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毅:股權合夥,讓我從1家公司裂變7家公司

《Fast Company》將他納入“2014年“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與馬雲、雷軍齊名。(注:《Fast Company》是全球三大商業財經媒體之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商業雜誌。)

你一定很好奇這個人是誰?


他叫宗毅,芬尼克茲的創始人,一個絕頂聰明的創業者。


宗毅:股權合夥,讓我從1家公司裂變7家公司


15年前,他是廣州一家開工廠的小老闆,無人知曉。在100平方米的廠房裡,一邊汗流浹背地修著機器,一邊考慮客戶的欠款什麼時候到賬,每天都在缺錢、缺訂單、缺人的狀態裡以戰養戰,拆東牆補西牆。


7年前,他是誰?依然沒人知道。


3年前,答案還是模糊。


然而在2016年,70後大叔宗毅在互聯網圈擁有一大批鐵桿擁躉者,他的創業故事被廣為流傳。


他曾說,“我一生一定要做一件很酷的事。”而如今他做到了!


011家公司裂變成7家公司


2002年,宗毅創辦芬尼克茲,當時的他只是一個傳統的開工廠的小老闆。


偶然的機會,宗毅發現空氣能熱泵在歐美銷售火爆,但卻只有美國人能生產。於是,宗毅果斷轉型,一心撲在空氣能熱泵的研發上,並迅速達到歐盟標準,進而以貼牌生產的方式一舉殺入歐洲市場。


後來因趕上了中國對外貿易第一場浪潮,芬尼克茲銷售額連續4年都保持100%的增長率。


不過在2004年,公司銷售高管突然離職,自立門戶生產出跟芬尼克茲一樣的產品,而且此人還手握芬尼克茲80%的銷售業務。


“他是公司裡非常關鍵的人,公司80%的銷售額都是他做的。他知道你所有的秘密:你的成本,你的售價,你的客戶,甚至你做過的壞事——因為當時都是我們倆一起去做的。”宗毅當時很傷心,甚至有些恐懼。


後來他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公司裡總會出現牛人,他就想當老大,給多少錢都不可能留得住,怎麼辦?


宗毅:股權合夥,讓我從1家公司裂變7家公司


為了不讓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他想要創造一種制度。


2006年,公司要做新業務。此時,宗毅決定從高管中選出一名做新註冊公司的創始人,而這個高管必須出錢佔股,越大越好;同時,其他高管參投,5萬一股,一股起投。


當時公司裡有6個高管,宗毅鼓勵每人拿出15萬入股。不過,當時的高管們都半信半疑,認為是老闆想套住自己的資金。


在宗毅做了大量的溝通工作後,還是沒有說通其中2名高管。最後宗毅和合夥人加4名高管湊了65萬,其中宗毅自己出了20萬,正式啟動了新公司。(風險面前,老大要做好表率)


又一年後,公司賺了100萬。宗毅拿出60萬來分紅,那只是第一年而已,兩名沒參與的高管後悔一輩子。(捨得與員工分享利益,才能贏得信任)


第一個內部創業樣板成功後,讓宗毅得到所有員工的信任。註冊第二公司的時候,宗毅希望能湊夠100萬,結果員工們一晚上給他湊夠了200多萬。他們相信公司做的越大,自己賺的越多。


從這以後,宗毅發現這個方法很好,所以每年都搞一次。每年一次機會,所以每年他的員工都翹首以待,這次幹什麼?


因為每一次不光是大家有投資的機會,最關鍵的是,會有一個帶頭人,能夠成為股東級的總經理。


2009年,宗毅想註冊一個新公司,拿下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之前宗毅主攻的是海外市場)


但這個項目比較大,需要真正有創業精神和領導才能的人來做,宗毅認為不能再像之前那樣用直接指定高管的方式,所以他在公司內部發起了名為“如果我是總經理”的創業大賽。


員工自由組隊,帶著自己的商業計劃上臺做DEMO演講。

第一輪:13個隊報名參加來搶這個項目,第一輪通過打分刷下去9隊。

第二輪:宗毅從中歐創業營造請了一些圈內大咖當評委,比如當時阿里巴巴華南區的負責人,還有IDG的一個副總。

最後:創業大賽變成融資路演,有投資權力的員工通過臺上的演講決定是否投資,以及投給誰。(讓他們真正掏錢的時候,他們就會很認真了。他會考慮,臺上的人在公司這幾年有沒有做過錯事,是不是有能力做這個項目。)


最後,這個項目的勝出者拿到了員工投出的750萬,此外宗毅及其合夥人跟投750萬。(每個項目啟動時,員工出多少,宗毅和他的合夥人就跟多少。)


截止至2015年,芬尼克茲集團用這種方式裂變出7個新公司。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其他規模太小或關係沒有徹底獨立的項目。


其中,年銷售收入高的有5000多萬元,利潤700多萬元,但當時的投入只有 100多萬元;第一個項目啟動資金是65萬元,現在每年的銷售收入是4000多萬,利潤400多萬元。通過這種機制成立的公司沒有完全失敗的案例。表現最差的一個公司年回報率在70%。母公司芬尼克茲,現在每年的銷售收入是3億,去年利潤為2000多萬元。


宗毅把這個遊戲總結為:“你在跟我賭,你要輸了你會很慘,我還是我。但你要是贏了,比我好。”


宗毅:股權合夥,讓我從1家公司裂變7家公司


“這個公司敗了,他全部身家就沒了。我們只不過少個1/10而已。我們選擇總經理也有一個標準,他要把自己的身家全部押進來,我們才可以把公司交給他。”


換句話說,這就是個金手銬工程。把員工和企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讓二者的價值觀趨於一致,最後雙方共贏。


這套模式沿用至今,創業成功率100%。


02、特斯拉狂暴之路


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而來,市場風雲突變。


“在日子好過的時候,你不會想到變革,是吧?”公司在2009年利潤呈斷崖式下滑,一年少了60%,更預知到未來幾年肯定每況愈下。“當時我就在想,該怎麼辦?”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機之中,他如何長袖善舞?


——宗毅考慮的是轉型做電商。


但傳統行業出身的他,在互聯網大潮來襲時,也曾焦慮得找不到方向。


在高人的指點下,想做粉絲經濟的宗毅,還專程去拜訪了羅振宇。


宗毅:股權合夥,讓我從1家公司裂變7家公司


“當時我不知道他的功力怎麼樣。我就跟他講我的想法和我的產品,他上下打量了我一下說,你沒可能。“


1、你沒故事,誰知道你是誰啊,我們都不知道怎麼敘述你。


2、關鍵是你的產品不行。小米是做手機的,大家天天拿在手上,聊天什麼的多好玩。你做的是什麼?空氣過濾器,冷氣熱水器,你見過有人玩熱水器的嗎?你怎麼做粉絲?”


唯一的途徑就是借勢。羅振宇給宗毅支招——打造中國第一條電動車南北充電之路。


宗毅是中國第一批特斯拉車主,他認為這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產品。他第一次在硅谷見到這種車的時候,就異常激動,在他看來,它實際上是一個移動的互聯網終端,而不僅僅是一臺車。


宗毅:股權合夥,讓我從1家公司裂變7家公司


但他當時下了四萬美金的定金,買了這個車以後,足足等了整整十一個月,特斯拉不斷改變它的承諾。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充電樁修不起來。


由於廣州沒有充電樁,任性的特斯拉公司就是不發車,逼著他把提車地點更改為北京。宗毅當時就在想,怎麼把這個車搞回去,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弄個卡車運回去。


他的一個員工說:“這種事怎麼是你乾的呢,是吧?你要把它開回來才符合你的身份嘛。”


“那就開吧,開也不難,是吧?”他說。


2014年5月,宗毅買了一臺比亞迪“秦”電動汽車,帶著攝影師、記者一起,打著“X絲迎娶白富美”的旗號,從廣州一路向北,領取預定的特斯拉,一時間賺足了眼球。


到北京後,宗毅找到特斯拉中國區總裁吳碧瑄,“忽悠”她要買20個充電樁送給員工做福利。吳很感動,當場以對摺價5000元每臺的價格賣給了宗毅。


可當宗毅拿到充電樁,提到車之後,他才告訴吳碧瑄真實的計劃——2014年5月25日,他和羅振宇在北京朝陽區798藝術園區,在媒體的長槍短炮前,裝上了特斯拉第一個充電樁。


宗毅:股權合夥,讓我從1家公司裂變7家公司


緊接著,在武漢、長沙等6個城市,宗毅聯合羅振宇把充電之路搞成了演出。其中,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光谷體育館,面對臺下4000多名觀眾,宗毅宛若“天皇巨星”一般,意氣風發地宣傳自己的芬尼克茲創業理念,當時那種感覺,對一個傳統企業主來說,爽翻了!


宗毅掂量了一下,他的整個充電之路策劃,只花了數百萬元,但是沿途獲得的全渠道媒體報道的價值就高達2億多元。


其中,一名“毅粉”,一年為他帶來13萬元的訂單;還有一位渠道商,因為宗毅買了特斯拉,還投資成為一家芬尼克茲體驗店的老闆。


嚐到粉絲經濟甜頭的宗毅,後來一發不可收拾。


宗毅:股權合夥,讓我從1家公司裂變7家公司


2015年4月10日晚,宗毅與易寶支付等策劃的“互聯網大篷車”開始西南行,一場集合了王錚亮、夏雨、徐靜蕾、郎永淳的“公益演講”,在朋友圈爆炸了。


須知請來這些娛樂界大咖,宗毅沒有花一分錢,都是互相借勢。而宗毅也趁機宣傳了芬尼克茲。


後來,宗毅又去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講演。如果他不去做這個公益,根本就沒有這個開始。


宗毅發現,原來他們也是可以有粉絲的,而且粉絲介紹很多朋友來買他們的產品。


宗毅由此做了一個總結:要學會帶著私心去做公益。


“以前大家覺得,做公益就一定得是怎麼樣的,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帶著私心去做公益,公益的效果反而更好。”


“我們的目的是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是推動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我的私心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直線上升。”


宗毅:股權合夥,讓我從1家公司裂變7家公司


宗毅就是這麼一個有“野心”的人,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


1、聰明的老闆不會跟員工談理想和情懷,直接談錢,不傷感情。

2、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老闆。如果你的企業轉型失敗,就是你自己不行。

3、你一定要走出邊界,做一些和你沒有關係的事情——當你做的事情是和你相關的,大家就不會去討論。當你做的是不相關的事,他就會去討論,去研究,滿世界去問,這個時候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4、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是此生最好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