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37度多,算髮熱嗎?弄清這4個問題,理性抗疫不恐慌

在疫情的防控下,大家最近是不是去哪都逃不開“測體溫”?進小區、進單位、進超市、進地鐵站……都要“嘀”那麼一下。防護意識強的人,每天自己在家也會測量一下。


自然,關於“體溫”的疑問也不在少數:

● 經常測出來37度多,算髮熱嗎?

● 體溫偏高,會是感染了冠狀病毒嗎?

● 公共場所的測溫儀,會不會導致交叉感染?

……


恐慌大多源於未知,看完這篇文章,就不會因為這些問題焦慮啦~


1體溫多少才算發熱?


當體溫超出正常範圍的上限時,被稱為發熱,那麼什麼範圍才算正常呢?


口溫:正常值為36.3℃~37.2℃

腋溫:正常值為36℃~37℃

肛溫:正常值為36.6℃~37.8℃


以口腔溫度為標準,又可將發熱分為:

(1)低熱:37.3~38℃

(2)中等度熱:38.1~39℃

(3)高熱:39.1~41℃

(4)超高熱:41℃以上


而現在進出公共場所測量的大多是,「額溫」或「耳溫」,其實並不準確,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無標準參考範圍。


體溫37度多,算髮熱嗎?弄清這4個問題,理性抗疫不恐慌


2體溫偏高,會是感染了冠狀病毒嗎?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指出,發熱、乏力、乾咳仍為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表現,因此,當量出體溫偏高時,多少會讓人擔心。


對此,大家不用恐慌,生活中很多因素都會影響體溫波動。


氣溫


人雖然是恆溫動物,但也會隨氣溫變化而產生體溫波動。比如剛從冬季戶外回來,體溫自然偏低。常溫環境中測量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時間


體溫37度多,算髮熱嗎?弄清這4個問題,理性抗疫不恐慌

一天中,早起時人的體溫最低,傍晚體溫偏高,早晚溫差約0.5℃左右。


運動、進食、沐浴、喝冷熱水等行為


測量前如果進行過避免劇烈運動,或進食、喝冷熱水、沐浴(洗熱水澡)等行為,也會影響體溫,如有上述情況,應間隔30分鐘後再測量。


Tips:

嬰幼兒代謝率高,體溫通常高於大齡兒童和成人;

老人因為代謝率低,嚴重感染時也可能僅表現為低熱;

女性在排卵期和妊娠期因為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也會使得體溫升高。



排除了干擾因素後,測量結果依然發熱,也不需要太恐慌。這裡並不建議大家盲目去醫院,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體溫37度多,算髮熱嗎?弄清這4個問題,理性抗疫不恐慌


1.如果沒有接觸過可疑的傳染源,建議居家隔離,保持觀察


在發熱前14天沒有接觸過來自武漢或周邊地區的人員,沒有接觸過可疑人員,也沒有參加過聚集性活動,普通感冒發燒的可能更大,大多輕微發熱在3天內會逐漸好轉。



體溫37度多,算髮熱嗎?弄清這4個問題,理性抗疫不恐慌


2.發熱、咳嗽的同時出現伴有呼吸困難、乏力等情況,即可就診!


如果沒有以上症狀,但有外出、聚集、或感染者接觸史,應該及時就醫。


4公共測溫儀,會造成交叉感染嗎?


目前公共場合大多采用的都是非接觸式紅外線測溫儀,一般不會導致交叉感染


如果是需要通過接觸皮膚或黏膜,才能完成測量的工具,那麼需要在使用前後進行酒精消毒,否則可能存感染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