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梅姨拐卖15年的孩子找到:“血缘和养育撕扯”,到底谁该让步?


被梅姨拐卖15年的孩子找到:“血缘和养育撕扯”,到底谁该让步?


有媒体报道,被“梅姨”拐卖15年的孩子找到,也就是那个叫“申聪”的孩子,终于被找回,而他的父亲申军良,总算是“圆梦”。据悉,“申聪”正在接受心理辅导,为认亲做准备。虽然,就媒体报道来讲,只是几句话的描述,但是,申军良15年的“苦寻”,以及“申聪”被篡改的命运,总还是让人感到些许悲苦和无奈。


按照申军良的说法,他等这一刻已经15年,为寻子倾尽所有,现在既兴奋又害怕,担心孩子不能接受他和家人。他见到“申聪”最想问:“这几年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到委屈”。并且,未来想尽力弥补“申聪”。他还强调,得知消息后,他把申聪的床搬出来,里里外外洗刷一遍,还备齐生活用品。


说实话,作为亲生父亲,有这样的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于申军良而言,“申聪”被拐走后,他的家庭算是被摧毁,妻子精神分裂,他也一直“执念”寻子。总之,“申聪”的被拐,对他的家庭算是沉重的打击。所以,能等到“这一天”,自然是欣喜的。


只是,15年过后,作为“申聪”来讲,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如果没有人告诉他自己的真实身份,在他的认知里,养父母就是自己的“父母”。可惜的是,当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时,他才知道自己的命运被篡改。虽然,作为“申聪”来讲,年龄还小。


但是,突如其来的生活变局,总还是会让他感到不适。上面提到,“申聪”在接受心理辅导,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较为平顺的接受15年未见的亲生父母。而这其中的挑战,自然会面临“血缘和养育撕扯”。毕竟,对于血缘关系来讲,如果没有人说破,“申聪”是无法自知的。


并且,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养父母对其照顾很好,养育之情也是无法割舍的。而这些细枝末节的变化,想必也是最让人揪心的部分。而这些背后潜藏的问题,或许比找到“申聪”本身更为急迫。因为,当我们跳出贩卖的罪恶后,作为其中的“受害者”,可能更值得去关注。


要知道,“申聪”作为拐卖事件的缘起,也是最大的受害者。虽然,因为年龄小,他对于命运的感受还不那么深刻。但是,如果以一生的尺度去看,总是显得命运多舛。说实话,他被亲生父母找到,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并有可能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不幸的的是,15年来,他跟养父母建立起来的亲情,会被彻底的打碎。


总之,无论如何选择,他总是会受到伤害。当然,作为他的亲生父母,在面对长大的孩子,即便知道是自己的孩子,但是15年后的“申聪”,与曾经婴孩期的“申聪”总还是有区别的。毕竟,15年来,他是在养父母家长大的,养父母才是他最亲近的人。


于此而言,养父母的内心,肯定也是复杂的。说实话,如果不是“申聪”被亲生父母找到,可能他(她)们就是“申聪”认知中的亲生父母。可是,无论是法理,还是道德,他(她)们终究还是对不起“申聪”的亲生父母。毕竟,在一定意义上,他(她)们属于“拐卖儿童”的共谋者。


所以,两个家庭的命运,可能会因“申聪”的去留,陷入无限的纠葛之中。因为,对于人来讲,最割舍不下的就是亲情。很多人说,“养父母”属于拐卖儿童链条中的需求方,应该与人贩子同罪。说实话,这是“没有需求就没有贩卖的逻辑”,在理性的尺度上,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是,除却理性的一面,人终究还是难逃感性的囹圄。说实话,如果真的让“申聪”和养父母断绝关系,应该也不是妥当的事情。因为,撇开养父母与人贩子的共谋,作为这15年的养育之情,总还是存在的。并且这也是无法磨灭的部分。


所以,对于“申聪”的去留,最终的选择应该“以人为本”,既要照顾两个家庭的感受,但是,必须以“申聪”的意愿为主。毕竟,他已经有独立意识,这个必须要尊重。因为,不能因为之前的错误,就让孩子继续为错误买单。


在公论的范畴内,血缘关系重要,还是养育关系重要,争论时常会泛起。说实话,就争高下来讲,真的没什么意义。因为,对于亲缘关系来讲,只有回到人性的基质中,才更有意义。除此之外,谈论重要是非,应该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不能忽视血缘的关系,是因为,遗传的意义是养育意义的基础。而对于养育的意义来讲,它本身自带直接可触的情感。所以,从根本上讲,就不是对立的存在,而是并列的,补充的存在。所以,这种时候,最难的不是两个家庭的父母,而是孩子内心的错乱和挣扎。


有时候,不得不信命,并不是因为命运被无形之手掌控,而是因为,从时间和空间的尺度出发,命运是单向的,不可“反悔”,也不可“返回”。所以,作为“申聪”来讲,15年后,他依然只能认命,就跟当初被无情拐走是一样的。


所以,最好的结果,“申聪”应该不放弃任何一个家庭,只有这样,15年的罪恶,才能被弥合到最小的伤害程度。否则,“申聪”不会幸福,两个家庭也不会幸福。而这也是处理拐卖儿童善后事宜中,最不应该马虎的部分。因为,人与人的情感才是最珍贵的,而解决它的最佳方式,就是允许犯错,也允许弥合。


当然,回到追捕人贩子的层面上,确实应该死磕到底。并且,对于“贩和买”都要同时打击,只有这样,“拐卖”的动力才能被消解。另外,对于无法生育,但是特别想要孩子的夫妇,最好能在完善领养机制的基础上,让他(她)们如愿。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悲剧总是不断发生。


无论如何,被拐卖的孩子是无辜的,他(她)们的人生被篡改,这是最大的不幸。但是,对于人来讲,他(她)们总是要回到正常的生活,这可能比归属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对于血缘父母和养育父母的纠葛,要最大程度的看到爱,而非只是为各自的“执念”死磕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