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的雅事,您還會什麼呢?

1、琴

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遊、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春秋時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美談;魏晉時期的嵇康給予古琴“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至高評價,終以在刑場上彈奏《廣陵散》作為生命的絕唱。

2、棋

棋者,奕也。下棋者,藝也。博弈是東方文化生活的重經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於一般的消遣遊戲,還影響和陶冶著人們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審美趣味和思維方式。琴、棋、書、畫並稱中國四大傳統藝術形式,成為一種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形態。

3、書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著濃厚的“文字情結”和“書寫情結”,正是基於這樣的一種情結,先賢才逐漸將漢字的書寫昇華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書法藝術至今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在這兩千年的歷史裡,名家輩出,流派紛呈。雖歷經戰亂浩劫、天災人禍,以致大量的經典之作我們已無緣得見,但僥倖存留至今者仍令我們目不暇接、歎為觀止,這讓我們對古人仰慕不已。

4、畫

我們的國畫,一支毛筆,一張宣紙,縱橫恣肆,寫意流暢。中國人很早就在自已的生活環境中發現了美,並按照自已的審美習慣用畫筆描繪出來,古人從表現神、描繪宗教故事發展到畫山水、花鳥。

5、詩

“生為中國人,一輩子要承受數不盡的苦惱、憤怒和無聊。但是,有幾個因素使我不忍離開,甚至願意下輩子還投生中國。其中一個,就是唐詩。”——餘秋雨。依中國文化的古老觀念,人心與人心不是隔絕不通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也。無邪就是誠,就是人性與人性的照面。心與心之間,被巧語、算計、利害、物慾等隔開,都是不誠。孔子說“興於詩”,就是以詩歌來開發人性人心的根本。盡心盡情的精神,就是人心與人心的相通、人性與人性的照面。這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基石,也成為中國文化千年來的一個精神祈向。

6、酒

在中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裡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溫馨提示[doge]古人認為,酒不能亂飲,只有在身體和情緒正常的情況下才能飲用。身體不適、過分憂愁或盛怒之時部不能飲酒。否則會損害身體健康。)

7、花

中國花文化源遠流長,在眾多藝術作品中,花是重要的題材。古曲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玉樹後庭花》等。民樂有《茉莉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以花為題材的詩歌、繪畫更是不勝枚舉,就連刺繡、陶瓷等傳統工藝品,花卉圖案也是重要的裝飾物。

8、茶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

9、香

人類對香的喜好,乃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有如蝶之戀花,木之向陽。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於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妙用無窮。正是由於深諳此理,歷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才競皆惜香如金、愛香成癖。

10、曲

形式“載歌載舞”,內容“至情至性”。可以說曲把中國古代這幾大雅事都融合在了一起。

今天只有很少的人們願意學唱曲,曲的靜寂與塵世的繁華喧囂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在如今的年代裡還有誰能體味到杜麗娘的百轉千回?又有誰仍願為愛而不顧死生?

曲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調,都將詩、書、琴、畫、舞、樂融成一體而升騰成種種舞臺景象,注入了我們全部的文化素養和審美積澱。真正令古人痴迷的是那些彰顯時代精神和文化風韻的大美、大道,真正走心的必然是基於人性的藝術。

傳統文化中的雅事,您還會什麼呢?

傳統文化中的雅事,您還會什麼呢?

傳統文化中的雅事,您還會什麼呢?

傳統文化中的雅事,您還會什麼呢?

傳統文化中的雅事,您還會什麼呢?

傳統文化中的雅事,您還會什麼呢?

傳統文化中的雅事,您還會什麼呢?

傳統文化中的雅事,您還會什麼呢?

傳統文化中的雅事,您還會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