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下的脱贫攻坚收官战

点击蓝字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下的脱贫攻坚收官战

关注我们

3月10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国二招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苏国霞、规划财务司司长黄艳,介绍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主持会议。

疫情对脱贫攻坚任务的影响

据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苏国霞介绍,从疫情本身看,贫困地区大部分是低风险地区,按照分区分级的规定,除湖北外的804个国家贫困县有740个是低风险地区。目前,脱贫攻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疫情带来的人员、物流的受阻,影响贫困户的收入,这个影响可能是长期的、更大的。主要表现在贫困户的就业收入、产业收入和扶贫项目的开工方面。一是就业方面,截至3月5日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总人数1420万,仅仅是去年全年的52%,外出务工时间推迟且务工数量减少;二是物流受阻,春节期间准备的很多农产品销售受阻,贫困户收入直接受影响,农村春耕备耕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三是一些扶贫项目开工推迟了,全年项目开工大概1/3。

苏国霞表示,“为应对疫情的影响,扶贫办建立了分析应对机制,每周汇总各地情况,研究分析提出针对性措施,我们有决心经过努力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把耽误的时间找回来。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下的脱贫攻坚收官战

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苏国霞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持续增长

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司长黄艳表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从2013年到2019年保持持续增长,连续五年每年都大幅度增长,年增幅达21%。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还会持续增长。同时我们要求各省要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确保脱贫攻坚资金需求。目前,省市县2020年扶贫资金投入已经达到2000亿元以上,同比上年有一定增长。同时我们加快资金拨付,到目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已经拨付1136亿元,确保资金尽快到位,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下的脱贫攻坚收官战

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司长黄艳

如何降低疫情对于产业扶贫的影响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针对疫情对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秩序的影响,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多次研究,建立了扶贫产业调度机制,对应对疫情、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作出了安排,指导贫困地区加快恢复农业生产秩序,推进带贫主体复工复产,组织流通企业、电商平台、批发市场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工作重点如下。

一是对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输出地与输入地对接工作。农业农村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返城就业。

二是针对留乡创业的贫困劳动力,推动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对有留乡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做好一对一创业培训,帮助其选好就业门路,提升创业能力。

三是

推动农村二三产业,重点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中小微企业信贷担保等扶持政策落实,创造更多的岗位,让在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尽快就业。

四是着力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加强科技服务,加强以农机为主的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及时抢耕抢种,不误农时。

五是针对贫困户恢复生产和就业问题,国务院扶贫办和银保监会出台了扶贫小额信贷的优惠政策,同时,扶贫办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的措施。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下的脱贫攻坚收官战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

做好疫情严重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黄艳表示,为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扶贫办对包括湖北在内的疫情较重的地区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2020年扶贫资金投入持续保持增加,资金分配向疫情影响较重的地区予以倾斜,同时要求省里资金分配要结合实际,加大对疫情较重的市县资金支持力度,确保脱贫攻坚资金需求,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是及时调整扶贫办年度项目安排。对受疫情影响,的确不能开工的项目,允许疫情较重地区调整为符合防控的需要、同时又满足脱贫攻坚需求的项目,优先安排资金支持。

三是及时地落实帮扶和救助。对患新冠肺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以及集中隔离收入受影响的患者,我们及时给予帮扶和救助,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按时完成易地搬迁等扶贫工程

目前各地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策略,加快了扶贫项目的实施和开工。从最新调度情况来看,中西部22个省今年计划的扶贫项目是35万多个,目前已经开工了11.3万个,开工率达到1/3。扶贫车间的复工率目前达到了60%以上。应该说各地的复工复产的速度在加快。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发改委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配套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确保今年上半年任务的完成。

严防疫情严重地区“突击扶贫”、“虚假扶贫”

黄艳表示,国务院扶贫办将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脱贫的成果经得起历史也经得起人民的检验。

第一,要确实真的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指导各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就业扶贫力度、消费扶贫力度,同时也配合兜底保障政策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化危为机,切实保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二,严把退出关。对于贫困户脱贫、贫困县摘帽,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国务院扶贫办每年都会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督查巡查,对贫困县的退出还有抽查机制。今年下半年国家还将开展脱贫攻坚普查,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制度确保脱贫的质量是真实的。

第三,加强作风建设。要求各地扶贫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严肃处理,且决不姑息弄虚作假现象。

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

据苏国霞介绍,2020年,全国还剩52个县未摘帽,其中有10个县有疫情,还有1个县有未治愈的病例,整体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这些县主要集中在西部深度贫困地区,是多年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新冠肺炎疫情给他们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为确保任务完成,国务院扶贫办采取全面实施挂牌督战、加大资金投入的支持、改进现有工作方式加强跟踪调度三大措施措施予以支持,确保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疫情没有造成大量因病返贫、因疫返贫

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医疗是脱贫标准之一,国家在扶贫工作中为农村贫困人口建立了三条医疗保障线: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此外还加强了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以保证贫困地区群众常见病、慢性病可以就地就近治疗。

疫情对贫困群众的影响不是特别大,得益于长期建立的医疗保障制度。整体看,疫情没有造成大量的因病返贫、因疫返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刚刚脱贫的人口,还有收入在国家扶贫标准附近的边缘人口,他们因为这些偶然的因素,收入骤减、支出骤升,可能重新回到贫困。目前,国务院扶贫办正在研究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帮扶机制,首先把农村可能出现的返贫状况监测起来,通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通过相关部门来发现可能返贫的情况、可能新致贫的情况,根据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各种针对性帮扶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