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封城几近等于不封:西方的“民主自由”真的更“崇高”吗?

目前,各国病患人数急速增长,尤其以意大利、韩国、伊朗等国家疫情发展势头最为“凶猛”。

最近小编也在密切关注国外疫情的形势,毕竟,新冠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一日不除人心不安。

当小编像往常一样,翻看头条新闻时,被一条关于意大利的新闻所震惊了。该视频博主现居意大利,在意大利当地务工。他表示意大利虽然由于疫情被迫封城,但其“封城”意义和我国大大不同。

从该作者发布的图片和视频可以看到:在政府下达封城甚至封国指令后,部分意大利人该逛街的逛街,该购物的购物。沙滩上仍旧可以看到“悠闲”的居民在晒着太阳。甚至,他们居然没有戴口罩!


意大利封城几近等于不封:西方的“民主自由”真的更“崇高”吗?


该文作者发出感叹: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封什么?

看到这,不仅小编觉得奇怪,恐怕所有中国公民都会感到无法理解了,难道意大利人不怕“新冠肺炎”吗?

不,他们认为“自由”高于一切。

在此,我想提出几个问题,请所有读者共同思考一下:

1.什么是民主?

在西方国家公民眼中:一人一票公投国家重大事务决定恐怕就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最大“民主特色”之一了吧。

我们暂且不谈全民公投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就单是时间成本,他们都未必“开销得起”。

一项重大决策很可能带有时效性和紧迫性,一旦决策迟后,很可能导致成效削减甚至应对不利。

公民的投票结果代表着大部分人的利益,但不一定公正或正确。比如:一国大部分居民都喜爱抽烟,那么全民公投的结果可能是大力发展烟草业。(尽管抽烟危害健康)

另外,一个国家所有的公民真的都能正确的使用自己的投票权吗?或者说他们真的清楚怎样投票才是最有利的吗?

这里就不得不谈谈著名的英国“脱欧公投”了。


意大利封城几近等于不封:西方的“民主自由”真的更“崇高”吗?


从世界各国以及英国本国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主流观点来看:英国实际上不应该脱欧。(其他欧洲国家学者也有为本国考虑的因素)

欧洲各国的规模都偏小,只有“合作联盟”才能加强经济交流变得强大,在世界各大势力间立于不败之地。

欧盟的好处在此不用赘述,而“脱欧者”反对的理由主要就是欧盟组织对英国的负担较重。

其实支持脱欧者的依据也有说服力,但英国公民的想法却正好与多数专家学者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大部分英国人是赞同“留欧”的。

那为什么最终的结果是“脱欧”了呢?

其实在公投之前,英国就有人对此次公投做了民调,结果显示“留欧”派人数远大于“脱欧”派。

至此,“留欧”派人士放心下来,在公投之前未做任何准备工作。

而“脱欧”派抱着背水一战的架势,大力宣传脱欧的好处。在一番“狂轰滥炸”下,最终“脱欧”支持者票数略高一筹,惊呆了欧洲各国。

该结果一出,顿时议论纷纷,有不少人吵着要重新公投。这当然是“留欧”派人士的心声。但部分“脱欧派”也要求重新公投。

有位“脱欧”青年在网上抱怨道:我本以为留欧票数远大于脱欧,抱着让票选更加“精彩激烈”的态度,所以投了脱欧,其实我真正的想法是留欧。

也有人分析:因为留欧人士以中青年为主。而公投当日天气不好,中青年人士不愿意去公投点公投,导致留欧票数下降。

而英国脱欧公投后,民众搜索排行榜上其中一条是:欧盟是啥?

这种种迹象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真的是“光荣而神圣”的一票吗?

除此之外,西方国家的众、参议院和总统相互“监督”的做法就是民主的吗?

2008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任总统奥巴马先生下达指令拨款救市,遭到国会强烈抵制,结果救市计划延迟,最终造成损失远大于拨款数额。

所以西方国家所谓的民主首先可能面临着指令不能贯彻到位带来的重大负面影响。

2.什么是自由?


意大利封城几近等于不封:西方的“民主自由”真的更“崇高”吗?


自由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自由的同时还必须要学会责任和担当。

此次疫情下的意大利公民,虽有媒体的误导在前,但形势已经到了极其严峻的时刻,却仍然保持着自由至上的观念。

不戴口罩,肆意游荡。

身在万里之外的我们都不禁为其捏了一把汗。

我不由的想起了欧洲流行的一首诗来,翻译成中文估计人人都听过: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本诗的主要立意在于凸显自由的高贵与珍稀。

但其拿“生命”作为陪衬的手法笔者不敢苟同。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生命,那么这个人很快就不存在了,请问自由将要“归附”于谁的身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自由,自始至终就与责任同在,保住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自由才有展现“神圣崇高”光芒的附着点。

各个国家现今的制度都是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形成,自然大有其合理性,其本国公民自然也是绝对的拥护者。

而思想的碰撞更能促进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其实笔者无意抨击西方社会思想观念的意思,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够求同存异,借鉴吸收彼此优异的地方。

值此危难之际,携手共进,共同对抗疫情,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