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小说,虚竹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当“一个小和尚”?

骑蜗牛走高速


金庸的《天龙八部》总的来说,应该有三个男主角,他们分别是段誉、萧峰和虚竹。这三人中,段誉个性迂腐,能言善辩。萧峰性格豪爽,粗中有细。虚竹武功最高,但人也最老实。



在《天龙八部》中,虚竹刚出场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林和尚,后来机缘巧合,得到了当世三大顶尖高手的内功修为,后来又成为缥缈峰的主人,他的遭遇,可谓最奇特,也成就了他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

在成为缥缈峰的主人后,虚竹将缥缈峰的事务转交给余婆等人,又回到少林寺,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小和尚,虚竹为什么心甘情愿舍去缥缈峰主人,去当一个“小和尚”?主要有这三点:


一 虚竹出生后不久,就被萧远山抢走,处心积虑的丢弃在少林寺,被少林寺的僧人所救,将他抚养长大,虚竹一直长到二十岁时,都没有离开过少林寺,他对少林寺有着很深的感情,少林寺里有疼爱他的师傅,有他熟悉的师兄弟。

二 虚竹为人善良,人也很老实,成为缥缈峰主人,也是被形势所逼迫。他虽然武功很高,但知道自己没有江湖阅历,也没有领导能力,去管理门人众多的缥缈峰,他也不愿自己勉为其难,更向往少林寺无忧无虑的小和尚。

三 在《天龙八部》中,虚竹的遭遇了很多人,这些人中,有好有坏,有奸有恶,让他的江湖之行也有起有落,有生有死,让他觉得江湖险恶,人心难测,他的个性不适合江湖,在少林寺当一个小和尚,是他更好的选择,所以他更向往少林寺的生活。


虚竹当上缥缈峰主人后,又回到少林寺,选择当一个小和尚,在当时是一件很明智的事,这说明虚竹还是有自己的见解,其实,虚竹为人宅心仁厚,武功又高,当一派之主也无可厚非,但他还需要一些磨炼,当他打败丁春秋,又经历父母双亡,他真正的成长起来了,当缥缈峰主人也无可争议了。


勇哥茶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虚竹只有在少林寺才会感到回家。

虚竹从婴儿时期就被少林寺僧人收养,一直养到20多岁。

大家想想就知道,就算是亲妈养大一个孩子也是千辛万苦的,何谈一群僧人。

可见,少林寺的僧人对虚竹是很有爱心的,这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出来。

第一,虚竹的师傅。

虚竹的师傅叫做慧轮。慧轮的武功很低微,曾被梅兰竹菊姐妹恶整。

然而,慧轮对虚竹却颇有些师傅的爱护。

首先,虚竹武功不高,主要是慧轮武功也很低。但是,少林寺以佛法为主,武功只是强身健体而已。虚竹武功低微,佛经却读的非常熟练,这显然是慧轮苦心教导的结果。

可见,慧轮在虚竹身上也用了很多心血。

其次,虚竹犯错,慧轮哭啼。

大家这段:慧轮见他回来,又惊又喜,问道:“方丈差你出寺下书,怎么到今天才回来?”虚竹俯伏在地,痛悔无已,放声大哭,说道:“师父,弟子……弟子真是该死,下山之后,把持不定,将师父……师父平素的教诲,都……都不遵守了。”慧轮脸上变色,问道:“怎……怎么?你沾了荤腥么?”虚竹道:“是,还不只沾了荤腥而已。”慧轮骂道:“该死,该死!你……喝了酒么?”虚竹道:“弟子不但喝酒,而且还喝得烂醉如泥。”慧轮叹了一口长气,两行泪水从面颊上流下来,道:“我看你从小忠厚老实,怎么一到花花世界之中,便竟堕落如此,咳,咳……”虚竹见师父伤心,更是惶恐,道:“师父在上,弟子所犯戒律,更有胜于这些的,还……还犯了……”

看看,就算亲生儿子犯错,父亲也未必会哭啼。

可见,慧轮真的是很关心虚竹。

第二,虚竹的师兄弟们。

虚竹被无崖子称作是丑陋的小和尚,才第一次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

然而,虚竹活到20多岁,他的师兄弟们当然知道他的长相不佳,然而却从没有人说过。

可见,虚竹和师兄弟、师叔伯的相处,都是很和睦的,从没有人讽刺过虚竹,比如长得丑、是孤儿。

另外,虚竹曾回忆,认为他武功低微、棋艺不佳,但并没有太多的争胜心态。师兄弟们反而认为他适合学佛法,很是赞扬,并不取笑他武功、棋艺不如人。

第三,虚竹的长辈们。

玄渡被鸠摩智打伤,虚竹立即去救援。

为啥?虚竹回忆:虚竹十六岁那年,曾奉派替玄渡扫地烹茶,服侍了他八个月。玄渡待他十分亲切,还指点了他一些罗汉拳的拳法。此后玄渡闭关参禅,虚竹极少再能见面,但往日情谊,长在心头。

玄渡对虚竹的态度就如同祖父一样,使得虚竹非常感激。

由此,可见虚竹在少林寺过的是挺不错的。作为一个孤儿,他有师傅的关心、师兄弟的友情、师叔伯的爱护,就像在家一样。

相比被丁春秋当做宠物一样养大的阿紫,虚竹简直是在天堂。

所以,虚竹并不认为少林寺外的一切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还不如回到非常熟悉的少林寺礼佛修行为好。

其实,虚竹为人迂腐,虽武功卓绝,也很难在江湖上混得很好,甚至可能会被人暗算害死。

如果不是西夏公主李清露成为他的妻子,虚竹恐怕根本无法维持灵鹫宫的江湖地位。

所以,对于虚竹这样的人,如果没有李清露这种爱妻,回到少林寺对他是最合适的。

在少林寺内,虚竹没有任何忧虑,专心念经即可,也是很幸福的。


萨沙


总体来说,虚竹心甘情愿的要做少林寺的一个小和尚,无外乎三个原因。

第一,少林一直是虚竹二十四年来的家。和别的和尚后来出家不同,虚竹从出生就以少林为家,从小就是和尚,那些少林僧众,则全是他的“亲人”。


由此可见少林在虚竹心目中是何等存在。

第二,少林是名门正派,又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身为少林弟子特别有荣誉感。

像风波恶遇到虚竹小和尚,都要恭恭敬敬的称一声“大师”或者“高僧”。等闲之人,也进不了少林寺。


所以留在少林,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而被赶出少林,则是一件特别丢脸的事情。

第三,虚竹个人的内心追求。

从小他就接触佛法,心地善良,与世无争。


就连喝一碗水,都要超度里面的十万八千微生物,如果活在世俗里的尔虞我诈,他真的很难适应。

少林也确实最适合虚竹这样脾气的人存在。


孙少侠品金庸


虚竹心甘情愿地当一个小和尚,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当然这一切都源自身份和环境。首先虚竹是少林玄慈方丈和叶二娘的孩子,一位是德高望重的方丈,另一位是四大恶人之一,玄慈破色戒已是不该,可事已至此,已经难以挽回。

由于碍于自己的身份,于是给叶二娘许多银两供她吃穿,完全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只是萧远山的出现,改变虚竹的命运。他气愤自己的孩子乔峰由汉人抚养,还拜仇人为师,此等怨气无处发泄,只能从叶二娘手中抢走虚竹,放在少林寺的菜园之中。只是此事极为隐秘,除了萧远山之外,旁人不得而知。

虚竹长大成人之后,依旧吃斋念佛,从未调查过自己的身世,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身在少林二十四年,从未走出少林,他除了当和尚之外,还能另谋去处吗?虚竹精修佛法,懂得尊师重道,其人品无可挑剔。待到二十四岁下山广发英雄帖,方才改变自己的命运,破解珍珑棋局之后,又碰到天山童姥,之后西夏冰窖发生的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

如果没有这次下山,虚竹还会留在少林,至于成为灵鹫宫的主人,拜逍遥派无崖子为师,都是迫于无奈。前边我们提到虚竹尊师重道,人品绝佳,逍遥子弥留之际,虚竹怎能忍心拒绝?其实在他破佛门五戒之后,依然回到少林心甘情愿接受杖罚,这一切表明,虚竹破解杀人,实属无奈之举。且虚竹出手杀人之时,也是蒙在鼓里,不知道小小的松球,竟然有如此力道。

虚竹内心深处,自然想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和尚,还想回到从前,烹茶侍奉师父,只是罪孽深重,佛门已然不容。如今之计,只有完成无崖子的遗愿,然后领导灵鹫宫,或者与梦姑双宿双飞,如果少林能准许,他定然留在少林,甘愿接受任何责罚。

前期在少林,首先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认为身上的佛门香疤乃是天生,从小就与佛门有缘,其实这些都是母亲叶二娘所为。她在虚竹身上烫的二十七点香疤,只是希望有超一日,能与儿子相见,故而前期虚竹生活在少林,也是与萧远山和叶二娘等人有关。长年累月的佛法熏陶,名利与虚名,对虚竹而言,只是粪土而已,所以甘愿当一个小和尚。


后期下山发帖,也是误打误撞,一切皆为天意。如果说前期是造化弄人,那么后来虚竹还想当一个小和尚,就是已经看破红尘,无奈佛门不容,只能置身红尘之中。


古镛武侠


谁说一个人甘愿做和尚,吃斋念佛,虚竹也不是,有美女相伴而且还是位美丽的公主。虚竹只不过是一生下来就在少林寺,做和尚并不是他是自己的选择,虚竹是少林方丈玄慈和叶二娘的私生子,是仇家萧远山抢来放在少林寺,让玄慈相识而不能相认。准确讲是仇人萧远山让他做小和尚的。

虚竹从小生活在少林寺,吃斋念佛,自己也以为本来就是做和尚的命,受的教育也是佛道,生性善良,正因为虚竹的善良改变了人生。

故事的变化虚竹是第一次下山,本来是普通的送个信,却误打误撞打开珍珑棋局。从此有了开挂人生,先是被逼着得到了无崖子七十余年的功力,还被逼着当上了逍遥派的掌门。又因为善心救了天山童姥,还得到了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的功力,还是因为善心破除生死符,彻底收伏了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当上了灵鹫宫的主人,统领三十六洞七十二岛,而且还主要是糊里糊涂地和梦姑破了色戒,居然还是个西夏公主。

虚竹的故事,金庸先生告诉我们的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命运或许会改变,好远或许就在前面。至于是不是做和尚或者做什么都是无所谓的。

取名庸者为记念金庸先生,欢迎加关注,更多金庸小说题解尽在其中。


庸者智也


虚竹,少林寺一个普通的和尚,长相一般,甚至有点丑。从小在少林寺长大,一心向佛,口舌愚钝,练武也是资质平平。他从未接触过少林以外的人,严守清规戒律,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虚竹

然而,因为丐帮要挑战少林,寺里人手不够,他便被派下山去送请帖。这是他第一次下山,本以为再简单不过的事,却让他的一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闭着眼睛胡乱下了一子,将自己的一块棋子吃掉,反而破了珍珑棋局。被逼着得到了无崖子七十余年的功力,还被逼着当上了逍遥派的掌门。因为救了天山童姥,得到了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的功力,还当上了灵鹫宫的主人,统领三十六洞七十二岛,还抱得西夏公主而归。

虚竹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和尚,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有了如此惊人的变化,被人羡慕不已,称为“开挂”的虚竹。

但是,在他自己看来,这是最大的失败。

他一心只想当个和尚,敲敲木鱼,念念佛经,但是,这却不能了。他想回少林,但少林寺不要他,少林寺可以让丁春秋留下,却留不下他。丁春秋心狠手辣,没有一点向佛之心,虚竹虽然破了戒,但依然坚定地向佛。

可是,造化弄人,丁春秋可以晨钟暮鼓,但虚竹必须离去。

自己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却丢不了,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幸福,并不是别人眼里的东西,而是自己的体会。虚竹在灵鹫宫里估计也是闷闷不乐,遣散了下人,遣散了那些洞主岛主,不让他们再踏上缥缈峰一步。

他将偌大的灵鹫宫变成了一座寺庙,从此绝迹于江湖,但是,还是回不到过去,回不到少林。





邳州轩轩一家


个人认为,虚竹,一个金庸笔下的乖孩子,从小就生长在少林寺,本身资质不高,武功也平平,属于少林寺三代弟子中中下层,清规戒律守了20年,突然命运一个转折,得无崖子70年内力,又得灵鹫宫天山童姥,李秋水等人一身内功武学,这时候的虚竹可以说是天龙里前三的高手。

天龙八部里有一点是所有人都一样的,那就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为什么虚竹心甘情愿做个小和尚呢?打个比方,一个5.6岁的农家小孩,他这时候的心性就是玩,你让他去进入成人的世界,给他百分百的股权,管理一家跨国公司,在他看来,可能还不如陪他玩抓迷藏好,价值世界观不同,评判标准也不同。


正礼承源


自问自答,自得其乐!

虚竹是《天龙八部》小说当中,虚构的一个人物形象;虚竹也是《天龙八部》小说当中的一个主角之一;同时,虚竹还是《天龙八部》小说当中的“二挂”之一。

在《天龙八部》小说当中,虚竹的戏份那么多又那么重要,虚竹为什么要心甘情愿地在少林寺当一个小和尚呢?!笔者个人观点认为主要是因为下列的原因:

(1)虚竹的身世问题。

按《天龙八部》小说的描述,虚竹是少林寺玄慈方丈和叶二娘(天下四恶之一)的一个私生子。而虚竹本人(包括玄慈方丈和叶二娘)一直都不知道和虚竹彼此之间的关系的。虚竹一直都以为自己是少林寺当中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

(2)虚竹受出生环境的影响。

虚竹在少林寺出生,然后又在少林寺里长大成人。在虚竹的眼里,一直以来就是只知道有少林寺而已,别的什么就都不知道也不去管了。虚竹一直都觉得少林寺是最温暖最安全最舒适的地方。做少林寺里的一个小和尚虚竹已经觉得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了!

(3)虚竹的性格问题。

人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虚竹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了。正如丁春秋被废掉武功、被关押在少林寺里改造,虚竹很委屈地向萧峰诉苦:“……丁春秋作恶多端的人……却能够在少林寺里清修……”一样,虚竹的性格注定了虚竹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只当少林寺里的一个小和尚了。至于这样一个愿望能不能够实现,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此外,虚竹的亲生父亲本身就是一个和尚----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师,虚竹骨子里流的就是和尚的血了。当然啦,在这里笔者个人观点还认为,这当中其实还渗透有金庸先生想要传达的朴素的“无欲无求”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理念。比如说虚竹做梦也不会想得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西夏国的驸马爷和灵鹫宫的主人;而游坦之更加想不到自己会练成易筋经武功,自己会与阿紫姑娘一起跳下雁门关悬崖峭壁……


骑蜗牛走高速


在《天龙八部》中,虚竹即便是接受了无崖子百年内力的传承,却为何甘愿成为一名少林寺的小和尚,个人认为有以下原因:

虚竹有些“自卑”

虚竹从小栖身少林,少林中的事实物物,对他都有一定的形象,少林寺虽是佛门静修之地,高僧固然是有,但是不能避免的是下面的人相互对比,在原著中曾有一段对虚竹的描写:

虚竹不过是个修为低浅、毫无见识的少林僧人,头脑既然笨钝,相貌更不吸引 人。他长得“浓眉大眼,一个大大的鼻子扁平下塌,容貌颇为丑陋,僧袍上打了许 多补钉,却是干净。”

从原著中可以看出,虚竹外貌不佳,头脑愚钝,而对于这类人在群体中所处于的位置,难免的受到各个方面的欺负。

在这种环境的刺激下,虚竹缺少应有的自信,对生活存在着质疑,所以,造成他有些自卑感。

从小到大的感情

虚竹是重情义的人,从乔峰在少林的一战中,可以看出,虚竹在不被环境承认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了与的结义兄弟乔峰站在一起,可见他重情义的性格。少林寺从小抚养他,自然而然的在感情上会有寄托。可以说他将少林寺当做了自己的家,试问即便是天涯海角,有谁不想家呢?更何况虚竹是一个依恋家庭的人。

结语

虚竹之所以心甘情愿的当一个“小和尚”,是因为他的单纯及对少林寺的一种寄托心理。

大家好,我是金水,个人浅见的答案希望与您分享!

我是立水!


立水


少林寺是虚竹的家,和尚是虚竹生来的身份。



出生后就被遗弃在少林寺门口,然后被少林寺抚养长大,少林寺上上下下,不管是方丈也好,达摩远首座也罢,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和尚。

在少林寺从小长大的虚竹,和其他和尚一样,吃斋菜,念经,习武,研究佛法。他所处的环境以及接受的教育都决定了他和尚的身份。在年纪幼小的时候,他无法做出选择,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他习惯和尚的身份,也因为十多年的生活,他越来越认可这种生活方式,无法割舍。

这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贴上什么样的身份标签,如果从小学画画,可能会成为画家,从小练字可能会成为书法家……

一直持续到下山,虚竹的心都不曾起过半点波澜。



很多人戏谑虚竹下山后像是开挂了一样,但归根结底,这些都不是他主动的,他始终以出家人自居。

他误打误撞的破珍珑棋局只是担心段延庆会走火入魔,本着慈悲为怀的心态替段延庆下了一子棋;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得到无崖子传递的内功,更多的是对一个行将朽木的老人的于心不忍;在冰窖内破戒是天山童姥的计谋让他就范……

虽然被动的得到了许多,虚竹仍旧在意的是自己做和尚的身份,直到鸠摩智在少林挑衅,众人不敌,他才站出来出手击退了敌人,也因此被逐出门派,被间接的剥夺了和尚的身份。

这个时候的虚竹是迷茫的,却没有动摇做和尚的心。



虚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或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过这个问题,又或许没有。

如果不是在那天和父母相认,又在同一天失去双亲,虚竹估计会想方设法的也要继续当和尚。虚竹感觉到亲情的温暖,可惜这时间太过短暂,短暂的令他还来不及细细体会这种温暖,又从指缝中溜走了。

一个在孤儿院生活了十多年的少年,失去了家,失去了家人,他的心中已经泛起了涟漪,开始动摇了,感受过了“情”的味道的虚竹,愈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情和爱情。

在虚竹心甘情愿做和尚,环境是最大的因素,让他做不了和尚的同样是所处的环境。

安安静静的在少林寺习武念经,无牵无挂,他就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和尚。然而造化弄人,下了趟山换了个环境,多了羁绊又让他做不成和尚。所谓出世入世,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