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韻如被罵時,我卻很同情她:每個人都有過的「陳韻如」時刻

《想見你》完美落幕。


以那聲“子唯哥,生日快樂”的甜蜜結局落幕。


除了劇中李子維和黃雨萱的神仙愛情外,我最有感觸的,就是「陳韻如」了。


當幾乎全網都在因為陳韻如不肯坦白真相而罵她壞人、叫她快死時,我卻罵不出口。


從她的例子裡,我也看到了很多自己過去很自卑的影子,所以當很多人罵她壞人的時候,我卻很理解她的心情,很同情她。


在大結局裡看,當初陳韻如真正的死亡原因,是自殺。

她說:

我明明已經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你們每個人,都還要叫我再努力一點,要我再更好,跟我說,你要開心,你要快樂,為什麼?


就因為我不是你們眼中期待的樣子嗎?可不可以放過我,我真的覺得好累,我不想再逼自己了,這個世界,根本就是一場噩夢。


陳韻如被罵時,我卻很同情她:每個人都有過的「陳韻如」時刻

等到大結局一過,我才看到,剛在全網被黑得最慘的陳韻如,突然又多了一波熱點:或許每個人都是陳韻如,又開始同情起了她來。


那個時候,我覺得人真的很諷刺,前一秒全網罵著陳韻如快點去死,後一秒又因結局圓滿、瞭解陳韻如的內心而同情她,你細品,這不是很多明星得抑鬱症的前後過程嗎?


因不瞭解而諷刺、隨意謾罵,因瞭解而共情。


但今天我想講的不是抑鬱症,而是「自卑」。


像陳韻如一樣,在生活中被自卑困擾的人,是怎麼樣的?


陳韻如被罵時,我卻很同情她:每個人都有過的「陳韻如」時刻


從行為上看:


  • 1.怯懦,不敢和其他人講話


陳韻如喜歡聽歌,喜歡一個人獨處,喜歡弓著腰走路,不喜歡交朋友,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

陳韻如被罵時,我卻很同情她:每個人都有過的「陳韻如」時刻


她在日記本里寫:“我在這個世界裡,拼命努力地發光,想要讓世界看到我。”但自己總是獨來獨往,對他人也從無笑容無交流,被同班同學討論“怪咖”“過去的你超級陰沉,完全不敢靠近”。


陳韻如被罵時,我卻很同情她:每個人都有過的「陳韻如」時刻

  • 2.即使是笑,也不敢很放聲大笑


在《想見你》劇中,區分黃雨萱和陳韻如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笑容。


在雨中,黃雨萱大大咧咧、直爽的笑容瞬間吸引住了李子維,但到後期陳韻如回來之後,她在雨中,是弓著腰,用手擋著頭,略帶憂鬱氣質的看向李子維。


莫俊傑在課本上畫畫,陳韻如的笑是比較含蓄、不露齒的笑,而黃雨萱則是露齒、開朗的笑。


  • 3.喜歡一個人,卻不敢去追求


喜歡李子維,默默關注著他,不敢主動去追求,而她表白也是很卑微的那種。這又讓我想起了張愛玲的經典名句:“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陳韻如被罵時,我卻很同情她:每個人都有過的「陳韻如」時刻


從心理上看:


  • 1.看不見他人對她的好


陳韻如真的是沒人愛她嗎?其實不是。


只不過她自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她看不見他人對她的好。


她不知道她弟弟默默關心她。她不知道莫俊傑很喜歡她。她不知道爸爸媽媽也愛她。她不知道她也有好朋友啊~~


最後在大結局裡,她跟莫俊傑說:“我才明白,世界有一個人如此珍惜你,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已經很難得了。


”很多時候,你已經擁有了很多,放開心扉,才能去感受更多的愛,去擁抱值得的人。


陳韻如被罵時,我卻很同情她:每個人都有過的「陳韻如」時刻


  • 2.對世界有很多期待,也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陳韻如其實對世界、對自己都有很多期待,因為有太多期待,所以就更容易失望。她希望自己被看到,卻只是一個小透明。


希望被喜歡的人愛著,卻一次又一次被拒絕。


好不容易被他喜歡,而他喜歡的人,只不過是來自另外一個時空的另外一個人。


在最後一次黃雨萱和陳韻如的對話裡,黃雨萱說:


陳韻如被罵時,我卻很同情她:每個人都有過的「陳韻如」時刻

  • 3.討厭自己,無法真正接納自己


其實很多人自卑,源頭是來自於無法接納真正的自己。陳韻如討厭那個“過去”的自己,那個內向、不會表達、不會和朋友相處的自己,她很努力,卻總是失敗。


她想要活出很多人想要的樣子,假扮了幾天開朗的陳韻如,後來在自己真的很努力之後,還是做不到,最後才選擇自殺。(很多抑鬱症患者的心態也是這樣)


其實內向是中性詞,獨來獨往也並不代表是異類,世界是多元化的,而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特定的軌跡,不必因自己和世界大部分人的不同而否定自己,也不必因自己達不到要求而過度責怪自己,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有價值的。


陳韻如被罵時,我卻很同情她:每個人都有過的「陳韻如」時刻

  • 4.不配得感很重,覺得自己不值得


面對李子維,她是自卑的,覺得對方太美好,覺得他太遙遠,無法觸及。面對同學,她也是自卑的,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同學的喜歡,所以才默默地封閉了自己。


面對父母,因父母都重男輕女,所以她骨子裡就認為自己就是個沒人要的孩子,沒什麼價值。唉~自卑的孩子,總是很敏感,生怕得罪別人,生怕被人誤會,生怕讓別人不開心,但他們自己,才是不開心的那個。


陳韻如被罵時,我卻很同情她:每個人都有過的「陳韻如」時刻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我曾經是多麼自卑的孩子。


生性內向,又敏感,喜歡多愁善感,以上陳韻如的很多行為或心理過程,都是我經歷過的,所以我真的非常有感觸。我曾經多麼討厭自己的性格,多麼討厭自己的內向和自卑,我被很多喜歡過的人拒絕過,因為不懂交流而失去多少機會和朋友。


我渴望愛,但並不是我沒有人愛我,而是我總是想要更多,看不見眼前的美好。但後來我走上身心靈和心理學的道路,拯救了自己。


我慢慢地和自己和解,明白我的內向並不是錯,並不是外向才有優勢;我慢慢明白,我的愛就在身邊,並沒有走遠,很多人在愛我;


我慢慢開始愛這個世界,幫助他人,點亮他人生命裡的光,理解他人,讀懂他們的故事。內向,給了我很多優勢,我敏感,所以我能讀懂人心;


我經歷過,所以更能體會痛的滋味;


我喜歡獨處,所以能很好地和自己內在對話;我感情豐富,能輕易感受痛苦,也能輕易感受快樂和幸福......


陳韻如被罵時,我卻很同情她:每個人都有過的「陳韻如」時刻


也慢慢地,我才發現,原來和解之後的世界,會慢慢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改變,當你不再執念於改變,反而這一切都開始變了,我也變得會說會笑,能夠給予他人陽光。


我終於走出了過去那個死循環,那個深不見底的黑暗,終於過去了~~而在《想見你》的大結局裡,陳韻如原諒了過去的自己,打開了內心,也開始慢慢試著看見周圍人對她的好。


這或許就是編劇想表達的其中一個意義:“不管是17歲偏執內向的陳韻如,還是27歲開朗成熟的黃雨萱,都值得被好好愛著。每一個個體都值得被理解,被接納。”


也願每一個人,在經歷著不被理解和接納時,珍惜獨一無二的自己,保持內心的一束光,它會帶你慢慢走出黑暗。


對於陳韻如的自卑行為和想法,你的想法是什麼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