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縣:指尖上的傳承之紅絲硯製作技藝

紅絲硯因其紋理紅黃相間,質地細膩溫潤,發墨護毫,首為唐人所重,繼為宋人所崇,推為諸硯之首。後因硯材資源稀缺,開採製作時斷時續,其光芒漸為歙硯、端硯所掩蓋。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紅絲硯名品

紅絲硯產于山東濰坊臨朐縣冶源鎮老崖崮村及周邊村莊。制硯坯料紅絲石,色彩豔麗、紋理豐富、紅底黃絲,對比明顯,石質堅韌,所制紅絲硯發墨性能好,研磨的墨汁細膩如油,潤髮護毫功效明顯。20世紀60年代,冶源紅絲硯恢復生產並逐漸發展繁榮。2000年,冶源鎮老崖崮紅絲硯被評為全國十大名硯。唐、宋、元、明、清各代,臨朐縣均為青州府所轄,因紅絲石產地一益都黑山、冶源老崖固壯山屬同一礦脈,故歷史上紅絲硯統稱為“青州紅絲硯”。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紅絲硯名品

冶源紅絲石,因其色紅黃相間,質地細膩溫潤、色彩鮮豔華麗、紋理奇特多姿而得名。唐中和年間(881年—885年)即採於青州黑山,後陸續開採於冶源鎮老崖村西壯山等地。紅絲石制硯極佳,《辭源》紅絲硯條:“山東益都出紅絲石,石質赤黃,有紋如刷絲,縈繞石面。人琢為硯,名紅絲硯。唐彥猷作《硯錄》,以此石為上品,蘇易簡《文房四譜》謂硯有四十餘品,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紅絲硯名品

紅絲石主要在臨朐縣冶源鎮老崖崮村周圍出產,有紅紋如刷絲,縈繞石面。常見有黃地紅絲、紫紅地褐絲、紅褐地紫絲等色彩,色彩豔麗、紋理豐富,對比明顯,石質堅韌,所制紅絲硯發墨性能好,研磨的墨汁細膩如油,潤髮護毫功效明顯,是製作硯臺的優質材料。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紅絲硯名品

紅絲硯製作考究,遵循“穩定、協調、勻稱”的製作理念,據西晉張華著《博物志》記載,紅絲硯製作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歷代典籍對紅絲硯多有記載,唐宋時期已久負盛名,“時作山水、草木人物、雲龍、鳥獸諸狀”,做到實用與觀賞的有機結合。紅絲硯製作以出其不意的設計、惜刀如金的精煉、寓意臻美的圖案和高超精湛的技藝而著稱,追求心領神會,高雅大度,具有極高的工藝價值。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紅絲硯名品

紅絲硯的製作技藝大體分設計、裁料、雕刻、上蠟出光四個過程。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佛手瓜形硯

圖案設計

圖案設計是制硯者綜合素質的體現,他們根據不同紋理、不同色澤和紋理的疏密及分佈狀況,可能在瞬間或長期思考中,設計出適合某種形制的制硯圖案,這種圖案設計是在用手工層層剝削的基礎上形成的。隨著一層層花紋的出現而定,有時覺得紋理不理想,深剝一層,反而失去了機會,整個石料報廢。有經驗的制硯者往往會利用好每塊石料的最佳紋理。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紅絲硯名品

裁料

一塊胚料,除個別可製作隨形硯以外,大多是用其一部分,取其意圖之需,其他裁去,決不貪大生贅,影響形制,這就是硯不在大而在於精,在於紋理色澤的運用恰到好處。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紅絲硯名品

雕刻

臨朐紅絲硯與其他硯種在雕刻形式上有很大區別,獨具風格。紅絲硯的傳統雕刻技藝是以追求寓意為主,下刀時成竹在胸,線條豪邁大氣,以簡練的刀法體現意境。因此,紅絲硯在雕刻手法上主要以線雕和淺浮雕為主,很少使用透雕。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紅絲硯名品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紅絲硯名品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冶源鎮紅絲硯製作技藝綜合性傳習中心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方磚回紋硯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青銅博古紋辟雍硯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盛世中華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普度眾生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雲紋淌池硯

临朐县:指尖上的传承之红丝砚制作技艺

紅絲硯亮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北京恭王府博物館

上蠟出光

自清末開始,隨著紅絲硯觀賞價值的提高,人們開始對其上蠟出光,上蠟要經過細磨、冷擦、熱擦、吃蠟、拋光等十幾天時間和十幾道工序,使其在不影響使用的基礎上,增加亮度,紋理更加分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