並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家校必須合一,老師和家長必須配合好。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可能會出於各種緣由,並沒有認真對待孩子家庭作業這件事,時間一久,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父母根本不關心孩子和孩子的學習。其實,這是非常不好的。

第三,一個人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並不能全指望學校和老師,讓家長批改學生的作業在一定程度上其實還是有利於督促孩子正確書寫,認真對待家庭作業的,但前提是家長必須把這件事當一回事。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為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能夠實現,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又有何不可呢?


FWY我之所愛


老師要求家長給學生改作業,這個做法我不能接受。我不能接受的原因不是害怕勞心勞神,而是這種做法容易滋生孩子依賴的惰性,不思進取、不深入鑽研,久而久之孩子只會把做作業作為完成一種任務,至於完成質量的好壞則會忽略。

作為身兼教師和家長雙重身份的我,我覺得在看護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扮演的是一個“懶媽媽”、“弱媽媽”的角色,可以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可以告知孩子作業有錯誤,但是要讓孩子自己去檢查發現錯誤,不可告知,這樣做會加深孩子的記憶,讓他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寫作業是我個人的事情 ,寫好作業是我的責任”信念。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家長天長日久的“扮弱”一定會催發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將受益終生。


師情話意66


我雖然心裡不認可現在的教育體制,但給自己的孩子改作業我還是樂意接受的

我們現在對孩子的教育都在追求因材施教,指望學校老師去因材施教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通過自己和孩子的互動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學習狀況,結合相應學習手段,還是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我是全職爸爸,孩子的學習一直是由我說了算的,學習進度也不是按照學校的九年義務教育規劃走的,我試著結合中國的應試教育和西方教育為藍本設計的自己孩子的教育手段從目前來看還是成功的,重視科學,歷史教學,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同時抓考試,試卷每天一到兩套,讓孩子做題養成習慣,我抓語文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輕古文,詩歌類教學,數學抓計算,跨年級教學來啟發對理科的興趣,並從兩年級開始就根據孩子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問題適當的加入生物,物理,化學類知識,現在快上四年級了,我狠抓英語,在歷史學習中輕背誦重思考,一邊灌輸哲學宗教,政治軍事及一定的社會經濟概念,向講故事一樣的幫孩子理解.我不指望孩子變天才,也被學校老師和他同學的家長質疑,但我只堅信學習能力培養,興趣培養是高中以前最主要的學習手段,考試前十就行,過期知識能記則記,不過分勉強,英語輕背單詞,重閱讀,聽力和口語


小U的流浪生活


老師要學生家長給自己上小學的孩子改作業,你是被迫接受的還是樂意接受的?

對於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讓很多家長苦惱。同樣對於改作業,不同的家長想法不一樣。

批改作業是老師的責任,但作為家長也應當盡心盡責。

孩子寫作業,寫完之後由老師批改,這是很正常的,批改作業是老師的責任,這放到哪裡都是說得通的。

但對於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家長也應當做好自己應該做的。



比如說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寫作業的習慣等等。

很多父母有意識的教育孩子。

對於教育孩子這件事情,很多父母的想法不一樣。

有的父母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

有的父母則認為學校教育只是教育孩子的很小一部分,教育的很大部分需要由家長去完成。



有的父母還在糾結,孩子的作業由誰來批改。

有父母則早已對孩子以後的人生,進行提前規劃。

有的父母和孩子已經一起奔跑到很遠了。

有的父母則還在糾結到底要不要和孩子一起奔跑?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思想。

習慣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在孩子學習方面也是如此。

我家姑娘現在上學前班,每天放學回來,都會看10分鐘動畫片。但在看動畫片之前需要把作業完成好。

我一直是這樣要求孩子的,孩子也很樂意這樣去做。而且到10分鐘之後孩子會主動把電視關閉,因為這是我們說好了的。

同樣孩子吃飯的時候,我也是不允許孩子看動畫片的,可以關閉或者暫停。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發揮的作用主要是監督作用,而非高質量的陪伴,這一點也需要家長們仔細想好,及時糾正。

讓孩子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孩子開心,父母也不累。

對於孩子寫作業,養成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也是很考驗家長的。


曉曉筆記


教育大環境在變,若干年以前,家長和學校可能關心更多的就是分數,看分數就ok!但隨著觀念的轉變,分數不能決定一切了,但分數依舊是那麼的重要!並且在以前,家長會覺得學生教給學校就萬事大吉,家長方只需要管好衣食住行就ok。但就目前的環境來看,其實並不夠!學生在學校一套作法,在家又另外一套作法,這樣子培養出來的娃會是什麼樣的?

學校為什麼會要求家長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我分析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校統一,學校要求的什麼,家裡繼續執行,這樣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學生在學校還會打掃清潔,但回到家撒也不做,既然學校能做,建議各位家長在家也要求孩子去做,不要心疼孩子,真正的心疼孩子是要求他養成良好的習慣以適應這個社會。

2、讓家長也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一方面讓家長知道孩子問題出在哪兒,習慣到底好不好!該怎樣去解決,而並非一味地盯著分數,畢竟比以前同期難度卻有上升;

3、親子互動,讓孩子感覺到並不是他一個人在戰鬥!

再說說老師方面,

環境在變,社會在發展,作為一線老師也能感受到,現在的孩子教育不能像過去那般,不能打,也不能罵,甚至更不能當面給家長說這個孩子哪裡不好。與其說給家長聽了大家都難堪,還不如讓家長朋友們自己去感受下,自己的孩子到底怎麼樣!是不用心學習?還是習慣不夠好?還是不夠聰明?

家長朋友們,如果真的心疼孩子,那就請對他嚴厲一些,養成正確的三觀,習得一技之長,不需要他對國家有多大的貢獻,只需要他能養活自己,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才能更好的在這個社會生活。

畢竟正常情況下,當家長的會比孩子先離開這個世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如果真的覺得虧欠孩子,那請你更不要放任他,縱容他,現在你不管好他,也許以後就被社會幫你管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