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为何被称为三藏法师,有何过人之处?

山间明月随我心


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包括《经藏》、《律藏》、《论藏》。其中《经藏》记载了释迦牟尼及其最早教徒的教义;《律藏》规定了佛教僧众的戒律清规;《论藏》是佛教各派学者对佛教教义的论述解说。

唐代高僧玄奘,因精通佛法三藏,所以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又称“唐三藏”。三藏十二部总经,深奥晦涩,浩如烟海,古往今来,可以通晓经律论三藏的法师没有几个。唐三藏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藏法师,被称为三藏法师的还有鸠摩罗什法师、菩提灯法师、安世高法师等。可见,三藏法师的含金量是很高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称之为三藏法师。

玄奘生于公元六百年的唐朝,那时,佛学风靡一时,聪慧的玄奘自幼便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说,他十一岁时就能熟读佛经,十三岁时在洛阳出家,之后在全国各地便访名师,刻苦钻研佛教理论。十八岁时,玄奘在佛教界已经小有名气。

随着对佛学的深入研究,玄奘深感各种佛经译著不善,致使义理模糊,理解不一,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意,即是西行求法。

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不顾艰难困苦,千里跋涉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参与编撰《大唐西域记》,对东亚文化的发展、以及佛教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中窥古今


唐僧,名“玄奘”,俗姓陈,名祎,法号“三藏”。唐朝皇帝李世民,御赐于他的国姓。他是唐代著名的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以及佛经的“翻译家”及“旅行家”。出生于公元600年,卒年于公元664年。父亲陈国蕊,今河南洛阳偃师之人。他天生善良聪慧,十三岁出家,遍读佛典。可以说,他自小与佛有缘,因觉得当时佛典多有出入之处,为解心中迷惑,玄奘年纪轻轻,便决定去印度取经。

万里取经


在贞观元年时,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圣旨之后,他一个人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西行五万里,历尽千辛万苦,用了十九年的时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到到了印度,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了真经。在印度,玄奘先是拜住持戒贤为师,虚心学习,后来筷升至该寺副主讲。在贞观十九年的时候,玄奘回到长安,带来了无价珍宝——回佛舍利一百五二粒、佛像七尊、经论六百五下七部。

翻译佛典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支持之下,玄奘在长安大慈恩寺里,开设了译经诵经法场,与一干弟子等人,专心翻译所带回的佛家宝典。他与自己的弟子们,译出了佛典七十五部及一千三百五十五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此外,还有他亲身经因的《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等等。可以说,唐僧在佛学方面做出的造旨与成就,不可估量。

“三藏”法号由来

玄奘自幼聪明,十一岁时就能诵读佛经,十三岁在洛阳出家,之后,遍访名师,苦钻研佛教理论。十八岁时,在佛教界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后来,由于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三藏法师”,因为所生的朝代为唐朝,所以又名“唐三藏”。

中华脊梁

“唐三藏”的一生,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以不畏生死的精神, 一人只身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因此,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公子灵均


“唐三藏”这个名字中的“唐”很好理解,意思是玄奘法师自东土大唐而来。三藏,其实是当时人对他的尊称,即是“三藏法师”的简称。

三藏法师这个法号不是任何人都能叫的,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的上“三藏法师”的人,总共也不到个人。

三藏:本来指的是三类佛学典籍,也就是经藏、律藏、论藏,三藏法师:就是精通这三大类佛学典籍并能熟练运用的高僧。佛学典籍最主要的就是这三类,也被称作三藏。

第一类:经类,一般记载了佛陀的言行、轨迹、对话等,比如:《长阿含经》就是对佛陀一生的经历、教化的描述。
第二类:律类,记载的是戒律,是出家受戒之人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

第三类:论类,在佛陀死后,后世的一些高僧对于佛法的描述,并加上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这三类合并在一起,就是佛学书籍的主体。

三藏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的复杂。历史上的佛学高僧,能够精通其中一藏的,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了。比如:精通经藏的,被尊称为“经师”,能成为“经师”这也是僧人一生的荣誉了。

但是,也有同时精通经、律、论三藏的人,他们可以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这三藏,和高考的几个不同科目类同。在高考中,想要在其中一科成为状元实属不易,而三藏法师就相当于高考的所有科目都必须要精通,而且都是成绩第一,可以说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唐三藏”即是“大唐三藏法师”的简称,同时也是对玄奘法师极高的敬意。

在一些电视剧、电影里,任何都可以称“唐三藏”为“三藏”,就好像他的名字一样,其实这是对“三藏”的不尊重。

玄奘法师是得道高僧,唐朝人对他尊敬还来不及呢,怎么可以随口叫他“三藏”呢?“三藏”是一位得到高僧,这也是他的最高荣誉。自唐代以后,能被称为“三藏法师”的人几乎没有,而自唐代以后佛教也开始衰落了。


公元前


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在中国,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的僧侣,常尊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

玄奘因为当时的佛法有很多矛盾或者解释不清的地方,于是想去佛教发源地去寻求真正的佛法。但是因得不到唐朝发放的过所(护照),所以始终未能如愿以偿。627年,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奘师继续沿着西域诸国越过帕米尔高原,在异常险恶困苦的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到达天竺。

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请教过许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过的寺院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曾在那兰陀寺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此后,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6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652年(永徽三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玄奘依翻译佛典与对经文的阐释而开创了中国法相唯识宗,其学说却深深地影响了其他诸多宗派。

另外,由玄奘大师口述,弟子僧辨机笔撰的《大唐西域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尤有甚者,由于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更成为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古天竺地理历史时不可或缺的文献,而近现代以来,根据本书记载所进行之考古遗迹挖掘,亦证明奘师当时所述真实可信,允为瑰宝。


瀚海淘沙


玄奘大师是法相宗创始人,我国着名的高僧、佛经翻译家、旅行家。通称“三藏法师”,为什么称为三藏法师呢?这要从佛经渊源说起。

  

原来,佛经不是释迦牟尼亲自写出来的,而是由他的弟子记诵辑录而成的。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类,总称为三藏。由阿难陀诵出佛所说的,称为经;优波离诵出佛所制的僧团戒律,称为律;摩揭陀国王舍城的摩诃迎叶诵出关于教理的解释和研究的论着称为论。

  

通达佛法且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最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玄奘精通三藏并能为人讲说,所以称为三藏法师。



知涯fight


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在中国,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的僧侣,常尊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

勇敢与执着,使他对“积雪惊砂,一生万死”的征途而毫无畏缩,使他对内学外明、广博如海的学问而毫无畏缩,使他对深文奥义、卷帙成山的翻译事业而毫无畏缩;他的精进,使他从少到老始终不懈地坚持学习和工作,他是那样“寸阴是竞”地充分利用他的一生,那样“一以当千”地充分发挥他的能力。




富元制作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所谓三藏就是佛家的经、律、论,玄奘精通三藏,所以被称唐三藏或者三藏法师。唐僧不会自称唐三藏,那是别人对他的尊称,他的法名是玄奘。

然后,咱们说说玄奘的过人之处或者功绩。第一个要说的是玄奘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要知道他是拿不到当时签证也就是过关文碟偷渡出去的,一路经历自然的、人为的艰难险阻,终于抵达天竺大雷音寺。并且在天竺一待就是十多年,苦心钻营学习佛教经典。

玄奘在天竺不但读万卷书,而且还行万里路,了结天竺国的方方面面。多次参加“辩经”、讲座等活动,不仅仅是自己学习到了佛教知识,而且见解独到,得到了当地宗教人士广泛尊重,为佛教发展做出了贡献。

玄奘心细如发,对周边事务观擦入微,记忆惊人,后来由他口述弟子执笔铸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为后世研究当时西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地理地貌留下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总而言之,在玄奘之前的佛教都是从西域传进来的,而玄奘是奔着“拿来主义”取来的,并且也为佛教发源地带去了一些中国对佛教的理解,对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玄奘还为世界不同地区交往,提供了经验。


中原一条虫


三藏是因“藏”分经、律、论三藏,所以惯称“三藏”。

唐僧经九死毕生困难跋涉,终于抵达佛教发源地古印度,先后在那烂陀寺从戒贤高僧学习了5年,后又游历各地,拜访名刹中高僧,学业日精。经16年后取得“三藏”真经,返抵长安。以后又经19年呕心沥血译出佛经75部,凡1335卷,计1300万言。

所以称为三藏。

至于过人之处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历尽千难万险前往天竺取经求法,前后17年,博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携带回很多经籍,并用19时间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妖在西游


唐玄奘

让我们先从“藏”说起。“藏”的梵文原意是盛放物品的筐箧,后用来作为佛教经典的总称。佛教典籍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让我们先从“藏”说起。“藏”的梵文原意是盛放物品的筐箧,后用来作为佛教经典的总称。

佛教典籍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 内容分为三类:

  • 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
  • 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
  • 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

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藏法师就是唐代的玄奘法师。其实除了玄奘之外,著名的三藏法师还有鸠摩罗什法师、菩提灯法师等等。

唐三藏,俗家姓名“陈祎”,法号“玄奘”。“三藏”之称的由来,要追溯到玄奘法师的年幼时期。玄奘生于公元600年的中国唐朝,那时,佛学风靡一时,聪慧的玄奘自幼便对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据说,他十一岁时就能诵读佛经,十三岁时就在当时中国的文化重地——洛阳出家,之后他在全国各地遍访名师,刻苦钻研佛教理论。十八岁时,玄奘在佛教界已经是小有名气。因为他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三藏法师”,因为生在唐朝,所以又名唐三藏。


赵小三与战神们


在历史上被称为三藏法师的不记其数,在佛门中被称为大师的也数不清楚,例如云莺,善导,鸠摩罗什等等!我们知道佛门中,出家的僧人!在未受戒之前并不都是和尚!和尚的称呼是非常的殊胜的!意思就是亲教师!从刚出家的僧人到被称为和尚!要经过层层的考试!又要通晓三藏十二部经典的修习,通晓一切的戒定慧三无漏学!而且对于种种的善知识要彻底的明白,再教学方法上灵活善巧!就被称为三藏法师!就可以代佛收徒!传授佛教的一切善知识!使得佛教徒能够以照僧传佛教一切法!而达到无上智慧福报!解脱苦厄,了知宇宙人生的究竟圆满!彻底的觉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