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子宮內膜癌分子研究



Cell: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子宮內膜癌分子研究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萬的新發病例。在我國,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目前僅次於宮頸癌,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近日,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等十幾個機構的研究人員對子宮內膜癌開展了迄今最全面的分子研究,確定了關鍵基因和蛋白質對疾病的貢獻。這項成果於2月13日在線發表於《Cell》雜誌上,表明每位患者的治療方法應量身定製,並提出未來藥物設計的潛在靶點。


研究人員認為,癌細胞中的蛋白質水平是那些影響子宮內膜癌風險的突變的功能結果。為此,他們不僅開展了基因組測序和RNA測序,還花費大量時間開展蛋白質組學分析。這項研究比較了95個子宮腫瘤和49個正常子宮樣本的蛋白質水平。


文章共同通訊作者、紐約大學醫學院的David Fenyö教授表示:“蛋白質組學研究雖然耗時且昂貴,但揭示了單憑遺傳學研究無法發現的癌症風險。蛋白質組學分析鑑定出特定腫瘤中最活躍的蛋白質,有望幫助人們設計出對腫瘤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這項新工作是建立在“癌症基因組圖譜分析(The Cancer Genome Atlas)”基礎之上的。與TCGA的策略一致,它並不是研究分子生物學的單個方面,而是研究與一組特定癌細胞相關的所有分子,從DNA到RNA再到蛋白質。此外,他們還分析了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這些修飾決定了蛋白質何時 “打開或關閉”。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團隊在這項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發現了一種新方法,可將高度侵襲性的子宮內膜癌與看起來相似的低侵襲性癌症區分開。研究人員表示,將這兩種癌症亞型區分開,可幫助臨床醫生制定更好的治療策略,並在癌症早期實現這一點。


子宮內膜癌的第一種亞型,即子宮內膜樣亞型,通常在疾病早期發現,約佔子宮內膜癌所有病例的85%。第二種亞型,即漿液性腺癌,則兇險得多,通常造成更多患者死亡。讓人更加頭疼的是,子宮內膜樣亞型組織內也有一個具侵襲性的腫瘤亞群,其分子標誌物與漿液亞型更為相似。


朗格尼醫學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將這兩者區分開。他們發現,在更具侵襲性的子宮內膜樣腫瘤和漿液性腫瘤中,一部分蛋白質被磷酸化,但觀察侵襲性低的子宮內膜樣腫瘤,卻沒有發現這一現象。此外,他們還發現,其中的一些高活性蛋白可被美國FDA批准的藥物靶向。


此外,之前的研究表明,某些患者的子宮內膜樣腫瘤雖然侵襲性較低,但會產生遺傳變異,導致β-catenin蛋白的過度產生,從而導致預後不良。研究人員發現,高水平的β-catenin與Wnt信號通路的活性增強有關,可刺激異常細胞生長。


文章第一作者、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Emily Kawaler表示:“多年來,科學家一直使用基因組學,這是一種高效但相對基本的癌症研究方法。如果我們增加額外的手段,如蛋白質、RNA以及蛋白質相互作用,那麼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瞭解癌症的運作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