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960年代(10):約翰遜 他是肯尼迪遇刺的主謀?有點冤

可有可無的副總統

1960年,本是參議院民主黨領袖的林登·約翰遜敗給了約翰·肯尼迪。1961年1月,肯尼迪宣誓就任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遜就任副總統。

在約翰遜的眼裡,副總統是美國政府中最沒有實權、最令人窩火的職位。

美國1960年代(10):約翰遜 他是肯尼迪遇刺的主謀?有點冤

總統專機這一實際權力的象徵讓約翰遜很是痴迷。他曾有三次被發現單獨在機艙裡四處張望,且每次都因肯尼迪要使用飛機而不得不被請下來。這種情況令他很是尷尬,但他還是一次次登上機艙。

肯尼迪的人將約翰遜的人都看作是外人,有些人甚至沒有白宮出入證。約翰遜的警衛人員也被排除在白宮警衛隊之外,他們不能使用白宮的車、辦公室,不能參加一些社交活動。

肯尼迪,像大多數總統一樣,對於地位僅次於他的副總統選擇了敬而遠之。因為對於他而言,副總統的存在就等於每天提醒他好像隨時都會死去,所以他不想讓接替他職位的人如影隨形。

在總統競選時,一個黨派為了能獲得更多的選票,正、副總統一般性格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完全對立,比如小羅斯福與杜魯門、艾森豪威爾和尼克松、肯尼迪和約翰遜。

美國1960年代(10):約翰遜 他是肯尼迪遇刺的主謀?有點冤

雖補位成功,卻仍活在肯尼迪的陰影下

1963年11月22日中午12時30分,肯尼迪總統乘車經過達拉斯鬧市時遭到槍殺,下午3時38分,林登·約翰遜在“空軍一號”上,由地方法院女法官主持宣誓接任總統之職。

美國1960年代(10):約翰遜 他是肯尼迪遇刺的主謀?有點冤


美國1960年代(10):約翰遜 他是肯尼迪遇刺的主謀?有點冤

人們對遇刺前總統綿延不絕的哀悼讓約翰遜憤怒不已,他始終活在一個故去之人的陰影裡。雜誌只要發表肯尼迪紀念專刊,很快就會銷售一空。跟肯尼迪有關的書籍一經上市總是供不應求。美國史料收藏家發現肯尼迪親筆信件的價值甚至不亞於林肯的。

為了完成從肯尼迪到約翰遜的權力過渡,總統助理在約翰遜視察時給民眾分發兩位總統的照片,但人們只想要肯尼迪的。

約翰遜常常覺得無論走到哪裡,都會遇到肯尼迪家族的人,尤其是前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蓋洛普民意測驗顯示,與長久以來的結果不同,現在的第一夫人只在美國最受人尊敬的女人裡排第二,傑奎琳仍保持著第一名的位置。即使她已經搬離白宮,她仍然是美國女性模仿的對象。

篡位者?

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厄爾·沃倫領導的委員會查實,肯尼迪是被李·哈維·奧斯瓦爾德謀殺的,並沒有同黨,肯尼迪家族也盡力促使大家接受委員會的調查結果。

但數百萬美國人認為大法官得出這個結論是不負責任的,調查也是草率了事。他們非常尊敬約翰·肯尼迪,他們懷疑約翰遜,將他視為篡位者,卻沒有任何證據。林登·約翰遜遭到輿論的猛烈抨擊,只因為從表面上看他是肯尼迪遇刺的直接受益者。


美國1960年代(10):約翰遜 他是肯尼迪遇刺的主謀?有點冤

與肯尼迪家族“互看不順眼”

雖然肯尼迪家族的人都不相信約翰遜應為達拉斯的悲劇負責,但他們對其仍有共同的敵意。因為他們認為肯尼迪總統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有權成為約翰遜政府的副總統。但約翰遜卻不這樣認為,他曾這樣評價羅伯特·肯尼迪:

“那個所謂的‘新貴’爬得太高太快了,他忽略了學習生活規則的過程,跳過了必要階段。他不喜歡我,不過我更不認可他。”

美國1960年代(10):約翰遜 他是肯尼迪遇刺的主謀?有點冤

肯尼迪家族

約翰遜派的人更是將肯尼迪家族視為眼中釘肉中刺,1964年7月,約翰遜將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和他的其他內閣成員從副總統候選人名單中移除。

1964年11月,約翰遜在總統選舉中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完整任期,在此之前,他都是在肯尼迪總統的陰影下治理國家。他終於依靠自己的力量坐上了權力的頭把交椅,雖然肯尼迪家族在美國民眾心裡仍然影響巨大。

美國1960年代(10):約翰遜 他是肯尼迪遇刺的主謀?有點冤


美國1960年代(10):約翰遜 他是肯尼迪遇刺的主謀?有點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