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孩子最终是外人,没必要生儿育女,大家怎么看?

於晓西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能单纯的用内人外人来看,都是血脉亲人,哪来的外人一说,生孩子不仅仅是养儿防老,他对我们人的一生来说有很多现实的意义。

生孩子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其实生孩子的现实意义,虽然有些比较传统老旧,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很多人潜意识里还是有这些思想,这些思想也不是说绝对没有道理,至少说其中有那么一条或者两条,我们是认同的,或者即便不认同,但是事实上他却有这样类似的意义:

  1. 养儿防老思想:养儿防老,其实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思想,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比较开明了,但是这个仍然有一些现实的意义,人老了难免有生病的时候,如果行动不便了,而自己的伴侣却已经不在世上了,或者离了婚了,最终都需要一个儿女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给自己端茶倒水,服侍自己吃药吃饭。
  2. 传宗接代思想:养儿防老还比较好一点,传宗接代确实是一种不好的思想,因为伴随着传宗接代的另外一个思想就是重男轻女,所以这种事情我不是太赞同,但是确实我们人也是俗人,有时还是渴望有一个自己的亲生孩子,把自己的血脉延续下去,当然不仅仅是传宗接代的问题,可能还需要把养儿防老这种思想结合起来看。
  3. 夫妻感情的延续:两个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再到相守,这是需要很大的缘分,尤其是男人,可能要打败无数个潜在的对手,甚至双方可能还会经过一次两次失败的感情,还有各种矛盾挣扎,最后才会走到一起,所以非常不容易,夫妻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孩子,这种血脉会把夫妻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这也是爱的结晶。
  4. 父母梦想的延续:人生一辈子哪会事事如意,不管是爱情,婚姻,家庭还是事业,或者学习这一块都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可是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但是孩子就好像是另外一个自己,尽管我非常不赞同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头上,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思想,孩子学习的成功,孩子自己梦想的实现,孩子家庭的幸福,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自己在圆梦。
  5. 有孩子家庭更完整:一个新生家庭如果只有夫妻两个人,尽管看起来两个人的私生活方面更加的自由,但是少了一个小宝宝,会少了很多乐趣,没有孩子的家庭也不完整,最重要的是如果做儿女的没有生下孩子,老一辈的父母也会感觉很失望,觉得对于孩子这一块有所欠缺,甚至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给儿子找好老婆,导致最后没有后代。如果是儿子,自己不想要孩子,父母也会在心里责怪自己没有把孩子教育好。

为什么会觉得孩子是外人?

其实觉得孩子是外人,可能是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一种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原生家庭所带来的问题:

  • 孩子在原生家庭长大,父母一味的宠爱,一味的付出,会让孩子一味的索取无度,老是觉得孩子就应该这样子,最后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就比较任性自私,或者是一个妈宝男,啃老族,不孝子。
  • 原生家庭如果教育过于严厉,孩子的性格可能会比较拘谨内向,没有自己独立的主见,这会导致在新生家庭当中,儿子听老婆的话,怕老婆没有主见,害怕老婆生气所以对自己的父母不敢过分太好,甚至让老婆掌握了家庭的财产大权,老婆不给钱,想孝顺老爸老妈都做不到。
  • 可能觉得孩子是外人,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会有自己的家庭,另外一方面现实当中确实是老人对孩子一生都在付出,但是到老的时候,孩子们照顾老人确实不像老人照顾孩子那么周到,再加上孩子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责任,要照顾老婆孩子,要在外面赚钱,所以有时候家长确实感觉自己和孩子们之间像外人,孩子的老婆才是孩子的亲人。
  • 小宝宝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到组建家庭的过程中,从开始天天和父母朝夕相处,再到后来读书之后住校每周末或者每一个月才回家,然后读大学可能要节假日和寒暑假才回家,再到后来组建家庭出门工作,可能一年回家一次,甚至几年回家一次,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孩子和父母之间越来越像亲戚而不是亲人,就在每年过年走动一次,而且每年回家整天出外打牌,走亲访友,回到家里面,老爸老妈还要伺候孩子们吃吃喝喝,根本就没有享福,到孩子们自己,有了后代,做父母的还得做牛,做马的去照顾孙子孙女。

生孩子不是投资也不是交换

  • 尽管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希望养儿防老,但是真正可以依靠孩子的地方确实还是少,但是并不能因为这样我们就不生孩子,有了孩子,一个家庭比较完整,也比较温馨,比较热闹,再说有孩子总比没孩子好,哪怕孩子对父母再不好,除了个别极端不孝的,多多少少都会尽到一些为人子女的责任。
  •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白,生孩子并不是一种等价交换,并不是我们对孩子做了多少事,孩子就要对我们做多少事,我们应该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思想,今天我把你抚养成人了,成家立业了,将来你是否孝顺我,那就得失随缘了,这年头求人不如求己,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们在抚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应该自己累积资本,自己给自己养老。
  • 其实孩子们的压力也很大,不是他们不想对父母做的更好,毕竟现实就是这样子的,物价增长很快,但是工资水平有限,一个人的能力也有大小,男人一般都是家里的主心骨,需要承担的责任太多,所以需要干事业,往往老人生病了,风风雨雨几十年一并回到解放前,孩子们对老人尽到赡养的义务,但是孩子们也有抚养自己孩子的义务。

所以做父母的也应该多多理解孩子,我们首先要给自己准备一笔养老金,另外再给自己买一份养老保险和人寿保险,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自己能拿出钱来看病,但我们死了这一份人寿保险还有一笔生命价值留给自己的孩子,没有给孩子增加太多的负担,那么孩子们对老人态度可能也就会更好了。


其实人生在世,不管是父母兄弟姐妹还是自己的伴侣或者孩子,哪怕夫妻能白头到老,但是当初我们来到人世间的时候是孤零零的来,走的时候也会孤零零的走,人的身体和灵魂都是彼此的过客,何况家庭成员间谁又不是谁的过客呢?

说孩子是外人也好,不是外人也好,都没有太大意义,孩子怎样对我们,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所以不能因为将来会出现不好的结果,孩子有可能会不孝顺,然后我们就不生孩子,假如我们教育的好,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好孩子,勇于担责,对国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妻儿尽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